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孩子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得好,全依赖这双翅膀帮助它腾飞。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
有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些后悔。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是一个非常崇尚创造精神的人,在他一生的教育生涯中,特别重视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他的教育思想中一个极其可贵的观点,就是他的创造教育观。他提倡“教学做合一”,以作为中心、为目的,而且倡导“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提出了“一切为创造,创造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号召。
著名作家陈建功小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写一篇国庆感想,陈建功写了一首诗交了上去。老师看了那首诗,脸上立刻乌云密布。老师说陈建功偷懒,不认真,别人都写了几页纸,而他只写了几行。最后,老师决定不给他打分。当妈妈得知了这件事情后,说:“老师不给打分,妈妈给打。”母亲立刻找出红笔,在那首诗的右上角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5分。在母亲的鼓励下,陈建功仍然保持着写诗的乐趣。试想,如果母亲也把陈建功训斥一顿,陈建功还能爱好写作吗?
社会非常需要富有创造力的人。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必须具备创造力,能够想他人不能想的事,做他人不能做的事,这样才能拥有一定的实力。现代学者们有这样一种观点:当今社会将淘汰另外一种“文盲”,他们并非目不识丁,其中一部分可能还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的能力封闭在被灌输的知识领域当中,不会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种现象在知识量迅速猛增的社会更具有普遍意义。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首先看到了在新世纪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水平。所以,计划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可见,创造精神已经变成了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们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学到了知识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运用。怎样才能把知识运用得更好?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还是去创造更新更好的生活?回答当然是后者。所以,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孩子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得好,全依赖这双翅膀帮助它腾飞。
如今,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了创造性的重要,纷纷改变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
这是一个德国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艺术课。老师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给孩子一个物体,让孩子简单地去临摹,而是先给孩子们讲故事:一个小朋友搬到了一所新房子里,房子是用砖头砌成的,阳光射进屋子,房子的周围有一些小花,一条小河从房子的后面流过。给了这几个条件以后,老师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新家画下来。于是,有的孩子在新家的前面添加了停车场,画上了汽车,也有的孩子给新家画上了草坪,画上了小猫小狗,还有的孩子在屋顶画了栖息的小鸟。老师并没有埋怨孩子们瞎画,而是表扬了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其实,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陶行知先生认为,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德国作家、理论家卢多尔夫?维恩巴尔格也认为,创造才是教育的最高范畴,只有呼唤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潜能,才是国家与人类进步的根本前提。他在著名的演讲《知识、教育与人生》中说:“人不光是一面镜子,用来折射创造、解释创造,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拥有天赋的权利和力量,在现有的世界中抢占一席之地。他应该以这种创造活动去维护和巩固这种地位,牢牢立足于现在,去从事反映其短暂一生的创造……”而父母们的责任,正是最大程度地开发、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
要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下面几个策略供您参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有的父母爱把自己当成权威,说一不二,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或听老师的,这样做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父母应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开发和保护孩子的感官,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感官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父母们可以经常和孩子做一些培养观察力的游戏,如让孩子在10秒钟内观察一个曲线图,然后画下来;或让孩子去摸黑布袋里的几何模型,然后让孩子凭着手的感觉说出几何体的形状;您还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望远镜或放大镜,让孩子观察周围或远处的物体。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创造性是和人的独立性、个性分不开的,一个没有个性、处处依赖别人的人是难以产生创造欲望的。所以,父母们要在这方面多注意,可以经常让孩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头饰,鼓励孩子与众不同,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经常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给予赞扬、指导,使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
不要轻易否定或敷衍孩子的提问。创造是和疑问分不开的,没有疑问的人难以创造。当孩子问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时,父母不要轻易压制、训斥孩子,否定孩子的提问,否则创造的嫩芽可能会在无意中被扼杀。
教孩子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人更容易发挥其创造性。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谈各种有趣的事情,告诉孩子获取信息的各种办法,并告诫孩子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从小培养。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去想象,要鼓励孩子“把不可能的事物变成可能”。经常和孩子做一些加减游戏,如问问孩子把一种东西加在另外一种东西上会变成什么?
让孩子自己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父母可以常常向孩子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试验,去解决,在摸索中孩子们会渐渐养成创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