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7862600000100

第100章 蒙古铁骑叱咤之谜

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1227年),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成吉思汗是他的称号,他的真名叫铁木真,意为“钢铁”,姓孛儿只斤,蒙古乞颜氏。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个在国内外史学界、政治界乃至平民百姓中都很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以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这位伟大人物,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名言与论著。

蒙古骑兵向来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攻城掠地,少有败绩。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10多万军队的民族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和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密是什么?成吉思汗为何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呢?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所以,蒙古骑兵打起仗来非常勇猛,且快速灵活,当然所向披靡,无可匹敌。

蒙古骑兵都是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他们从小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严厉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成为具有坚韧的耐力和毅力的老兵,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各单位的指挥官都是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在战场上英勇的表现选出的。他对自己的部队拥有绝对的权威,同时受其上级同样严格的控制和监督。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的其他军事组织是不可能有的。

在作战原则和战法上,成吉思汗部队的机动性从没有其他的地面军队能与之匹敌。公元13世纪,欧亚等国的军队多以步兵和重骑兵为主,而蒙古军队却是清一色的轻骑兵。轻骑兵具有突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远程奔袭。重骑兵防护性能好,机动性差,适合阵前对抗。所以,蒙古军的轻骑兵,恰如“二战”中机械化部队,它常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迫敌解除武装。这就使成吉思汗时代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如果把它与“二战”中德国的“闪击战”作对比,就会发现在成吉思汗指挥的战争中有与德国“闪击战”相似的内容。当时欧洲人对成吉思汗子孙的惧怕,从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因为并不清楚蒙古人为什么不可阻挡,有人甚至把蒙古军后来因窝阔台去世而退兵之举,归结于他们教皇和皇帝的英明。后来法国的拿破仑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蒙古军西征,不是亚洲的散沙在盲目地移动,而是有严密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由于他们比对手更快因而才能所向无敌。

此外,蒙古大汗还有一种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它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长期的征战中所形成的作战韬略之一。蒙古军的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他们把围猎中的技艺,娴熟地运用到战争中,许多坚固的城堡,变成了他们围困中的野兽。因此,蒙古军队大迂回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以击溃敌人就算达到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目光,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这种大迂回战略,与古代其他军队的进攻方式大相径庭,它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更讲实际,手段更隐蔽。并力图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计谋”将对方制服,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能在脱离根据地作战的情况下屡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马随征,因粮于敌”。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蒙古军队有一套独特的、与此不同的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保证了蒙古军队的远征。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合一,完全是受生存条件的驱使。蒙古人行军打仗,一反牲畜走到哪里,人跟随到哪里的游牧常规,而是军队走到哪里,羊马也驱逐到哪里,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队的军需供给问题。《蒙鞑备录》记载:蒙古军队“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这说明成吉思汗的军队在自带食物耗尽时,依然有强大的野战生存能力。正因为有了超常的生存潜力,与敌较量就有了超常的战斗力,战争机器也有了连续运转的动力。

关于成吉思汗的铁骑,还有一个让人难解的谜就是:成吉思汗已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并很快撤军了呢?

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当年成吉思汗的部队攻到印度河,遥见河水蒸气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不能入口。这时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瑞兽名叫角端,是上天派来儆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奉承天意,没有行进,回马班师。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率军返回蒙古。

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有人认为是一个神话,但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那是耶律楚材牵强附会,借怪兽的叫声规劝成吉思汗班师的手法。关于蒙古骑兵为何唯独不取印度的具体原因,因历史久远,已无法准确考证,所以只能是个不解的谜。

不管如何,成吉思汗和他的铁骑统一了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代天骄将草原的旋律借助雷鸣般的马蹄声传到了西亚东欧,奏出了宏伟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