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中外的鲁国故都曲阜是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在地形上,曲阜本来应当是津浦铁路线上的一个过境站,但据熟悉掌故的老人谈:清朝末年修路画线时,有人怕洋火车压坏了孔子故乡的风水“圣脉”,奏请慈禧太后特旨诏准,命令将线路由曲阜以北的一个小站向西南绕行,经过曲阜以西30里的兖州站,再转向东南的邹县。这样便在地图上把铁路线画了一个弓形的弯,绕开了曲阜。
但这个弯并不是曲阜名称的起源。位于泰山之阳鲁南大平原上的曲阜,城东有一条七八里长的弯曲的小土阜,因此古人起名为曲阜。
商代这里称奄国。周武王灭纣以后,封他的兄弟周公旦为鲁国公。周公在朝辅政,派他的大儿子伯禽到鲁建国。经过西周、东周几百年的经营,到孔子时曲阜已是一个东方大城。
但最使曲阜出名的,还是因为这里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孔子的故乡,因而留下了闻名中外的许多古迹,如当地俗称为“三孔”的孔庙、孔府、孔林,以及尼山夫子洞、孔子大弟子颜回的颜庙,等等。
由于孔子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不管外面多少朝代兴亡更迭和战争绵延,与孔子有关的曲阜古迹很少受到波及,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巍峨的孔庙建筑群和森严的孔府即是这些古建筑的杰出代表。
由于孔府没有受到过历次战争的影响,所以孔府内保存有100多箱明、清衣冠,是我国仅有的传世衣冠,堪称国宝。
孔府与历代的皇朝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二堂即陈列着清朝道光和慈禧太后的七块御赐字、画的刻石。有一条长大的红漆木凳,过去大官们排班坐在这里,等候公爵接见。据传明朝大奸臣严嵩把女儿嫁给衍圣公,后来严嵩失势,捧着皇帝赐的金碗讨饭,曾经坐在这条长凳上等候施舍。不论这段传说是否可信,但曲阜确有严嵩的遗迹,如孔林内的洙水桥坊匾额和一处墓碑,则确是严嵩的手笔。字体仿柳,笔锋苍劲,颇有些功力。
谈到孔林,那的确是一座大型的人造林园。周围林墙蜿蜒十四华里半,占地四千余亩,相当于现在曲阜城的两倍。里面22000多株古桧、柏、松和四万余株解放以来新植的树木,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古诗形容为“木古今年在,林深五月寒”的孔林内,葱郁的林木丛中,隐现出60多间楼、亭,殿、堂、坊,还有1000多块碑刻和无数的坟墓。孔子和他的儿子孔鲤、孙子孔?三人的大墓在洙水桥北的围墙里面,俗称“三垅”。
孔林是孔子后裔的墓葬区。东北部有清初著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墓。在孔子墓以北的林区中央,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墓区,不但选择的地形特别,而且有石兽石祭台,还有道光皇帝御书祭文的石枋。原来这当中有一段隐秘的风流因缘。据说道光皇帝的祖父乾隆皇帝曾经八次到曲阜。他有一个女儿面部长着黑疵,相貌也很平常。算八字的先生为公主算命时,说她福份浅不能久住宫中,只有下嫁给一个显贵的人家才能增福。于是乾隆皇帝便想与孔府的衍圣公结亲。因为碍于满、汉不能通婚的祖规,便把他的女儿寄养到大学士于敏中的名下为义女,以于家的名义,把公主嫁给72代衍圣公孔宪培。陪嫁的嫁妆运了三个多月,并有太监随侍出京。因此之故,假于氏真公主死后,不但在孔府东院建了“慕恩堂”,还选择了一片上好的茔地埋葬。道光皇帝为这位姑母写了祭文。应当说,这是具有政治头脑的乾隆,有意突破满、汉不通婚的祖规,促进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
鲁国故都曲阜,地上地下文物古迹之多是惊人的。据文物工作者说,如果把孔林地下埋葬的文物全部发掘出来,能够编一部从远古到近代的年史。他们把孔林称为“地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