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7862600000159

第159章 楼兰古城的发现之谜

楼兰王国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片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1座佛塔和3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1封怯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直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令世人震惊的楼兰古城。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给楼兰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更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历史上,楼兰属西域36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贫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地区已是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诗句。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要城镇,为什么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开的谜。从楼兰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震惊了世界,其中有珍贵的晋代手抄本《战国策》,考古工作者还在楼兰墓葬群中发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经测定距今已有3000年。干尸衣饰完整,面目清秀,定名为“楼兰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细的汉锦,还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怯卢文残简等。

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零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10万平方米。楼兰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址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20世纪初,斯文·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木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

继续向西,是一处大宅院。院内,南北各有3间横行排列的房屋。在古城中,这座院落的建筑也是比较讲究排场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城的官署遗迹。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辉煌的楼兰古城就这样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