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黑龙江地区凶猛、恐怖的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的是死亡、灾难。可是在它平息之后,烧焦土地上的各种遗迹,火山熔岩自然形成的石熊、石象、石恐龙等美丽而奇特的火山景观,以及各种各释的火山群和药泉山下那些神奇的矿泉群,不仅构成一幅奇妙的图景,而且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天然火山博物馆———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从黑龙江省德都县西北行不数里,越过蜿蜒的讷谟尔河后,一个火山世界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
十几座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盾形火山和14座圆锥截顶的火山遗迹,景色奇特,可以想见,火山爆发时石块飞腾,响如霹雳,烈焰冲天的气势。规模不同的熔岩台地,互相重叠,汇成一片,蜿蜒曲折,时起时伏,宛如黑色巨龙,匍匐于地。坦荡的熔岩坪,起伏的熔岩波浪,扭曲的熔岩绳,以及在小股熔岩作用下形成似瀑布、似象鼻、似爬虫的各种地形,维妙维肖,主动有趣。众多的翻花石(像刚刚翻过的土块状,石棱角尖如锥,寸草不生,油黑发亮,故得名),其表面坎坷不平,远远望去,好像杂乱无章的石海。当你攀登一座火山时,你用脚蹬一蹬所踏着的地方,有时会传来“铿铿”之声,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怪石鳞峋的石山之下,竟然是空的!它们就是火山岩的洞穴———熔洞。老黑山北坡的水帘洞和稍远处的仙女洞,便是钟乳发育的火山熔洞。洞深水远,泉水清冽,洞中挂满下垂的熔岩钟乳,或竖立,或悬垂,虽不及喀斯特溶洞内的钟乳那样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但也令人赞叹,其形有如手指,有如棘刺,有如刀刃。特别是壁上的纹饰,颇为精致,堪称奇景。
沿着长达数十公里的石龙拾级而上,空气里充满了刺鼻的硫磺味,脚下坑坑洼洼是熔岩气泡作用形成的“龙鳞”。登上平缓的火山顶,你会发现这里草木不生,尽是火山灰和玄武岩块,随手拣起一块海绵状的石头,轻得出乎意料,抛到水里都是漂着的。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休眠火山之一。260年前,也即清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然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磺之类的,经年不断,竟成一山”。这是五大连池火山最近的一次喷发。
五大连池火山群共有14座火山,即南、北格拉球山,老黑山,火烧山,笔架山,药泉山,尾山,奠拉布山,东、西龙门山,小孤山,东、西焦得布山等。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最年轻,260年前的那次喷发就是这两座火山的活动。火山喷发时流出的大量岩浆,把当地的白河堵塞,形成五个串珠般的湖泊。五大连池地区山影湖光,奇泉怪石,土壤肥沃,森林密匝,景色新颖独特。
老黑山很陡,其南坡被黑碎石覆盖,故得名。山坡上尽是火山渣,山顶有一个深136米,内径350米的漏斗状火山口,俯首下望有深邃莫测之感。当年火山喷发时,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炽热的岩浆从漏斗口倾斜而下,把讷谟尔河的支流白河拦截成五个串珠式的堰塞湖,从南向北蜿蜒于火山锥之间,把14座火山锥恰好隔成两半,犹如一局摆好阵势的棋盘。
五个连续的湖泊,分别叫做头池、二池、三池、四池和五池,故称五大连池。它们首尾相接,连成一串,从山顶俯瞰,五大连池像一串蓝色的宝石镶嵌在碧绿的原野上。这儿游人众多,或泛舟,或垂钓,或游泳,或漫步,十分幽静、别致。火烧山顶,由于当年喷发猛烈,火口大而浅,呈破裂状,把整个大山劈为两半,裂缝狰狞,状态怪异,望而生畏。山脚下桦林中有一清泉,冰冷馨甜甘美。
五大连池地区,不仅有奇特的山、石、洞,而且在“石龙”南药泉山下,有我国最大的碳酸矿泉疗养区,这里的50多个疗养院和疗养所,热情地迎接着天南地北的来客。
药泉山下有四孔较为著名的泉流,即北泉、南泉、南洗泉和翻花泉。相传,很久以前,达斡尔一牧民在药泉山附近赶一只腿部受伤的麋鹿,当这只麋鹿涉过药泉之后,居然腿伤痊愈,健步如飞而去。于是,达斡尔人最早知道这里泉水的作用。每年夏天,常有达斡尔人、蒙古人远道来此,在泉边搭起帐篷,亦饮亦浴。他们往往是饮前披红、杀猪祭神;归去时,在泉边弃石,以表示疾病和灾害留在那里。目前的南泉(古药泉)东侧的石堆就是弃石的遗迹,反映当时饮水盛况。
泉水中含有大量的CO2气体和SIO2胶体,有钠、钙、镁、铁和碳酸氢根等离子,还有锶、钡和氡等微量元素,因此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南泉和北泉为饮泉,矿化度高达1.6克/升~1.7克/升,属于铁质重碳酸盐矿泉,主要治神经衰弱,胃、肾、肝和心血管等疾病。根据科学鉴定和临床实践,证明药泉水对肠胃病有特殊疗效。有的多年溃疡病人,经饮用矿水几个月后,痊愈出院。南泉水呈棕黄色,清凉可口,饮后不久便不住地打嗝顺气。北泉水微呈乳白色,含许多CO2气体,饮之若汽水。南洗泉位于药泉河西侧,如一个小游泳池,夏天泉水清凉,每次洗浴20分钟左右,完后可在附近的石龙巨蟒上晒太阳。翻花泉位于北饮泉西北,也是仅供洗浴用的洗泉。翻花泉因CO2汩汩涌出,翻起浪花而得名,泉水中含微量元素相当丰富,对治疗多年不愈的牛皮癣、蛇皮等皮肤病有奇效,又被人们称为洗疮泉。有的秃头病人来此洗浴兼用泉泥敷头、日光浴、饮水等,头上竟然神奇地长出了黑发。
药泉山东南麓,有一处水量较大的清泉,是由两组大小泉眼组成的淡水泉,无色无味,清澈洁净,疗养病员每天来此泉边洗眼,感觉双目明亮,仿佛点了眼药水,因此又称这个泉为“洗眼泉”。
这些神奇的药泉,不同于一般火山地区的温泉。它们都是温度较低的冷泉,譬如南泉常年水温2.3℃,北泉5.5℃。这些矿泉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方式和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药泉山是最早喷发的火山之一,处于隆起带中,东侧断裂发育,有十几条断裂线通过,因而成为矿水贮存和出露的地区。在火山活动时,岩浆上升过程中,产生大量CO2气体和挥发物质,沿着深断裂继续上升,同老岩层中裂隙水相遇矿化,最后进入上部白垩纪含水层中贮存起来,在隆起区断裂处出露地表,形成次生矿泉。由于矿化时间长,又在近地表含水层中停留,因而矿化度高,温度低,多游离CO2气体。提取上来的泉水,放之稍久,气泡逸出,并有赤褐色铁质沉淀,其疗效则明显降低。有“圣水”之美称的药泉山矿泉,以其神奇的疗效而饮誉国内外,目前,这种泉水还远销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