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7862600000019

第19章 壮观的火山之谜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书籍《山海经》中就记载了昆仑山一带有“炎火之山”,以为“山在燃烧”,因名“火山”。这是世界上关于火山的最早记载,可见“火山”名词出自我国。

“火山”是地球内部熔融岩浆等高温物质喷出地表堆积形成的高地。火山喷发时,地球表面就像被炸开了一条连接地下深处的通道,一根通向岩浆源地的“喉管”;一时间,大量炽热的岩浆、气体、尘埃和围岩碎屑、熔岩块、石块等,从“喉管”中喷突而出,冲向高空,形成了一根巨大粗壮的火柱;火柱冲至一定高度,体积急速膨胀,形成了似氢弹爆炸的蘑菇状烟云;烟云是由喷出的气体、水蒸气以及细小的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岩屑物质等构成,其中带正电荷的大量水汽与带负电荷的火山灰在高空相遇,由于高空气温低,两者结合迅速凝结成雨滴,以暴雨形式降落,并伴有电闪雷鸣,形成了一幅既壮丽又可怕的自然景象。

暴雨挟带着火山碎屑物和岩屑物质倾注而下,形成火山泥石流,常和熔岩一起,急剧地顺地势向低处流动,沿途切割山地,毁坏林木、道路、村庄、建筑物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给居民带来灾难和厄运。

火山喷发,是释放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形式。不同类型的火山,因喷发方式不同,其喷出物的性质也不一样。

当火山喷出的是酸性岩浆时,熔岩所含的气体特别多,熔岩流很黏稠,流动速度较慢,气体不易散逸,容易堵塞“喉管”。犹似巨大的“瓶塞”,堵住了“喉管”,这样就造成“瓶塞”下面岩浆中的高压气体愈积愈多,压力愈积愈大,一旦熔融岩浆积聚的压力大于“瓶塞”的压力时,便冲破“瓶塞”而出,发生猛烈爆炸。与此同时,大量气体、火山弹、火山砾、火山豆、火山灰等固体喷发物被喷射入空中。

酸性岩浆火山喷发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不妨了解一下地球上已经发生过的实际例子。

到目前为止,数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的魔力最大。自1883年5月20日起,这个平静了200年的火山又重新活动,尤以同年8月26日的那次大爆发魔力最大,也最为猛烈。喀拉喀托火山将自己所在岛屿的面积炸掉了三分之二,迅速形成一个300多米深的海盆。喷出的巨大火柱直冲云霄,烟云冲上70~80千米的高空;火山灰远渡重洋,环游世界,飘浮空中长达数月之久,以致世界各地在日出或日落时,都可以看到由火山灰反射太阳光形成的灿烂霞光。火山爆炸时发生的轰鸣声,连远在4800千米以外的非洲毛里求斯所属的罗德里格斯岛都能听到,爆炸引起的强烈海啸所掀起的海浪,高达30余米,洗劫了爪哇、苏门答腊等岛的沿海地区,死亡人数达4万多人,咆哮的海涛,波及了全世界所有的大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火山喷发,以美国西北部圣海伦斯火山最为猛烈。1980年5月,圣海伦斯火山连续猛烈喷发,岩浆(熔岩)和泥浆冲毁了房屋、农舍、桥梁,堵塞了河流,铺天盖地的火山灰,使饮水受到污染、公路瘫痪、铁路毁坏、机场关闭、电路中断,造成严重损失。这次火山喷发,火山灰升到离地面18千米的高空,形成罩住地球的一层厚厚的“灰层”,遮挡了太阳辐射,使当时北半球形成了凉夏,平均气温比正常的夏季平均气温低0.4~0.5℃。

像这类大发“脾气”、爆炸式喷发的火山,属中心式喷发,岩浆性质以酸性、中性为多,酸性、中性岩浆喷发后,火山喷出物常常在火山口即“喉管”周围堆积,称锥形火山。著名的日本富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都是锥形火山。

相比之下,西北欧冰岛著名的拉基火山、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韦厄火山,“脾气”就温和得多。当拉基火山于1783年喷发时,基性熔岩从一段16千米长裂隙的22个喷口中喷出,基性熔岩黏性小,流动性大,熔岩流掩盖了565平方千米的地面,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裂隙式喷发。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韦厄火山,产生的也是基性熔岩流,气体能自由逸出,火山通道不容易堵塞,压力也就不易积聚,火山喷发显得温和宁静。基韦厄火山口里贮满了炽热的熔岩,就像是一个“熔岩湖”。湖中熔岩时而升高,时而降低,当熔岩升高时,熔岩从火山口溢出“湖岸”,四散流动,形成熔岩流、熔岩瀑布……像这样的火山喷发方式,既没有气体爆炸,也没有火山岩屑抛掷而出。

火山按其活动性质,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种类型。

活火山:具有活动能力的火山,包括那些现在还在经常喷发的火山和那些虽已长期没有喷发,但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例如,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莲池的老黑山、火烧山,在200多年前喷发过,也属于活火山。

休眠火山:长期没有喷发活动,但将来还会喷发的火山。它和活火山之间,很难画出明确的区分界限。

死火山:已经没有活动能力的火山,有的还保存有火山特有的形态,但在历史上既没有喷发的记载,又无活动性表现。

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00多座活火山,其中3/4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形成了著名的环太平洋活火山带;其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活火山带,它们都位于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活动带内,这就是现代火山分布的规律。

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死火山、休眠火山遗迹共600余座。主要分布在东北、山西大同、东南沿海、台湾岛和云南西部腾冲等地。活火山与火山活动地区则分布在台湾岛和云南腾冲一带。

火山除对人类造成危害外,还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火山灰是天然的矿物质肥料;火山口附近凝结形成了多种有用矿物,主要有砷、氯、硼、硫,有时还会富集铁、铜、金刚石等矿产资源;火山与火山活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常以温泉、热泉、沸泉等形式出现,这些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后,可为人类造福。此外,活火山还为人类提供了窥测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动能等多种作用的“窗口”,我国地质科学家曾向土地资源部建议,尽快在云南腾冲建立火山地质科学动态观测实验研究基地。

火山喷发一般是有前兆的。重要的前兆现象有:地温升高;喷气孔活动加强,气体温度升高,喷出气体中硫质增多;火山脉动加强,发生地震;火山及其附近地面出现微小倾斜;地磁场发生特殊变化等。这些前兆现象为火山的监测预报提供了可能。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对火山的监测预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1979年在夏威夷基韦厄火山附近打了一口2000米的深井,放出热气,避免了火山喷发;在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火山工作者用人工引爆方法,使火山提前爆发,并使熔岩流按人类要求的预定方向流动,有效地避免了一场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