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曾阅散文集
7875100000034

第34章 峇峇住宅区之夜

机缘让人相识。新加坡刘佑珠小姐是研究生,酷爱民俗,对这门学问研究要获得成功,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田野作业。前年,她看到我一篇《略论晋江婚礼中“老姆”的作业模式》论文(收入《闽台婚俗》1991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提到“晋江侨乡婚礼中‘老姆’的种种作业事象”“很早就向海外开拓”“成为‘海洋文化’的一环,落脚生根于新加坡而形成峇峇和东南亚许多地区的婚俗……”于是引起她的兴趣,并通过厦门大学民俗专家陈育伦教授介绍她来晋江。闲聊间,我欣喜自己的推论无误,更佩服这位异国学子的孜孜以求。

今夏,刘佑珠小姐原定与人结伴到英国留学深造,知道我这段时间要到新加坡参加世界汉诗总会举办的第八届诗词吟研大会,特地留下来接待我,以履行她前年到寒舍造访的践约。消息传来,让我惊喜,让我敬佩。

6月2日下午,刘佑珠小姐如约带我参观峇峇博物馆,傍晚邀我们到丽嘉大酒店品尝新加坡独特风味(吃凉料),这里座无虚席,但给人非常幽雅的感觉;蕉风柔水中,有钢琴独奏,伴我们吃了一顿美美的夜餐。

走出餐馆,我拒绝乘车,一同漫步游街,到新加坡政府保留的三个住宅区之一的土生华人(峇峇)住区考察。

住宅区在EmeraldHillRd.(翡翠山路)。这个区域的街道至今不加拓宽,楼房也不改革,完全保留二三十年代那时的风貌。街道的歧巷间,有酒馆、商阁、凉台……据刘小姐介绍,这条街道所住的主人,都是新加坡最有钱的富贵家族,新加坡叫他们“峇峇”,或称“海峡侨生华人”,我们直接称他们为“土生华人”。

现在,这条曾经显耀一时的街道、楼屋,和其他街道的高楼大厦比较起来,表面上显得逊色许多,楼屋低矮,街道狭隘,但它花木掩映,风貌幽静,姿质典雅,却别有一番滋味,用我们闽南俗语形容,叫做“圣佛无论大小仙”,让人心情舒畅。

这里的楼房建筑大体是二层。门额上没见“某某传芳”“某某衍派”,而是用“繁荣昌盛”、“瑞福”、“昌隆”……中文吉语。中间有的也挂了一个八卦,八卦大体是乾北坤南。门叶上也有中文联语。门头或“五脚架”的廊上,高挂着灯笼,灯笼上不见书写其郡望,而变化为某某宝号之类的中文吉语。

我们来在夜间,仅能在每座楼房的“五脚架”挨家挨户观瞻。“五脚架”下的走廊,都用“尺二砖”或“尺四砖”铺砌。从门窗向里面瞻望,厅堂都排着案桌或“八仙桌”,有的还系上“桌裙”;案桌上有“香炉”、“灼鼓”、“神匼”之类常设的敬神礼器。再往地面上看,也都铺砌“尺二砖”或“尺四砖”。看来,那个时候的建筑材料,恐怕也是从中国闽南安海、厦门、龙海或潮汕一带海运出去的,民间俗称之为“船砖”。可惜我们在夜间走访,主人的门户都关闭了,没能进屋参观。好在我们于这天下午,已先到博物馆看过这些土生华人(峇峇)的人生礼仪,婚嫁陈设,感性印证了“峇峇”许多风俗,与福建漳(七县)泉(五县)关系至切。

——原载《炎黄纵横》2002年第6期<总第39期>,又载《泉州晚报》(海外版)200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