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诗会,下榻在乌节路区的大中酒店,紧靠新加坡总统府。林光景和施釗火先生驾小车载我们到晋江会馆,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走上楼堂,引我注意的是排列在玻璃橱柜那些吸引人的文物资料。借明亮的灯光可以看到“加冷古里”佬买不到的“宝贝”。此中有屋契、地契、账簿、出国许可证(俗称“大字”)、结婚证、会议记录簿、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奖状……
我几乎忘记与来这里等候的许多海外乡贤打招呼,一头栽进这历史的橱窗中。仿佛看到有人在家乡卖田当地湊足400元盘缠,到达新加坡蹲估俚间等待“头路”的浪子;看到在码头当苦力的“番客”;看到蕃愁积郁的赤子横死在街头……
白云苍狗,浓缩的苦水,苦水的浓缩,在今天变成教育后代的“宝典”,推动社会奋发的动力。难怪在10年前他们协力排演《饮水思源》这大型史诗歌舞剧,老中青,乃至少年儿童都爱看,每场爆满。据说:就是那个男主角“番薯”告别妻儿闯荡南洋,让“台上台下许多人相拥而泣……”
我问他们排这个剧目是不是有什么政治任务。答曰:不是不是。是因为被这些来新加坡的先辈开拓者遗留下来的文物、故事所激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可见他(她)们对中华文化、道德观念的一往情深。
人在旅途,有悲欢离合,有苦辣酸甜,何况在这漫漫的历史旅途呀!
有文字记载:新加坡晋江会馆是在1918年成立的。那时,当然包括现在的泉州鲤城和石狮市,她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崇高、不示屈辱的光荣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个会馆曾被用来作为星洲华侨抗日动员的总部。那个时候,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以及华侨革命家胡愈之、黄奕欢、张楚琨等分别担任总部要职,以这里为根据地,开展宣传抗日救亡,为保卫新加坡而组织一支3000人的星华义勇军。星华义勇军英勇抗敌,在兽群刀丛间,牺牲惨重,但名列青史,其士气恢宏,永留人间。胡愈之是中国民主同盟地下领导人,和晋江泉州几个盟员也因身份暴露,被驱逐出境。
苦难的时代已经被世纪深深埋葬,中华文化美德互衷共济在这里发扬光大。我们与林光景主席一起合影,其背后是一个深蓝色的曲折泼墨,象征晋水生生不息长流;双勾的椭圆形,看出是高科技的网络互通讯息,敦睦乡谊,有强烈的凝聚力;传统鲤城标志,明示承先启后,大展鸿图;左角顶上金黄色的太阳,象征如日中天。这一会徽,是心的凝聚,也为跨世纪领航。
——原载《炎黄纵横》2002年第6期<总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