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曾阅散文集
7875100000066

第66章 蔡其矫《风中玫瑰》欣赏

我在《诗人蔡其矫》这部书中曾这样提过:“《风中玫瑰》一诗,是蔡其矫诗歌创作另辟蹊径的典例。”所谓“另辟蹊径”,就是指变传统创作架构为意念抒发。后来,蔡其矫把这一首诗放在新近由香港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蔡其矫抒情诗》集第二首,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重视是不一般。难怪老诗人牛汉说,这诗“至今给我留下了奇遇般的印象。”为了便于欣赏,兹将原诗抄录如下——

一上,一下。一来,一往。

飞舞的焰火

跳动的霞光。

一道道的浪痕

一条条的虹影,

在狂飙和流泻中闪射。

看不真切的轮廓,

无法辨认的眼波,

从中散发捉摸不到的笑声

一高,一低。一起,一落。

全诗只十行,没分节,一气呵成。为欣赏上的便利,我们不妨给它分为二片。从第一行至第六行,称它为前片;从第七行起至结束,称它为后片。

诗的前片用心理虚拟景物,借风之势,写玫瑰在空间的运动美。“焰火”,“霞光”,“浪痕”,“虹影”种种不同形状的意象,在诗人的视觉中,形成意念的抒发逻辑。具体表述上,诗人作了这样的布置:“焰火”——写近,“霞光”——写远;“浪痕”——写下,“虹影”——写上。最妙的是:无论写近或写远,写上或写下,这些热热闹闹的色彩,都统一显露(请注意前片这显露的艺术处理)“在狂飙和流泻”的环境中“闪射”,同时体现出“一上,一下。一来,一往”的彩色线条美。

诗后片的重心,是写形体:“看不真切的轮廓”,以虚带实;“无法辨认的眼波”,则反转过来,以实带虚;“从中散发捉摸不到的笑声”,又是以虚带实。如此,作心理联觉和美学通感的艺术手段,抒写视觉和听觉、思维和联想,构成虚实相生的隐象(请注意后片这一隐象的艺术处理),从而客观地完成“一高,一低。一起,一落”的彩色形体美。

这首只有十行的短诗,诗人非常强调对照、呼应和交叉、平衡,无论是显象的前半片,亦是隐象的后半片。看出诗人着意从对照、呼应和交叉、平衡中借色彩、线条、形状、姿态……以及心理感觉等等,将主题模糊,让诗的深度远远超过诗中画面所渲染的笔墨。孙子《势篇》说:“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这种妙不可言的变化,也迻译于艺术。如果我们用传统的单向性思维方式来解读、审视《风中玫瑰》,便不可能多元的认识它的内在世界。

曾经有人问过我,李白《静夜思》是写思乡,蔡其矫的《风中玫瑰》写什么呢?我认为《静夜思》是纯传统构思和纯传统处理,而蔡其矫的《风中玫瑰》则是以精神为背景,把传统表现与现代意念揉在一起的活泼鲜花。这首诗的诗素品质,全是彩色感情和节奏性的动作,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都是某种精神现象的意象。意象是心理的描述,着笔不是如《静夜思》那样如实于生活。因此,这两首诗便不可能放在一起来进行赏析。

《风中玫瑰》这首近于天趣、合乎自然的每行可触可感的诗句,不但是生活画面的实境,又是变形的艺术。它意蕴诣出,揭示线条与形状,运动与方位,色彩与姿态等等空间运动的相与依存关系。惊人的艺术创造魅力,源自诗人忠实于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蔡其矫七十多岁了,可每年至少还坚持一次三个月以上的长途考察旅行。曾经听他说过这么一句话:“艺术是选择,选择对了就是成功,不然就是失败。”《风中玫瑰》就是诗人忠实于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前提下,在选择上获得成功的典例。

末了,觉得这首诗的韵脚运用的自然美,也值得一提。首先还是选择,其次是运用。诗人立足以抒发感情需要为需要;巧妙处是在音步的长短、声调的抑扬顿挫上下工夫,让人读起来觉得音节响亮,回环动听,就如《风中玫瑰》,表露出生动、和谐、舒展,以及种种奇幻联想的韵律美。

舞蹈化的诗,让诗的语言、音响都舞蹈化了……

感伤美,淡淡的清香

——读许燕影《情不了》六首诗随感

像闽南的相思树永远是绿色的;像相思树每张狭小的叶片都有着淡淡的苦涩;像相思树每朵小黄花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是我第一次读到陌生的诗人许燕影作品的总体印象。

作为站在我们这种岗位上的人来说,每当发现一种新鲜,是多么高兴呀!

二十二岁的许燕影,看上去只不过十七八岁吧,可是她早在五年前就离开父母至海南生活了!今年返回家来,正好我们的《新光》文艺季刊决定发《金三角诗人诗歌专号》已经定稿,版面也规定清楚了。我们突然接到她的诗,看后觉得毫无矫揉造作之工,也没刻意雕琢之气,每首诗都是娓娓谈来,恬淡中有一种强烈的诱惑力。因此我们特地更换了版面,增发她的《心花一束》(六首)短诗专号一问世,这位从没在我们晋江这块小园地——《新光》出现过的新星,立刻引起许多诗友的注目。著名老诗人蔡其矫先生看到她的诗,不怕坐自行车辛苦,马上从泉州(这天诗人正好入城会友)骑车来青阳县城认识她。精灵的燕影跳起来了,笑眯眯地说:“我真福气!我简直不敢相信蔡诗人会走到我这里来的!”又说:“真没想到蔡诗人也是我们晋江人,我很早就喜欢他的诗了……”燕影毫无生涩、不拘束地与诗人朗朗谈开了。她的谈话,也好像诗那样动人……

晚上,燕影又笑眯眯送了一组小诗来。我的内人,我的女儿她们都不懂诗,可是却津津有味地朗诵起来。我觉得有话要说,趁人秋兄由菲律宾回来与晋江文朋诗友聚会,让他转给主持《椰风文艺社》的王宏榜先生,这里谈的局限对《情不了》六首小诗的一点感想:

《断想》毫不掩饰地流露许许多多少女深情信息。不是痴迷,更不是颓倒。“九月的心/是泛滥的潮”啊!“秋阴”的“落叶”,“月光”下的“身影”……虽然倾吐出一种渴望而落空的忧郁,却因它使我们看到少女纯真的性格和感伤美啊!有人说,无忧无虑是成不了诗人。我深深相信。而所谓“信仰危机”并没法占据诗人的心房,“尽管季节依旧不来/一种柔情还是无法阻挡/从感情的峡谷/从折叠的记忆……缓缓淌过”

——虽然“漫成咸咸涩涩的目光……”

活脱脱的《流云》,以清丽的面目在飘摇,在摸索追寻……《流云》与其说是表现某种主题,不如说是一种感情的符号。这种符号渗透着渴望获得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理想有理不清的感情之流在心中萦回激荡,即有淡淡的清香,也有淡淡的苦涩。诗人不怕“所有的等待/都没有许诺”。因为她以明慧的灵气,以全新的感觉器官,以超越惰性思维断定:“等阳光会心走来/比天空更明朗更鲜亮的/将在头顶摇响”。

这时,“背靠树”,“背靠孤独”,“阵雨喧嚣”以及“雨巷收集秋菊花的感觉”都会改变形态,改变声音,改变颜色,燃烧起美丽的野火……

《琴音》的表现手法和形象经营都努力从传统精神上求新。前后两段荡气回肠的咏叹,让相思树、紫丁香、野蔷薇……发出心灵的微语。诗中雾遮云掩,淡淡地浸润了生活色彩美!

也许因为它的平凡和朴素,才给我觉得格外动人,意味无穷!

炽烈而执着的感情,通过灵思予以控制性的表现,艰苦不是自讨麻烦,快乐熔化在理性的深度。《秋夜吟》别以为“雨帘”内看着“小路有背影远去”,“错乱的心总在路口流浪”。诗人的爱情之火不是秃废,更不是玩耍,这种人人都会觉察过的“美丽的忧伤”,无不通体明亮!“归来吗”——这多血的发问,不是挂在口角的应酬,她还在“等你”!

——在“燃烧的秋夜”。

《情不了》开头就坦白无遗透露少女内心深处的秘密。因为“预定的手势刚扯开序幕”,却马上听到那“向晚的风”“开始拉出一支孤独的歌”。生活,常常背离理想;生活,多么残忍呀!诗人却不因此而徬徨,更不因此而沮丧。这大概是由于她“开始”“便悄悄咀嚼出雨的咸涩”。虽然她还在少女闺处,这“咸涩”在她的生活中却并不陌生,有时偷偷“泊于梦的川谷”,有时放羁不驯,“错错落落”走入她心的轨道上……

不要紧,诗人以一种自强自爱的意志,选定“总还”要去“寻觅”,也“总还”要“等待”,管它晴空或是雨季,透过现代人的世界观去认识生活。

诗是生活减去人工气,诗是自然加上生活。燕影这组诗,虽说不上是惊人铭膺,但无疑是倾诉情感之作。诗人没有用广告式的激情去骚掠和驱使周围的纷繁意象,没有用喧嚣、沉重的语言去张扬心灵的呼唤,而是让心的轨迹“淡淡”“潮湿”她“有过许多雪松林的梦”,和“有过许多花的、海的、雨的、雾的许诺”

——原载菲律宾《世界日报》1987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