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唐·韦庄《天仙子》
一
《天仙子》写的便是天仙,是说一群仙女,穿着金色的纱衣,衬了玉色的肌肤,烟波明媚如秋水,头发高耸似浮云,裙如霞彩落,帔似月玲珑。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超逸的、卓绝的美。这样美丽的仙女们,也不能免俗,她们站在居住的洞口,等待爱人归来。
古装是诗意的存在,裙衫发鬓,凤冠霞帔,无一不是为妆点女性而存在,渐渐,女人便甘愿沦为了历史和时代的装饰品,只负责闲闲的、安心的,美艳着,从而点亮男人的目光。仙女比深闺里负责美丽和温柔的女子又多一层诗意和神秘,她们飘逸轻灵,来去无踪,她们飞入云端,她们也能隐入盛景,她们貌美如花,衣饰飘逸。她们,是人间男子最终极的人生目标也是最后的期待,所以,古典文学多有欲仙之说,《聊斋》更是将这种对女性最理想化的存在发展到淋漓尽致。她们居仙境,所以不慕富贵,她们能力超凡,却不计较人间规矩礼教,她们美丽无比,见面就云雨,将缠绵进行到底。总之,她们貌美钱多坚贞爱上床。
韦庄所作《天仙子》,讲述的便是仙女等待凡人相会的故事。
《神仙传》记载,汉明帝年间,有刘晨和阮肇两个人去天台山采药,进山后迷了路,忽然见山头有一颗桃树,他们肚子饥饿,便每人摘了一个吃,吃完桃子下山路上,遇见一涧清溪,便躬身喝了溪水。再往前走,居然看见了胡麻饭屑,随水流出。他们吃喝饱腹,继续前行,翻过一座山,见一大溪,绕出大溪,艳遇来了——见两位绝色仙女并排站在那儿,好像旧时相识一样,轻轻呼唤刘阮姓名,并问:郎等来何晚也?
然后,二仙女将两人引进各自的家里,只见床帐帷幔,无比奢华富丽,皆不是人间所有,再看面前女子,飘逸出尘,眼波如水面如月,毫不扭捏,宽衣解带,行夫妻之礼,兰香玉体,冰肌无汗。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俩人贪恋凡尘,又回家去了,结果发现人间已经几易,家乡故人早都做了古,于是,他们又想返回仙境寻找二女,却终归不得,无比郁闷和失落中,他们失踪了,或许是迷失在去仙境的路上了吧?后人对此二男的艳遇无不表现是羡慕妒忌恨,诗词故事做了无数。
韦庄的天仙子,臆想的就是刘阮离去后,仙女在洞口徘徊等待的情景。来洞口,望烟分,终日相望,不见归入。很美好的愿望和故事,很励志的艳遇传说,只不过,到底失于凄楚,像仙女这样的女子,也是要承受相思之苦,也要遭遇辜负!
没人见过仙子,所以,仙子的装束说到底还是人间模样,只不过,更飘逸一些,飞仙髻和披帛必不可少。
霞裙月帔一群群,其中的帔,便是披帛了。披帛也叫画帛,后来又分帔和帛两种。
仙女们彩衣秀色,身影翩翩,远远望去,妙不尽言。
披帛,是古代贵族女子的重要装饰品,飘然随风,秀逸超群。
宋玉《神女赋》: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
神女罗衣朱绣,华服鲜艳,衣袖飞扬,披帛随风,身姿妙曼,宛如游龙穿越云霄。
朱敦儒《眼儿媚》也有披帛描写:
紫帔红襟艳争浓。光彩烁疏栊。香为小字,瑞为高姓,道骨仙风。
此花合向瑶池种,可惜未遭逢。阿环见了,羞回眼尾,愁聚眉丛。
白居易写过: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
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舞女仙姿,仙女更离不开披帛的衬托,曹植《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白居易另一曲《霓裳羽衣曲》: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披帛是一个美妙的发明,它让女子的气质脱离脂粉气和单纯贵气,而拥有了飘逸和仙气,行走中,披帛翩翩起舞,平添许多柔婉。
二
披帛大概起源于秦,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记:秦有披帛,以练帛为之,汉即为罗。但是也有一说,披帛原是始于晋代,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服用原始·霞帔》:三代无帔,秦时有披帛,以縑帛为之,汉即以罗,晋制絳晕帔子。霞帔名,始于晋矣。
披帛历史始末究竟已不可考,但是,这一美丽轻柔的衣饰,却给女子们平添了许多风情。
披帛又叫画帛,后来演变成帔,又分成帔和帛两种。材料通常是轻柔纤薄的纱,或绣或画或印图纹,长度在二米以上,平时搭在肩上,或者缠绕在手臂间,最适度的位置是缠绕在手肘间,双手交叉,便悬于后背,飘逸柔美之感顿现。
披帛在隋唐成为时尚,这两个时代的壁画、诗词、画作出现的女人大多身披披帛。
古时形容女子美丽,通常用衣袂飘飘,能飘起来的,自然就是宽大的裙摆和肩上轻盈缠绕的披帛了。
披帛多颜色鲜艳,和衣服搭配。唐代,女性服装风格大胆暴露,露肩和低胸,裙长曳地,发髻高耸,这样的女子走出来,丰腴白皙,携裹着最原始的诱惑和风情,摇曳生风,款款而至,太招摇了些,但是肩上适度搭一条披帛就完美了,薄纱秀羽,隐隐若现却不得见,不但遮住了诱惑还增添了曲折风情。所以,唐代仕女图几乎都披披帛,只是长短颜色不一。
周昉《簪花仕女图》、《执扇仕女图》及张萱《捣练图》其中女子无不身披披帛,缠绕于手肘,身后自形成一弯半圆型和两条飘带。
《韩熙载夜宴图》中出现的女子,身穿襦裙,肩披披帛,只是披帛比盛唐时流行的样式窄一些,但是更长一些,缠绕曲折,逶迤摇曳。
古时女子婚前婚后通常一目了然,大家可以在发式上分辨,在首饰上分辨,也可以在披帛上分辨。
宋高承《事物纪原》说:秦有帔帛,以彩帛为之,起初,唐代的帔子近似后世云肩、背心,有防寒和装饰双重功能,为女子常服。后来式样渐趋俏丽,秋冬季用较厚重的帔子,可遮风暖背,而夏季或室内用的轻薄、细长的带子。
女子结婚前用的是帛,婚后用的帔。对于羞于出口终身问题的古代女性来说,用肩上披帛作为分水岭,省略掉了许多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陌生人只需瞄一眼你双臂间缠绕的风景,便一目了然你的婚姻大事。
三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女人披帛》: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披帛是作为礼服的一部分出现的,可见受重视程度。
宋代将披帛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意思是说,披帛乃是贵妇王妃等有品级女性才可以穿,是需要皇帝恩赐才可以穿的。普通人还真不能穿。明代也有类似的规定,一到九品的诰命夫人,都有特定的披帛样式,自然,等级越高,霞帔的刺绣越绚丽灿烂,美的像云霞一样,所以,宋代之后,披帛有了新名字:霞帔,同时在功能和作用上,也较隋唐时有了许多不同,宋代之后的霞帔,更鲜艳,却脱离了柔美飘逸,向高贵和端庄礼服的路上发展下去了。
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像》中的宋代皇后,在大袖衫外,搭一长条状帛巾,由颈后绕至胸前,左右各一,上绣云凤图纹,即为霞帔。在霞帔下端的尖角处,还缀有一枚圆形牌饰,这枚牌饰即为坠子。可见,发展到宋代,霞帔追求的已经不是飘逸之美,而是力求垂顺,将规矩和礼制,加入了进来。
《事林广记·服饰类》也有记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
披帛在贵妇间流传,渐渐成了绚烂的霞帔,所以,赞美新娘之语有凤冠霞帔一说,有资格戴凤冠穿霞帔结婚的,非富即贵,当然是很受听的祝福语了。
披帛呢,则下放民间,小家女子爱美的心也是盛的,所以,披帛,作为肩上的一抹风情,依然存在着,只不过,材料质地和所绣花色,已经和霞帔截然不同。
张纪中版《神雕侠侣》小龙女第一次出古墓的时候,白衣飘飘,飘然于空中,长长的黑发,白裙,配了超长飘逸的披帛,随风而舞,如一朵盛放在空中的白莲,美的彻骨,纯的剔透,一下子就将全真教的道士们集体震慑。这个镜头唯美,空灵,十分养眼,亦是有那长长披帛的功劳,虽然,小龙女的披帛并非用来表现柔美和飘逸,她是用来打仗的,刹那间丝绸如练,携裹了巨大的能力和敌人战个你死我活。
披帛是现代人塑造古装仙女或人物的重要道具。《西游记》中的仙女都手挽七彩披帛,连《红楼梦》中的服装造型都有披帛的影子,黛玉有一款服装,青色的披帛在肩头,一个诗情画意的古装美人儿跃然荧屏。
就算到今日,披帛一直没有消失过,想想,它跟现在流行的各式披肩多么相似,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和风格,依旧在女性的肩头风情摇曳。
披帛到霞帔又到披肩的历史,是历代女性由柔美飘逸向高贵深闺到实用性的一个过渡,虽然局限于肩头的小小风景,却跟时代审美息息相关。隋唐女性虽然张扬,到底输于性别,但是,唐代女性尚有觉醒意识,在表现女性特性的同时,尚崇尚自由,追求飘逸柔美;宋代之后,女性的地位更低,彻底沦为时代的点缀,男人的恩赐和审美,便是时尚。现代,女性再也不用为取悦男人而花心思,披肩的使用效果便直接过渡到实用和悦己。
披帛,是落在美女肩头的一朵云霞,多少故事在时光中风烟俱净,却独独遗留下这一抹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