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保证持续稳定的质量品质体系,取决于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评价一个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衡量:其一,是否具备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新课题的能力;其二,是否充分瞭解企业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是否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其三,是否经常跟踪企业重要专案的进展和结果。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企业质量管理的最终效果。
其次,保证持续稳定的质量品质体系,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改善环境。事实证明,环境是影响客户和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广州本田汽车公司能够在建厂后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挤身全国汽车工业前三名行列,离不开他们对环境的改善。他们的一个口号是“检测一个公司的管理如何请看一个公司的厕所”。从小事抓起,才能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在其发展初期就得以很好的控制。
第三,质量体系的维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质量体系的维持要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坚持不懈地按照PDCA管理来进行。所谓PDCA就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采取行动)。
第四,要发挥企业团队的力量。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产品质量,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和执行好产品的操作流程。要求领导和每位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质量管理当中,把质量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心中。
保持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还有许多重要的因素,例如品质管理策略、企业人才战略、采购物资的质量控制等因素,都对我们的质量管理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从消费者身上发现秘密
我和朋友聊过,他们也都非常讨厌自己的手机。每个人都讨厌自己的手机。于是我们觉得,我们完全可以解决消费者的烦恼,生产一款为大家带来便利的设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瞧瞧吧,市场上每年可以售出10亿部手机,这单生意在数量上可比随身听庞大多了,这相当于每年个人电脑出货量的四倍。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做出一款连自己都会爱不释手的手机。
——史蒂夫·乔布斯
对企业来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企业最长久的保障。许多跨国公司与国内的大企业每年都会进行消费者需求研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广告的认知、消费者使用和购买习惯、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消费者媒体习惯、消费者对市场推广活动的态度等一系列指标。
为什么苹果公司在全球各地能有这么多疯狂的粉丝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苹果公司强调的并不是科技第一,而是用户第一,满足用户的需求。它的产品开发从来都是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的,务求使用户获得高价值的实用产品。苹果强调让消费者参与到营销活动中,苹果在全球拥有众多粉丝,他们开设有自己的网站,甚至出版自己的杂志。在中国,苹果用户被称为“苹民”,麦金塔用户则被称作“麦客”,他们成立有自己的协会,经常举办相关活动。
苹果公司的品牌传播方式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提升消费者的拥有欲望。在产品的设计上当产品能召唤消费者情感,推出更多符合美学设计的电子产品。它便满足了需求,驱动了需求,比任何一种差异化策略更有力量。
当《财富》杂志记者问乔布斯,如何看待苹果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乔布斯如此回答:“这无关于流行文化,也无关于愚弄大众,更无关于说服大众好让他们来买其实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在判断大众是否需要它们时,我相信我们拥有一个真正适合的标准。这就是公司花钱要让我们做的。”
乔布斯认为,苹果公司不是靠洞悉并引领流行来愚弄大众,也不是用宣传攻势说服大众,而是要搞明白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提供最优质的解决方案。
那么,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消费者需要能够解决他们感到麻烦和不舒服的东西。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解决了用户在使用电脑时所遇到的难题,让每一个用户不再因为弄不懂电脑原理而感到自己和电脑隔着一层越不过的鸿沟;笔记本电脑解决了到处奔波的商务人士的烦恼。也许这些麻烦在能够帮助他们的产品出来之前,他们不会感到是真的麻烦,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可能只是感到这些产品身上还欠缺什么。但是一旦产品出现,好用的产品和不好用的产品之间就有了一个泾渭分明的比较。他们开始感到懊恼,为什么自己没有早曰发现这样好用的产品·不好用产品所带来的种种麻烦开始出现在他们无休止的抱怨中,直到有一天他们也拥有了一款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东西。
苹果的设计人员喜欢想象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遇到哪些麻烦,因此苹果设计的产品往往比其他产品更贴合消费者的心。受人们宠爱的iPad便是这样出世的。乔布斯曾这样形容它:“这是迄今为止人们经历过的最棒的网页浏览体验与梦幻般的输入体验;也是与别人分享照片的绝佳方式;还是欣赏音乐的美妙方式;更能带给人们观看电视和电影的神奇体验。它比笔记本电脑更亲切,比智能手机更强大。”至于它采用了什么技术,在整个电子行业里它的高科技含量有多高,乔布斯只字未提,因为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只需要知道自己用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就够了。
他们不关心制造它的技术有多么了不起。这也正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复制苹果创新机制的原因。
著名的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今说过:“营销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企业只有先洞察、挖掘市场需求,才能根据市场和顾客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生产、宣传或销售,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发现新的机会,找到新的战略战术从而提高营销成效。
日本三重县人三井高利是一位立志要做布商的人,他赤手空拳前往东京闯天下,可是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起色。正当他想关起店门回到故乡的时候,一天,在洗澡堂里听到几个手艺人在高声谈论,准备穿一条新丁字裤(兜裆布)去参加庙会,可是却凑不齐人数合伙去买,为此烦恼不已。
凑齐人数合伙去买新的丁字裤,这是怎么回事?三井高利一边冲洗着一边在想。
“啊,对了,原来是这样。”他拍了一下大腿。原来,在当时的商业习惯上,布料是凑集几个伙伴去买一匹漂白布,可是人数却不易凑齐。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布料只以匹为单位出售,是“不符合顾客需求的”。于是第二天,三井高利便在店门口贴上了这样一张纸条:“布匹不论多少都可以剪下来卖。”
昨天在澡堂里遇到的手艺人看了这张纸条飞奔进来:“买够做一条丁字裤的漂白布。”
三井高利看准了在接近庙会的这段日子里,有相同需求的人一定非常多。于是,店里所有的漂白布,在那一天统统销售一空。
许许多多的女孩子和附近的太太们都涌到店里来买零头布。三井高利的店门口连日来热闹非凡。
三井高利领悟到做生意倾听顾客心声的好处,简直乐不可支,他把吃饭的时间都节省下来站在店门口接待顾客,由此又获得很多启示。
布店主要的顾客是女性,但女性买东西买得最多的时候,是女儿将出嫁的时间。可是出嫁时所需要的东西,不仅是衣服,还要备齐放衣服的衣橱、包、绸缎及和服的纸、梳子、簪子、鞋箱、餐具等种种东西。由此,新娘和她的母亲必须东一家西一家地去选购。但是,如果那些东西可以在一个地方一次买齐,对顾客来说该是多方便呀。于是三井高利马上将其付诸实施,这就是日本的第一家百货公司——“三越”。
百货公司之所以能以压倒竞争对手的优势成为零售业的王者,乃是由于苦心谋求如何才能方便顾客,于是,有能力的布店有很多都学“三越”的做法,扩充店面,引来了许多买东西的顾客。
总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能够打入市场并站稳脚跟进而发展壮大的最根本要求。尊重消费者需求的内动力,其实是创造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始终是处于市场的动态中发展,企业的创新就是要善于从这些大大小小的需求中发现市场的未来需求。
四、让产品走向大众
苹果品牌体验店是为提供一个平台而诞生的,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将以我们的方式向你们逐一介绍苹果电脑的风格。
——史蒂夫·乔布斯
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以消费者为导向。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价值,是企业生产的首要目标,但这也不能与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脱节。
乔布斯有着过度追求完美的倾向。但是,追求完美很容易影响生产效率,它会延长产品的研发时间,增加产品的成本,延误产品上市时间。许多产品往往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曲高和寡或者未能面市。Cube的失败给了乔布斯当头棒喝。使乔布斯学会了在产品价格、上市时间和价值等因素上寻求最佳组合。后来的iPad、iPhone、iPod便是乔布斯汲取教训的结果。
实际上,苹果只是“重新“发明了MP3、手机而已。尽管产品创新不如过去大胆了,但是,乔布斯深知要迅速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贴近消费者需求,以适应数字化时代。
以iPad为例,iPad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提供的丰富内容。消费者通过iPad可以阅读图书、报纸、杂志,还可以观看自己喜欢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也可以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运行想用的软件……
总之,iPad与笔记本电脑不同,它不是工具,而是供人们消费和娱乐的玩具。这个策略是如此的成功,iPad上市28天的销量就达到了100万台,这创造了不仅在消费电子零售史上,甚至全部零售品历史上的奇迹。
苹果是如何让产品真正的走向大众的呢?
“我们销售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消费者成长。”这是在苹果专卖店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苹果的卖场十分特别,整个店铺非常开阔,敞亮,所有的装修材料只有不锈钢、玻璃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板。更为新奇的是卖场里陈列了31款烤面包机。整个店铺有着强烈的抽象主义风格。在苹果卖场里你不会因为到处都是商品而感到压抑,相反,众多的居家用品会带给你温馨、舒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