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苹果董事会宣布前行政总裁乔布斯于当地时间10月5日逝世,终年56岁。消息传出,社会各界震惊,纷纷致辞悼念。
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在这个世界上,极少有人像史蒂夫那样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我们的后代仍将会感受到这种影响力。对于我们来说,有幸和他一起工作是一份极大的荣耀。我将无限想念史蒂夫。”
谷歌董事会主席施密特说:“史蒂夫·乔布斯是美国近25年来最成功的CEO。他前所未有的把艺术家的灵感和工程师的远见结合在一起,建造了一个非凡的公司。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英特尔总裁欧德宁说:“真正的天才,是以是否能影响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来衡量的。在史蒂夫光辉的人生中,他不止一次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英特尔的每个人都很荣幸能够认识他,并以和他共事为骄傲。”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是美国最为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敢于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他足够大胆,敢于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他具有足够的才能去这么做。”
苹果公司董事会说:“史蒂夫的才华、激情和精力,是无尽创新的来源,这种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世界因他无限美好。”
史蒂夫·乔布斯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是独一无二的;史蒂夫·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影响和贡献,更是不可替代的。随着iPhone
4S和乔布斯的离去,苹果公司未来将走向何方?恐怕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答案,让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任何朝代在更替时,均免不了动荡。
“苹果魔法师”乔布斯的离开似乎让整个苹果公司的发展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最明显的就是过渡期产品iPhone
4S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而他们期待的iPhone
5似乎变得遥遥无期;股价尽管只是小幅度下跌,但足以让很多对苹果未来充满不看好态度的悲观者变得更加悲观;再加上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苹果公司仿佛已经陷入了“十面埋伏”的境地。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苹果是乔布斯的苹果,如果没有了乔布斯,那还能是原汁原味的苹果吗?乔布斯所打造的公司文化还能够尽最大可能的保留吗?
除此之外,尽管新一任“掌门人”库克虽然为乔布斯“钦点”,但他真的能够成为合格的掌舵者吗?尤其是iPhone
4S的发布,更是让这个疑问扩大了一些。
还有“果粉”。乔布斯的离开无疑是考验“果粉”忠诚度的时刻。而股价的小幅度下跌也表示了一点,“果粉”们仍旧持着观望态度,一方面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放弃。然而这样的观望,究竟能坚持多久呢?
更不要说苹果是否还能引领新型电子消费、是否会维持其霸主地位了,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不仅让苹果都不敢放松,就连旁观者都为其捏着一把汗。比如,它的竞争对手三星已经在很多地区对苹果进行诉讼,这两家公司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结果会怎么样呢?
还有美国经济。这位巨擘的离去也给美国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企业,苹果公司市值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2%,一年的销售额就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0.5%,是奥巴马所倚重的美国出口核心企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苹果公司的一举一动象征着美国整体经济的活力。
失去了灵魂人物,苹果能否保持销售连年大幅增长的趋势,帮助美国经济走出长期迟滞,许多人对此打上问号。而这些,都成为围绕在苹果头上的挑战和疑问,挥之不去,而是否可以得到大众的看好,就看这些疑问是否可以消除了。然而这些疑问并不是立刻就可以消除的。
的确,对于苹果公司,乔布斯带走了许多东西,亦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苹果失去了一位灵魂导师
创立苹果公司、被迫离开、重返苹果、宣布辞职、与世长辞。数十年来,乔布斯与苹果公司的关系远近,几乎成为了该公司发展的晴雨表。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乔布斯的影子随处可见。1996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并帮助这家几近破产的公司重整旗鼓。正因为如此,除了CEO外,乔布斯更像是苹果公司的“灵魂导师”。和许多其他大型企业不同的是,董事会的决策力在苹果内部显得非常微小。多年来,他们大都只是起到了“通过乔布斯决议”的作用。以至于在许多美国当地科技媒体的评价中,乔布斯的“导师”作用甚至凌驾在董事会之上。
很显然,临危受命的新任CEO蒂姆·库克并不具备这种触及“灵魂”的气场。或许论及对苹果公司的了解,库克丝毫不逊于乔布斯。他同样具有远见,同样对和产品非常严格。然而,他更像是一名纯粹的首席执行官,强大的谈判技巧,压缩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的能力,大都体现出一名职业经理人的优秀品质,而非“灵魂导师”。这是乔布斯绝无仅有的身份,如今已随他而去。
苹果失去了源于乔布斯的信心
不能说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便如失去舵手的战舰一般没了方向。在乔布斯逝世后的数个交易日内,苹果股价并未出现大的波动,说明市场仍看好苹果公司的未来。不过这种“看好”除了坚信库克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之外,还来源于他们坚信乔布斯在离开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
业界普遍观点认为,就像诸葛亮临终前交代马岱盯紧魏延一样,随着病情的恶化,视苹果公司为自身一部分的乔布斯,定有安排。“我们相信,苹果的创新活动和产品动量仍可继续下去。”巴克莱银行分析师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乔布斯)非常深思熟虑,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苹果将由新任CEO蒂姆·库克及其他能手掌舵。”
英国媒体《每日邮报》则引用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乔布斯在生前的最后时间里,已经规划好苹果未来4年的新产品,其中包括了iPhone
5、iPad3以及苹果电视等,这些研发中的产品有助苹果在他辞世后保住“江山”。
还有电子消费行业分析师认为,业界对苹果的信心大部人仍来源于乔布斯,而不是库克。这种信心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除非库克和苹果公司能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依然是电子消费品行业的引导者。
不过,正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一般,即便乔布斯的影响将随时间消散,其已经创造的东西已经留在了苹果公司,且将继续影响后人。过去10年间,乔布斯用实际动作证明了注重处理产品细节的重要性。他专注于将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并且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去处理产品细节。其中部分细节对于一些硬件开发人员来说颇为难办,甚至超出了他们实际操作中积累的经验。例如乔布斯曾经把电话簿扔在会议室的桌子上,要求员工设计出来的机器只能这么大。最后员工只能义无反顾硬着头皮去做,直到克服种种困难并完成产品。
所幸的是,对于苹果而言,乔布斯对待产品细节的态度已然成为了公司的理念,这一点将被很好的传承下来。
此外,乔布斯的创新意识亦深深扎根于苹果公司内部。其中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桑·艾维便被认为尽得乔布斯“真传”,深谙对创新产品的把控之道。这使得苹果公司即便失去了乔布斯,在软硬件创新能力上依然是业界翘楚,凌驾于其他品牌之上。
也正因为此,很多业内分析人士仍然看好苹果的业绩前景。
创新策略公司的科技业分析师蒂姆·巴佳瑞表示:“他(乔布斯)已经构建好公司的整个架构,使他的继任者能够带领苹果继续成长。目前最大的疑问是乔布斯的继任者们创新产品的速度有多快,以及他们运用新产品拓展市场的能力有多强。”
长期关注苹果的橡树溪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吉里也认为,乔布斯已经为公司规划好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包括一些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创新产品,因而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升级的苹果手机、ipad以及其他新产品仍将帮助苹果公司维持高速增长。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的分析师伊泰·基德隆说:“苹果未来的发展战略已经制定好,我们相信公司管理层在未来执行这些战略时仍将保持高水准。”
在市场中传出乔布斯去世消息后,纽约股市盘前交易时段,苹果股价下挫幅度超过1%,最终小幅低开。经历短暂震荡后止跌上扬,但午盘后股价再度走低,最终报收于每股377.37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88美元,跌幅为0.23%。不过对市场来讲,股价的上涨和下跌都是正常的反应,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发生人员上的变动肯定会对股市造成影响,而这些印象都只是暂时的,至于以后会如何发展都是无法预估的,需要看公司本身的发展情况;而且乔布斯的离开对苹果公司的影响不会那么快,也不会那么大。毕竟苹果公司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已经为自己未来至少2-3年的时间的产品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即使现在iPhone
4S不被业内人士看好,还需要时间和以后的后续产品才能看得出影响。如果仅凭一样产品就盲目悲观,这显然是比较不成熟的做法。
总而言之,苹果未来会走向何方,其发展方向如何,作为普通关注着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用户或者关注着自然不需要抱着太悲观的态度去看待苹果公司未来的发展,也有理由相信,作为一家成熟的公司,未来的规划也是非常明确的。
苹果公司大事记
我们生活的时代紧随100年前的石油化工革命而来。这场石油化工革命给了我们自由的能量——在这里,是自由的机械能。它从很多方面改变了社会结构。现在这场革命,这场信息革命也是一场自由能量的革命,但是却是另外一种类型:自由的智能。
——史蒂夫·乔布斯
1955年:史蒂夫·乔布斯出生。
1972年:史蒂夫·乔布斯从里德学院辍学,他仅在里德学院就读了一个学期。乔布斯在完成中学学业后,经常参加惠普公司的讲座。这一年他成为了惠普公司的夏季职员。随后与同在惠普公司就职的,也是刚从加州大学辍学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相识。
1974年初:乔布斯成为Atari公司的一名视频设计师。他用节省下来的钱作了一次印度之行,在那里寻求精神上的启迪。
1974年秋:乔布斯从印度归来,开始参加沃兹尼亚克的“国产计算机俱乐部”的聚会。当时沃兹尼亚克热衷于创造电子设备,而乔布斯已开始观注个人计算机的市场前景。
1975年:在乔布斯的卧室中,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开始开发“苹果I”。
1976年:“苹果I”开发工作完成,在乔布斯的车库里他们制造出了“苹果I”的原型机。
1976年4月1日:由沃兹、乔布斯和罗恩·韦恩共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罗恩·韦恩设计了苹果公司的第一个徽标。
1976年5月:“苹果I”每台售价为666.66美元,一个电脑商购买了50台。
1976年夏:罗恩·韦恩离开苹果。
1976年秋:沃兹完成“苹果II”的开发工作。
1977年:苹果设计了第二个徽标,也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苹果徽标(只是在1998年去掉了彩虹颜色)。麦克·马尔库拉向苹果注资92000美元。“苹果II”发布,其售价为1295美元。
1978年6月17日:乔布斯的女儿丽莎出生。后来一款苹果电脑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1979年:“苹果II+”推出,其售价为1195美元。
1979年夏:开始开发丽莎机和Mac机(Maintosh)。
1980年:“苹果III”发布,根据配置的不同,其售价从4340美元到7800美元不等。苹果股票上市,并获得巨大成功。
1981年:乔布斯加入到Maintosh项目组。马尔库拉成为苹果电脑公司的总裁。
1981年2月:沃兹在一次飞机事故中受伤,随后他暂时离开苹果和麦金塔项目组(他再也没回到麦金塔项目组)。沃兹结婚,并回到加州大学继续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位。
1981年8月:IBM公司推出其第一款个人电脑IBM-PC。尽管IBM-PC次于“苹果II”和“苹果III”,但是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81年11月:苹果计算机有限公司和甲克虫唱片公司达成一项秘密协议:苹果计算机公司可以在计算机产品上使用“苹果”名称。
1982年:丽莎数据库完成并准备发布。
1983年春:为麦金塔重新制作了广告片“1984”。
1983年4月:约翰·斯库利,百事可乐的前总裁成为苹果的总裁兼CEO。
1983年6月: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返回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