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7944700000010

第10章 孩子是怎样进行模仿的 (1)

孩子不可能一天之内就长成大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不能一锤定音,抚养和教育孩子都需要父母做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和充满爱心的努力。——斯蒂芬

孩子是靠模仿学习的。一个孩子具有潜在的观察与模仿能力是一种天生优秀的品性。科学家们将这种方式归结为模仿。孩子们通过模仿学习说话;通过简单地听,观察与模仿学习语言;学习为人处事的态度;学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个人的行为方式。有些习惯甚至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

既然孩子的行为方式是通过模仿周围人形成的,为人父母的你就对孩子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仔细想想你的行为,你是他们的榜样。

有一次一个五岁孩子的爸爸带着他去做新年前的采购。停车的地方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兜了好几圈也没找到个停车的空地,爸爸心里很烦。最后他好不容易看到另一个人要开车离去,逮了个空。爸爸向前进车,打出信号,示意自己要把车停在那儿。就在那人倒车时,另一辆车却乘虚而入,挤到了他的前面,占了车位。他气极了,摇下车窗对着那司机吼着不三不四的话。他们彼此都愤怒地斜视着对方互不相让。最终孩子的爸爸只好怒气冲冲地继续去寻,找了另一个停车的地方。

大约二十分钟后,爸爸与安儿子走进大厅。此时的大人已平息了怒火,父子俩一起谈论着买些什么样的礼物,在这位爸爸毫无准备时,儿子突然抬起头问:爸爸,能告诉我什么是×××吗?

此时爸爸的感觉像被块砖猛击了一下,孩子有多么惊人的洞察力,他清晰地听到了自己骂人的话而且准确地记了下来,爸爸顿时觉得尴尬。弯下身来对孩子解释说这是一句脏话,这么说是爸爸的错,他坦率地向孩子承认当时因为自己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而气得骂了人。而后,爸爸也补充上自己可不希望儿子遇到类似的事象他这么做。那一刻作为一个父亲,他很真实,也很真诚的对待了自己,更是对孩子的负责。

生活中95%的时候你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当孩子抓住父母们犯错时,做父母的总是有一种防范、虚荣的心理:“别管那是什么意思,反正你甭让我听见你说这样的话,否则……”

如果你常常用这种办法应对孩子的话则大错特错,它一下便关闭了你与孩子间沟通的大门;它告诉你的孩子,你可以说脏话而他不能,那么孩子到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问全班同学那个脏字是什么意思。

孩子成长从模仿开始

实际上,从孩子降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模仿你了。孩子的模仿能力与他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而你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并且做他模仿的“好榜样”。

聪聪是一个只有15个月大的男孩,有一天他拿起妈妈的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他的妈妈看到这个举动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给我儿子梳过头。他的头发又细又直,即便不梳理也很整齐。当我看到他拿着我的梳子熟练地梳理头发的时候,我感到很吃惊,看起来他好像天生就会梳头。我也很纳闷,他是怎么学会的呢?”

当然,聪聪不是生下来就会梳头的,他很有可能是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而学会的。对于1岁的孩子来说,模仿是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和语言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孩子们逐渐产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途径。

实际上,从孩子降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模仿你了:首先是模仿你们的面部表情和发音,然后是身体运动和话语的模仿。到2岁以后,大部分孩子开始对成年人如何使用物品有很大的兴趣,比如,他想学习爸爸妈妈是如何使用电话、钥匙、瓶瓶罐罐和电视遥控器的。这些动作的模仿表明孩子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跳跃,也就是说,孩子能够意识到他所模仿的动作是带有一定意义的。

模仿表明了孩子和周围人的一种关联。

孩子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他所爱的人,因而在这种渴望的驱动之下,他会喜欢拿着你的皮包或者戴着爸爸的运动帽在家里走来走去,无论什么时候他戴着父母的饰物,他都会感觉到与父母之间有种直接的关联。

其实,你1岁的宝宝正在测试他与周围的人们是个什么样的关系:他是怎么样与其他人相象,其他人又是怎么与他相象的。当他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变成他可以进行模仿的机会了。

当你的孩子模仿大孩子行为的时候,如果你每次都以微笑和赞扬的话对待他,那么他就会因为得到了你的鼓励而继续努力做得更好。另外,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和做游戏,那么你和你的宝宝之间就可以相互模仿了。事实上,模仿是表扬和认可你的孩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当你模仿你的孩子的时候,他将感到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孩子长到1岁半以后,他不仅模仿与他亲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而且还模仿其他的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而去迎合周围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了,所以,这时候,孩子一对一的游戏方式就能够使他们有更多的模仿机会,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喜欢和另一个站在他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一群孩子们相互之间一起玩。没过不久,你又会发现你的孩子甚至开始模仿陌生人、电视里的人物,或者他在动物园看到的动物了。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对象,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他的生长发育及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通常比较好动,手和眼睛能够协调动作,逐渐开始学会用词了,而且,记忆力也更强了。一般14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够回忆起几周前或者几个月前他们看到的一些行为,并且自己模仿这些行为。也就是说,孩子正在密切地观察和模仿父母,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行为展现在孩子的面前。

也许有一天你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而顺口说了句不文明用语,过几天你可能会猛然听见孩子也轻轻地这样说。因为无论是词汇、基础语法,还是脏话,语言都是通过模仿而学会的。当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他肯定模仿你的发音,你的用词和你常说的口头禅。

因此,父母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总是把“谢谢”和“请”挂在嘴边,那么你必须自己先这样做,自己经常说这些礼貌用语才行。另外,孩子们对待周围人们的方式也是通过效仿父母而学到的,所以,必须让孩子们亲眼看到父母的友善、慷慨和富有同情心,而且,一旦孩子有了这些好的行为,父母一定要给予鼓励。

要鼓励和帮助孩子模仿,因为这是他迈向独立的中间站。

最终,你的孩子不仅仅是模仿了,他也会出于自己的愿望而这样或那样去做。他通过每天看见你刷牙和穿上外衣而逐渐学习这些技能。一旦他意识到“我自己能做!让我再试一次!”那么他就逐渐变得独立起来了。确切地说,模仿成为了迈向独立的中间站。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些他自己能够使用的物品,充分满足孩子的这种“自己做”的强烈愿望,比如,小孩子专用的小碗,小孩子自己可以倒水的小杯子,一个小凳子使孩子能够自己在洗手池洗手等等。如果给孩子准备了玩具电话,模拟厨房和用具,那么就能够鼓励孩子模仿大人的动作,自己玩过家家的游戏了。

不过,孩子的一些模仿会超出他的能力,因此,父母需要警惕孩子的安全问题。如果不存在危险的因素,那么就等孩子要求帮助的时候再帮他一把。失败是孩子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要时常鼓励孩子自己再去尝试。那么,孩子才会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再去效仿别人的成功做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自己成功。

模仿能力存在问题的3个征兆。

模仿不仅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孩子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体现。毕竟,孩子模仿时需要很多的观察和实践。因此,15个月大的孩子是否已经有模仿他人的最初尝试,也常常被看作是否发育正常的一个标志。研究发现,自闭的孩子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孩子都存在模仿他人的障碍。所以,一旦你的孩子到了18个月至24个月的时候,他还没有以下行为,那么就必须找儿科医生来诊治了。

模仿你的动作,或者模仿你使用一些物品,比如电话。

跟随你的眼神和目光,比如,当你往一个纸筒里看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也想看?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孩子的模仿对象有——

对象一:成人。

孩子自出生后,就喜欢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了。如果他被允许去做“大人”的事情时会非常高兴,比如拿扫帚扫地。孩子不仅会模仿成人的行为,也会模仿成人的语言、神态等。初学语言的孩子,一开始就是模仿和重复周围人对他说的话。

我们发现,如果平时和孩子说话的人大多数都是语音标准的人,那么孩子的发音就会比较好;如果周围的成人说话都不太标准的话,那么孩子的发音则会带有方言的语音语调。

三岁以后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这时,他们开始模仿同性成人的行为和举止。比如,女孩喜欢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或者自己亲自照料娃娃。在性别角色的模仿过程中,孩子会学习那些同性成人的行为方式,并且认同那个人或那种角色,这对孩子以后的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模仿不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也会有模仿。孩子经常在玩耍中扮演某些成人的角色,比如老师、医生、司机、厨师等等。这时的孩子不会看到什么就模仿什么。在做游戏的时候,孩子会选择熟悉的人和事,把自己感兴趣的行为通过游戏表现出来。这类游戏被称为“装扮性游戏”,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有意义。在装扮性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孩子并非纯粹地进行模仿,而是会在实际游戏情境中进行创造,比如为游戏角色打扮,准备游戏道具,在游戏中安排模仿对象的行为和工作等等。这时,孩子的创造行为也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对象二:同伴。

孩子的模仿并不仅仅局限在从成人身上进行模仿和学习。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模仿也非常明显。游戏区的天花板上挂着一个风铃。孩子们都想让风铃发出声音,可是风铃挂得太高了,大家都够不着。这时,有个聪明的孩子拉来一把小椅子,站在上面,一伸手就够着风铃了。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纷纷去找来小椅子。类似的模仿事件,在幼儿园里天天都会发生。

对象三:卡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