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7944700000050

第50章 如何解决单亲家庭中孩子面临的问题 (1)

教导孩子的主要技巧是把孩子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洛克

父母离异与孩子的反应

每当老师们想要一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答案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叫丽萨来口答。她是被大家公认的活泼,友善的女孩子。她聪明,有个性、还很自信。她的学习成绩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丽萨眼中,世界是那么让人兴奋,她乐观向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热情。

然而她的生活改变了——那么突然和彻底。她从一个优等生变为劣等生,由欢乐变得孤癖,由胜利者沦为失败者,她自卑、精神恍忽、健忘、消沉,学校对她来说已不再重要。

是什么引起她这么可怕的转变?丽萨被一种无名的痛苦煎熬着,在一些学校有5%像丽萨这样的孩子的父母离婚了。

父母离异不要伤孩子心灵!

红杏出墙也好,移情别恋也罢,总之如今夫妻离异似乎已成时尚。可你们在把一棵家庭之树一分为二时,想没想过如何保护好树上的花果。以下的做法,可能让无辜的儿女,受到最小的伤害。

和风细雨的拜拜。

一旦你们已经做出离婚的决定,就应该早一点告诉孩子,尽管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最怕突如其来的打击。父母双方应该一起向孩子心平气和地讲述,暂且把彼此的愤怒和愧疚放在一边。尽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谈话的内容不会一样,但都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内容:“爸爸妈妈过去很相爱,在一起很幸福,但现在我们认为两个人分开更幸福。不管我们之间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永远爱你、照顾你。”谈话时,感情要温和,不兜圈子,尽量接近事实,既让孩子对未来的变化做一点心理准备,又不要让这即将来临的变化把他吓坏。记住孩子并不需要对细节知道得很详细,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只是父母分开了,但是谁也不会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强调你们的不愉快、离异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不要造成一些懂事的孩子内疚、去责备自己。

孩子最怕家庭暴力战争。父母的争吵、充满敌意,不但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给他树立反面的榜样。要和风细雨,好说好散,任何一方都不要用孩子做要挟,更不能教唆孩子参与战争。不要把你们的恩怨强加在孩子身上,煽动他们做出伤害亲情的举动。要知道在家庭暴力冲突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将来也很难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婚姻问题。

抚平心理的创伤。

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反应是不同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才有可能去对症处理:

2岁以内的孩子要求生活的稳定。如果过去主要照顾他们的人换了,他们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且难以对更换后的角色产生信任。表现哭闹增多、吃的习惯改变、睡眠不安易惊醒、离不开唯一的单亲。这时需要用双倍的爱去抚平幼小心灵的创伤。

3岁到5岁的孩子要求来自父母持续的照顾。任何一方消失都会令其不安、诚惶诚恐,甚至改掉的不良习惯又复发,像吮大拇指、尿床、撕碎自己心爱的书画等。这时你千万不要用教训的方式去管教,那样会加重他的失落感。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不间断的语言交流,千万不能冷落了孩子。

6岁到8岁的孩子已经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同时还要求一定的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以便确认他们是被父母喜爱的。失掉任何一方的爱,对他都是劣性刺激,会使他变得自卑、忧伤、孤独,在学校不愿交友、易怒、富于攻击性、学习成绩下降。不要忘记,这时可是塑造孩子人格和性格的最佳时期,不要把大人情感的波澜,带进孩子的心灵,把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捏造成脾气古怪、不合群、不友善、焦虑多疑的孤僻者。

9岁到12岁的孩子,他们从事更多与父母分离的活动。这时的孩子已试图发现父母双方谁对谁错,对一方更亲近,对另一方疏远。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早有预料并表示理解。并要用善意和适当的事例,纠正孩子对任何一方的偏见。孩子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使他们的感情发育失去平衡,以至给他们未来感情生活罩上阴影。

12岁到1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有了自己决定生活方式的要求。他可能会拒绝自己归属某一方的监护,或对于住处的决定会有自己的意见。如果和大人的决定不一致,先不要勉强,要给他足够的转变时间。强扭的瓜不仅不甜,反而会使他们情绪低沉、学习成绩下降,可能会促成他尝试酒精、毒品或性行为来作为发泄。

15岁到18岁快步入青年的孩子们,更重视自己在社会和学校的独立,他对父母离异的纠缠不休会厌烦和反感,有时他们也会对父母不再宽容。他们不能接受父母新的约会,认为原谅这个行为就是对另一方父母的不忠诚。这时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离家出走、对家庭新成员不礼貌、不接受、甚至干出违法的行动。这是最易出现偏邪的年龄段。这时最需要父母双方的耐心,任何一方都不可有恶意的挑唆,要知道那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有可能把他推向犯罪。孩子们的想法

当老师见到丽萨,她想方设法向老师证明她没有任何问题,丽萨的反应是很典型的。像大多数遭受过父母离异的痛苦孩子一样,她不能解释为什么她在学校表现得那么差,她也不想让别人了解她内心的创伤,她再也不想谈论什么家庭中的不幸。孩子们了解他们父母所受的痛苦,他们害怕说出他们的感受只会增加每个人的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从来不与父母谈论他们对离婚的感受的原因。被埋藏在心底的种种想法,使他们更加焦躁不安,在学校里的表现越来越差。而正是这无可宣泄的感情为以后的生活中出现的更大的隐患埋下了祸根。

“你对父母的离异是怎么想的?”

“我不喜欢他们这样。”

“你指什么?”

“我妈妈哭得很伤心”

“对此你怎么想?”

“我很难过,我希望她别再哭了。”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婚吗?”

“他们过去经常打架。”

“他们有没有因为你打过架?”

“有的。”

“你认为他们离婚是因为你的错?”

“是的,这全是我的错。”

说到这儿,泪水盈满丽萨的眼睛。老师递给她一盒纸巾,告诉她想哭就哭吧,她痛哭了好长时间,几个月以来被压抑的情感全部倾泻了出来。等到缓和了一些,她解释道:“有一次我站到电视机前面,我爸爸吼着让我离开,妈妈就生气地对爸爸嚷,不让他那样冲我吼,就这样他们打了一架,爸爸离家出走了,两个星期后他们告诉我,他们正在办离婚手续。所以我想他们是因为我离婚的。”

丽萨有种负罪感。她认为父母的离异她要负全部责任。与我谈话的一多半的孩子认为自己是造成离婚的主要原因。他们想,“要是表现得好一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是我能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或考个好成绩,爸爸妈妈就不会分开。如果我是个乖孩子,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孩子都在自责,这样会导致极度的自卑、失落和不安全感。当一个孩子产生失落或者负罪感时,学校对他们来说就已经不再重要了。在学校中的表现

25年前,离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那时离婚率很低。然而现今就不同了,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父母的离异伤害了孩子,这些孩子就开始对社会报复,甚至有时报复在他们自己身上。困惑、被弃、自暴自弃、孤独、恐惧、负罪感、压力和愤怒,所有这些都沉重地打击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许多观察家发现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团伙犯罪、吸毒和退学的比率也在上升。

因为老师有机会来进一步接触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所以从中了解了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进而老师学会了一些预防和治疗这些情况的办法。下面是他们的一些体会: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父母一离婚,孩子就会感觉自己也不完整了,他们觉得失掉了半个“自我”。这种困惑感和被弃感,使孩子无法专心他们的学业。

尤其是当父母不尊重对方,互相攻击时,这种不健康的感觉就更加重了。如果一方家长在孩子面前出言不逊攻击另一方,孩子会担心他提到那些不好的品质存在于自己身上。“如果爸爸是个坏人,那我不也是个坏人?毕竟我很像我爸爸。”

当父母都企图压制对方时,孩子会很为难,我曾经采访过一家人,妈妈坚持让孩子远离暴力,这是很合理的要求;但是爸爸最喜爱的周末活动就是看史泰龙的影碟后,下午去靶场练枪。当父母因为以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最好而产生争执时,孩子往往不知听从哪一方为好,而造成情绪不稳。

一些父母离异的孩子与一方家长失去了联系。内森的父母已经离婚5年了,他的爸爸已经再婚并有了孩子。几年后,内森与父亲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我觉得没有人喜欢我。”

“是因为你爸爸不来看望你,你才这么想的吗?”

“是的。”

“一定是因为我。可能出于一些原因他不喜欢我。”

“你认为你做错什么事了吗?”

“一定做过,也许我是个坏孩子。”

“是吗?”

“是的。”

“每隔多长的时间你就会有这种想法?”

“我一直都有。”

“每隔多长时间你就想起你爸爸?”

“每天都想!”

被弃和困惑的阴影重重笼罩在内森的心头。他确信他是个没有价值的人;他确信他缺乏父亲的关怀是因为他根本不配拥有父亲的爱,他也不值得让父亲为他浪费时间。他每天都这么想,正是由于他错误的自我价值观,导致了他生活方方面改变。他害怕交朋友,害怕在学校里表现良好,甚至害怕与妈妈走得太近。如果亲生爸爸都不关心他,都会离他而去,那么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一些孩子担心被父母抛弃。如果父母一方离开了我,我怎么知道另一个会不会也离开我?那么谁将照顾我?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不告诉父母他们的想法的另一个原因。一个七岁的孩子曾解释说,“我妈妈很生爸爸的气,如果我告诉她我多么伤心,她会疯的,那样她也会离开我。”孩子们害怕说任何一句做任何一件能疏远或激怒他们父母的话或事情,因为他们害怕父母两个都会离他而去。

孩子对离婚的典型的反应是生气和攻击,特别是父母相互憎恨的时候表现得更明显。史蒂文的父母离婚已经好几个月了。在那期间,史蒂文在学校和在家越来越好斗。是什么使他变成这样呢?史蒂文是生他父亲的气,气他离家出走,气他没有经常陪伴他,气他有了个新女朋友。史蒂文没有直接把气撒在他爸爸身上,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加速他爸爸的离开。所以史蒂文把气撒在同学身上,这样会比较安全。他也把气撒在妹妹身上,因为她喜欢爸爸的新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