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地惊雷远近声,犍牛激动碰栏门。
望天田里扶犁去,犄角弯弯挂马灯。
——竹枝词:《廿四节气·惊蛰》
轰隆隆,隆——
惊蛰雷在村庄的头顶上滚过去滚过来。
借用一位诗人的说法,乌云塌方了。
闪电,如同毒蛇吐动舌头,恶狠狠袭击着惨白的大地。
闪电撕裂之处,看得见雨点扯成斜斜的线儿,放肆地往山野、田畴泼洒。
竹笠。蓑衣。马灯。几拨人马四出寻呼:
“雷生——”
“雷生——”
“……”
这天夜里,村子东边的一棵香樟树倒了。
香樟树是在一声锐利的炸雷中訇然倒地的。
村里人说,炸雷劈倒香樟树的那一刻,老老小小身上好像给刀子划了一下。
惊蛰雷啊。惊蛰雷啊。
事情发生在村上办公共食堂的时候。
公共食堂的钵子饭分量一天比一天少。这天,放牛娃雷生好不容易发现岩石上长有一片俗称“雷公屎”的地衣。
这是充饥的好东西啊。
放牛娃雷生满心欢喜采着雷雨时节才有的“雷公屎”。不曾想,牛趁机将队上的庄稼啃去一大块。
队长火气四冒,宣布他那份钵子饭起码要扣十天半月。
放牛娃雷生不敢回家了。
乡亲们寻了一整夜,没能寻到放牛娃雷生。翌日早晨,在村后山塘里发现了小雷生的尸体,估摸是饿晕了失足滑落水中的。
浊水盈盈的山塘,浮肿着脸。
积雨未消的乌云,浮肿着脸。
十年前,惊蛰那天雷电交加,小雷生啼喊着来到人世。雷生他爹给儿子取名“雷生”。
雷生他妈生下他来的那天晚上,难产死了。雷生他爹讨百家奶、熬米糊糊,一口一口把他喂大。
小雷生在惊蛰雷声中出生,又在惊蛰雷声中淹死,村里人为之惋惜不已。
村里人说,被雷击倒的香樟树,一连几夜都在哭泣哩。
牛通人性。雷生给生产队放牧的那头花黑色母牛,腆着肚子,独自躺到埋葬雷生的一抔新土旁,泪眼汪汪的,一连三天三夜,牵它它不走,喂草它不吃。
第四天,产下来一只牛崽子。之后,两腿一抻,断气了。
像当年喂养儿子雷生一样,雷生他爹对小牛崽子伺候得格外用心。连夜间睡觉,都是跑到牛栏屋,和衣躺到小牛崽子旁边——
习惯了小牛崽子用湿热湿热的舌尖舐他粗糙的茧手。
习惯了聆听小牛崽子哞哞的呼唤、反刍的声息和粗粗细细的鼾声。
习惯了躺在小牛崽子身边,一次一次怀想儿子在世时候的点点滴滴。
儿子在世的时候,从小就一直同着他睡。
人家的娃儿习惯喊“妈”,可他的雷生崽做梦都是喊的“爹”。
于是就动情,就伤感。
越是动情越是伤感,就越是忍不住从头到尾一遍遍怀想。
(惊蛰。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雨初歇,风乍罢,云湿露重月半斜。柴门内外春气动呵,虫声新透竹篱笆:唧唧唧,呱呱呱。
被炸雷折断的香樟树干,又有新的枝叶长出来了。
多好的一个梦呐。
睡梦中,儿子嘴里衔着一管麦箫儿,呜哇呜哇地吹啊,吹啊——
篱笆架上的豌豆花给吹开了。
满田满垅的紫云英给吹开了。
满坡满岭的桎木柴花给吹开了。
头顶上的云块也给吹开了。
东边山头,吹出来一条弯弯的彩虹,把整个村庄、田野都照亮了。
雷生他爹一边喊着儿子的名字,一边往儿子身边跑。
跑啊,跑啊,可总是隔着不远不近一段距离,怎么也够不着一脸笑意的儿子,就像怎么也走不进搭往两座山头的那一弯彩虹一样。
彩虹下面,野花深处,飘荡着那支古老的童谣:
呜哇呜,呜哇呜,
老鼠嫁女不兴哭。
哇呜哇,哇呜哇,
陪起媳妇回娘家。
待他一遍遍喊着儿子的名字哭醒过来,发现小牛崽子在用舌尖轻轻为他舐着滑向脸颊的泪水。
雷生他爹鼻子一酸,一把将小牛崽子搂住,一任浊泪刷刷涌流不止……
山风醉了,踉踉跄跄醉倒在云的门槛边。
趁着酒意,闪电即兴狂草。
鼾声山响的雷霆,忽然打出一串奇痒难禁的喷嚏,溅开许多的花花绿绿……
村里人说,雷生他爹是把小牛崽当儿子养呢。
村里人说,小牛崽子越来越像他家雷生了。个子长得像雷生那么敦敦实实。看人的眼神儿,也跟小雷生一个样子。
一天早晨,也许是一时忘记了雷生已经不在人世,也许是从心里把小牛崽子当儿子待了,雷生他爹忽然柔声喊道:
雷生崽啊,起床了啊。
小牛崽子挨着他的身子蹭来蹭去,哞哞叫唤得格外温顺。神情既意外,又惊喜。
从此,雷生他爹每天早晨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
雷生崽啊,起床了啊。
10
“雷生崽”转眼三岁了。
惊蛰的先天夜晚,湿湿的月亮照耀着土地。
枕着嫩芽破土的微响,村庄入睡了。
有人远远地发现香樟树干的那截雷殛木上端,坐着一个红衣红裤的女子。半夜三更,谁还会往那上面坐啊?那上面如何坐得稳人啊?
跑近去,却什么也没见着。
雷殛木沉默着,一声不吭。
11
二天一早,厚厚的云层一脸阴沉,闷得人喘不过气来。
惊蛰雷突然炸响的时候,“雷生崽”支起尾巴往田埂上狂奔,再是往山上猛跑。一袋烟工夫,又跑了转来,朝着掌犁的汉子哞哞叫唤;随即调转屁股,边跑边回头望汉子。
彩虹下面,野花深处,飘荡着那支古老的童谣……
村里人说,小牛崽子越来越像他家雷生了。
汉子一路小跑跟了上去。
才晓得上山刈青的雷生他爹与老虎狭路相逢,给咬成了重伤。
在“雷生崽”泪眼哀哀的凝望中,雷生他爹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2
雷生他爹落气前留下一句话:
等到“雷生崽”老了,公家莫要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