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7954100000117

第117章 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精神愉快。喜爱读书,每天坚持看书读报,从书海里得到知识,从报刊上获得信息,可以充实生活,怡情养性。尤其是老年人要读书,这是延缓大脑退化、增强记忆的有效办法。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徐涛曾说:“毛泽东嗜书成癖,这样说不为过分。很难想象他若一天不看书会成什么样子。不过,更准确地说,似乎应该把‘书’改成‘字’。哪怕是随手拾来的废纸,只要是上面有字,便能吸引他。”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1907 年,毛泽东被父亲强令回家干活后,求知欲极其旺盛的他更感觉到了时间的珍贵,白天再也不属于他了。但是在繁重的农活之余,他偶尔忙里偷闲,躲着看书。为此,他没少挨父亲的训斥。

有一次,父亲要他到野外去放牛,毛泽东便随身带着书,让牛去吃草,然后,自己却在树荫下看起书来。结果他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竟忘了放牛的任务。牛跑到人家的菜园里吃了不少菜,等邻居发现后大声喊叫,他才惊醒过来。

白天读书不行,他只能利用晚间读书。他要点灯,父亲嫌灯油太贵,又不愿让他看经史以外的“杂书”,于是他只好偷偷地看,用被单蒙住窗户不让光线透出。即便在闷热的夏天也是这样,由于他最大限度地抓紧时间,集中精神看书,他在很短的时间里阅读了很多书。

毛泽东把韶山冲附近的书都借阅完了。于是,他就设法到外婆家去借。

外婆家在湘潭县的唐家托,与韶山冲隔一座云盘大山,相距近20华里。为了找书读,毛泽东常常翻山越岭,往返40里去借书。

为了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1911 年,毛泽东来到了省城长沙。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读书,不只拘泥于几本教科书,而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于是,学识亦大进。

为了争取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多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毛泽东除了抓紧时间苦读外,有时为了研究某些问题,不得不到处找参考书。由于经济拮据,他买不起新书,就到古旧书店买折价书。旧书残缺,就将其抄写修裱好,再读。但是,他大量的参考书还是向老师和同学借阅、借抄的。

年轻时由于经济窘迫而养成的借书习惯,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建国后,尽管拥有6万册藏书,但是,他仍然不能满足,经常安排工作人员到图书馆去借书。他有北京图书馆的第一号借书证,还经常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借书。

据不完全统计,进城后到1966年9月,毛泽东先后从北京图书馆等单位借阅的图书达2000余种,5000余册。仅1974年一年,借阅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书刊就有近600种,1100余册。

北京、杭州、上海、武汉、成都、庐山等地的图书馆里,都留有毛泽东借书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