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儿童是圣诞快乐的天使
在主张平等的时代,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某些事情上享有平等的机会。但是,圣诞的快乐,却并非对每个人都平等。那些贫困的人、伤心的人或遇到其他种种不幸的人们无法坐下来享受圣诞节的快乐和进行感恩祈祷。总有很多人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孩子们的存在使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永远快乐的孩子。春天永远与孩子同在,我们想着他们所想的事,沉浸在他们的快乐之中。每一位母亲都深知“诞生在伯利恒”意味着什么,我们当中没有孩子的人也有同感。在教室里我们倾听别人读着优美的故事,在街上也看到有人在吟唱着那些故事,教堂的钟声与之回应。过去的日子永远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心中充满祥和、快乐、友爱与柔情,以及和孩子们一样的心境。然而,这种感觉却是稍纵即逝,很快我们又得面对日常生活的沉闷和琐碎,我们变得有点不耐烦,我们也渴望圣诞节的快乐啊!
但是有孩子存在的地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尽管是老掉牙的故事,当我们讲给孩子们听时,他们还总像第一次那样听得津津有味。这种情景使我们重新回到从前的快乐时光中,艰苦生活所带来的烦恼在我们眼前就像鱼鳞剥落一样消失。和年轻的生命在一起我们又恢复了青春,我们隐约的感觉到孩子们年轻的生命就是永恒的生命。多么神奇啊!每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都深知孩子的教育任重道远,自己的母亲当年不也是这样吗?
621.每个婴儿都带着一个福音
因为孩子就是真正的圣克里斯托弗,他的体内带有基督的生命和光芒。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是一个救世的福音,它提醒我们要屈尊向小孩子学习。大概这是促使世界进步真正的秘密——每一个婴儿都是带着一个福音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个福音就是他父母心中的期盼。我们也是孩子——造物主的孩子,造物主会把我们当成孩子。这是每一个新生儿都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不管我们对此多么不在意,多么快地就忘记。家长应当好好思考这些事情,因为儿童阶段是神圣的,家长应当维护子女的幸福。
622.孩子是谦卑的
这么大一个课题要充分说清楚是不大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描绘孩子的二三个突出特点。我们如何维护从来不认识的东西?从没注意过的东西我们如何去认识?童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谦卑。这种谦卑大约是源于他们的无知——人们天性反感无知,然而当他领会无知的含义后就会认为它很神圣。一位非常有修养的老作家关于谦卑的描述令人深思:“整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谦卑,那就是耶稣的谦卑,这是自从亚当以来从未有过的谦卑。谦卑只有一种,耶稣也只有一个,带走世界上的罪孽的只有一个耶稣。但是如果说还有超越耶稣的谦卑,那么除了耶稣一定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带走世上的罪恶。如果说世上只有一种谦卑,即耶稣的谦卑,而我们的造物主认为小孩也是谦卑的,那么就可以推断孩子内心一定存在着神力和天赋,也就是我们称为无知的东西。”
623.谦卑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
我们对谦卑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我们通常认为它是相对的。比如由于某种原因我们会感到自卑;有人对王子低声下气,认为他们比农民高贵。这就是我们不愿谦卑的原因。我们感到这种相对的谦卑很难与自尊和人格的独立相协调。我们所受的教育要求我们要把谦卑当作耶稣的风度,因而我们也就不会反对谦卑。但这种错误的概念却使我们对这个重要的美德感到困惑。因为谦卑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人是没有等级之分的。谦卑的灵魂没有贵贱之分,万物都是平等的。婴儿、报春花、小虫子、乞丐、王子都是同样的谦卑。
稍加思索,我们就意识到这就是对孩子而言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任何人或事物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但人或事物活动就更加有趣。小王子像别的孩子一样请求到“我可以到街沟里去和那个男孩玩泥巴吗?”在街沟里玩的小男孩也会同样坦率的对待他。
624.孩子不会说出自我贬低的话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绝对的谦卑呢?绝对谦卑就是对所有人都同样谦卑,不知道什么叫区别。我们一般认为谦卑的人就是不自信的人,总是说:“哦,这个我不行,那个也不行,你知道,我并不聪明。”“我不适合做公共活动或类似工作,我没有权力也没有影响”,“哦,我希望孩子比他父亲强,反正我觉得自己是不行了。”“你的孩子们有很强的优势,希望我的孩子会有这样一个好妈妈;但我却一点也不聪明。”这样的话我们经常听到,一本正经,毫不造作。说话的人往往觉得不管怎么说,他们在保持着谦卑的风度。必须指出这种自我贬低绝非我们提倡的谦卑。造物主的谦卑态度丝毫没有表现出类似的自我贬低。我们必须重新理解这个概念。孩子们也从来不说自我贬低的话,这是因为他们的谦卑是以造物主为榜样的。通过孩子,我们可以认识到谦卑并不意味着轻视自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修养,一种神圣的状态,只有少数年长的人能做到。保持谦卑是造物主的愿望。
625.意识不到自己的谦卑
谦卑并不认为本身很重要或无所谓;与其他美德不同,它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是一种消极的品质。注意不到自己可以做一切平凡的工作,可以为别人忍受各种痛苦,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无论烦恼与快乐,都能泰然处之。这正是造就英雄和圣人的品质。祈祷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灵魂与造物主同在”。在内心深处,我们是自私的。
626.淳朴快乐是我们的生活追求
从本质上讲,基督教是客观的宗教,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崇拜和敬仰的圣人。淳朴快乐,就是我们的生活追求。但我们却总是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总是过多的考虑自己的过错并不停的忏悔。我们的精神状态大概就是这样。我们的宗教最初是主观的,后来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客观。
627.孩子们讲究客观
总的来说,孩子的行动倾向于客观,一点也不主观,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是天国里最受欢迎的人。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有哲人态度的特点并非日常生活的结果。这也恰恰是教育孩子的关键。由于我们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主观倾向,使得孩子的目标、性格和效率一辈子都处于较低水平。而只要我们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客观倾向,我们就能培养出他们的爱心、奉献精神、英雄品质和人格尊严。
628.每种功能都会有主观或客观的发展倾向
真是有些不可思议,我们观察到人们的每一种天性都可以有其主观或客观的发展倾向。孩子可以只管吃饭喝水睡大觉,全然不管为什么要这样做。父母会精心照料好这一切,并小心翼翼地避免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好胃口的快乐上。这一点我们无需多虑,因为细心的家长一致认为孩子的饮食一定要营养丰富,力求多样,这样孩子才会吃得高兴,根本不去想他吃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只要父母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孩子就不会挑食。
629.刚毅坚韧
可能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规范孩子的感觉有多么重要。如果一根带子不舒服或一片破玫瑰叶刺痛了孩子娇嫩的皮肤,家长往往就会大惊小怪,又是亲吻又是安慰。此时我们已经忘记过去耶稣谈到的七种美德和七种致命的罪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几乎从不考虑是否培养了坚韧的品格。这既包括精神上的坚韧也包括身体的忍耐。只有平时通过小事养成坚韧的习惯,关键时刻才能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坚韧的精神可以从小培养,而且小孩也会非常乐于接受这种训练。应该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冷热,疼痛或某种不舒服。只要不在意就不会出现这些感觉。即使是严重的牙痛也可以通过兴趣转移而得到缓解。大体说来只要忽略自己的感觉就能拥有更多的健康和快乐。要是总鼓励孩子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冷,我累,我的汗衫不舒服”等,女孩子就会变得歇斯底里,男孩子会变的疑神疑鬼。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感觉和食欲一样,你对它越是关注,它就越能控制你。直到一点点轻微的疼痛或不适就会占据我们的整个思想,就会让我们看不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快乐,体会不到世界竟然那么美好。
630.太关注自己的孩子就不再谦卑
应当教会孩子学会忍耐而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感觉。如果让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和食欲都特别在意,它就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谦卑,他会变得非常自私。即使孩子生病了,也不要对他过分关注,仍然要让他学着忍耐。此时他要学会漠视自己的感觉。许多勇敢的小英雄都能自觉地忍受极度的痛苦。由于坚强地意志,他的痛苦大大减轻,反之如果总是诱导孩子注意自己的疼痛,它就会加倍的痛苦。我们说,诱导,是因为孩子遇到意外时可能会哇哇大哭,但是,如果周围的人不那么大惊小怪,也许他就不会感觉那么严重。
631.不需要斯巴达式的生活方式
提倡忍耐并不是在鼓吹斯巴达式的生活方式,即故意给孩子施加痛苦,以培养坚忍的意志。我们不应该为了让孩子学会忍耐就让孩子承受困苦,应当设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一个人,听说世界末日来了就砍断了自己的一条腿,可他竟全然没有感到疼痛。这是因为他有意把自己的精神转移到了别的事情上。这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说明只要转移注意力什么痛苦都可以忍受。我们主张教育孩子不要注意自己的感觉,但家长一定要密切观察,遇到危险信号,家长必须考虑及时采取措施。我们通常是可以做到关注孩子的感觉,却不被孩子察觉。
632.大公无私还是自私自利
孩子天性复杂,将来是大公无私还是自私自利,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根据得到的心理暗示,他的爱心可以朝主观方向发展也可以朝客观方向发展。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拥有无尽的爱心和正义。但爱的小溪是流向左边还是右边,是利己还是利他,则要取决于早期教育。从一开始就学会从给予和分享中获得快乐,从关爱他人和忍耐痛苦中体会幸福的孩子,总能和别人融洽相处,并懂得什么是奉献爱心、助人为乐。但如果孩子意识到别人总是在不断地关注自己,爱护自己,帮助自己,就会变得只知道考虑自己,为自己索取,自私自利。这不是他的过错,因为周围的人培养了他的这种思维方向,这种思维慢慢地就会变得根深蒂固。我们再来谈谈正义感的问题。每个孩子天生都有正义感。同样道理,溪水还是只能流向某一个方向,而不可能是两个方向——要么利他,要么利己。孩子对公正的要求可能完全是为了自己;也可能从一开始,它就总是为别人考虑。
633.“这不公平”
有些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权利和别人的责任。这种思想可以通过他挂在嘴边的话看得一清二楚:“太不像话!”“这不公平!”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只想着自己的责任和他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永远不会萌生自私的欲望。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这样。但我们首先要理清思路,弄清要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巧妙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往往用自己的行动毁掉了这个美好的愿望。
每当永远是快乐孩子(Eternal Child)节日来临之际,家长就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他们会共同回味造物主赐予孩子的谦卑,这种谦卑就是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别人的利益。而且不管在那方面,孩子关注自己越多,他丢掉的谦卑品质也就越多,这是基本规律;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持谦卑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在节假日,要尽量避免亲朋好友以任何形式表示对孩子的怜爱,这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多么重要。
634.谦卑的教育是对家长提出的最高要求
谦卑不仅是非常准确的要求,而且大概也是最高要求。我们向家长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只是对那些不畏任何险阻,任何目标都要全力以赴去实现的人,以及那些竭尽努力促进基督事业展的人所提出来的。孩子的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