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落叶亚灌木,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自秦汉时牡丹以药用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牡丹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
中国人之于牡丹,就像西方人之于玫瑰、郁金香,历史渊源悠深。《开元天宝花木记》:“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开元中,禁中种木芍药,即今牡丹,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李白在这三首诗中把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李白《清平乐》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意,沉香亭北倚阑干。”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富贵、圆满。《红楼梦》里,牡丹除了装点园林外,曹雪芹借牡丹来刻画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以花写人的例子。众所周知,《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玉过生日,群芳夜宴并玩起了行酒令、掣花名签的游戏,很多的女孩子抽到的都是预示着自己的命运的花名,宝钗也不例外。“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签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中的一句,原诗云:“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
在作品中,“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看来曹雪芹是在把薛宝钗比作牡丹。为什么宝钗才配得上牡丹花呢?细分析来,花人相似相配之处有三:一是牡丹浓艳芳香,喻宝钗之美丰腴端丽。宝钗容貌美丽,体态丰满,肌肤白皙,“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红楼梦》第八回,“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缵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有次宝玉见了宝钗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艳羡之心,想“摸一摸”。这是取其外表与牡丹的形似。
其二,牡丹为万花之王,雍容华贵,可以喻宝钗气质大方、出身名门。薛宝钗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作为名门闺秀,贾府上下均对她另眼相看,而她的个性是“沉稳型,外冷内热”,是一朵热烈的牡丹,所以常常吃着冷香丸。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把宝钗比作杨贵妃,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宝玉问宝钗怎么不去看戏,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宝玉搭讪笑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结果“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可见,宝钗外表具有喜欢牡丹花的杨贵妃的特征,把宝钗比作为杨贵妃喜欢的牡丹也就不足为怪。
其三,牡丹无情而动人,喻宝钗为“冷美人”。从外表上看宝钗平易近人,但实际上城府极深。正如脂砚斋评语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宝钗“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结果听见红玉坠儿说话,宝钗巧施金蝉脱壳之计,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足见其心机之深,类似例子不一而足。
《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宝钗喻为牡丹花,宝钗就是这样一朵开在封建末世的标准的淑女牡丹。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展开多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其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尊林而抑薛。这里我不去详加探讨。作为“群芳之冠”的宝钗,但又“无情也动人”,“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像牡丹花一样的貌美。就是这样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依然像花朵一样毁灭凋谢,这更加重了作品的悲剧性。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反叛者的悲剧是感人的,卫道者的悲剧一样是感人的,牡丹的凋谢一样让人痛心。
说什么千红一哭,说什么万艳同悲,且向那岁月深处,一朵牡丹娇艳,解释春风无限意,“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2011年3月9日写于澡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