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杀害拿破仑的凶手
皎洁的月光下,利活里山谷里处处营盘。一名睡着的法国哨兵突然一激灵醒来,朦胧中看到有个人正拿着他的枪替他站岗。这人有点儿熟,哨兵揉揉眼睛,“上帝啊,”哨兵认出了这张轮廓分明的脸,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惊恐和绝望使他不敢抬头。“朋友”,拿破仑说,“这是你的枪。你们辛苦了。我正不困,就替你站一会儿,下次可要小心。”
后来,哨兵所在的这支部队,4天内跑了100多公里路,赶着参加3次战斗,没有人抱怨一句。
这是27岁的拿破仑作为法国意大利军团总司令第一次率兵出征的一幕。他在1年时间里,带领4万3千名士兵,打了65次胜仗,俘敌16万,迫使奥地利在“坎波福来奥和约”上签字。从此,全欧洲怀着前所未有的震惊,认识了拿破仑。
1798年5月19日,拿破仑作为远征军总司令出征埃及,要实现他儿时的东方梦想。在这场与英国争霸的殖民战争中,他占领了马耳他岛,征服了上、下埃及,进军叙利亚,消灭了两支土耳其军队,洗劫了巴勒斯坦和加里列。就在这时,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在国内,西部和南部发生了封建复辟势力的叛乱,人民的反抗运动日益高涨;在国外,俄、奥、英等6国又组成了“反法同盟”,从三面向法国发动进攻。在这种形势下,督政府的统治显得苍白无力,大资产阶级渴望着“铁腕人物和利剑”来保障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利益。
此时,在拿破仑的脑海里也正酝酿着一个巨大的计划:“回巴黎去,夺取政权,挽救法兰西。”
为此,他毅然地丢下了在埃及的2万法军,只率领500名亲信随从,巧妙地绕过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经历了4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突然出现在巴黎街头。巴黎沸腾了一连三昼夜,市民在酒店痛饮,在街上唱歌,首都卫戍部队高奏军乐,走遍市区。所有的阶层都在欢迎他。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了“雾月政变”。
他派兵包围了圣克卢议会,自己闯进正在开会的大厅,在这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拿破仑尽管一度惊惧失色,但当他在恢复状态后,立即调动军队,不到4分钟,议员们夺窗而逃。
1804年,当了5年第一执政的拿破仑,通过各种手段,被参议院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从1799年执政到1815年止,法国经历了6次反法联盟战争。其中有许多战役足以显示拿破仑卓越的军事才能,奥斯特望茨战役就是突出的一例。这一战,摧垮了第3次反法联盟;也是这一战,使英国首相皮特心力交瘁,一病不起,几个星期后就逝世了。临终前,他要人摘下挂在墙上的欧洲地图,悲伤地说:
“卷起来吧!今后十年不需要它了。”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大战打响了,拿破仑的作战计划,被后世认为天才杰作。英军在威灵顿公爵的指挥下,勉强顶住法军排山倒海的进攻,直至最后极限。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布吕歇尔将军率领3万普军赶到,而拿破仑格鲁军却毫无踪影。联军发起全线反攻,拿破仑只有向法国败退。
一切都宣告结束了。1815年6月22日,在议会的逼迫下,他签署退位诏书,结束了法国历史上的“百日王朝”的第二次统治,被囚禁在遥远的圣赫勒拿岛。
在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度过了6年严加看管的囚徒生涯,终于在1821年5月5日下午4时45分去世。
死于胃癌,是一种最早最为普遍的说法。理由有三:其一,从遗传学的角度考察,癌症是他的家族的遗传症。其二,拿破仑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得的是癌症。其三,据传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其胃已溃烂,肝部微肿,其它内脏完好,身体肥胖。这一结论性的病情报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史学界享有绝对的权威。
50年代初期,法国和德国的几家医学杂志多次发表文章否定拿破仑死于胃癌,文章认为,拿破仑得的是一种热带病。当他在进攻埃及和利比亚时就染上了这种疾病,圣赫勒拿岛为热带气候,因而他在流放其间旧病复发。然而,随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生活了6年的蒙托隆将军,在回欧洲后,否认了这种可能性。他一口咬定拿破仑是死于岛上流行的肝病上。
1982年初,《谁是杀害拿破仑的凶手》一书在法国问世,此书以大量的“史料”、“科学的凭证”,推翻了一个多世纪来的“权威”结论,“证实”了拿破仑是被砒霜毒死的。
这本书作者是瑞典医生、毒物学家斯坦·福舒夫伍德。他认真研究了拿破仑病症的记载,发现他在生命垂危之际有慢性砷中毒的各种症状:心悸,身体两侧、双肩和腰部剧痛,肝脏肿大,四肢无力、除头发外全身汗毛脱落……
为了从科学上找到凭证,他四处奔波,几经周折,终于弄到了几绺拿破仑的头发。在化学分析中,测定出受害人体内砷的含量是正常人的13倍。多次化验的结果都证明:拿破仑是被小剂量的砒霜慢慢毒死的。
为了证实这一结论的可靠性,这位瑞典医生还对曾生活在拿破仑身边的人进行了逐一分析,找到实施这一计划的重大嫌疑人犯,那就是他过去的部下,一位在战场上毫无建树的蒙托隆将军。蒙托隆利用负责拿破仑生活日用品供应的便利条件,在他专用的淡葡萄酒中施放砒霜,使之日积月累,逐渐中毒死亡。
福舒夫伍德从大量的历史事件中证明他完全有作案动机,一方面是与拿破仑的私怨,另一方面则是受阿图瓦伯爵之命,充当了拿破仑身边的一名奸细,伺机进行谋杀,以消除波旁王朝因拿破仑的存在而导致的心理上的恐怖与不安。
拿破仑的死因,在有关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结论仍各有所好。迄今为止,哪一个结论更符合历史事实,还是让有识之士自行鉴别为是。
苏美尔人之谜
在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是一大片被这两条河流冲击而形成的肥沃平原。这就是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西亚古文明发祥地。在希腊语中,美索不达米亚的意思是“两河之间”。
根据现有的历史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记载的7000年的文明史,就是从这块土地上开始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城市文明。
最早的文字和最早的城市文明都是苏美尔人创造的,这个民族本身就是个谜。人们至今也没有搞清楚,苏美尔人是在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大量历史资料表明,他们不是这块土地上的土著居民。他们的语言和两河流域的其他民族的语言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印欧语系,也不属塞米语言。他们的外貌特征也完全有别于现代的西亚居民。据史料记载:苏美尔人的外貌特征是圆头颅、直鼻梁,不留须发。而现代西亚居民多是浓发大胡子。有关苏美尔人的这些谜,可能永远也无法搞清了,因为他们毕竟是站在人类文明历史的最前列,离现在很久远了。
苏美尔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古老文明。当然,他们是在继承和发扬了两河流域远古文明的基础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
早在公元前5500年,苏美尔人的社会中,就出现了阶级分化。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苏美尔人生活的地方已经出现许多城市国家。他们的建筑业已经很发达,还创造了楔形文字。
可是,苏美尔人城市国家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大谜。虽然通过文物考古证明,苏美尔城市国家是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但是在苏美尔人传喻后世的著名古代文献《苏美尔王表》中,有这样的记载:“早在27万多年前,王权自天下降埃利都城(今名”阿希沙赫连,是苏美尔的早期城市)之后,苏美尔国家就形成了。这种说法听起来是太玄了!按现在的人类发展史的观点:距今5万年前,人类还没有完全进化成现代人,意识活动才刚刚起步。27万年以前的地球上还只有猿人存在,那时怎么会有人类高级思维长期活动的结晶即管理的集中体现的国家出现?太不可思议,简直就是神话。
但是,请不要忘记,人类发展史的观点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在某一阶段上的认识的产物。完全有这样的可能,我们现在对世界的许多看法不是完全正确的。大量在历史研究中出现的反常现象表明:我们这个星球上,在我们这个文明阶段之前,可能曾经多次出现过发达的人类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外来的苏美尔人就能首先创造出文字和率先进入城市文明。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其中也充满着令人难以解释的东西。为什么就不会是这样:苏美尔人就是前一个阶段人类文明的传继者,是毁灭性灾难的幸存者。尽管他们重新由原始起步重建文明,但是他们之中有的人可能还牢记着他们失去了的文明社会。这样,他们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迅速。而在他们的历史文献中,记下他们祖先的影响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当然,这也仅仅是猜测,是“也许”和“可能”。
不过,从人类对自身文明的进程的认识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正是不断地证明了“也许”和“可能”,人类的文明史才被一次又一次推向更早的时间起点。所以,青少年朋友们,不要忽视这偶尔露出的神秘色彩,锲而不舍地探究它,你也可能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现者,甚至成为改写历史的人。
安达曼群岛人来自哪里
在孟加拉湾东海上的安达曼群岛,居住着一个古老奇特、与外界隔绝的神秘民族,目前他们的人数只有500人左右,濒临灭绝的边缘。
这个民族的人面部阔,鼻梁直,皮肤颜色像煤炭一样黑,或呈稍带微红的菜色,头发黑短而略弯曲。他们身材较矮小,成年男子一般身高为1.4米,最高者不超过1.6米,成年女子的身材更矮小。从人种学方面来考察,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的看法不一,目前尚难加定论。
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民族起源于史前时期,是远古内格里托人的后裔;有些学者不同意上述论断,他们认为,这个民族起源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罗格人种(尼罗格是人种学上的名称,意思是黑色人种)。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民族与居住在非洲刚果和安哥拉密林中的俾格米人是同类人种,同属世界上最矮小的人种。但若真是俾格米人种,那么在远古时代,他们是怎样从非常遥远的非洲来到亚洲的呢?这是令考古学家和人种学家们迷惑不解的问题。并且以上种种看法是否真实可靠?至今也难以肯定,还有待于考古学家和人种学家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这个民族目前仍处于原始社会氏族制阶段,有些学者把他们称为“石器时代的残存者”。无论男女老少,几乎全是赤身裸体,双足无履,只有一部分成年人才在肚脐眼下三四寸处束一块极狭长的兽皮以遮羞,或把树叶串起来系在腰围,有些成年的妇女下身着草裙(全用野草编织成的)。他们主要使用木棍和石器工具,石器的加工除了用打击或琢削的方法之外,还有压削、磨光、钻孔等等方法,能制造出精确适用的具有锋利刃口的石器和骨器工具,器形多样,精巧美观。
除了骨器和骨制工具的大量使用,同时还有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所谓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就是用两种不同质地的材料制成的工具或武器,例如在木棒上装上石制的矛头,在木柄上镶嵌石斧等。他们使用的弓箭,箭头也是细小的石器。弓箭和各种复合工具、复合武器的制造和广泛使用,这是他们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进步。他们在热带丛林中和海上进行狩猎,并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他们狩猎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长矛,狩猎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们具有高超的射击和刺杀本领。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是他们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成员共同居住,共同劳动。在氏族内部,除个人日常使用的工具之外,所有生产资料都为集体所有,生产和消费都建立在严格的集体原则上。全体成员的集会(氏族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重要的事都由氏族议事会讨论决定。以男子为中心,血统关系按父系计算。氏族的首领由年长的男子担任,受到高度尊敬。氏族成员有相互援助的义务,在同一氏族内的成员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全氏族人要帮助复仇。每人在氏族有自己的名称,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墓地。部落之间有比较明确的领域,并且以统一的方言和宗教观念相联系,每个部落都有部落的酋长。各氏族首领组成部落议事会,一切重要的问题由部落议事会决定。
在他们心目中,自然界是神秘而又可怕的,对一些自然现象如打雷、闪电、刮风、下雨等等,都无法解释、不可理解,他们觉得自然界中似乎到处都有威力无穷、不可捉摸的精灵在发挥作用。于是,日月星辰、山石河海等等都成了他们崇拜的对象。他们不理解梦境和死亡,认为他们的思维和感觉是由某种神秘的东西——灵魂所引起的,灵魂可以与肉体分离而独立地游荡,于是他们便产生了灵魂不灭观念。他们以为某种动物或植物对他们具有特别的善意,于是他们往往把某种动物或植物视为自己的亲族或祖先来加以崇拜,这种崇拜就是腾图崇拜,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相结合,就形成了把代表自然力量的神看作具有图腾形式的宗教观念。
神秘的奥梅克人
奥梅克文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是在阿兹特克帝国崛起之前1500年,这个古文明就已经消失。不过,阿兹特克人倒是保存了很多有关奥梅克人的动人传说,甚至称呼他们为“橡皮人”——根据传说,他们居住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橡胶生产地区。今天,这个地区的位置,介于西边的维拉克鲁兹港和东边的卡门城之间。在这儿,阿兹特克人发现奥梅克人制造的一些古代仪式用品;不知为了什么原因,他们将这些器物供奉在自己的庙宇上,十分崇拜。
科泽科克斯河注入墨西哥湾的地方,正是传说中奥梅克人的家乡。石油已经取代橡胶,成为这个地区的主要产业,将热带天堂转变成意大利诗人但丁笔下的地狱最下一层。1973年大量开采石油以来,科泽科克斯这座虽然不甚富裕却也祥和安宁的市镇,一下子转变成运输和炼油中心,拥有好几家冷气旅馆和50万人口。它的位置恰好在乌烟瘴气的工业区心脏地带。当年侥幸逃过西班牙人劫掠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如今全部被迅速扩充、贪婪无比的石油工业吞噬。
“科泽科克斯”这个地名的意思是“蛇神的避难所”。相传远古时代,奎札科特尔和他的门徒就是在这儿登陆墨西哥——他们搭乘“船身光亮得有如蛇皮一般”的船舶,从地球另一端渡海而来。也就是在这儿,奎札科特尔登上一艘“蛇筏子”扬帆而去,从此离开中美洲。“蛇神的避难所”越来越像是奥梅克人家乡的名称——它涵盖的范围除了科泽科克斯城之外,还包括几个犹未被工业侵扰的城镇和村庄。
首先在科泽科克斯西边的崔斯萨波特城,接着在南边和东边的圣罗伦佐城和拉文达城,无数典型的奥梅克雕刻品相继出土。这些文物全都是用整块玄武岩或其它耐久石材雕凿而成。有些雕刻的是庞大的头颅,重达30吨;其它是巨型石碑,上面镌刻着两个相貌截然不同的种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相会的情景。制作这些杰出艺术品的工匠,肯定是属于一个精致的、高度组织化的、繁荣富裕的、科技上相当先进的文明。学者们面临的问题是:除了艺术品之外,这个文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让后人探寻它的根源和性质。惟一能确定的是,“奥梅克人”(一般考古学家都乐于接受阿兹特克人对这个民族的称呼)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带着充分发展、高度精致的文化,突然出现在中美洲。
当初西班牙人建立的殖民城市,名叫圣狄亚哥·图斯特拉。整个城镇充满缤纷灿烂的色彩:花俏的店面,艳红的屋顶,鲜黄的草帽,青翠的椰子树和香蕉树,穿着五颜六色衣裳的孩童。好几家店铺和咖啡馆通过扩音机,向全城播放聒噪的音乐。在市中心的左卡罗广场,空气十分潮湿闷热;成群的热带鸟儿睁着明亮的大眼珠,不住扑打着翅膀,引吭高歌。一座枝叶稀疏的小公园坐落在广场中央。公园中心,有如符咒一般,矗立着一颗巨大的灰色鹅卵石,约摸3米高,上面雕刻着一个戴着铁盔的非洲男子的头像。他的嘴唇肥厚,鼻孔壮阔,眼睛安详地闭着,下巴紧贴地面,整个头像散发出一种阴郁、沉重的气息。
这就是奥梅克人留给人们的第一个奥秘:2000多年前制作的一座庞大的雕像,描绘一名面貌具有明显黑人特征的勇士。当然,2000多年前的美洲并没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种人征服美洲后,黑人才被抓来当奴隶。然而,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化石却显示,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移承美洲的许多种族中,其一是非洲黑人。
左卡罗广场的巨大雕像被命名为“科巴达”,因为它是在科巴达庄园出土的。迄今,在墨西哥各地被挖掘出的这类奥梅克雕像,总共有16尊之多,而左卡罗广场雕像是其中最大的一尊。专家认为,它是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不久雕制完成的,重达30余吨。
从圣狄亚哥·图斯特拉镇出发,朝向西南方行驶25公里,穿过苍翠的原野,便是崔斯萨波特。这座古城兴起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年之间,是奥梅克文化晚期的一个中心。如今,原址只剩下几座土墩,散布在玉米田中。1939年到1940年间,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在这里展开大规模挖掘。
正统历史学家坚决主张,玛雅文化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说,他们敢保证这种观点绝对正确,因为玛雅人用圆点和横线标示的历法(最近才被破解),使他们能够精确鉴定大量碑铭的制作年代。根据这样的鉴定,在玛雅文化遗址出土的碑铭,年代最早的应该是公元228年制作的。因此,当史特林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一块上面刻有更早日期的石碑时,整个学界为之震动。石碑上面用玛雅式点线符码记载的日期,换算成西方历法就是公元前32年9月3日。
最令人震惊的是,崔斯萨波特古城根本就不是玛雅文化遗址。它完全属于奥梅克文化——这点毋庸置疑。史特林发现的石碑证明,创造历法的是奥梅克人,不是玛雅人,而奥梅克文化才是真正的中美洲“母文化”。以玛雅为尊的正统学界,刻意打压史特林在崔斯萨波特古城的重大发现,但真相是不会被永远封杀的。奥梅克文化确实比玛雅文化古老得多。奥梅克人是一个聪慧、文明、科技上相当先进的民族。他们发明用点线符号标出日期的历法,以一个神秘的日期——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为纪元的开始。
在日历石碑旁边,史特林也挖掘出一个巨大的人头像。它是在公元前100年左右制作的。高约1.8米,圆周5.4米,重量超过10吨。如同圣狄亚哥·图斯特拉城那尊雕像,它呈现的是一名非洲男子的头部——戴着紧密的头盔,绑着长长的颚带,耳朵穿洞,鼻梁两旁显露出一道道很深的沟纹,嘴唇肥厚下垂,两只大眼睛冷冷地睁着,宛如两颗兽眼仁。在那顶古怪的头盔底下,两道浓密的眉毛高高翘起,显出一脸怒气。
挖出这尊雕像,史特林大吃一惊。他说:这是一尊人头像,用一整块巨大的玄武岩雕成,竖立在粗糙的石板叠成的基座上……清除周围的泥土后,它立刻展现出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概。尽管体积庞大,雕工却十分细致老练,五官的比例匀称完美。跟一般美洲土著雕刻品不同的是,它使用的是写实的雕法。五官的线条简洁有力,呈现出黑人独有的面貌特征……
不久之后,这位美国考古学家又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令人惊异的古物:装上轮子的小狗。这显然是当时儿童的玩具。这些小巧可爱的工艺品,一举推翻考古学界一个普遍的观念——一般考古学家认为,直到西班牙人入侵后,中美洲土著人才懂得使用轮子。史特林发现的“狗车子”至少证明,代表中美洲最古老文明的奥梅克人,理解车轮的“原理”。奥梅克人是非常聪慧的民族。他们既然懂得车轮的原理,自然会应用到儿童玩具以外的其它器物上。
位于科泽科克斯市西南方的圣罗伦佐,正好坐落在奥梅克文化遗迹——“蛇神避难所”的中心。奎札科特尔的神话和传说经常提到这个地方。考古学家使用碳14鉴定法测出的年代最古老的奥梅克遗址,就是坐落在圣罗伦佐地区。据鉴定,这处遗迹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然而,在那个时期之前,奥梅克人似乎已经发展成熟,而且没有迹象显示,奥梅克文化的发展是在圣罗伦佐地区进行。
此中一定有玄机。毕竟,奥梅克人曾经建立相当辉煌的文明。进行过大规模的工程计划。他们发展出高超的技艺,有能力雕琢和处理巨大的石块(他们遗留下的人头像,有些用一整块巨石雕成,重达20吨以上;石材是在图斯特拉山中开采,沿着96公里长的山路运送过来)。如果不是在圣罗伦佐地区,那么,奥梅克人的先进科技知识和高度组织能力,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发源、演进和成熟的呢?
不可思议的是,尽管考古学家一再努力挖掘,在墨西哥,甚至在整个美洲,他们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征象和证据,显示奥梅克文化曾经有过“发展阶段”。这个最擅长雕刻巨大黑人头像的民族,仿佛从石头里蹦出来,突然出现在墨西哥。
在圣罗伦佐,奥梅克人建造起一座高达30多米的假山,作为一个更庞大的建筑物(长600米、宽1200米)的一部分。矗立峰顶,眺望周围无边无际的田野,可以看到许多比较矮小的土墩散布在原野上。附近有好几条深沟,是考古学家迈可·柯伊1966年勘探这处遗址时挖掘的。
柯伊的考古队发现的古物,包括20多座贮水池;这些人工水库,由密如蛛网、用玄武岩砌成的槽沟串连成一个精密复杂的体系,其中一部分沿着山脊修建。柯伊发现,每逢下大雨,这些水闸依旧会喷涌出水来,一如3000多年前。排水设备的主要管线,从东边一直绵延到西边。三条支线注入主线,设计十分先进。仔细勘查后,考古学家都承认,他们不懂这个精巧繁复的水闸系统到底有什么用途。
这里的古迹还蕴藏另一个谜,让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五尊巨大的、显露黑人五官特征的人头雕像——即今天考古学界所称的“奥梅克头颅”——被刻意埋藏在地下,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排列。在这些奇异的、充满宗教色彩的坟墓里头,考古学家还发现许多件珍贵的文物,包括精美的玉器和小雕像。下葬之前,有些小雕像还被刻意切断手足。
古罗伦佐雕像的埋葬方式,使我们很难精确鉴定它们的年代——尽管在同一个地层中,考古学家也找到一些木炭屑。跟雕刻品不同的是,木炭屑可经由碳14鉴定法测出它的年代。鉴测结果,专家认为这些木炭屑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产物。然而,这并不表示,坟墓中的雕像一定是在公元前1200年制作的。当然有这个可能,但是,它们也可能是更早时期的作品。说不定,被埋葬在圣罗伦佐之前,这些具有艺术之美和神秘宗教力量的雕刻品,已经被许多民族保存和膜拜过。跟它们埋葬在一块的木炭屑只能证明,在公元前1200年,这些雕像就已经存在;至于它们到底有多古老,就要靠考古学家的不懈探索了。
泰国人三谜
具有浓重民族气息的泰国,一直以来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但泰国人的起源一直是个谜。许多学者认为泰国人起源于中国,但起源于中国的何处,却存在着多种意见。美国的一位学者认为,泰人的发源地在阿尔泰山和蒙古的纵深地带,但前苏联考古学家在阿尔泰山的考古发掘,却没有发现任何泰人居住过的痕迹。
更多的人认为,泰人发源于中国的四川、云南及两广地区。它与傣、壮是一个民族,同属于古代百越部落,从语言学的角度,也有人提出佐证,认为泰语与我国境内的傣语、壮语的发声有共同的起源,三种语言有五百个共同的词根,语音和语法也基本一致,如果不是同源同祖,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主张泰人来自中国的论者,都认为泰人是迫于某种压力而大规模地从中国迁徙到泰国国土的。
近年来,由于在泰国东北部发现了五千年前的班清文化遗址,一些泰国学者提出,泰人实际上就是一直居住在泰国境内的土著居民,所谓泰人从其他地方迁来的说法是错误的,至于泰、傣同族说也不足取,因为傣族部落众多,居住范围广泛,不能仅根据其与泰人言谈举止相似就作出这种结论。
也有泰国学者通过考察泰国的历史形成过程,提出泰国人从古到今就不是同一种族和血统,而是由许多部族组成的整体,不能仅仅以种族关系和宗族血统等因素来作判断。
迄今,对于泰国人来自何处的问题,各国之间都是众说纷纭,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证据可以证明哪种观点正确,因此,泰国人来自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比蛇更毒的人
一觉醒来,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
“不好,上夜班要迟到了!”格林不由得惊叫起来。他匆匆穿好衣服,急急地出了门。
上夜班的时间是晚上十点整。虽然格林家离工厂不远,但他一心希望路上驶来一辆出租汽车。出租车的车费虽然贵一些,几乎要花去他五小时的工作报酬,然而他却心甘情愿。因为,上班迟到会被扣去很多的奖金,还要遭老板、工头的训斥。弄不好,还会被“炒鱿鱼”。
出租汽车却偏偏不来!
格林心急如焚,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得离开大路,走上了一条山间小路。
这是条平常很少有人行走的小路。路上杂草丛生,又坎坷不平,弄不好就会摔得鼻青眼肿。山上还经常有野兽出没,尤其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那里毒蛇遍地。以前曾有十几人丧命于毒蛇之口。
抱着侥幸的心理,格林咬咬牙,毅然走上了这条危机四伏的小路。因为,一个月前,他也为赶时间去上班而走过这条路,结果安然无恙地走进了工厂。
走这条路去工厂,花二十多分钟就足够了。时间是来得及了,但是,精神却是高度的紧张。那回,他就紧张得浑身哆嗦,冷汗浸透了衬衫。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十分后怕。
时值中秋。一阵凉飕飕的风吹过来,吹得野草“沙沙”地作响。他浑身不由得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牙齿也“格格格”地打起架来。
越害怕,就越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这会儿,一条响尾蛇正挡在路中,离格林才十几步远。
这是条幼小的响尾蛇,它隐蔽在一块岩石旁边,身体盘蜷,头高高地昂起,嘴里吐出紫黑色的毒信儿。此刻,它那细细的尾巴拖在地上,轻微地摆动,发出一种悦耳的类似溪水流淌的声音。尾巴会发出响声,这是响尾蛇独有的一种本领。当然,这声音并不是响尾蛇的歌声,而是它捕捉猎物的一种手段。一些小动物像老鼠、兔子等听到这种声音,误以为附近有小溪,赶去饮水。于是上当受骗,被响尾蛇吞吃掉了。
如果是在无风寂静的时候,格林完全能听到响尾蛇发出的声音,从而作好准备。可是,今夜的风太大了,格林不可能听清这极细微的响声。他径直往响尾蛇走去。
响尾蛇的听觉特别灵敏,它听到了异响,脖子一扭,把嘴巴对准了格林,准备随时出击。
格林仍然没有发现敌情。
当格林离响尾蛇只有五六步的时候,响尾蛇的脖子膨胀了,并发出“咝咝”的响声。它也怕人,那“咝咝”声是一种警告,意思是:你别再过来了!否则,我就跟你拼啦!
这时,偏偏又有一阵风吹来,把响尾蛇发出的警告声淹没了。
格林的左脚抬起,向那块岩石跨去。
“嚓!”响尾蛇狠狠地朝格林的左脚小腿肚上咬去。
“喔唷!”一阵钻心似的疼痛,使格林失声惊叫起来。他意识到坏事了,连忙一个虎跳,闪到旁边。再低头一看,见地上有一条黑糊糊的东西在扭动。“不好!蛇!”复仇的怒火使格林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危险,他连忙折了一根小树枝,返回去,准备拍死这条可恶的响尾蛇。
奇怪的是,那条咬了人的响尾蛇居然不逃,而且像散了架似的,瘫在地上,无力地扭动着。不一会儿,竟直挺挺的不动了,“难道它死了?可是,它怎么会死的呢?”产格林满腹狐疑,就用树枝把它挑了起来。
蛇倒挂在树枝上,头朝地,果真死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格林望着死蛇,心头好生纳闷:难道这蛇和蜜蜂一样,咬了人以后,反而自己会丧命?这倒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可是,以前没听过的事眼前明明白白地发生了。忽然,他想起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有趣的事来。
那是在去年的一个夏天,吃过晚饭,他就坐在躺椅上乘凉。一只蚊子嗡嗡叫着,飞落到他的小臂上。“可恶的家伙!”他心里骂了声,接着就暗暗运了一下劲,将小臂的肌肉绷紧。蚊子叮人,是把吸管刺进人的肌肉里。肌肉一绷紧,它的吸管就拔不出,也就逃不了啦。以前格林听人家说过,这样消灭蚊子很灵验。于是,他来了好奇心,想试试这方法究竟灵验不灵验。果然,蚊子像被钉在他的小臂上似的,飞不起来了。“哈哈,真好玩!”格林是个软心肠的人,他觉得那蚊子也挺可怜的,就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息了劲,想放它一条生路。可是,那蚊子却仍然不逃,拍了几下翅膀,竟死了。有的人,蚊子不叮他,这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可是,蚊子叮了人,自己会死去,这就是特大新闻了。可惜,这事儿发生在冷落的乡下,新闻记者不知道。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
然而,现在想起这件事,却使格林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难道我的血是毒的,不仅能够毒死蚊子,还能毒死剧毒的响尾蛇吗?”他心头掠过一阵惊喜:如果真是这样,我还需要这样成天累死累活地工作吗?我完全可以去作表演,让蚊子、毒蛇什么的去咬。然后,赚进大笔大笔的金钱……
然而,随即格林又担心起来:“我的血能毒死响尾蛇,但是,响尾蛇的毒液难道就不会置自己于死地吗?”想到这里,他不禁慌张起来,连忙从衬衫上撕下一条长长的布条,把大腿紧紧扎住,防止毒液上升。接着,他就风风火火地赶到厂里,立即打电话去医院,叫来了救护车。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响尾蛇的毒液然虽进入了格林的体内,但是根本不起作用;而那条响尾蛇恰恰是被格林的血毒死的!
原来,格林在美国匹兹堡郊外的一个生产氰化物的化工厂工作,他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医生认为,格林体魄强健,在成年累月的工作中,久而久之,体内逐渐积存了微量的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的化学晶,只要极微量的氰化物,就能毒死一条大牛。它比砒霜、尼古丁不知要厉害多少倍呢!难怪蚊子、毒蛇咬了格林,就一命呜呼了!
能缩小的艺人
佛罗里达州的马戏团,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颇有名点气的。
马戏团的演技,当然不用说是顶刮刮的,然而,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女艺人欧拉的精采表演。
欧拉个子矮小,身高只有1.53米,可她生得眉清目秀,体态匀称,挺漂亮迷人的。她的绝技是“邮筒藏身”,看了叫人赞叹不已。
现在,你可以不买票走进剧院,欣赏欧拉的表演。
乐声中,幕布拉开。在舞台中央,一个方形邮筒摆在那儿。邮筒大约长0.65米,宽0.4米,高0.37米,从总的体积看,是欧拉的三分之一左右。
迈着轻快优美的步子,身穿一身粉红色绸缎衣服的欧拉出场了。她向观众致谢后,就开始表演了。
她先把双脚放进邮筒的小门里,然后运功使自己的身体缩小,一点儿一点儿地缩进邮筒里,只几分钟,她就全部钻了进去。这时,一个助手把邮筒门关上。
剧场里的乐声骤停,每个观众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忽然,乐声又起。乐声中,只见邮筒的投信缝中一只洁白的信封在慢慢晃动,可见,欧拉在筒内还可以活动自如。
掌声雷鸣般地响起。一个助手把筒门打开。欧拉像一个西瓜似地滚出来落到地上,身子一挺,又恢复了原状。
欧拉的表演简直绝了!她的成功,靠的是“缩骨功”。欧拉的骨头天生就特别软,加上她不懈刻苦的训练,终于练就一身绝技,为马戏团争得了荣誉。
力大无比的神指
在江西萍乡的闹市区有一家瓷器店。一天,瓷器店老板正愁眉苦脸地同几个熟人叹苦经,说他生意不好,再这样下去怕要关门大吉了。
有个湖南中年汉子安慰他说:“您想得开些,过些年会好的。”
这个中年汉子姓冯,名梦招,因为身体矮胖,人称冯矮鼓。他是来这里走亲戚的,同老板比较熟。
这时,有个魁梧的外国人闯了进来,老板撇下众人,急忙笑脸迎了上去:
“请问贵客光临敝店想买什么啊?”
外国人像是不曾听见似的,态度十分傲慢。他一会儿看看瓷盆,一会儿敲敲瓷碗,等玩够了,才用生硬的汉语问:
“你的瓷器结实?”
老板笑着回答:“敝店经营的产品,大多出自‘瓷都’景德镇,所以……”
外国人拿起一只精制的蓝花瓷碗问:“这个是‘瓷都’的吗?”
“对对对!”
“啪!”外国人把瓷碗摔在地上,碗碎了,“看,你们中国人的东西一摔就破,结实什么?哈哈哈……”
老板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他真想揪住这个蛮横无理的洋人找个地方去说理,可那是在八十多年前的旧中国,洋人在中国都是太上皇,谁敢惹他们哪!
外国人刚想扬长而去,只见那个矮胖子走过来,冷不防从洋人衣袋里取出怀表。外国人勃然大怒,挥拳就打,矮胖子眼疾手快地用左手扼住了他的脖子。
外国人的蓝眼睛直冒火花,一边想把右手抽回来,一边咆哮着:“好你个中国穷光蛋,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我的怀表!”
冯矮鼓笑着回答:“洋大人,不要误会,不要误会,我是想跟你请教。”
“请教?请教什么?”
老板被刚才发生的一幕给吓呆了,这时连忙接过话头说:“是啊是啊,他只是想向你请教现在是几点钟了……”
冯矮鼓打断老板的话:“不,我是想看看这位洋大人的怀表结实不结实。”
老板对外国人赔笑说:“嘿这位兄弟不曾见过世面,请先生不要见怪。外国怀表还有不结实的!”他嘴里说着,眼睛却看着冯矮鼓,示意他顺水推舟,把怀表还给人家,免得惹出意外的祸端来。谁知冯矮鼓竟不理会,继续问外国人,“你的怀表真的结实吗?”
“废话!”外国人不屑地给冯矮鼓一个白眼。
“用手指不会夹坏吗?”
“放屁!难道它是纸做的吗?”
“让我试试怎么样?”
“可以。”
“坏了可不能叫我赔啊!”
“当然!”
冯矮鼓微微一笑,用食指和中指把怀表夹在当中,又问一句:“果真不让我赔啊!”
“我不是讲过了吗!”
“卡嚓!”怀表被夹碎了!
冯矮鼓哈哈笑着对外国人说:“看,你们外国人做的东西也不结实!”
外国人见面前矮胖子的手指这样厉害,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退到门口,一溜烟逃跑了。
大家称赞冯矮鼓有骨气,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
原来,冯矮鼓并非平常之人,而是个大武术家。不要说一个外国人,就是十个八个,也不是他的对手。
说起冯矮鼓的铁指神功,还有一段故事呢。
冯矮鼓九岁的时候,有一回到河边去玩耍,见有个六十来岁的老头蹲着,左手握住一个大麻袋,右手将沙子往口袋里塞,动作很快,手像风车一样转动,不大一会儿,便把两个麻袋塞满了。冯矮鼓奇怪地间:
“老人家,您为什么不用铲子,而用手抓呢?”
老头拈着长长的胡子笑着回答:“小家伙,这是我的一种乐趣,在练手指功呢。”
“原来你是练武的人哪!请问你是谁?”
“我是铁抓苏七。”
冯矮鼓可高兴了:“老人家,您收下我做徒弟吧!”
“你吃得起苦吗?”
“吃得起!”
于是,铁抓苏七收下了他这个九岁的徒弟。
冯矮鼓足足勤学苦练了九个年头,才使自己的手指变成“老虎钳”,不论何等坚硬的东西都能夹碎。
自打冯矮鼓用铁指神功教训了那个外国人后,许多年轻后生纷纷上门求师,向他学习这一手绝招。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学到手。因为此功需要练十年,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活埋两年复活的人
1981年11月,27岁又聋又哑的秘鲁青年尼维杜二柏斯加“死”于他的家乡马度兰度——一个落后的秘鲁乡村。当时,柏斯加因发热而服用了退热药,这药却引起他突然性的短暂休克而导致意识丧失。他的家人却误以为他已经死了,只好把他埋葬。就这样,倒霉的柏斯加被送进了坟墓,开始了他那长达两年多的噩梦。他靠吃青苔和偶然钻进幕穴中的蜥蜴、蚯蚓、昆虫等充饥,在这不见天日而狭小得没有转身余地的空间中足足等待了两年多之久。
马度兰度地势低洼,附近的河流经常泛滥,所以当地殓葬的风俗并非将死人埋在地下,而是在地上建成一座坟墓,用石头、泥沙及砖砌成,柏斯加就葬在这种墓中。虽然,每个星期日坟场都挤满来扫墓的村民,但柏斯加又聋又哑根本无法呼救,厚厚的砂石砌成的墓壁掩盖了坟墓中的任何声响,所以一直无人发觉柏斯加依然生存。总算老天有眼,两年后的一场连续多天的大雨冲坏了不少坟墓,工人们逐墓进行修理。当他们打开柏斯加的墓门时,几个工人就像瘫痪了一般寸步难移,几经辛苦才“爬”了出来。他们看见可怜的柏斯加穿着破陋不堪的入殓衣服,呆坐在自己的棺木上面。他的脸布满秽物、脓疮及溃烂的伤口,头发和胡子脏得粘作一团。三小时后,一位天主教神父才知道这件离奇可怕的怪事,他立即跑进坟墓,把柏斯加背了出来。此时,命不该绝的柏斯加才重见阳光,结束了他两年多的非鬼非人的生活。然后,他被送到一所医院医治。稍后,他那悲喜交集的妈妈和两个妹妹也到医院和他团聚。
吸引闪电的人
自古相传“第一次打雷的地方,就不会第二次打雷”。但是,美国的佩戴·乔·巴达松对此全然不信。因为她曾多次被雷缠身。她自幼头部就曾受过雷击,虽然她当时幸免于难;但从那时以后,她的住宅受到了三次雷击,特别是1957年的第三次雷击,还把她的家烧得荡然无存。
佩戴长大以后,跟一位名叫亚尼斯特·巴达松的男士结了婚,婚后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乡镇温班·乍尔安家。这时雷神再度光临,三年内把他俩的家连续轰击了四次。最近发生在他们家的一次落雷所产生的电光(雷雨时浮于空中的球形电光),使邻居也蒙受了灾难。
发生在今年的那次雷击最为恐怖。当巴达松夫妇在庭院剥豆荚时,突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数分钟后,震耳欲聋的巨响雷暴震撼了房屋,只见室内被雷击成一片焦黑。当他俩跑出走廊时,发现庭院的植物及抽水泵都有受到雷击的痕迹,家犬被击死,受到雷击的地面,留下了一条一米深的长沟。
一个人一生中竟遭八次雷击,这可真是令人费解。有人说,佩戴身体内藏有导体,她是一个活的避雷针。也有人认为,在佩戴住宅的土地里,也许埋着某种金属或化学物质,可以导雷。但谁也无法证实自己的见解。
最近,美国佐治亚大学气象学家华尔·萨克林库否定了上述猜测。他指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能强力吸引雷暴落到自身周围的人是不存在的。巴达松夫妇集中落雷的原因,也许与当地的气候有关。他说:“地处美国东南部的密西西比州,因气温及湿度都很高,所以雷雨极多,而巴达松夫妇家那里的气温、湿度高于当地的平均数,所以他们家受雷击的次数也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数。我看再没有别的原因了。”
从不睡觉的人
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睡眠是大脑的食物。既然如此,又该如何看待那些并不需要睡眠的大脑呢?大脑与睡眠的实质关系究竟何在呢?
瑞典妇女埃古丽德自1918年母亲突然去世后,过度的精神刺激使她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睡眠了。医生给她开了许多镇静药和烈性安眠片,但没有任何效果。每逢夜间,她都在不停地干家务活,疲倦时就上床休息一下。埃古丽德到1973年已86岁,住在养老院。她的身体一向健康,并没有受到多年不眠的什么影响。
古巴有位退休的纺织工人伊斯,他从13岁开始,40多年间从未睡过觉。据他本人说:“我失去睡觉能力,大约在脑炎后进行扁桃腺切除手术时,当时心理上受了惊吓,从此就不能入睡了。”1970年,一批精神病院医生对他进行了2个星期的全面观察。仪器监测表明,伊斯即使闭上眼睛躺着,脑子仍然和醒着的人一样活动,绝对没有睡着。
美国在本世纪40年代出了一位著名的不眠者奥尔·赫津。这位居住在新泽西州的老人,家里从不置床,甚至连吊床都见不到。他一生中连小睡也没有过。许多医生轮班监视他,竟发现缺乏正常睡眠的奥尔,其精神状态及生理状态反而超过一般人。晚上当体力不佳时,奥尔就坐在一张旧摇椅上读点什么;当他感到体力恢复,又继续投入劳作。医生对奥尔的不眠现象无从解释。奥尔的母亲则以为这可能与自己在生下奥尔前几天时受到严重的伤害相关。
奥尔到了80岁的时候,他已经活得比许多有正常睡眠的人更为长久。
无法睡眠是否属于脑功能障碍呢?事实上,有些不眠者的智力反而显得更高一些。法国人列尔贝德1791年生于巴黎,至1864年逝世,在这73年的生涯中,居然有70年没有睡过一次觉。这种情形源发于他2岁时的一次事故。1793年他和父母一起去看国王路易十六被处绞刑的场面,不料观众席倒塌,将他压在下面,昏迷过去,虽被从医院中抢救复生,但他的头盖骨却已是破裂难补了。由于这个缘故,他一生中都无法入睡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读书与考学,以至后来成为颇有名望的学者。列尔贝德的大脑究竟是怎样像心脏那般无止歇地工作下来的呢?
西班牙的塞托维亚在19岁那年从睡眠中被惊醒,此后睡眠日减,到了1955年,睡眠就完全与他无缘了。33年来,这位西班牙人已经度过了12000多个不眠的昼夜。国内医学界对他极感兴趣,然而对他采取的各种措施均属徒劳,数十年从未能使塞托维亚安眠一次。尽管塞托维亚长期不眠,他却体格强壮,精力旺盛,看上去无丝毫倦意,反倒显得朝气蓬勃。每天晚上他都像正常人一样躺在床上,但不是睡觉,而是读书、听收音机;清晨他就和大家一样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甜蜜的睡眠就没有甜蜜的梦,然而塞托维亚自有他的享受。1988年,他所在城市的体育馆中举行了一次48小时无间断的足球循环赛。球场上,球员们轮番上场,裁判也轮换执裁。看台上,观众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因为他们需要休息、睡觉。唯独一个人坐守看台大饱眼福,津津有味地连续观看了两天两夜的全部球赛。此人当然是塞托维亚了。
60年代,西班牙有一位不识字的农场工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像一头野兽那样工作,工作从来不会使我疲倦。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用我的手指签名,但我希望自己能读能写。如果我能读书,晚上的时间就会变得短些了。我有生以来,在这世界上其他人睡觉的时候,我只能会在厨房的火炉旁,直到雄鸡引颈啼叫。”
面对这形形色色的不眠者,医生们的见解大有分歧,有的认为大脑由于偶然的变故而激发了潜在能力,所以造成了无法正常睡眠。有的提出所谓不眠是相对的,只是作为不眠者及周围的人对骤然而至的短暂睡眠状态没有察觉罢了。更多的意见则认为这是一种极端的失眠症,具有永久存在的病理基础。真正的原因尚待科学家们从大脑机理的新发现中去寻找。
少女一夜变老妪
盛夏的一个黄昏,葡萄牙奥波多海滩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迷人。一个少女赤着双脚在柔软的细沙上走着,边走边俯身去拾五光十色的贝壳。她叫特丽莎,今年十五岁。特丽莎一头金发,圆圆的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个十分可爱的姑娘。虽然这天天气闷热异常,特丽莎却兴致勃勃。明天她就要和爸爸妈妈回到另一座城市去了。
忽然,天色暗了下来。黑压压的乌云笼罩了天空,远处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海浪也咆哮起来。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噼啪啪地落了下来。特丽莎赶紧大步奔跑起来。雨点越来越大,隆隆的雷声由远而近。只见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刃划过天边,紧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响雷。特丽莎只觉得身子被重重地击了一下,天旋地转,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当特丽莎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洁白的床上,爸爸妈妈正急切地注视着自己,一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喃喃地说:“妈妈,我怎么会在这里?”一见她醒了,妈妈眼里闪出了泪花,紧紧抓住她的手不放,似乎女儿会被谁夺走似的。
这时,特丽莎的主治医生荷兰达也微笑着站在她的病床边。他告诉特丽莎的父母,幸亏特丽莎被人发现,及时送进医院。现在她除了几处小小的烧伤外,已脱离了危险。特丽莎的爸爸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们还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
深夜十一点,荷兰达来检查病房,见特丽莎一切正常,已经静静地入睡,便劝她的父母早点回家休息,他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了。
第二天,荷兰达医生心里惦念着他的小病人,一早就去看望特丽莎。一走进病房,他不由愣住了:特丽莎怎么不见了?他以为自己走错了病房,仔细一看床号,这张床确实是特丽莎的。他走上前一看,床上躺着的竟是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荷兰达医生惊愕得瞪大了眼睛,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床上的老太太似乎认识他,对他咧了咧嘴,露出了丑陋不堪的微笑:“医生,我没事了吧?”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荷兰达医生简直有些语无伦次。“你不认识我了?我是特丽莎呀。”老太太说。
天哪!她难道真是特丽莎?荷兰达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也无法把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和眼前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太联系起来。
然而,一切都证实了这个老太太的确是特丽莎。荷兰达决定暂时尽可能不让特丽莎看到自己的容貌。她会经受不住这个意想不到的打击的。这个残酷的事实犹如晴天霹雳,使特丽莎的爸爸妈妈悲痛万分。他们简直都不敢看自己的孩子了,那张整天挂着甜甜微笑的脸,竟然在一夜之间变得那么苍老丑陋。
尽管所有的镜子都被悄悄取下了,但特丽莎还是感到了异样。这天,她走进洗手间,悄悄取出放在手提包里的小镜子。只听见一声凄厉的哭喊,特丽莎捂住眼睛奔了出来。“天哪,我怎么变成了这样?怎么会比我的曾祖母还要老?”她扑在妈妈怀里泣不成声。
荷兰达是位富有经验的医生,可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病例。他查阅了许多书籍资料,对特丽莎的病情仍然束手无策。他心情沉痛地告诉她的父母,目前惟一的办法就是让特丽莎在心理上渐渐习惯这一形象,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然而,这对于特丽莎来说实在太难了。她整天把脸蒙在被子里哭泣,哪儿也不愿去。她的妈妈痛心极了,她多么希望自己能代替女儿承受厄运。
在医生的照顾和爸爸妈妈的安慰下,特丽莎一天比一天坚强起来。她总幻想着这只是一场恶梦,也许哪一天清晨醒来,自己又变成那个青春焕发的女孩,又能重新回到学校,回到小伙伴身边。她拉着医生的手说:“我不想死,我才十五岁呀,您一定要想办法让我恢复青春!”
荷兰达默默地点点头。医院里请来全国研究人类衰老的专家,对特丽莎进行会诊。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强大的电流加速了特丽莎老化的过程。可是对于这样罕见的病例,他们也无能为力,目前他们还没有找到使特丽莎青春重现的办法。
不用嘴说话的人
口技者能模仿鸟叫虫鸣,评弹、说书演员能学各种不同人物的声音,这是没啥稀奇的。
稀奇的是,我国四川省武胜县有个叫胡志秀的妇女,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从来没学过艺,却照样能说出两种语调的话。尤其特别的是,她可以用胸部说话。她已经三十多岁,当上了母亲,可是,用胸部说话时,像十来岁的孩子那样,充满了稚气。
难道她生理上特别,胸部上还长着一张嘴?
不!胡志秀在生理上完全和常人一样,医生们用现代最先进的仪器对她作过细致的检查,都认为她的胸部与其他器官和一般妇女无异。不过,她身高只有140厘米,比常人稍矮。
据胡志秀自己回忆,她小时候也只能用嘴巴说话,直到二十六岁后,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她才发觉有了这特异功能。
1990年2月22日,一批记者和几个科学家专程来到胡志秀家。
一个记者叫她紧闭嘴巴,开始跟她对话。“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胡志秀。”
在场的人都听得真切。她的回答,确确实实来自胸部,没有人提出疑问。
记者又问:“您吃过饭了吗?”
胡志秀又用胸部回答:“还没有。”
记者无话找活,问这问那。胡志秀都一一作答。不过,有些音并不十分清晰。当记者听不明白时,胡志秀才用嘴巴解释。
“表演”使大家兴趣盎然,他们想知道,胡志秀胸部能发音的确切位置究竟在何处。
然而,谁也无法确定。当人们从她正面听时,声音从胸部发出。从侧面听时,又觉得声音在她腋下发出。跑到她后面听,声音又好像来自她的背部。大家对这奇特的现像惊叹不已。
不留相的人
这天吃过早饭,七十一岁的老妇哈里玛就在村口翘首张望,急切地等待着邮车。这里是阿尔及利亚最落后的山区,邮车一星期才来一趟。
嘿,说来也真笑话,哈里玛活这么老,却从未照过相。也难怪,老太太是庄稼人,一年忙到头,平时连梳梳头、照照镜子都没工夫,又怎么会赶近百里路进城去呢?
可是,近来老太太心血来潮,前几天特地进城,去一个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照她的话说,是让子孙后代在她去世后能看到自己祖辈是什么模样的。照片,当场是不能拿的,掌柜的说,一星期内寄到家里。现在,哈里玛想到就要看到自己出生以来第一张照片时,心情不免有点激动。
这天,邮递员交给她一封信,哈里玛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不禁呆住了:里头没有自己的照片,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几行字。她目不识丁,只得带回去叫小孙子读。
信是照相馆老板写给她的,大概的意思是,那张照片拍坏了,请她原谅,并请另择日子再去重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部由店方承担。
事已如此,还能说什么呢?何况,人家做了大大的蚀本生意。于是,哈里玛第二天就动身上城。
照相馆的老板亲自接待了她,说:“这次一定叫你称心满意。自开业以来,我们店还第一次出这样的差错,却让您老人家碰上了,实在对不起!为了表示歉意,我要亲自给您拍。来,请坐好。”
哈里玛坐到了照相机前的那把椅子上。
老板忙碌一阵,对老太太说:“照片已经拍好。您老人家上城一次也实在不容易。这样吧,您先上街逛逛,买点东西,两小时后再来取照吧。”
哈里玛点点头,就逛街去了。
老太太一走,老板就吩咐伙计动手冲洗底片,可是,这回又出了差错!
底片上没有人影,跟前次一模一样。
老板惊异地问:“是没有曝光,还是胶卷有问题?”
一个伙计答道;“好像都不是。瞧!底片上虽然没有人影,可周围的背景都拍出来了。”
“咦?这就怪了!”老板还是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对照相十分精通,可这回却束手无策了。
两小时后,老太太准时踏进了照相馆的门。
该怎么跟她解释呢?老板无奈,只得跟哈里玛实说。
“你们是在开玩笑吧?”哈里玛有点生气了。
“不,决不。”老板装出一副笑脸说,“对不起,请您再拍一次。”
“这回可再别出差错了!”哈里玛十分认真地说。
老板又亲自认认真真地拍了一次。
说来有趣,这回老太太坐在照相机前的椅子上不肯走了,说要拿到了照片才离开。
老板拿她没有办法,只好陪她闲聊,一面叫伙计快点去暗室操作。
照相底片很快冲洗出来了,情形跟前两次毫无差别。老板和伙计们都彻彻底底地傻了。
“你们这个照相馆太差劲了,不会拍照!”哈里玛十分生气地说。
“嘿嘿!”老板很是尴尬,塞了些钱给老太,作为赔偿,说:“您别生气,到其他照相馆去拍照吧!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哈里玛拂袖而去。可是,她跑到哪家照相馆,哪家照相馆就倒楣。
消息不胫而走。许多记者怀着好奇心,不远千里赶到小山村去采访,可是,没有一个能为哈里玛拍出照片来。更有趣的是,一个记者为她全家拍了张“全家乐”,哈里玛站在最当中,可是,其他人的形像都清清楚楚,惟独当中空白着。
谁也不能解释这是什么道理。人们只得猜想,大概哈里玛身上能散发出一种人眼看不见、仪器测不到的什么光,而这种光,胶卷对它完全不起作用。
真遗憾,哈里玛去世后,竟没给后辈留下自己的照片。
奇人梅辛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沦陷了的华沙城,笼罩在法西斯的一片恐怖气氛中。
在华沙的街头,贴着一张由希特勒亲手签署的悬赏布告:用20万马克买梅辛的人头!
梅辛是什么人?希特勒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追捕杀害他?
梅辛只是一个普通的波兰演员,两年前,当德军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又伙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时,整个欧洲战云密布。这天,梅辛在华沙的一家剧院里演出结束后对观众宣布说:“希特勒如果进攻东欧,必然灭亡!”这句话传到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的耳朵里,他得知有人预言他的失败下场,暴跳如雷,发誓要除掉梅辛。因此,当他的纳粹部队一踏入华沙城,便咬牙切齿地悬赏二十万马克捉拿这个预言者。
为了躲避希特勒的追捕,梅辛只好停止演出,不在公开场合露面,甚至不敢在马路上行走,只能躲在朋友家里。
纳粹分子的追捕越来越紧了。这天黄昏,梅辛化了装从一位朋友家里出来,还没走出多远,就被几个密探认了出来。他们紧紧盯上,抓住了梅辛,并把他押到了警察局里。
梅辛知道,如果此刻不设法脱身逃走,就必然死在纳粹分子的手中无疑,于是他决定自救。
这时,他的身边站着好几个警察和卫兵,他们正在为抓到了梅辛好去领二十万马克而得意非凡。突然,梅辛喝了一声,双臂慢慢举起,脸胀得通红。只见他闭起眼睛,嘴里默默地在念着什么,又将手指着旁边的一间屋子。
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些站在梅辛身边的卫兵和警察忽然觉得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们,朝梅辛手指的那间屋子里走去,他们觉得奇怪,却又身不由己。
警长见了这种情况,以为他的部下疯了,吼着叫他们出来,但没一个听命令的。梅辛又把手一指,警长竟也乖乖地跟着走进屋子里去了。
梅辛见四周的警察卫兵全都进了屋子,便匆匆地逃出了警察局。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梅辛是个有特异功能的奇人。十年前,他患了一场大病。病愈后他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有时候他集中意念思考某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会出现结果。一次,剧团在搬运沉重的道具,人手少,梅辛用了意念,那些道具竟都听话似的“飞”到了车上。不过这种意念不是每次都能如愿以偿的。现在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试一试,竟出现了奇迹。
梅辛逃出了魔掌,披星戴月地赶路,几天后逃到了苏联。后来他从朋友给他的回信中了解到,希特勒没有抓到他,却把他在华沙的父亲、兄弟以及其他亲人残酷地杀害了。
梅辛找到了苏维埃地方政府,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们,要求政治避难。
苏维埃政府很同情他的处境,答应帮助他。但当他们得知梅辛这种特异功能时,都不敢相信那是事实。为了证实自己的特异功能,梅辛表示愿意进行一番意念能力的表演。
在进行之前,政府对他作了严格的科学测试,以证实他是一个正常的人,然后要他用意念能作一次抢动银行的行动,从莫斯科的一家大银行里取出10万卢布。
梅辛同意试试看。
表演开始了。负责监视的官方证人只把银行的地址告诉了梅辛,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把10万卢布交到他们手里。
梅辛有点担心,他怕万一自己的意念能临场失效,会被人认为是撒谎。他从一本练习簿上撕下一张白纸,带上公文包,忐忑不安地赶到了指定的那家大银行。
这是莫斯科市内最大的银行。梅辛一步步走上台阶,来到出纳柜台旁。出纳员是位中年妇女,正在埋头清算帐目和钱钞。
梅辛在柜台旁站了一会儿,便开始运用意念。他取出那张白纸,嘴里念着什么,一分钟后,他把那张纸交给了出纳员,然后又对她使用意念。于是,奇迹发生了——只见那个女出纳员接过纸条后仔细看了看,像对待一张真正的银行支票一样,在上面盖了戳,又写了几行字,便站起身来打开保险柜,按照“支票”上写的数目,拿出了10万卢布放在柜台上。
梅辛吁了一口气:他成功了!于是他把那十万卢布放进了公文包,回到了那两位监视他表演的官方证人面前。梅辛的这番表演使在场的人无不瞠目结舌。
当梅辛把那10万卢布交回到那个女出纳员手里时,她完全懵了。梅辛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她立刻脸色发白,颤抖着声音说:“上帝呀,我看到的明明是一张白纸,怎么会付了10万卢布呢……”
投错娘胎生错子
1973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北,安柴力斯市的郊外,克瑞丝汀太太最心爱的一只母狗约3岁,犬名莱喜,于一天晚上,怀孕足月,生出来的是小猪,而不是小狗。
克瑞丝汀太太半信半疑,跑去开亮了灯,仔细看看,母狗真的生下了两只黑白花纹的小猪。这时的莱喜正“愤怒”的猛撞那两只它自己亲生的“讨厌”的小猪,并向小猪“龇牙咧嘴”,做出一副“恨不得要咬死小猪”的凶像。
克瑞太太赶到之后,母狗停止了对小猪发怒转向女主人哭诉,那两只小猪同时也一同跑过来,仰起猪头,朝着克瑞太太眨着它们的猪眼睛,仿佛要请女主人救救它们别让母狗咬死。
这样两只令人哭笑不得的“狗生的猪”,一只身长13公分,另一只身长10公分。
第二天,克瑞太太请了有名的兽医——根医·默汀,以及中学生的生物学教员吉撒利亚太太,前来研究“狗为什么生猪”。这两个专家把狗和猪细看了一个上午,只有一个解释:“狗与猪,同样是脊椎动物,同样属于哺乳类动物,所不同的,狗是肉食动物,猪是草食动物,可能在动物古代族谱上,狗和猪从前曾有亲戚关系,如今又变回来了。”
总之,不知道这只素来不乱跑的母狗为什么会生了两只小猪。最后只好“善后补救”,小猪吸奶,女主人在旁监视,以防母狗莱喜一烦,又咬它的猪儿。
不见指纹的怪人
全球50亿人类,人人手指上都有指纹,但在50亿人口中,有20人是例外“无指纹的怪人”,包括日本有15人无指纹,另外5个没有指纹的,是这里要介绍的五个美国人。
人类有史以来,人人的手指肌肉上都生长着线型的纹路,国际间的法医学家把它称为“指纹”人类的“指纹”形状,每一个都互不相同,所以全球刑事侦查人员都把人们的指纹资料,搜集保存,作为侦查犯罪的采证依据之一。可是自1950年到1959年之间,全日本有15人是例外的“无指纹”。到1970年时,全美国又发现5个美国人也例外的“无指纹”。他们是当今全球50亿人中20个例外“无指纹”的人物。
这是50亿分之五的奇人奇事,他们属于纽约州吉尔派德先生一家两代——5人,均没有指纹。这5人是:
15岁的克利斯,39岁的珍妮·史密斯、吉尔派德·比尔,14的贝德丽莎和11岁的裘地。
这一家5个“无指纹”的人住在纽约州的卡塞奈维亚地区,是靠近加拿大略湖的一个古老市镇,镇上居民二千五百人,以务农业者居多,比尔先生的职业是高速公路的监理官。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指纹档案部门里,他们是全美国惟一“无指纹”例外人物。他们5人手指肌肉上是光秃秃的,此外,“无指纹”的人,在冬天手部特别不怕冻,冰天雪地也不用戴手套。为什么这5个人一生下来就没有指纹呢?消息传出后,医学博士们纷纷讨论,而所有医生讨论后,都只得到一句话的结论,这一句“结论”就是:“现代医学还不能解释。”
千里眼
马纽埃尔出生在瑞典一个平凡的家庭里,却具有令人惊叹的“目穷千里”的特异功能。
1757年7月10日傍晚,马纽埃尔在哥德堡正和十几个好友一起进餐,突然,他大惊失色喊道:“不好!现在斯得哥尔摩市的榭典马尔摩发生火灾,火势正在蔓延,哎哟!朋友家也着火了,我家看来危险。”过了一会儿,他才如释重负地说:“好了,火终于灭了。大火在我家隔壁的第3幢楼房处被扑灭了。”马纽埃尔的家就在榭典马尔摩,距离马纽埃尔他们正在进餐的哥德堡有400多公里,他竟然就像在目睹眼前发生的事情那样,说得十分肯定,可在一起进餐的朋友们却对他的话表示怀疑。但是不久,经过调查证实,那天马纽埃尔的话与当时发生的榭典马尔摩的一切完全吻合。人们对他“千里眼”的神力惊叹不已。从此,马纽埃尔便成了一个名闻遐迩的人物。
无独有偶,距马纽埃尔200多年后,荷兰海牙又出现了一个“千里眼”式的人物,名字叫佩达·伏罗库斯,是个油漆匠。1943年秋天,伏罗库斯在工作时,不慎从10公尺高的地方跌落下来,头部受伤,当场不省人事,3天以后才恢复知觉。这时,出现了奇迹,他对相隔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人们都称他为千里眼。真是因祸得福!从此,许多人求他寻找失物,甚至连巴黎的警方也求助于他,请他协助侦破复杂的杀人案件。
在联邦德国还发现了一位眼睛像显微镜的人,这是路德维奇堡的一个30岁的口腔科女医生。这位医生可以不借助任何仪器,将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著作抄录在一张普通的明信片上,她对于微型书籍的编篡毫不费力,并且极感兴趣。一些光学专家把她这种奇特的视力称之为“活的显微镜”。但是这对独特的眼睛也常给她带来许多不便,纸张上普通肉眼看不见的纤维会扰乱她的视线,以致使她不能阅读普通书籍和报纸杂志;她更无法看彩色电视,因为她看到的只是屏幕上的五颜六色、不计其数的黑点,而不是幅美丽的图像。
神眼
在陕西绥德县境内,有户姓郑人家,第二个孩子郑翔玲、第三个孩子郑豆豆都具有特异功能。
郑豆豆刚生出时,全身滚烫,像一团火。上学的时候检查身体,小豆豆的正常体温竟是41.5℃。有一次他发烧,普通体温计水银柱冲到顶端;改用水温计来量,体温高达47℃。
此外,他有一种特殊的透视能力,能隔着铁、瓷、砖等障碍物看到物品。他能看到妈妈藏在柜子里、盒里、箱里的零食,还能隔着墙看到对面屋里的人在做什么。他现在在某公安学校学习。
郑豆豆的姐姐郑翔玲,从记事的时候起就害怕天黑。因为到了夜间,她就会看见白天的爸爸妈妈变成两具骷髅。她总是吓得大喊大叫,成了有名的夜哭娃,久医无效。后来西安来的姑姑把她带回家里,让她单独睡,夜哭的毛病不治而愈。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天还很黑,郑翔玲和同学结伴去学校。她突然看见小伙伴们跳动的心脏和红色的血液。
一次在课堂上,老师叫背书,她不会背。正惊惶失措,无意间她双手按在关着的书本上,一行行倒写的铅字忽然展现在她的眼前,她按顺序读下来。不知内情的老师给她打了5分。
郑翔玲有特异功能的消息很快传开来。1979年,《西安晚报》专门对她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她用手掌辨认出了记者裹在纸团里的不同颜色的毛线,又用耳朵“听认”出许多汉字和图画。
这以后,郑翔玲被西安医学院破例吸收为学生,后又被特招应征入伍,调到解放军某部作保健医生。
1983年10月,郑翔玲在中央党校接受美、苏、西德等国专家的科学考察。主试人递给小郑一个外表用铁皮密封的纸团。小郑放入耳内,不一会就辨认出是用圆珠笔写的“千古绝迹,以目待睹”八个字。
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其中奥秘至今还不能解开。
一班岗站了九年
1924年的夏天早早地来到了,接替了温和的春天。
夏天像个浑身冒火的小伙子,散发出来的热量简直叫人受不了。此刻,尽管已近黄昏,但是天气热得够呛,使人喘不过气来。
“他妈的,再这样无休止地折腾下去,怕就要热死了!”一个波兰士兵骂骂咧咧地,他把铁镐朝地上一摔,用手从额上捋下一大把汗珠。
另一个波兰士兵也发着牢骚:“就凭俄国佬一句话,上司就差我们到这个鬼地方来受苦受累!鬼知道,他的话是真是假?”
原来这是一支波兰军队,奉命来发掘一座被炸塌的军需库。这座军需库位于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的郊外,是沙皇俄国军队所建。1915年7月,德国军队大举进攻,沙皇俄国军队不得不撤退,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把这个军需库炸毁了。军需库地处偏僻,又是秘密建成的,所以,除了俄国军队中极个别人外,再没有谁知道。九年来,有关的人大多战死,只有一个当过上校的白俄活着,掌握着这个秘密。他是这个军需库当时的负责人,如今穷困潦倒,便把秘密告诉了波兰当局,想以此得到一笔赏钱。时隔九年了,上校只能说出军需库的大致方向和部位,因此,才害得这些波兰士兵劳苦不堪。然而,上司限时限刻要发掘出军需库,他们哪敢怠慢。
九年来的风风雨雨洗刷着大自然的本来面目,使人难以寻找出当年军需库的痕迹。出现在波兰士兵面前的,只是一堆堆乱石、一片片碎瓦。经过好几天的摸索,他们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库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凿开了一个洞。
一个绰号叫“楞大胆”的士兵擎着火把,从漆黑的洞门里钻了进去。洞里散发着一种难忍的霉味儿,而且静得令人窒息。此刻,除了“楞大胆”自己的喘气声和“咯吱咯吱”的皮靴碰击地面的声音外,再也没有什么声音了。
“呼”突然一只老鼠窜出来,擦着他的小腿肚子,又很快隐没在黑暗之中。“楞大胆”也吃了一惊,心怦怦乱跳。尽管“楞大胆”胆子特别大,曾徒手斗败过大狗熊,可是,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却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进洞之前,有人说过这洞里有鬼。
洞里的空气湿漉漉的,几乎会凝成水滴落下来。“楞大胆”倒抽了一口凉气,觉得浑身冷飕飕的,甚至,连牙齿也不由自主地打起架来。
恐怖,洞里充满了恐怖。
“楞大胆”是在别人都不肯下洞的情况下,自告奋勇下来的。因此,为了保全面子,也要硬撑下去。他振作一下精神,举起火把,继续向前。
“咔嚓!”突然,前方又响起一声脆响,紧接着,又有人吆喝的声音。声音短促有力,严厉而又可怕。
“楞大胆”听不懂吆喝声。但是,他判断,那好像是人发出来的声音,而且,他肯定那“咔嚓”声是拉枪栓的声音。他是个土兵,对这种声音太熟悉了。
“难道还有带武器的鬼吗?”“楞大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扭转身拔腿就往回跑。
“真有鬼!真有鬼!”“楞大胆”爬出洞口后,气喘吁吁地说。
在洞口守候的士兵也听到了那奇怪的吆喝声。其中有个懂俄语的士兵说那鬼一定是俄国鬼。因为那吆喝声是俄语,翻译成波兰语,意思是:“站住!什么人?”
“对了,对了,”大家异口同声道,“这个军需库本来就是俄国人的,里头出了个鬼,理所当然也该是俄国鬼!”
“你们胡说些什么?”当官的训斥着部下,“别自己吓唬自己,弄得人心惶惶的。世界上根本不会有鬼,要么是你们心中有鬼!”
官大一级压死人。士兵们一个个干瞪眼,谁也不敢吭声了。
“下去!你再下去!”当官的对“楞大胆”说。
“不、不……”“楞大胆”双脚直打颤,脸色煞白,结结巴巴地说,“我已经下、下去过了,既然是个俄国鬼,那么,请一个懂、懂俄语的人下、下去。”
“也对。”当官的放过了“楞大胆”。
于是那个懂俄语的士兵倒了霉,被逼着来到洞口。他不敢贸然下去,用俄语向洞里喊道:“请问,你是什么人啊?”
“什么人?你先告诉我!”洞里果然有反应。
“我们是波兰军人,到这里来执行任务。”
“我是沙皇部队的哨兵!”里头威严地说,“既然是执行任务,那好,请把通行证递过来,让我看看!”
“什么通行证?”
“沙皇部队军需处签发的通行证!”
经过这一连串的对话,懂俄语的波兰士兵确信,洞里回话的肯定是个俄国哨兵,而不是鬼,于是就跟他解释说,沙皇已经垮台,现在已建立了苏维埃新政权。
哨兵对波兰人的话半信半疑,说:“不管怎样,反正我是哨兵,在没有接到上司命令之前,不准任何人到地下室来!”
波兰人费了很多口舌,可是,哨兵根本不听。当他们准备上前时,哨兵拉响枪栓,大声喝道:“站住!否则我要开枪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波兰士兵撤退了。他们立即向上级作了请示。不多会儿一个俄国上校来了,这样,哨兵才让波兰军队进了地下室。
波兰军队怎样重建军需库,这里没有必要交代。大家感兴趣的是,这个哨兵在地下是怎样顽强地生存下来的。
原来,军需库入口被炸的那天,他正在隧道里站岗,可恶的上校竟没有通知他撤离。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隧道里的电灯熄灭了,他便被黑暗所吞没。他发了好一阵呆,清醒过来后便跌跌撞撞地扑向隧道口,可一切都完了!他拚命地叫喊呼救,但是,谁能听得见呢?终于,他慢慢平静下来。他发现仓库里有的是面包干、罐头和其他各种各样的食品,而且还有烟、火柴、硬脂腊烛和衣服。这些东西足够他用几千年几万年,如果他能长寿的话哨兵终于乐观起来。他想:一个军人生活在枪林弹雨中,生命朝不保夕,如今虽然与世隔绝,但毕竟有吃有喝,不也很好吗?于是,他吃了睡,睡醒了再吃;觉得寂寞,就抽烟酗酒;实在闹得慌,就趴在地上做俯卧撑……他还用奇特的方法计时:每天,当一丝极弱极弱的微光从头顶的细小通风道消失时,他就在隧道壁上划一个记号,表示过去了一天。他每星期换一套衣服,等重见天日时,他已换下450多套衣服。据此,他准确无误地说出了自己在地下室生活的时间,竟连一天都不差。
“我的一班岗站了整整9年!”他极为自豪地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哨兵比我更忠守职责的呢?”
带电的保利娜
西斯在梦乡中。妻子保利娜进来喊醒他,说:“洗衣机的保险丝又断了……”
西斯一听,霍地跳了起来:“算了吧!你不愿洗衣服就明说好啦,不要老搞这一套!”保利娜委屈得眼圈都红了,辩解说:“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了,难道我是那种人吗?你……”
西斯继续咆哮:“哭就有道理了吗?你倒解释解释看,不是一次两次三次,而是很多次了,你一使用洗衣机,保险丝就断,是什么道理?”
“谁能说得清楚,”保利娜抹了一把眼泪,又说,“我一转动洗衣机上的旋钮,手指头就冒火花,该死的保险丝就马上熔断,真是天晓得!”
“那我用洗衣机怎么就没有这种事儿?”
“是啊……”保利娜说不清楚了,呜呜呜地哭出声音。
他们这对夫妻一向恩恩爱爱,你体贴我,我关心你,生活得甜甜蜜蜜的。自从出现“洗衣机事件”以后,西斯对保利娜就产生了不满,幸福的小家庭出现了破裂的阴影。
现在,西斯见保利娜不认错,倒好像受到了天大的冤枉似的,哭个不停。于是他火气更大,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冲出去把洗衣机敲坏,进来说:“好,以后你不必再洗衣服了。”
保利娜也来了气,一连几天不吃饭,谁劝也不听,非要西斯向他道歉认错不可!
西斯虽然对保利娜不吃东西感到惊慌,但对保利娜的做法也气不过,所以不肯道歉。
有位邻居向保利娜询问具体情况。保利娜有气无力地说,“我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自从父亲去世,我一接触电器就出事。有一次摸电灯泡,那只灯泡立刻爆炸。当时我的手指头产生出几厘米长的火花……”
“扭动洗衣机的旋钮时,手指头也有火花吗?”
“嗯。”
“啊呀,这说明你身体带有静电。西斯可是冤枉你啦!”
这位邻居随身带着一只微型电子计算器,就掏出来试验。当保利娜的手指头接触到电子计算器时,便有电火花飞出,而电子计算器随即失灵。
西斯一看,这才明白过来,涨红了脸向保利娜认错。保利娜也原谅了自己的丈夫。从此以后,跟电器打交道的活,都由西斯包了。
经过几年的琢磨,保利娜已经积累起经验,如果自己感到头痛,就是身体带有大量静电的时候。她就一天三次淋浴,让静电减少。
保利娜身体带电的消息传开,人们都说她是个奇怪的人。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清楚,保利娜身上为什么会不断产生静电?
不吃粮食的人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哪能活?可是,我国湖南省淑浦县出了个奇人,她多年来不吃饭,却活得好好的!
这人叫刘英桃,今年四十多岁。不过,她生下来时跟常人一样,是吃饭的,而且胃口一直很好。
问题就出在她的胃口太好了!
1977年春的一天,他家宰了一头猪。平时,农村里的人生活都比较清苦,难得有鱼肉吃。这下,又香又肥的红烧肉诱得刘英桃胃口大开。说来叫人不信,她一顿就吃了四斤多肉。
她吃得太多了,觉得有点不舒服,这样,在以后的两三天里就没有进过食。
吃坏了肠胃,两三天不吃东西,这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自此,刘英桃觉得肚子总是饱饱的,一点也不想吃东西。但是,不吃东西哪成呢?农村里活儿繁重,又逢春耕春播,她怕身体支持不住,会耽误农活,所以就硬着头皮吃点饭。吃不下,又要硬吃,这滋味儿就可想而知了!每次吃饭,她都觉得是沉重的包袱,痛苦不堪的折磨,于是就渐渐染上了“恐饭症”。
偏偏祸不单行。本来,她的健康状况就不太好,经常头昏眼花,不能正常参加体力劳动。现在,又得了一种怪病,像“羊癫疯”一样,一天总要发作一次,历时少则二三十分钟,多则个把钟头。
尽管这样,奇怪的是,她一点儿也没消瘦。
她在疾病的折磨中苦苦挣扎,艰难地挨过了将近四年。这时,她的“羊癫疯”发作得愈加厉害,发作时,常常身不由己地摔倒在地,好几次,她的头被石块、桌角撞破,鲜血直流。她的“恐饭症”也一点点严重起来,开头是两三天吃一些饭,后来一个星期吃一顿,再后来每月才吃一趟,而且饭量少得可怜,仅半两左右。到1981年农历2月26日,她终于再也吃不进饭,只能勉强吃些莱。
不吃饭,意味着什么呢?家人感到无比忧虑。
然而,就这以后,刘英桃的精神突然好起来,脸上也有了红光,而且,每天发作一次的“羊癫疯”也逃之夭夭,甚至以前的头晕病都没了!她的身体渐渐硬朗起来,能下田干活,连挑担都脚不软、气不喘呢!
一个人不吃饭,毛病居然好了,身体也强壮起来,这简直叫人不可思议。
用手指“听”声音
人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靠双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许多奇迹。在这双手上,有许多奥秘。
手,由27块骨头和25根肌纤维构成。有关手感觉的神经大约有2万根。
手掌的皮肤很厚,比起薄薄的耳朵皮肤,约厚10倍,可它触觉的灵敏度却与唇和舌一样。手掌上集中了迈斯纳小体(又称“触觉小体”)或帕西尼小体(即“动觉性感受器”),感受静止的触压或动态的抚摸的机械刺激,而且在指尖密集度最高。
为了使这些“感受器”更好地发挥作用,大自然造就了人类的手指表皮并形成凹凸,而且迈斯纳小体就在凸起的人字形的部分。所以,在手指凸起的部分,不仅从上触压,就是从侧面抚摸,也能感觉到力的作用。
在打麻将牌时,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抓到牌不用看,只要用指尖抚摸一下牌上雕刻的花纹,就知道手上拿的是什么牌,这正是人类利用手的这种敏锐触觉的表现。
通常,调查触觉能力采用所谓“二点辨别法”,是指用针等同时刺激受验者皮肤上相距不远的两点,测量能够以感觉区分那两点离开的最小距离,这个值越小,越敏感。例如刺激背上或腹部等部位,这个值达到数厘米;与之相比,刺激唇、舌尖和指尖,这个值只有2~3毫米,敏感得多。
但是,对3毫米以下距离的静止触压,指尖就分辨不清了。据此,欲要凭触觉分辨麻将牌上34种不同标记似乎是困难的。出乎意料的是,如果将皮肤上的刺激点稍加移动,触觉就会变得非常灵敏,可以感觉到1毫米的间距。
利用手指的灵敏触觉,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了用手指读字的盲人阅读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将光照射在印刷的文字上,用其反射光使光敏晶体管工作,再将这样所得的信号传导到用指尖触及的6列×24行的振子上,这时用指尖触及这个振子列阵,犹如看闪光布告牌似的,可以读出文字。但是,这种装置仅能读罗马字母那样的简单字形,稍为复杂一些的日文字母,就不能那么轻松地读出,至于像汉字那样复杂的字形,该装置就更无能为力了。为此,研究者们进一步考虑用手指听声音。
声音的要素由“大小”、“高低”和“音色”构成。为了适应手触的功能,人们用横的3列(3毫米间隔)和纵的16行(1毫米间隔)排列的48根振动的针来传导。首先,因为声音的大小只要改变振动的大小就可以了,所以不显得有困难。问题是声音的高低,按通常的考虑,改变振动频率就可以了,但是在这里不行,因为300赫的振动,手指就感觉不到了。所以,可采用振动位置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高低。通常,人们用食指尖到第一关节触及振子,所以,我们用靠近指尖的振动表示高音,用接近第一节指根部的振动表示低音。
最后,音色是这样表现的:因为若干个振动频率合成音色,所以16行中有2个以上地方振动,通过这样组合的变化可以感受到音色。
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吉本千祯将这样制成的机械称为“触觉声码器”。为了供耳朵不便的人使用,发明者把它的外型制成与盒式录音机一样。触觉声码器连接在带话筒的放大器上,放大器放在衣服的口袋中。当手指触及触觉声码器的振子,触觉信号经体觉中枢传到听觉中枢,这时人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没有指针的钟表
在这个世界口,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诸如戴在手腕上的、挂在墙上的、落地式的,还有安装在塔楼上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救世主塔楼上的自鸣钟,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塔楼上的大笨钟。我们只要看一看表,就可以确定昼夜的时间。我们能够听到滴答声、当当声或撞击声;我们可以给钟表的机件上劲、拨表针;如果需要,我们还要修理钟表。总而言之,钟表对我们而言,是实际存在而且非常实用的物件。
然而,也有一种钟表,人看不见,也听不见。它们没有表盘和指针,但是却像真正的表一样在走动。它们没有金属齿轮和钟摆,不能把它们放到耳边倾听匆忙的行走声。它们在生物体内“滴答”作响,无论是植物、飞禽或人类都是如此。研究这种神秘的、看不见的钟表的学科叫生物寿命学。“XpOHOC”一词从希腊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时间”。这就是说,生物寿命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生物时间的秘密。
什么都可以进行测量——活细胞分裂的持续时间、心脏跳动的频率、在看到食物时唾液分泌的时间。但是,要想知道生物是怎样产生、生长、死亡,知道它是怎样存在于地球的其他生物之间,就必须对根据观察节律而得到的许多资料进行对比。节律就是相同的事件或状态通过相等的时间间隔的重复。
伟大的科学家A。J。奇热夫斯基(1897——1964)写道,节律无论对生物界,还是对非生物界都同样存在。它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从原子到精神的最高体现——人类的创作活动,所有类型的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绘画和诗歌都贯穿着节律。人如果在固定的节律下进行活动,他就能在任何一项工作中取得最丰硕的成果,因为他消耗的力量最少。还在人类历史的初期人们就发现,劳动工具所发出的声音能保持节律,比如,锤子敲在铁砧上的声音。后来,为了在工作中保持力量,人们开始使用乐器。比如,我们已经知道,公元前一千年居住在亚平宁半岛的伊特鲁里亚人就曾伴着长笛的乐声揉面团。不同的民族在促使大家动作的节奏一致,而又不会降低工作速度。
整个世界都存在于节律之中,节律的周期小到几分之一秒,大到几亿年。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比如像兴奋或衰弱,都具有短暂律动。有些节律仅有0.001秒。已知的律动最长的周期约28500万年,它是我们太阳系的运动周期。在这段时间里(即构成一个银河年的时间里)太阳系能够围着银河中心转一圈。整个自然界从一年四季的交替、日夜的变换、海潮的涨落、太阳活力的增长与降低,到各种地质变化,都贯穿了律动。
治病的印度神人
前不久,印度报纸报道了一个名叫达达之的“神人”。这位“神人”今年已经73岁,身体很好,经常为人看病,是虔诚的教徒。
1906年的一天,达达之到医院去看望身患癌症的一位朋友。当他进入住满癌症患者的病房时,突然感到自己被一种浓烈的花香味笼罩,这种香味是从他腋下散发出来的。他在癌症病房穿插走动时,病人纷纷抬起头,呼吸这种香气。当他走到病房另一头时,几乎所有的病人都站了起来。
自此,达达之腋下的这种神秘气味救活了许多癌症患者。奇怪的是,这种香味有时会突然消失数月,不知何时又回来,只有当有香气时,他才能为人看病。达达之的一位朋友、马尼医生对新闻人士说,他亲眼见到达达之治好的癌症患者就达57人。但作为医生他无法解释这种神秘气味的来源和其治病的秘密。
看不见的统治者——气味
能否把气味像钱那样存入银行?其实是可以的。而最勤奋的储户就是普通的蜥蜴。生物学家确定,蜥蜴能够如人所愿地感知和分辨气味,既可以当场做到,也可以在很长时间以后这样做。在这方面给它提供帮助的是犁鼻器——即腭上的坑窝。蜥蜴用分成两杈的舌头把看中的东西放到犁鼻器里。这个器官既像一个贮藏室,同时又像一个化学实验室。在某个合适的时候蜥蜴会想起自己的猎物,并最终确定它有什么气味。
有不少与狗的嗅觉有关的趣闻。比如,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条绰号叫季克的警犬就“做过”工兵的工作。它屡建奇功,曾发现了12000枚德国地雷,并使彼得堡近郊的巴甫洛夫斯克宫免遭彻底毁坏,因为季克灵敏的鼻子在宫殿的基脚下查出了一枚法西斯分子放置的强力炸弹。
在刑事和边防侦查中,警犬能够根据鞋印找到线索。原来,哪怕两个人穿同样一双鞋、走同一条道,而他们的脚印却有着不同的气味。问题就出在脂肪酸上,它是脚掌皮肤分泌的一种物质,能穿透最厚实的鞋掌。狗鼻子的嗅觉细胞会对汗成分中的丁酸产生反应,哪怕只有一个丁酸分子。
在昆虫的生活中气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们的汗腺能够制造出一种专门的物质——外激素,借助外激素同类昆虫可以在许多公里以外彼此感觉到对方。
科学家们认为,人可以记住无数多的气味。人的气味记忆要比常见的视觉和听觉记忆高许多倍。
知道了这一点,下面的情景就不足为怪了。一个人来到商店买一包盐和一盒干切面,突然他朝蔬菜部张望了一下,买了一公斤麝香草莓。当他回家时,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干吗他要买他不太喜欢吃的这种草莓。
原来,精明的商店主人认定,这种存放过久的商品可以使商店里的空气“染”上麝香草莓的气味。这种气味的浓度小得几乎使顾客们感觉不出来。但是,来买食品杂货的顾客的潜意识却感觉到了微量的芬芳气味。而且,尽管许多人不喜欢麝香草莓,可是所有的人都很珍爱夏天的气味、绿草绿叶的气味和阳光温暖的气味。所以,人在购买并不需要的麝香草莓时,他实际购买的是自己的回忆。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气味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的影响。唐朝时期(618——907)中国贤哲王维给自己的学生写道:“香水能对人起到净化作用和恢复体力的作用,使之精力充沛,心平气和”。著名医生阿维岑纳(980——1037)认为:“玫瑰油能够提高人的智慧力和加快思维速度。”在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里找到了芳香的油膏、雪松油、杏仁油和其他具有防腐——即消毒作用的油膏在建造巴比伦神殿时被添加进建筑材料中。因此,这些神殿中的空气一直是特别洁净,并对身体有益。芳香树脂乳香、没药使人的情绪变得平静、和谐。它们至今仍在教堂的祈祷仪式中使用。
人能够对抗恶劣条件,其中就包括借助某些气味。比如,科学家们认为,薰衣草、老鹳草、葡萄柚、桉树的香气可以降低人的紧张情绪,净化室内的空气。香气袭人的石竹可以使人在进行脑力劳动时精力更集中,改善记忆力,更富有想象力。橙子、松树、蜜蜂花的气味能够“平复”心灵创伤,能够真正地帮助人度过不愉快的时光,甚至能够找到一条走出生活阴影的出路。但是,医生们警告说,必需善于利用有益的气味,不可滥用。
会动的物体
如果人们掌握了心灵致动术,很难想像世界会混乱成什么样子。人们把人用意念的力量作用于物体并使之发生位移的这种假定的能力称作心灵致动术。装有食物的盘子、外光画、乐器、贵重的项链和垃圾桶会相互碰撞着,在空中飘荡。在体育场上,足球和冰球会没有任何比赛配合地飞进对手的大门,而比赛的配合正是足球和冰球比赛吸引我们的地方。很难说果戈理笔下的帕休科是否曾经确有其人,他会让甜馅饺子自动蹦到嘴里。但是,一个住在小俄罗斯(即乌克兰——译者注)农舍里的魔术师,用同样的方法使邻居和全家老小开心,却是完全可能的。
本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心灵致动术。但是在这之前很久,在报刊中,通常在“奇闻趣事”栏目中就能见到有关某些人的不可思议的能力的报道。人们肯定他们能够用意念的力量把火柴盒、碗、烟灰缸升起并悬在空中,能够弄弯勺子、打开抽屉、让钟表和有轨电车停止运行。他们还能够驱散云彩,或是相反,呼唤来风雨。这些类似的实验的表演不仅在马戏场或市场的广场上进行,还在豪华别墅的客厅里举行。许多人都想亲眼目睹奇迹。
神秘的气氛,对未知的、超自然现象的期待似乎提前预示了此类实验的成功,据目击者说他们的确看到空中悬着雪茄和书本,看到钟摆停了下来,铅笔在桌面上移动。美国的研究者H。赖因甚至想出了用一副扑克牌来进行专门的试验:让那些可能具有了心灵致动术的人心想并打开需要的牌。以心灵致动实验著名的乌里·黑勒在观众眼皮底下用“意念的力量”弄弯了餐叉和匙子把儿,给钟表上劲,或让钟表停下来。我们的同胞H。库拉基娜用相同的方法对堆成圆堆的铝锯屑施力,把它们从外围移向中心再返回。还有些人会“迫使”米尺在地板上立起,或是不用手就能在桌子上移动装水的玻璃瓶。
人们把意念移动——即瞬间,或以快速的、看不到的速度在空间移动物体也列入这类心理现象。该术语是研究者恰尔里兹·福埃特1930年首次使用的。有些传说还谈到人能奇怪地消失,而在同一秒钟内他们出现在几千公里外的地方,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以然。
未受监督的实验结果和偶然的巧合往往为心灵致动术和意念移动术提供了证据。而且很少有人发现,在此情况下杂技魔术演员的高超技巧曾被利用。有时,观众们在等待超自然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陷入被催眠的恍惚状态。
这些现象与已知的科学定律背道而驰,所以,要想给心灵致动和意念移动是否存在或是否可能的问题作出结论,还需要科学家们深入的研究。
人名之谜
语言科学中有一研究个人名字的分支,叫人名学(来自希腊语“ahtpohoc”——即“人”和“OHyma”——“名字”之意)。许多学者研究发展了这个学科领域。因为在个人的名字里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体制。科学家们在研究古代的手抄本、教会的文件、结婚证书和其他的以往的文献时,会经常遇到令人奇怪的东西。
比如在17世纪的罗斯,人们除了有洗礼时起的名字之外,他们同时还有绰号,而且绰号比名字更常用。绰号是一复杂的现象。许多绰号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基督教之前的斯拉夫名字——日丹、贝克、多布雷尼娅、沃尔克、克拉萨娃、米拉娃。很难相信,在15——17世纪的官方文件中可以见到傻瓜、疲惫字样的名字。科学家们解释说,这是当时人们迷信的缘故。起这样的名字是为了蒙骗“魔鬼”。
早在19世纪中学生们就在历史课上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俄国沙皇称为瓦西里耶维奇的伊凡四世的姓是什么?疏忽的中学生们认为,他的姓是格罗兹内。实际上,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没有享受过姓氏。“雷帝”不是姓,而是伊凡四世的绰号,绰号来自于这位沙皇的性格。
在更为遥远的年代,古埃及人相信,名字是心灵象征性的反映。尼罗河河畔的居民们认为,名字能够给自己的主人产生巨大影响,能够影响他的命运。科学家们以此来解释埃及人给人起两个名字的风俗。一个是“小名”,是日常生活中用的。第二个是“大名”,对外人保密。古罗马人同样认为,名字是其主人命运的关键。把人的名字头朝下写被认为是施展魔法,它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在人的名字和性格及命运之间是否确实存在着联系呢?要想弄明白这种相互关系,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搜集并比较成千乃至上万的关于同名人的生活的资料。但是现在已经知道,例如,名字能够影响其主人的神经系统和健康。在英国,科学家们依据医学统计,即汇总的资料,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原来,那些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居字母表中后三分之一之列的人们,他们患心血管病的机会要大两倍。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的统计资料查明了,那些从父母那里得到怪诞和特殊的名字的人们,在较大程度上会出现神经、心理失常。例如,新奥尔良的一对父母给自己的3个女儿起名叫姆、布、谷。孩子们一直受到同龄人的戏弄,她们经常受到欺负,这影响了她们的性格,使她们的性格变得尖刻和固执。
大家知道,不同的音乐——交响乐和轻音乐,对人的影响也不同。有人推测,个人的名字也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的确,目前谁也没有解释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科学家们所掌握的只是某些人与自己名字相互联系的间接证据,但是远远没有做出有科学依据的结论。
是否有能发光的人
其实,这样的人是有的。1973年意大利的报纸对里窝那的一个6岁孩子比杨卡·卡尔涅里进行了报道。这个女孩患了猩红热,病情严重。她没有被送进医院,而是留在了家里,家人雇用了一位有经验的助理护士。一天深夜,全家人都已入睡,助理护士满脸惊恐地从孩子的房间跑了出来,急得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她在惊慌之中叫醒了女孩的父母,于是这对父母起身来到孩子的房间,他们看到,他们女儿的脸部、胸部和双臂好像由里向外发出了微光。尤其是胸部的发光点十分突出,似乎光源就在那里。这种微光共持续了一周,后来才渐渐消失了。
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时会在患者病危时碰上类似的现象。自古以来有些笃信宗教、为宗教而神魂颠倒的人也有发微光的现象。孕妇身上也有这种发光的个例。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化学发光。这种奇怪现象是由于生物机体和组织中进行的生化反应而产生的光辐射。科学家们把这一现象分为两类。
第一类微光的特点是用肉眼很容易看到。其光源是萤火虫、某些海洋生物和栖息在粉腐的树墩上的微生物群落。毫无疑问,萤火虫是发出这一类微光的冠军。在南方夜晚的黑暗之中它们不知疲倦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它们的光照度极其微小,但是这种令人称奇的昆虫已经相当引人注目,它们能够在几小时内保持“发光”。其他的生物有时会突然发光,转瞬间就熄灭了。科学家们认为,微光的亮度和持久性与把化学能转换为光的特殊物质的活性有直接关系。
植物、动物和人属于生物化学发光的第二类。这一类显现出极弱的微光,微光的产生是由于活细胞中氧化过程的缘故。但是,机体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全部消耗量却很小。通常,这种极弱的微光只有借助于电子仪器才能被记录下来。人体发出的光用肉眼就能见到的情形极其稀少。科学家们推测,在此时,机体中的生物化学过程由于神经系统过于兴奋或在恢复健康时新陈代谢的加剧而变得更为明显。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找到更为确切的解释。
昏睡是一种假死现象
一般来说,人一昼夜睡6——8小时就足够了,但是也有些根本就不睡觉的人。无眠是世上极为罕见的疾病。这些人白天和夜晚都精力充沛,他们的体温降到摄氏34度。“缺乏时间感”综合症状在他们身上不断加剧,他们感觉不到时光在流逝。对他们而言,似乎白天的时间在无休止地延续。
但是也存在相反的情况。这就是昏睡,或叫嗜眠。在这种昏睡状态下,既使是进行最细致的观察,也常常难以发现人的生命特征。昏睡还被叫做“慢死”。这种较少被研究的症状的结果或导致真死,或是昏睡多少小时、多少天后复又醒来。在个别情况下,几年之后,有时甚至几十年之后此人才会苏醒过来。一般认为,上个世纪的昏睡现象要比现在普遍。通常在昏睡之前都经受过痛苦、创伤和强烈刺激。现在的精神负担也不少,但是人们能够设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压力。尽管这样,今天仍有不少人陷入昏睡状态。
汤姆·弗莱彻是澳大利亚一个农场主的儿子,1969年他遭到了雷击。父亲在田野里找到他时,他已不省人事。父亲把他抱回了家。约6年之后小男孩才苏醒过来有趣的是能使他醒来的还是雷电。他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甚至还获得了少有的数学能力。
前不久,一位比利时妇女伊丽莎白·武阿尔多克从三十六年的睡梦中醒来。27岁时她遭遇汽车车祸,当即陷入昏迷状态,尽管人们近40年来竭尽全力,但是,仍然无法使她从昏迷中醒来。她的生命一直靠打点滴来维持,人们对她进行了精心的护理和不间断的观察。亲戚们同这位不幸的妇女交谈,对她讲世界上和家里发生的事情,但是她对什么都没有反应。然而,她的记忆力没有丧失,使亲人们极为吃惊的是,当她睁开双眼时,她拉着自己的小女儿生的外孙女的手,问她怎么穿得那么奇怪。现在,伊丽莎白63岁。但是她看上去要年轻得多。因为在昏睡时所有的生理过程都极为缓慢。每到晚上,伊丽莎白都不愿去自己的房间,她害怕再次进入长眠状态。
人们一度也曾对于西班牙修女玛丽亚·德·耶祖斯提出了昏睡的假说。她的身体至今还安放在马德里郊区一个教堂的石棺里。身体没有任何腐烂的迹象,她也不干缩,皮肤也没有失去本身的弹性和光泽。许多看到她的人误以为修女逝世才几个小时。而实际上,一切都发生在343年前。修女的身体从来也没有进行过遗体处理,不可思议的是,她的身体三个多世纪来能够一直处在自给状态。自从修女昏睡的说法被彻底否定以后,科学家们试图对人体的长期保存作出另外的解释。
有一大胆的推测说,修女的身体是自然而然地变成木乃伊的。这发生在死亡时刻到来时,大脑顺利地将身体细胞编入一个特别的程序和编人特别的化学反应,特别化学反应在改造完机体组织成分之后对其进行防腐处理。或许,细胞在瞬间就与水分子进行了化合,而且这种化合延续至今。但是,这种可能性还需证实。
狼孩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人的心理特征是天生的重要,还是后天获得的更为重要?周围环境、习惯和人的生存条件在人生命的最初几年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对“狼孩”现象的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莫大的希望。
英国作家P。吉卜林著名的短篇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人与野兽共处的令人称奇的故事。一群狼从一只凶残的老虎那里救下一个男孩并喂养他,人们称他为狼孩。后来他成为一个美男子、大力士和“热带丛林的主宰”。古罗马关于罗马缔造者孪生兄弟罗慕洛和穆斯的传说同样讲述了一只母狼搭救并哺养他们的故事。还有关于人猿泰山的多集电影也值得提起,他是在热带丛林中猴子的陪伴下长大的。这些作品的根据是什么?纯粹是杜撰,还是确有其事呢?
其实,确实有令人信服、证据确凿的材料来证明野兽哺养小孩的事情。狼、熊、老虎、猴子、猪都曾充当过哺养者。这类悲剧性的事件多发生在乡村地区,那里的生活方式不允许大人们时时刻刻地照料自己的小孩儿。经常是在小孩儿丢失之后,父母却还懵懵懂懂的。
其中人们最常提到的一件事发生在东方印度一个叫米德纳普尔的村庄里。1920年秋天,在一个狼窝附近人们跟踪发现了两个小女孩,并把她们捕获。一个女孩大约一岁半,另一个大概八岁。根据观察判断,成龄狼像照料自己的后代一样照料了她们。姐妹俩能够灵巧地用四肢行走,像狼一样长号,有抓挠的习惯。她们被送进了孤儿院,年龄小的女孩在那里很快就死去了,年龄大的那个活到了16岁。她逐渐学会了像人一样站立和行走。她甚至习惯了人类的食物,但她仅能学会三十多个单词。
1972年印度北方的一所孤儿院来了一个由母熊抚养的3岁的孩子。这个小男孩后来与人生活了大约14年,但在许多方面他还保留了野兽生活的习惯——十分警觉,对学习没有特别的兴趣。
前不久人们在乌干达的热带森林中发现了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他的养父母是黄狒狒。尽管人们想方设法,但他仍是弯曲着腿奔跑,不穿衣服,只吃生水果、蔬菜和草。医生们推测,这个孩子是在婴儿时期落入热带丛林中的,他对人类社会充满了敌意。
对孩子们在幼年不幸落入动物群中的事例进行的大量研究使科学家们作出了不妙的结论。重新教育这些孩子、使他们养成人类生存的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小说里狼孩的故事情节是按照文明道德的高级法则来演绎的话,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一切都要复杂得多。早在17世纪著名的瑞典科学家卡尔·林耐就对动物世界的分类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的分类法构成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他的著作中关于人的那一章专门辟出一节,题名为“理性和野性共存的人”。
现代的研究者们把那些在森林和热带丛林动物之间开始自己生活的孩子们列入所谓的第三文明。他们认为,狼孩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但也还不算野兽。他们的生理条件使他们不能敏捷和迅速地逃离危险、不能找到足够的食物、不能去争取兽群的领袖地位。当然,他们可以具有敏锐的嗅觉,他们的声带能够发出吼叫声和长号声,他们之中有些人的眼睛甚至会在黑暗里发光。但是他们也不会完全采取野兽们的生活方式。在与人的交往之中,有时经过与他们多年持久、耐心的工作之后,他们就像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能够获得“初步的人的面目”。但是目前还没有听说这种人能够重返正常人的生活的个例。
根据人的说话声可以听出什么
所有读过柯南道尔描写H。福尔摩斯的小说的人,大概都会记得这位伟大侦探的一个惊人特点。他听到还没有走进房间的一个人的说话声,就能马上告诉自己的助手——华生医生,一些有关说话人的情况。比如,福尔摩斯能够预先得知此人的岁数、多久以前来的伦敦、他是否已有家室、他在儿时患过什么病、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和许多其他情况。后来,这些情况在与进来的人交谈之中均能得到证实。然而,只听到一个人的说话声,是否确实就能知道有关他的一些情况呢?
是的,一个有经验的心理专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见到人,甚至只凭一句话他就能勾勒出此人的“肖像”。当然,要是多有几句话,那就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细致入微和准确逼真。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是讲话人的说话方式,词汇有时则无足轻重。法国著名的权变多诈的外交家H。塔列兰就曾认为:“词汇的存在就是为了掩盖意图。”其实,人的说话声本身就携带了大量的信息,在说话方式的背后隐藏着讲话人的性格。根据人的说话声来研究人的状态的专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叫遥测学。这是由两个希腊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复合词:“Tejioc”——即“向远方”、“遥远”之意;“metpeo”——即“测量”之意。也就是说测量某物的距离,同时也包括与人有关的医学生物测量。
遥测学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学之中。航天飞行管理中心的专家们仔细倾听宇航员从轨道站发出的声音。遥测专家们甚至能从生气勃勃的声音里分辨出疲劳的征兆,专家的任务是,不要让疲劳转化为消沉(来自拉丁语“JIBllpeCCHO”——即“沉郁”)人在太空中是不允许出现心理消沉状态的,它会损害宇航员的健康、妨碍机组人员的工作,令人称奇的是,它还会对仪器产生影响。人们已经发现,如果宇宙飞船或轨道站的宇航员中出现不协调的话,那么,一些复杂的、与生命相关的重要的自动系统经常会发生故障。这当然是由于使用这些仪器的人的身体内部状态的原因。
根据说话的声音可以作出诊断,而且相当准确。因为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任何一种病变,甚至是最初的病变,也会使声调失真,使各种发音的时间长短失调。当然,这不是进行诊断的惟一的方法,医生们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分析手段,包括X光透视和其他更为复杂的诊断仪器。但是,可以根据说话的声音查明总的态势,从中发现疾病。
犯罪侦察学家H。福尔摩斯的追随者们也善于借助遥测学。原因在于,当人说真话或撒谎时,他的面部和喉部肌肉会有不同的表现。他或许会骗过周围的人们,但是在专家面前,他一张口就会露出马脚。
蹈火者
人能否赤脚从烧得发红的石头或煤上走过而不被烧伤呢?其实是可以的。这样的人被叫作蹈火者。
有些民族至今仍保留着蹈火的仪式。这种仪式起源于远古年代。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就已在史诗《埃涅阿斯记》讲述过它的起源。在古意大利,在为太阳神阿波罗唱颂歌的仪式上,有成百上千的人从火径中走过。在南非、印度、希腊和太平洋的斐济群岛自古以来就存在这种习俗。
在古代祭司们利用它。萨满在铃鼓声的伴奏下跳着有节奏的舞蹈走在烧红的木炭上。跳篝火曾是神教的仪式,一种玩火的仪式。仪式主要是用来迎接春天,但也用在其他场合。比如,在保加利亚从19世纪中叶起就有一个很著名的节日,它是纪念第一个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母亲叶莲娜的节日。
一方面保加利亚的“拜火教徒”使用烧红的木炭,另一方面,在地球的另一端的塔希提岛上则使用被烧红的圆形的玄武岩石,石头被放在燃烧的劈柴上。整个这条3米宽的火路被设置在一条长6米的不很深的沟底。蹈火者要快步沿火径跑一个来回,有时他们这样跑两个来回。就是说,跑过的距离长度已超过20米。那石头被烧得通红,如果抛入冷水中,水马上就会沸腾。
除极个别的情况之外,蹈火者的脚掌上不会留下任何火烧的痕迹。这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谜。因为被烧红的木炭的温度为摄氏400——500度,而被烧红的石头的温度还要高些,可达800度。我们来作一个比较:比如根据研究者们的资料,棉织物在摄氏300度时开始燃烧;在火上行走的时间从几秒钟到几十分钟,并且蹈火者的脚掌上没有任何保护物质层。怎样来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呢?
科学家们推测,防止脚底烧伤的可能是皮肤分泌出的汗。因为皮肤可以在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时起保护作用,在恶劣条件下皮肤的功能也会迅速增强。从前炼钢厂里有经验的老师傅曾给新工人们表演过一个戏法,戏法的秘密就在这里。他们把一只手放进烧红的钢水中,瞬间之后把手抽出来,而手上没有烧伤的痕迹。这只是因为手变得过于潮湿的缘故。科学家们认为,在瞬间插入钢水之中的手上,由热气构成了一层间隔保护层。
除此之外,蹈火者特别快速的行走也是原因之一。他们的脚掌好像在“飘动”——脚掌的个别部位与火接触的时间仅有零点几秒。如果这些部位的皮肤有2——4毫米厚,同时又是经过锻炼的话,火都来不及损伤它。同时我们还知道,玄武岩是一种低导热性的多孔材料。这种石头向火的一面烧到白热化的程度,而另一面向外的一面此时或许还不太热。研究者们就是这样来解释那些人在玄武岩石和火炭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停留时间。火炭的燃烧基本上是均匀的,所以蹈火者在上面行走就要快些。
当然,根据科学家的看法,自我暗示在火中行走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自我暗示的威力,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H。巴甫洛夫(1849——1936)院士在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坚信不会被烧伤,就能提供进一步的防护,蹈火者获得轻松、满意的愉快感觉,就忘记了疼痛。生理学家们认为,大脑在此时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具有止痛的性能。这些蹈火者在火上走了一两圈之后,余兴未尽,他们彻底忘记了恐惧,他们很愿意把表演再重复一遍。
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推测。当今科学对人的机体研究得还很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一定会发现人体的其他未知的保护性能。
“蒙路斯”是人还是兽
1967年的春天,美国的动物学家哈特·贝宁博士率领一支考察队,进入亚马逊河上游的原始森林地带。考察栖息在这个丛林中的珍禽异兽。
从他们一进入丛林之后,就经常从不远处传来一种他们从没听过的吼声。由于吼声十分凄厉恐怖,许多队员都不敢放心睡觉。贝宁博士从吼声判断,应该是一种猿猴类的动物所发出的,而且吼声时强时弱,时近时远,有时是“独唱”,有时是“齐鸣”,有时竟四面八方同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从这种情形看,他们这支考察队已经受到包围与监视。
几天后,考察队一个名叫比特的队员在河边洗碗时,发觉身后有异声,他连忙回头,一只手持木棍的怪兽正发出与困扰他们好一阵子的相同吼声,并朝他袭来。比特根本忘了抵抗,眼看他就要死在怪兽的木棍下,幸好其他队员听到吼声赶了过来,转移了怪兽的注意力,比特才有幸脱险。那只怪兽见他们人多势众,不敢发动攻击,只是不停地发出暴怒般的吼声。
怪兽身高约1.5米左右,全身长着浓密的黑毛,手脚修长,像只蜘蛛猴,但与蜘蛛猴可爱的模样完全不一样,它们相貌狰狞。贝宁博士等人都闻到一股由怪兽身上散发的恶臭,但他们每个人都不知道怪兽到底是哪一种动物。
不久,他们的周围又出现一群怪兽,每当与他们对峙的那只怪兽发出一声怪叫,周围的怪兽马上同时发出示威性十分浓厚的吼声。然后它们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随时都有发动攻击的可能性。贝宁博士觉得事态严重,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恐怕他们这支考察队都要死于非命,于是下令队员掏出手枪,而怪兽们则开始以石子、土块及粪便攻击他们。但贝宁博士不愿伤害怪兽的生命,因此只朝空中虚发了一枪。也许怪兽们曾经吃过枪弹的苦头,一听到枪声响起,马上吓得抱头鼠窜。好笑的是,当它们逃离射程的范围之后,竟然还回头来对队员们虚张声势地吼叫一番,才慢慢地逃走。
第二天,贝宁博士为了保证队员的安全,决定中止这次考察,束装回国。
就在贝宁博士的考察队差点遇险之后的第二年,来自西班牙的冒险家沙宾诺·安东尼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亚马逊河上游探险,在佐鲁亚河这条支流的丛林中迷了路。他们焦急地在树枝密密缠绕的丛林中找寻出路,一连找了四天四夜,还没找到。他们虽然是一流的冒险家,懂得利用自然的景象来辨别方位,但是身陷密林,连一丝阳光也见不到,更谈不上想利用天象来找出正确的出路了。
第五天,精疲力竭的安东尼父子三人,突然发现眼前站着三只像人猿又不像人猿的怪兽,它们修长的双手都握着木棍。怪兽一见安东尼父子就发起吼声,并同时对他们发动攻击。安东尼父子三人身上虽然带着刀械,却也挡不住怪兽猛烈而敏捷的攻击,没多久,安东尼的一个儿子就死在怪兽的木棍下。此时,三只怪兽就没有再继续攻击,反而好奇地围绕在尸体旁,不住地打量。安东尼和另一个儿子伤心极了,但想到自己不是怪兽的对手,便利用怪兽没注意的机会逃离现场,他们又走了两天才走出那座恐怖的丛林,回到人类的世界。
当地土著人听完安东尼父子的叙述后,肯定地指出那些怪兽就是被称为“蒙洛斯”的兽人,对于他们父子在已经没有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能逃脱“蒙洛斯”的攻击,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一个年老的酋长说:
“不久前,‘蒙洛斯’曾到部落里来掳走一只骡子,我们族人隔天找到那只骡子时,内脏都已被掏空。”
谁也不知道“蒙洛斯”究竟是人类,还是猿猴类,或者根本是属于另外一种生物。这个问题大概要等胆量过人者深入密林,抓住一只“蒙洛斯”供动物学家做彻底的研究,才会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