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238

第238章 石壕吏①——杜甫

题解

安史之乱持续日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从洛阳返华州,途经石壕村,亲身经历了官差夜捕丁役之事,便写出了这首《石壕吏》。诗中叙写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表现了从征老妇坚韧忘我、从容沉着的性格特征。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②。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③。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④!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⑤。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⑥。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⑧。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⑨。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⑩。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①石壕:村镇名,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②投:投宿。③逾:越过。走:逃跑。④一何:多么,何等。⑤邺城:今河南安阳市。戍:戍守,此指讨伐安庆绪。⑥附书:托人带信。⑦存者:指尚活着一个儿子。且:姑且。偷生:苟且活下去。死者:指死去的儿子。

⑧室中:家中。乳下孙:吃奶的小孙子。⑨无完裙: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⑩妪:老年妇女。河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役:服役。泣幽咽:吞声抽泣。这是寡媳的哭声。登前途:踏上前行路途。

赏读

前四句为本诗第一层次,点明官吏趁夜捉人之事。“暮投”有未晚先投宿之意,暗示出社会的不安定。“夜捉”点明频繁的抓丁充役已使人民变得厌烦,有所防备。“老翁逾墙走”一句更写出青壮全被抓去充军,已然扩展到老翁。以老翁的警觉写出了官府捉人的频繁。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是这首诗的第二层次,是老妇人的自述,她先述三男赴战,二男已死,一男偷生,再述家中更无丁壮,儿媳因哺乳也难从征,再叙自己虽然力衰,却愿从征。从老妇人的层层叙述中,可以看出县吏的一次次逼问,更可以看出老妇人曲意保全家人的苦心。最后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三层次,点明老妇被捉,儿媳悲凄,老翁孤单的离别情景,与诗句开头照应。

这首诗如实记录了县吏抓人充军的事实,全诗句句叙事,却在叙事中寄寓了作者分明的爱憎感情,叙写实事而善于剪裁,笔墨简洁洗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