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邓小平学领导方法
7982400000020

第20章 讲究效率,决策不拖泥带水

领导决断,时机不成熟,则不能断。时机成熟,则要当机立断,而来不得任何犹豫不决。时机一过,断也晚了,必受其累。这就是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因此,领导决策必须要善于抓住时机讲究效率及时决策。邓小平办事非常果决,他进行领导决策时效率非常高。讲究效率是邓小平领导决策时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他高超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

在战争年代,邓小平的时间观是有名的。他的高效率是建立在严格的时间概念上的。建国以后,邓小平更加注重工作效率,他主持会议处理重大问题亦是如此。其中,他一个突出体现就是开会议决效率特高,简短明确,决策果断准确。

开会,即举行会议,是商讨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法,是现代民主决策的模式之一。但是,每一个领导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却会形成不同的风格,有的喜欢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有的喜欢简单明快,速议速决;而有的领导者却喜欢在会议上搞马拉松,整天忙于开会,什么事都拿到会议上来解决,成了一种职业性的会议领导者。邓小平主持会议有两个要求:一是会议时间尽量简短,决不东扯西拉,二是决策和处理问题时非常果断,该拍板就拍板,决不延误时机。

邓小平主持会议短得出奇。开会时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多余的话,抓住主题进行讨论,话讲完了,就散会。比如建国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议决平定西南的诸项重大事宜,整个会议只开了9分钟,就结束了。为什么这样短?因为会议之前领导者已作了充分准备,成竹在胸,这样,会议过程就显得极其紧凑。

但是开会短,邓小平并不是在会议上不问情况,瞎表态乱拍板,他的短会又是与正确的决断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一种高效率。其中,邓小平作决策,处理问题,有一个程序,就是先听意见后作决断。每逢开会,他总是让各部门,各单位先发言,不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管提出多少问题,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等大家发完了言,摆完了问题,邓小平才开始发言。他回答明确,击中要害,处理干脆,决策果断,当发回研究的发回研究,当拍板的立刻拍板决定。这样,能够使与会者任务明确,方法明确,问题的解决方向明确。

在领导过程中,邓小平讲究决策效率还体现在他不争论、重实效的主张。

在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一些人总喜欢争论一番,把事情弄得纷纷扬扬,结果空空而论,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例如不论是什么新的方针政策出台,思想理论界总要舞文弄墨,先争论一番,仿佛这样一争,天下就已大定,万事已经成功,反之似乎不妥。改革开放以后,新事物新举措新政策愈来愈多,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而一部分同志却还是袭老谱,承旧规,每当新政策新事物出现时,总要慷慨激昂地论战一番。这样一来,迫使另一方只得迎战,双方你争我论,最后元气大伤,不仅愈争愈不清,而且延缓了改革的进程,空空贻误了大好的时机。许多有志于厉行改革的人士,面对难见高下的论局,也只好心有余悸地停在一旁,不敢跨越雷池。见此情景,邓小平的办法是不争论!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

为什么要不争论?邓小平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很显然,邓小平的“不争论”主张其实是一个重实效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抓紧时机加速发展的策略,是一个以实际效果来最终说明问题的效率观。他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为此,他不仅自己讲究决策效率,而且要求其他人也要有效率观,从这一思想出发,邓小平反对空谈误国,使出“不争论”这一招,说到底是为了使改革开放事业摆脱无休无止争论的纠缠,好让改革者们甩开膀子大胆干。

毛泽东对邓小平“很有才干,会办事”的评价也是与他办事讲效率分不开的,因为讲究决策和办事效率,邓小平的领导作风常常表现出“大刀阔斧”“当机立断”的个人风格。作为一位现代领导者,一方面,必须学习邓小平讲究效率的快速决策作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工作中抓住机遇,促进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效、公正是新时期领导形象必备的内容。具有高效率的工作,是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提出的客观要求。群众渴望高效的政府,也更盼望我们的领导干部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培养和树立科学、精干、雷厉风行的新作风,这样才能跟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适应新时期的领导工作。要实现高效率的决策,领导干部就要精通业务,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摒弃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不良作风。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6页)邓小平认为,再好的方针、再好的主意,都要通过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干部去贯彻执行。因此,各路诸侯、各级领导班子,是上通下达、下请上奏的中转站,成为上下沟通的枢纽和关节。一旦枢纽中断或在这个关节上出了问题,就会造成“中间梗塞”。要使中央的号令畅通无阻,必须捉住这个枢纽,把握这个关节。为此,邓小平十分重视抓头头,用干部。这是他的重要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