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工作勤奋,什么事都抓,样样管,十分辛苦却往往事倍功半,效绩平平。这就是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
作为一位具有高超领导智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邓小平胸怀全局,洞察未来,非常善于进行宏观管理。示以任务而不示以手段是邓小平领导管理艺术的一大特点。
在解放战争中,刘邓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中,提出了军事指挥的一项重要原则,即:“上级对下级的训令,应该是示以任务而不示以手段。”
刘邓的这个解释,见于对1947年1月初巨、金、鱼战役的总结报告中。在这份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刘邓指出了一二纵队未能根据变化的情况取近路向心集中作战。刘邓把这一缺点产生的原因归于自己在指挥时限制了下级指挥员的主动性、灵活性。
事情经过大致如下:
1947年1月8日夜至9日夜,在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中,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方先觉师的一个半旅,准备西击刘汝珍和张岚峰部,而在10日却得到了情报,敌七十五师将由董口开赴菏泽。刘邓即令一二纵队急进迎击。可是11日又得情报:敌统帅部恐陇海路徐州有失,改令七十五师乘火车回援陇海路。刘邓又改令一二纵队向南急进,协同打击刘汝珍、张岚峰部。这说明刘邓在指挥上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但是,在刘邓指示一二纵队南下向心集中作战时,具体指示了行进路线和联络的部队。由于这两个固定的限制,一二纵队就很难适应变化的情况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其实,身为久经沙场的军事家,刘邓深知下级指挥员有机动行事的权力。在指挥每一个战役中,他们很注意给予下级以见机行事、临阵处置的权力。
在1949年,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在组织渡江战役前夕,拟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这是精心妙算,反复运筹,示任务而不示以手段指挥战争,以保障战役获得全胜的突出范例。但是,在《纲要》中,邓小平除了示以任务外,给予各野战军以临机处置、机断行事的权力。
邓小平在制定《纲要》时有一个重要原则,即就是在赋予各野战军、各兵团任务时,既坚持宏观指导,提挈全军,但又注意不统得过死,束缚下级,以免影响下级指挥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此,《纲要》特别规定,《纲要》是战役“基本纲要”,所有规定执行事宜及随着战役发展之各项处置,随时由总前委以单个命令规定之。有关作战的战术、技术、通信联络、后勤工作诸事宜,由参战的两野战军自行命令决定。这样,各级指挥员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因敌制宜,机断行事,对指挥战事极为有利。
1949 年 5 月,人民解放军攻下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华东局机关顺利迁到三井花园。这是国民党“励志社”所在地,位于上海市中心瑞金二路。庭院宽阔,设施齐全,有两幢法式楼房。
搬到这里后,陈毅和邓小平工作繁忙,接见干部、出席会议、深入各界调查研究。邓小平在华东局会议上做过许多重大决策,如恢复上海的经济并促其向前发展等等。在进行决策时,他经常说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重点解决上海的经济恢复问题,这是当前的首要问题。但是,在具体执行时,他很注重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起草《新解放区财粮税收工作条例草案》时,他一再恳切地告诫:条文不宜过细,对下面限制不宜过多。要相信各地区的司令员、政委,相信他们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给他们定几条方针、原则,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的。对各级干部要放手、信任,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示以任务而不示以手段,给予下属以充分的自主权,对干部信任放手是邓小平领导艺术的一个方略,它极大地发挥了各级指战员的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他的这一领导方法更加运用得娴熟了。
古人云:“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和风尚。邓小平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在国家振兴中的作用,因而,他对于从事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广大人民教师十分关心,倍加爱护。他大力介导尊重人民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邓小平认为“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要求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各级教育部门不能不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为此,他还提出培训师资的一些具体任务,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等等。为了保证不断补充合格的新师资,他还要求办好师范教育。
但是,具体如何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师资培训、编学教材、抓好师范教育,他所有列出具体的措施,只是要求教育等有关部门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制定,并且去大力抓落实。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建设中,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创造一切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他在1977 年力主恢复了高考制度,发现、选拔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为我国科技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在教育工作方面,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的建议。邓小平说:“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关于“打破常规”,邓小平具体指出:“还有个跳级、留级问题。这涉及的只是少数人。我个人倾向于允许跳级,这样,人才出得更快嘛。”
但是,在邓小平这些思想的引导下,我国教育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工作。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培养自然科学方面智力超常少年成为科技人才,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科大”少年班招收的都是15岁以下的在校初、高中学生,最小的才11岁。他们多数都在小学、初中阶段跳过级。“科大”在少年班培养上,不仅在学制上允许跳跃升迁,而且因材施教,允许超前学习,横向选课。总之,打破了一些常规的做法,从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学生半年里就完成一年的学业,有的三年里取得双学位。
事实证明,邓小平示以示任务而不示以手段的思想是体现了领导科学规律的,他的这一领导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是我们在领导工作中应认真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