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辔江皋送夕晖,②谁家井臼映荆扉。③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④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⑤躬耕本是英雄事,⑥老死南阳未必非。⑦
【注释】
①野人家:乡村农家。②“纵辔”句:辔:马缰。纵辔,犹纵马。江皋:江边。③“井臼”句: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务劳动。荆扉:柴门。④“满箔”句:箔:养蚕的用具,用篾打成。叶:陆游自注:吴人直谓桑日叶。⑤依稀:仿佛。这句说,在万里以外,梦里仿佛常看到家山。⑥躬耕:亲自耕种。⑦南阳:地名,郡治在今河南南阳。诸葛亮曾隐居南阳躬耕。
【品评】
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被免除参议官职务,情绪比较低落。他乘闲出游,看农家生活时,不免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首联“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井臼、荆扉意象,点出过野人家之意。颔联“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农家院落各司其职:有人在打水舂米,有人去野外采桑,就连狗儿也忠于职守,不放过篱笆外过路的行人而汪汪地叫。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有味,令人想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乡村四月闲人少”,农村生活的大全景中,只有诗人陆游是局外人,是闲人。他羡慕向往。想走进这座农家小院,但“欣赏”与“被欣赏”的身份差异,使他如卡夫卡笔下那个土地丈量员,想走进却永远也走不近“城堡”。颈联“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有张翰,有陶渊明,但陆游真能看透吗?尾联“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自比,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诗中,陆游想极力摆脱免官后的失落情绪,因路过野人家有感,触发了久已潜滋暗长于心底的归耕之念。但“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夏夜大醉醒后有感》),陆游毕竟是陆游,他所受的教育及由此培养成的士大夫责任感,使他不能毅然离去,还期望有一天能像诸葛亮那样起于隆中。但爱国之路,漫漫而修远,看来,诗人还要“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风雨兼程!病起书怀(二首录一)
病骨支离纱帽宽,①孤臣万里客江干。②位卑未敢忘忧国,③事定犹须待阖棺。④天地神灵扶庙社,⑤京华父老望和銮。⑥出师一表通今古,⑦夜半挑灯更细看。⑧【注释】
①“病骨”句:支离:衰弱消瘦的样子。纱帽宽:病后消瘦,故感到纱帽宽松。②江干:江边。③位卑:地位低下。④“事定”句:阖棺:即盖棺,指人死以后。此处用《晋书·刘毅传》事。刘毅说:“大丈夫盖棺事方定。”他认为一个人的一生,要到死后才能论定。⑤庙社:宗庙和社稷。旧时以此代国家。⑥“京华”句:京华:京师,这里指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北宋都城东京(汴京)。和銮:车铃。挂在车前伏手横木上的叫和,在车辕横木上的叫銮。和銮指皇帝的车驾。
⑦出师:即《出师表》。诸葛亮在建兴五年(227)率军伐魏,临行前写了奏表上后主刘禅,表示决心。后人称为《出师表》。⑧挑灯:古人用油灯,灯暗时把灯芯往上挑动,灯光复明。
【品评】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做了四川制置使,招陆游任参议官,陆游从荣州回到了成都。日常公务之余,二人经常喝酒唱和。陆游主张积极备战,待机北伐,常以诗词鼓吹,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为偏安的小朝廷所不容,再加上范成大幕府中有人指控他恃酒颓放,当局便以此罪名,在淳熙三年春末,免除了他的参议官职务。罢官赋闲以后,他生了二十余天病,思潮起伏,而赋此诗。
首联点出了“病起之意”。按说病中对人生应有深刻感悟,但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表明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是中国读书人现实人文关怀的写照,千百年来乐为人们吟咏。梁启超诗咏放翁云:“叹老嗟卑却未曾,转因贫病气崚嶒。英雄学道当如此,笑尔儒冠怨杜陵。”(《读陆放翁集》四首之三)梁氏之评,可谓精当。陆游不是一个轻易可以打倒的硬汉子,他向来坚信生前的毁誉并不可靠,诗中的“事定犹须待阖棺”及它诗中“盖棺论定犹未已”、“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诸句,都表明了其坚不可摧的韧性战斗精神。颈联两句期待国家中兴,收复中原。尾联借诸葛亮及其《出师表》,表达了“书怀”的真正用心。
陆诗“兴会飙举,词气蹈厉,使人读之,发扬矜奋,起萎兴痹”(姚范《援鹑堂笔记》),呈世人以不同凡响的崭新面目。千秋万代,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将永远传唱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