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
7987600000063

第63章 万物之奥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用之保全自己。美好的语言可说服人,取得尊贵的官爵,高尚的品行可以有益于人。人群中那些不善的人,哪能抛弃他们呢?所以立天子、置三卿,纵然有拱抱的宝璧在先,驷马随后的献礼,还不如坐而进道。古人为什么贵重道呢?不是说有求的可以得到,有罪的可以幸免吗?所以道为天下人所珍视。

【解析】

上一章老子讲述了大国和小国的关系及它们应持有的谦和态度,这一章老子主要阐述道的宝贵和修道所应坚守的正确目的。讲道的宝贵,老子重提道的属性和功用: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是贮藏万物的庇护之所,它时刻在保佑着天地万物;道是世界物质中未被感知的存在,对万物一视同仁,它评价万物不把万物的过去行为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把现行和将来的行为作为评价标准;因此,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当他体悟了道掌握了道的理念精髓之后,道都是极其珍贵的宝物,同样在保全人的平安上发挥作用。

“道”为什么是宝贵的呢?因为它不仅是善者的宝物,同时也时时刻刻在保佑着不善之人。不善者还能成为人,正是由于“道”在保佑着他们。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我们所说的善和不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善良和不善良,而是得道和未得道的意思。

美好的言论可以博取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不善之人怎么可以抛弃呢?所以立位天子,设置三卿,虽然可以先进奉拱璧,再献驷马,供奉上天,但还不如用“道”来进奉上天,即去爱不善之人。

上一章讲的是大国对小国的“谦”,大小国之间也应“谦”,这一章是讲高贵的人,对不善之人也该以“谦”字为道。真正的奉天不是拱玉璧、献驷马,而是要人“道”以爱人,谦以下人。“谦”,就是要克服人对自我的仗恃心,此心不除,不可能公正视人视物,当每有事发之时,就会被仗恃心蒙了眼睛,从而丧失了体认道的机会。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是讲道的平等待人,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对待,也有奖有惩。道对人的奖惩体现在道为人类设立了天子和三公上,天子和三公代表道去管理天下的百姓,去惩恶扬善。“加人”,即增加人口,指子孙繁盛。“三公”,古时地位仅次于帝王的三位官员称三公。周代多指太师、太傅、太保而言。对此段之理解古今注家言人人殊,有人认为:“立天子,置三公”是说人有美言尊行可置为天子、三公。有人认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是说不善之人,也没有理由去抛弃他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是再次重提道之宝贵,并明确指出修道要有正确的修道目的。为了让人能了解道之宝贵程度,老子以帝王之尊的仪象来与得道相比,说即使得到了帝王之尊的地位,也不如静坐悟道。为了说明修道的正确目的,老子以古人对道的珍贵是珍贵其哪一方面,来说明修道的正确目的是什么。“拱璧”,两手捧着璧玉。“驷马”,一辆车上套的马,古时都用四匹马来驾一辆车。前有人拱璧导引,后为自乘四匹马拉的车,是春秋之际帝王出行的仪仗。“坐进”,静坐以领悟。“求以得”,求取得到,这里指求取得到对道的深层认识。“有罪以免”,指悟道后按道行事可以免除以往的罪过。古时的人为什么贵重这个“道”?不就是因为所求可得、有罪可以避免吗?所以,“道”为天下所贵是不难理解的。

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作为万物的灵长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拥有聪慧的头脑和灵活的四肢,这应该作为我们成为高贵的人的条件,高贵的人具备谦和的道德品质,对周围的人不分好坏一视同仁,决不因某些人的低劣而鄙视他们,但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与此相反,我们常常会因某人曾有过劣迹而鄙弃他,而大道却不这么做,它对任何人都是仁慈的,对不善之人也同样加以保护。我们应该学习大道,并做到和大道同步,对世间之物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智慧典例从政之道

唐太宗与死刑犯的死亡之约

唐贞观七年(633)腊月,唐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执行死刑。这些死囚都是经过死刑复核,罪无可恕、死无可冤之人。

然而,唐太宗见到这些囚犯后,心生怜悯。通过亲自问话,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但都表达出了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子的强烈渴望。唐太宗沉思片刻,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你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回家与亲人团聚,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大臣们纷纷建言劝阻。唐太宗却坚定地回答说:“用诚心才能换忠心,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这可是死亡之约啊,回来就意味着死,反正左右是个死,逃得一时是一时,谁不想活着呢?

然而,9个月之后的一天,让大家想不到的是,死囚们真的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一个,两个,三个……约定的时辰到了,数一下人数,389名,就差了一个。正当死囚们在为一个同伴的爽约而痛心疾首的时候,最后一个死囚一脸病态地赶来了,他是因为在路上病倒才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赶到。

唐太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死囚们为他们的守信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全被赦免!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因为信任。

唐太宗之所以成为帝王的优秀代表,并开创了盛极一时的“贞观之治”,就在于他是一名具有仁德之心的有道明君,就连他的死囚犯也被他的仁德感化,信守承诺,以死践约。这不就是老子所说的“有罪以免”吗?因此,“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善人和不善的人都把“道”当作最珍贵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