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和忠诚:一个两难问题
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要有几个精英的。面对一个个资本家的神话,领导者们更是不遗余力地招来最好的工程师、会计师、销售经理。可往往是好景不长,不是他们纷纷跳槽,就是他们各自为业,独树旗帜。
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也都是要有几个忠实者的,可太多的实践已证明,忠实的人可以帮助你守住钱袋,却没办法帮你将钱袋迅速装满。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只有忠诚是不够的,只有能胜任工作的人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才能使公司得以发展。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各种类型的人都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并使之发挥最大效力,这也是当老板的一项重要工作。
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最佳的选择当然是找那些既忠实又有能力的人。可事实上,这种人少之甚少,难以寻觅。
在一些中小企业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重要的职位都由老板的亲戚把持着,而这些所谓忠诚的亲戚,常常是没能力、根本干不了工作的人。这种现象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不仅会延误工作,还会打消其他员工的积极性。
可问题常常存在于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来判断人员的忠诚与能力。忠诚与能力本身都是抽象的东西,老板常常凭借个人的直觉加以判断,其结果往往与实际相差甚远。
较为理想的办法是:用相应的条件约束员工,使之形式上是有能力或是忠诚的。换言之,在这种约束条件下,员工在任何人看来都会是忠诚的或有能力的。
突出能力的岗位,领导者也必须采用一定措施来加以限制,不然这种能力任其发挥,倒霉的只有领导。
对于能力与忠诚的取舍,是每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在用人时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不要妄想你既能求得能力又能求得忠诚,必须在二者中做出选择。
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没有哪个企业的管理者会聘用一个对自己企业不忠诚的人。“我们需要忠诚的员工。”这是管理者共同的心声,因为管理者知道,员工的不忠诚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只要自下而上地做到了忠诚,就可以壮大一个企业,相反的,就可能毁了一个企业。拥有一个有能力而不忠诚的人,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深圳有家电子企业很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几年下来拥有一批得力的技工、生产骨干,很能解决问题,一时间订单不断,利润大增。老板欣喜若狂,对这批骨干宠爱有加,频频加薪宴请,嘘寒问暖,劳资双方“如胶似漆”,宛如蜜月情侣。老板颇为得意:一手抓金钱,一手抓酒瓶,还怕你们不卖命?
谁知好景不长,那个技工头目本是老实人,但几年下来满脑子只有钞票和美酒,本分的他逐渐变得自私贪婪,眼珠子整天贼溜溜地转。和老板酒酣耳熟之际竟萌生了歪念:“我有一批骨干,老板没我不行,何不敲他一杠?”开始时惜意暗示,果然得手,继而便公开讲数,得寸进尺,私欲一发不可收拾。稍不遂意便带头怠工,再以集体跳槽相威胁,最后竟然在外商验货之际做了手脚,使企业损失惨重,老板怒不可遏,把这批技工全部炒掉,可企业也元气大伤。遭此一创,老板心中阴影难消,再招技工竟颇为踌躇。而那批被炒的人今后要改邪归正,做个有技术有品德的好员工,恐怕也不易了。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且以德为先,德之不存,才从何而来?”其实,在忠诚的人心里永远写着“以德为先”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没有“德”,没有对国家、对社会和对他人的爱、诚、信,就很难被他人所认同。这里的“德”是包含了“忠诚”这一要素的。相反的,如果他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忠诚的,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是守信守诺的,对同事是以诚相待、相互协作的,企业就应该为他搭建展现价值的平台。而与此同时,忠诚的人凭着坚强的意志,孜孜不倦的事业追求,也定会取得事业上的丰收。
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之间的较量已经从单纯的能力较量延伸到了品德方面的较量。在所有的品德中,忠诚越来越应该得到组织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忠诚大于能力,因为只有忠诚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管理者用人的时候,德才兼备当然最好,而在二者不能兼得时,一定要把德放在首位。
对有才无德的人需早加防范
“德才兼备”是中国数千年来对人才评价和认识的习惯用语。“德”是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与风险,历来被极度重视,察德也早已成为人们考察人、认识人的重要方面。
然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管理者认为有“德”的人,其实非常“缺德”;管理者认为“无德”之人,其实是由于他的偏见所致。“有德”的人被误认为“无德”,还不致出现大纰漏;“无德”的人被误认为“有德”,在使用中不加限制,掉以轻心,最后可能会导致大祸患。
我们主张对有才有德的人重点使用,对有才无德的人限制使用,但这个前提是必须对所任用之人的德有一个公正全面的考察和认识,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这就涉及对人才考察的问题。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考察人才是你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有些管理者对于人才考察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考察人才“走个过场”或者“雾里看花”也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会出大纰漏。
西汉的王莽篡汉自代,为历代所骂。王莽的发迹起初完全得力于当皇后的姑姑王政君。王莽出身孤寒,父亲早死,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王政君见其母子可怜,多方照顾,对王莽爱之逾子,怜爱备至。她不顾众大臣的非议和反对,极力提拔王莽,以致王莽在38岁时已是朝廷重臣,身兼大司马之职。
王政君如此行事,有人便向她进言道:“王莽虽是皇后的至亲,加恩于他未尝不可。只是王莽外表看似敦厚,其实未必心存感激。一旦有一天他露出本来的面貌,大汉的江山也会发炭可危。”
虽有臣子进言,可王政君却怎么也看不出王莽有不忠之心。她曾私下把王莽召来对他说:“你有今日,非是姑姑之功,乃皇恩浩荡之故。我们王家深受汉室大恩,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恪尽职守,报效天子。”面对姑姑的“规劝”,王莽装得涕泪横流、忠心不贰,而王政君见其这样,更是不遗余力地提携他。
然而位极人臣,王莽并没有心满意足。他要当皇帝,自然遭到身为汉家之后的王政君的反对。刘汉王朝若是不存,她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她把王莽召来,未待训斥,只见王莽再不像从前那样恭敬,傲慢无理地抢先说:“我意已决,姑姑就不要多费唇舌了。汉室气数已尽,天命在我,姑姑若是知趣,还是把玉玺交给我吧。”
至此,王莽完全撕掉了伪装,他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王政君没有对王莽进行全面观察,只是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最终只能吞食自己酿下的苦果。
由此可见,考察人才时仅仅重其表面或雾里看花是领导者之大忌,因为这样只能看到“花”的美丽,而看不到“花”的瑕疵。但如果把“花”放在太阳底下观赏,就不难发现花本身的缺陷。
因此,选拔人才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他,不能只看表面,人的许多外在情感都是装出来的,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环境中时,人心更是难测。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让自己做到深入观察,真正看透一个人的内心,谨防误识、误交、误用。暂时难以认清的,不妨冷淡处之,否则将会给你个人带来不利,对大局造成损失。
道德准则只能违规零次
韦尔奇上任初期就在通用电气公司全范围内发放了一本80页的小册子,名为《正直:我们责任的精神与体现》。每一个新加入的员工,都必须仔细阅读这本小册子,并在书中附的卡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通用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每天阅读一遍,而且还必须信守这样的承诺:遵纪守法,遵循通用电气的行为准则,避免利益冲突,做一个诚实、公正、值得信赖的人。
对于那些有道德问题的人,通用一律不用;如果在企业内部发现道德败坏的行为,只要违规一次就会立即被开除。韦尔奇说:“我不能肯定一个人是否真是一个小偷,但一旦我肯定地知道他干了,他将被解雇。我们这里的行为准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如果他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那他将立即被开除,没商量!”
曾经有一次,一个员工因为道德问题给通用爆出了丑闻。当记者采访韦尔奇的时候问道:“您如何处理这类丑闻,而不使通用受到伤害呢?”
韦尔奇答道:“如果真能做到,那将是多么好的事。我说过,我不可能一个人维持整个组织行为的完美无缺,但我有一个道德标准,那就是正直。我每次在会议上都会谈到它,违反这个原则只会有一个结果——开除。”
记者又问:“立即吗?”
韦尔奇说:“立即。这位员工曾有一次听证的机会,但遗憾的是他没抓住。他也许想走捷径,‘眨眨眼’装看不见,但对这种行为我们从不眨眼,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实际上,不管经营的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管理者都必须管理不同素质的员工。不论是在招聘时,还是在平常的工作中,都不可能规避道德问题。对于新进员工,管理者必须从侧面仔细考证他的道德观,避免引狼入室。对于已有的雇员,管理者在发现其道德问题后,决不能姑息,必须吸取教训,尽可能地防范其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一儆百,开除或严厉处罚违规者,让其他人知道任何类似的违规都会有这样的结果。
对于员工的考核,道德上的违规是绝对不应该被允许的,哪怕是唯一的一次。
任用帅才需先考察人品
在清末年间,中国历史出现了怪圈,那就是清廷所豢养的八旗军和绿营兵虽然为数达到80多万,但打起仗来却指望不上,倒是曾国藩自建立湘军之后其力量不断发展,继而繁衍出淮军、楚军、粤军等,为日后清统治的瓦解埋伏了定时炸弹,也为20世纪初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种下了祸根。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患呢?这都与帅才的任用有直接关系。
例如: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入门弟子,对于李的才能,曾国藩持肯定的态度;但对于他的德行,曾国藩一向不敢恭维,认为李鸿章年轻气盛,急功近利,太看重金钱,过于讲求实际,如果放在自己身边多熏陶几年好一些。但是当时的战事异常紧张,为了再组建一支淮军与湘军形成呼应之势,非李鸿章这样有魄力、有才能的人出马不可。所以,曾国藩千叮咛万嘱咐地送李鸿章回到了家乡。果然,李鸿章很快招募了淮勇,并用洋枪将军队武装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现代化武装力量。
可是,李鸿章统率淮军之后,并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对清廷唯唯诺诺,而是把淮军牢牢抓在手中,作为个人的晋身之阶和政治资本。有了淮军的护驾,他在上海经营的近代企业不断发展;有了淮军的基础,他在山东营造的北洋水师就成了私人的力量;有了淮军的功业,他一个仗接一个仗的打,并且毫不犹豫地从慈禧太后手中领得一枚枚帅印、官印,而最终也领得了卖国贼的骂名声。毕竟,19世纪后半期,是他的政治舞台。
现在我们回眸一顾,不免要探讨一下:曾国藩对李鸿章的任用是功绩?是错误?其实历史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积木组合。李鸿章与曾国藩相比,晚一个辈分,在那个剧烈动荡、观念迅速更新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像曾国藩一样委曲求全。他比老师的眼界更开阔,他要处理的事务比老师的更复杂。所以,对于李鸿章开洋务运动之先河、创造近代海军等功劳,不可抹杀;而对于他“避战自保”,屈辱求和的功夫,也要指责。
历史不可能重新改写,唯一能留给后人的就是前人的昭示,李鸿章的教训在于才华非凡而德行不足,所以,今后任用帅才时要先考察他的“德”。
选接班人不能赌运气
要追求长远的公司经营发展前途,公司的后继接班人选是件相当重要的事。接班人问题是任何领导者都要面临的问题,只是面对的形势不同而已。不论是有任职期限的还是没有明确任职期限的领导者,都要在在位时物色培养好自己的接班人,否则公司就会陷入混乱,甚至使公司一蹶不振。
接班人不应只有一个,而应是多个。虽然到最后关头必然只有一个人爬到最高,但未到最后关头不要作出这个决定。过早决定接班人,除了不利于自己之外,还会影响其他人的士气。接班人如果已内定,再奋斗也就无价值了,这是一般人的想法。而且对接班者本人,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甚至萌发野心提前“抢班夺权”,使一个原本优秀的人才毁于一旦。
要多选几个人,分别对他们说有做接班人的机会,但要经过观察和锻炼。这几个人就会奋力争先,相互竞争;再以增强扩充个人的经验为由,不停地互调职位。这不但具有训练的效果,更会显露出各人的才能和短处。
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接班人独当大任的机会,看他是否会为所欲为。这种实习对接班人是绝对必要的。
公司面临危境时,人事更迭频繁,这就更要选好接班人,但这时已没有时间去培养发现,完全看领导的眼力和胆识了。
用人往往一步错、步步错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经营状况好时,曾独占25.8%的美国市场份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业不景气,加之继任者无能,公司销售额直线下降,到1962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跌至 8%。克莱斯勒公司的弱点就是,第一任总经理傲慢成性、独断专行,难以寻找到理想的接班人。
克莱斯勒的继任者克拉曾在公司任高级职员达15年之久,但他是以技术起家的技术重点主义者,在推销方面处处存在漏洞,他自我满足于新型汽车的设计制造,而对近代的市场开拓毫无热情。业绩衰落,促成公司的“动脉硬化”,加上内部纷争,更是雪上加霜。
克拉的接班人第三任总经理克尔巴特曾采取分权化,可是过于独立的体制造成事业部门党派化,根本无视整个公司的体制,因而更加混乱不堪,他只好急忙地缩小事业部门制度,但由于经营方针失去一贯性,产生了众多的野心家。在经营上失去信心的克尔巴特看重尼巴克在业绩上的贡献,想重点培养他,没想到却因此助长了尼巴克的野心。尼巴克看克尔巴特迟迟不交棒,便在股东大会上收买部分股东,驱逐克尔巴特,自己趁机担任总经理,然而任职9周便被撤职。
这件事成为克莱斯勒公司的最大污点,使克莱斯勒公司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对于这种经营阵容的无能,克莱斯勒董事会便以自1958年以来任常务董事的美国实业界大亨勒布为中心,重建克莱斯勒公司。勒布担任董事长之后,便选拔副总经理达芬特担任公司的第五任总经理。达芬特那时仅42岁,在经营手腕方面完全是未知数,这不仅是勒布个人一生中一次最大的冒险,也是克莱斯勒公司下的“世纪赌注”,但公司已到了非下赌注不可的地步。达芬特面对险恶局势,毫不犹豫地挑起重担。他鉴于偏重技术的误区,决定产品方面仍让产品部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自己全力抓经营。针对公司的处境,他制定了向海外发展的战略,公司在19个国家建立了海外据点,使其势力急速地扩张,并席卷了欧洲、日本,终于使克莱斯勒起死回生。可见,选什么人当接班人的确非同小可,不过最好不要下“赌注”。
反对你的人未必不忠
很多领导都会有自己的反对者,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但在这一共同事实面前,则因领导个体素质、所持态度、处理方法的不同而效果就不一样。有的面对反对者恼羞成怒,将其视为眼中钉;有的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有的则是虚怀若谷,统帅有方,驾驭有余,这其中大有学问。成熟的领导都能驾驭反对者,变反对者为支持者,化消极因素为有利因素,让反对者忠心耿耿地为自己服务。如何变反对者为支持者呢?
一个领导必须具备虚怀若谷的胸怀,容纳诤言的雅量,要扪心自问,检讨自己的错误,并且在自己的反对者面前要勇于承认错误。这不但不会失去威信,反而会提高权威。对方会因为你的认错而更加尊重你。千万不可居高临下,压服别人,一味指责对方过错,从不承认自己不对。即使心里承认但口头上却拒不承认,怕失面子,这是不可取的,也是反对者最不能接受的。
反对者反对领导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弄清楚,方能对症下药。对于反对者切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多做说服工作。实在相持不下,一时难以统一,不妨说一句:还是等实践来下结论吧。有的下属反对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思想方法欠妥,或主观武断,脱离实际;或处事不公,失之偏颇。对于这种反对者,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从善如流,在以后的行动中来自觉纠正。还有的反对者则是因为其个人目的未达到,或自己坚持原则得罪过他。对于这种人,一方面要团结他,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指出他的问题,给予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切不可拿原则做交易,求一时的安宁和和气。总之,领导要冷静分析反对者反对自己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这是一个正直、成熟的领导的基本素质,也是取得下属拥护和爱戴的重要一条。反对者最担心也是最痛恨的是领导挟嫌报复、处事不公。领导必须懂得和了解反对者这一心理,对拥护和反对自己的人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因亲而赏,因疏而罚,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官场作风。只有这样,反对者才能消除积虑和成见,与你走上同一条道路。
德与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德才兼备是企业选才的一种理想情形,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有关“德”与“才”的选择,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放弃对职业道德的考核,但成功的企业不会这么做。因为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能力可以培养训练,但品行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企业不应认为能够改变员工的职业道德习惯而贸然将他招募进来。
摩托罗拉的招聘人员非常注重考量应聘者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如果一个应聘者的品行不符合摩托罗拉的要求,就算他的专业背景再好,工作兴趣再高,摩托罗拉也不会录用。而更多时候,你诚信上若有问题的话,是要被开除的,这在摩托罗拉是个“天条”,是个“死罪”。因为,摩托罗拉非常强调团队精神,一个品行欠佳的人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弥补个人对公司整体造成的损失。虽然一个人的品行很难量化,但人力资源经理在面试过程中仍可从多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行。比如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往与客户、同事的关系怎样,在寻求自身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对公司考虑得多一些,还是对自己考虑得多一些。
有一位应聘者,过关斩将进入了最后的面试阶段。就在他有点洋洋自得的时候,却遭遇了“滑铁卢”。原来,在回答过去他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为了吹捧抬高摩托罗拉,他一再贬损原来的客户管理系统。而摩托罗拉恰恰认为,他原先单位这套系统很值得借鉴和吸收。
结果他落选了。
“我们本来很看重他对这个有价值的客户系统的管理经验,但他却不经意地把最大优势的资源放弃了,我们只能重新考虑。”摩托罗拉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总监李重彪说。
像上面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有的人来面试,问他一个问题,他明明不懂却硬是装懂。经过一次提醒后,还在那里装懂,继续胡扯。这样的人,一看就是撒谎惯了。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隐瞒一些问题,只要稍加追问,很快就露出马脚。
好枪不打出头鸟
汉高祖平定天下以后,赐宴群臣,问在场的文武百官说:“项羽是位有勇气、有胆略、英勇善战的将军,这些我都自叹不如。而我却能打败项羽、平定天下,各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高起和王陵回答:“陛下每攻下一座城池或取得一块土地时,都会和全体部下共享。然而项羽却嫉妒立下军功的将领,憎恨智者,打胜仗也不分封奖赏,得到土地也不肯赐给部下。”刘邦却说:“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安民,萧何都有万全的计策,我也不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百战百胜,是韩信的专长,我刘某甘拜下风。这三位都是天下人杰,我能任意掌握三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本领,才是我能得天下的理由。反观项羽,连唯一的贤臣范增都把握不当,这也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所言之意,正是尽人之功得天下。个人立世,成就功名,很需要外力相助。也许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但关键在于你要尽人之才,毕人之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部下的真诚拥戴。
知人善任,这是上司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赢得部下信赖的重要手段。作为上司,一方面要选贤任能,一方面要适时淘汰平庸之辈。在这方面,张作霖可谓棋高一着。
张作霖显赫以后,部下都升了官,他的秘书长却被撤了职。几个朋友替他说情:“大帅待人一向厚道,秘书长撤职后未派其他差事,生活都成了问题。”
张作霖说:“我对他并没有什么,不过他做了八年秘书长,没有给我提过一个意见或建议,难道八年之中我都没有做错一件事吗?只是奉承我,这样的秘书长又有何益?”
众人只得作罢。
张作霖评定人才优劣,忠诚固然是第一标准,但不是以善于逢迎为标准,而是以谁肯为其卖命、谁出力大为衡量人的标准。
使用将才的五个标准
帅才必须要有运筹帷幄的本领,而将才似乎更应注重于实际,因为他是领导者与最基层执行者之间承上启下的纽带和桥梁,所以,使用将才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五个标准。
(1)分、明、勤
不分则不能使人心诚服,没有凝聚力的集体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不明则是非不清、意图不朗,会使人无所适从;不勤则纪律荒废,事务得不到认真及时的处理。所以,只有将才自身做到分、明、勤,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2)不怕死
将才首先要有舍生忘死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为带兵之将,要有身先士卒、敢于冲锋陷阵的精神,才能引导士兵甘抛头颅,愈险愈勇;作为从政之将,要有献身事业,以身作则的意识,只有自己把精力全部贯注于事业中去,才有资格要求属下做到这一点。
(3)不逐名利
为追求功名利禄而来的将才,必然不会很好地控制个人的欲望,当自己晋升得慢一些时就会怨气冲天。这样的将才再有才能,他也会影响属下去争抢薪水的高低、待遇的优劣,进而导致为毫厘之利而伤和气。
(4)身心健康
为将之才上要沟通领导,下要联络士卒,既动脑又动手,十分操劳辛苦。如果是身体虚弱的人,会因过度劳累而吃不消,容易生病;如果是缺乏精神支柱的人,则会因日久而产生厌烦情绪,离心离德,难胜重任。所以对于将才来讲,体格强健、精神饱满是很重要的。
(5)忠义血性
如果说为将之才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上四点要求有些过分苛求的话,那么这第五点是绝对不可少的。因为将才有优劣之分,也有擅长的区别,有的人多谋善断,有的人勇敢沉着,有文经之才,也有武纬之士,各自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无论何种人才,若没有起码的忠肝义胆、血气良心,则最终是无法使人信赖和依靠的。
所以,选拔使用将才要注意考察这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