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威特3岁半时开始教他认字,但绝不是强迫性的。“不能强迫着教”,这是我在教育方法上一贯的原则。不管教什么,我总是首先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开始教。
教读书也是这样。我先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能认字,这些书你都能明白。”借以刺激小威特的幼小心灵。或者干脆就不讲给他听,只对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没有功夫给你讲。”这样就激发和唤起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的想法和心愿,这时我才开始教他识字。
但是,我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同学校里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我首先到打字行,买来10公分见方的德语字母印刷体铅字、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各10套。然后把这些字都贴到10公分见方的小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字。当然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小威特组字。也许人们对这种方法比较陌生,但我使用的效果挺好。
德语字母只有 26 个,加之德语的发音并不像英语那样不规则,所以小威特很快就学会了读,即没有学习所谓读法就掌握了读。而一掌握了读,小威特就知道了更多的词汇,并且由于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很容易就能读书了。我觉得这一点对家长很有参考价值,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语言的障碍。
西方语言,不论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法语,都多少有点儿相似。所以小威特能用德语自由地阅读后,又马上开始学法语,那时他才6岁。
只用了1年的时间,小威特就可以用法语自由阅读各种法文书籍了。之所以学得这样快,是因为他的德语知识非常丰富。与此相反,我认为学校里学生们之所以感到学外语非常困难,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母语太差。
小威特学完法语后,又马上开始学意大利语,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这时我认为,可以教他学拉丁语了。
在西方国家,学习外国语一般都规定首先从拉丁语学起。但我觉得这样做过于勉强,因为只有从与德语最相近的法语开始学起才是合乎逻辑的,所以我采取了上述顺序。
拉丁语即使对于西方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也是相当难的,是所谓让人头痛的语言。因此,我是经过了相当的准备以后才开始教他的。即在教拉丁语之前,先把威吉尔写的《艾丽绮斯》的故事情节、高超的思想、漂亮的文体等讲给小威特听,以唤起小威特的兴趣。还给小威特讲,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学者,就一定要学好拉丁语等。
小威特7岁时,我就常常带他去参加莱比锡音乐会。有一次在中间休息时,小威特看着印有歌剧歌词的小册子对我说:“爸爸,这既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这是拉丁语。”
这时我就说:“不错,那么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
小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类推,基本明白了大意。他说:“爸爸,如果拉丁语这么容易,我很想早点学。”这时我觉得条件已经成熟,开始教他拉丁语,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小威特就学会了。
然后小威特开始学英语,学完英语后又学希腊语,前者用了3个月,后者用了6个月。这样小威特到8岁时就能够读荷马、波鲁塔柯、威吉尔、西塞罗、奥西安、费奈隆、弗罗里安、梅塔斯塔西奥、席勒等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学家的作品了。
只要能尽早开始好的教育,不使孩子的能力枯死,那么孩子们就完全可以具备这种才干。我认为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应该拔苗助长,干一些有害于他们健康发展的傻事。表面上的爱只会有害于他们,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把心用在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像狗那样去爱护孩子和抚养孩子,就不成其为人了。
这些话又扯远了,我还是再来谈谈我在教授外国语方面的几点体会吧。
第一,我采取了“与其背莫如练”的方法。我并没有系统地教语法,因为即使教孩子语法,孩子也不会懂的。诚然,对大人来说,以语法为纲来学习外语是有效的。但是对孩子应该用“与其背莫如练”的办法。任何一个孩子,不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学会了本国语言的吗?
第二,孩子们听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大人读过一遍小说,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们却乐意多次地反复听相同的一个故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以大人之心去推测儿童的心理。我在教育小威特时正是抓住这一秘诀,在教外国语时,让他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他用德语读,又让他用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读。这一方法在教育过程中非常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