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一开始在乡下念书,我就发现念书的环境实在是不好,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性,孩子学得很轻松,拿第一也就那样,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压力。
我想,我们一定要迁到城里去,让孩子进城上学。这样的话才能让孩子尽早找到他的竞争对手,能够更好地成长。我的这个想法,除了我母亲的影响外,我们村里一个朋友的孩子转学的事也启发了我。
那时在乡下,刚好我们一个朋友的儿子要转到市区念书,不过,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六年级了,原来他在乡下时,都是第一名的,但转学之后,没办法适应,竟然落到二三十名。
这小孩因为前五年的成绩不错,所以小学的成绩总平均起来,上初中时仍可以编进好班,可是,也没什么用,他每次考试成绩还是排名倒数第二。
初二时,这小孩的父母听了我们的建议,把他转到普通班,他才渐渐找回信心,开始喜欢念书。
他们的这个教训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要送小孩子上好学校,要趁早,不然,成绩掉下去后,就很难再爬上去了。我们反复考虑,认为都市高手比较多,竞争大,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力,让孩子的成绩更突出也说不定。
老大在乡下只念了两年后,到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立刻决定把她送到嘉义市民族小学就读。就像刚上本村的民和小学一样,老大转到民族小学后的第一次考试,也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第二次考试之后,才又进步成第一名。尔后,老大都是很认真地在念书,不会再像她在乡下一样,随便应付一下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知道只有不断地努力,成绩才能在班上数一数二。
老大的变化,让我坚定了孩子转学的正确性。后来在老二上小学三年级时,我们也让他转校了。
对一个有心念书的小孩来说,一定要尽早让他找到对手,这样,孩子才会遇强则强。
老二转学时,很有意思,因为他很怯生,到一个新的环境会感到害怕,根本不敢交新的朋友,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我们一家都很为他担心,他的爷爷奶奶每次都赶到公交车站去接他。
那时候老二到市区上课,他的同学看到他,都觉得他很土,因为他中午买盒饭,吃不完舍不得扔掉,还把它带回家,拿在手上的模样,看了都好笑。
转学后,孩子坐公交车上学很不方便,很远,我们一家人也不是很放心。我就想把家搬到城里去,好让孩子每天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没办法,要想孩子学习好,就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好的读书条件,为此我们搬了四次家。
第一次搬家是在老大升上初一的时候,那时,她每天晚上还要到朝阳街的一家辅导班上课。所以我们决定把家搬到她的辅导班附近。
我们没钱买房子,就只有在那里租了一间客房,约十三四平方米大。孩子上学近了,我们就远了,我们每天坐公交车在乡下果园里做完工之后,才从家里带晚餐给小孩子吃。为了多挣一些钱,晚上我又得去家具店兼职,到十点多钟后,才回去跟他们一起住。
因为朝阳街那边的房间小,再加上出入人员复杂,我怕影响小孩读书,于是就决定第二次搬家。
这次我们搬迁到了中正路。在中正路,我们前后一共住了一年多,这个房子离北兴初中比较近,但是离民族小学远,也就是说我们离女儿的学校近,离儿子的学校远。这样一来,老大这个做姐姐的在我们大人不在家时,就得打点弟弟的生活。
第三次搬家是老大上高二,快接近跳级考试的时候,这时我们已把全家从乡下搬到现在这个自己的家来了。
我记得很清楚,是女儿放榜的时候,我们全家迁到这里来的。这幢房子是跟人家买的一栋破草屋改建的,全部由自己设计,找人施工。原来的破草屋,我们只花了一个早上就把它打掉了。
五六年前,我们买下这栋房子总共花了400多万元新台币,这个房子的落成,总算让我们全家人有了个安定的窝,可以共享天伦之乐了。
2001年9月,因为老大和老二都已经考上了台大医学院,我们又把家搬到了台北,在学校附近花了3万元新台币租了一套房子,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
一般说来,如果学校离家远的话,都是小孩子寄宿读书,像我们廖家这种情形的,真是少之又少。以前,我们是从嘉义市区搭公交车到乡下种田,现在搬到台北还是要坐公交车去乡下种田,只是比以前更远也更费时了。
为了小孩,我们没办法,我们必须这样迁就,我们希望他们不要那么累,可以有更多一点时间专心地念书。不仅如此,我发现孩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学习会更自觉,做父母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