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8003300000030

第30章 防止孩子厌食挑食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营养日是为了在学生和家长中普及营养知识,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于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民以食为天,家庭生涯教育在孩子进食方面也是有讲究的。

食物对任何一个人的健康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对正在发展成长的孩子尤其如此。孔子说:“食不厌精。”意思是:应该科学卫生地处理食物。他又说:“不时不食。”即在什么季节就吃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违背自然。现在少年儿童在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厌食挑食、用餐无规律、暴饮暴食、常吃零食、喜吃垃圾食品等。

营养专家建议青少年儿童每天膳食中的营养要全面、平衡、适量。他们根据我国膳食习惯制定的每日平衡膳食表如下:

食盐6~10克,糖8克,油脂25克,奶制品100克,蛋25~50克,鱼虾50克,家禽50~100克,水果100~200克,蔬菜400~500克,谷物300~500克。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把一天膳食具体化为:“一把蔬菜一把豆(黄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

厌食对孩子健康有害,必须矫治。服药和躯体疾病会引起厌食,如氯霉素等一些药物具有使食欲减退的副作用。某些躯体疾病也会引起厌食,如某些传染性疾病、肝病、内分泌疾病可能引起食欲缺乏。最常见的是脑下垂体肿瘤影响脑部的饮食中枢,产生饱的感觉。怀疑是这方面的原因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是这些原因引起厌食,一般停药或治愈疾病后,厌食情况就会消失。

亲子活动: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加强活动。体能消耗大了,就会饿。

——不要劝饭。要给孩子宽松的进食环境,逐渐培养孩子的美食情趣。

——少吃零食和甜食。

——适当饥饿。胃也是需要锻炼的。

——提高饭菜的色香味,补充维生素。

有的青少年会得神经性厌食症,患病常常与青春发育期同步。此病起因往往是由某些生活事件所诱发。人在不幸、创伤、焦虑或惊恐的极度情绪状态下会丧失胃口。此病前期,患者对体重超标和限制饮食均过分关心。某些病例中这些关心是由于别人对其劝告的结果。他们厌食是由于憎恶肥胖的人或者认为自己正在变胖,这时就需要住院治疗。另外,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也有效,最宜采用综合疗法。

有些青少年挑食、偏食、爱吃零食。与厌食不同,这些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家庭的溺爱与不良饮食习惯容易造成儿童肥胖。2009年2月19日《北京晚报》报道:儿童青少年肥胖往往引起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病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十几倍。首都儿科研究所检测发现,肥胖儿童中10%达到临床脂肪肝的诊断标准,这一比例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1倍,脂肪肝发展下去其危害程度几乎与乙肝相同。

偏食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心理性偏食。这是一种营养可以获得补充的无害性偏食。这些人由于习惯或心理因素,拒食某种或某类食物。例如,有的人不吃羊肉,有的人不吃鱼,有的人不吃葱蒜,有的人不吃辣椒。他们拒食的食物不太多,其中的营养可以从其他食物中得到充分的补充,并不影响其健康发育。

——经验性偏食。这种情况可能造成体内营养失衡。这类人往往从经验或直觉出发,拒食某一大类食物。例如,不吃肉类,不吃蔬菜水果。这经常会造成营养失衡,损害健康。

——过敏性偏食。这种偏食容易被忽略。由于物种基因改变,广泛使用化肥和杀虫除草剂,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食物中所含致敏物质日增,有的孩子对此易产生过敏。进食此类食物会导致轻重不同的肠胃不适、浑身疲乏、烦躁不安、精力涣散,严重的还有皮肤发红、斑疹。以至于他们见到与这类食物色泽、味道、形态相同、相近的非致敏食物也会拒食。对此,家长应细心观察,可以避免其再食致敏食物。这类偏食对健康影响不大。

——绝对性偏食。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偏食。其成因多而复杂,与孩子心理因素、疾病因素、习惯因素有关。他们每天仅偏爱某种或某类食物。例如,只吃甜点心,只吃米饭腌菜,只吃脂肪食物。由于营养极度失衡,往往严重损害健康。对此,家长已经无能为力,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训导心理,扩大食谱,改变陋习,才有可能获得根本矫治。

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之时,补充营养特别重要。学校上课时间开始得比较早,早晨醒来,家里早饭常常没有准备或吃得不够,或因赶着上学索性不吃,到校后即投入劳动运动和学习,这样学生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一般学校又没有课间餐,至于午餐更谈不到愉快地进餐。不管在闹哄哄的学校食堂或在家里,学生们很少有时间安静地吃顿午餐,他们不得不狼吞虎咽地把饭吃光,因为下午上课时间又要开始。

温馨提示:

如果学生一天吃、睡、玩都不能按正常规律进行,对身体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如果不吃早餐或早晨没有吃饱,中午时就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这将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和肌肉紧张。为了让孩子良好地发育成长,应将一天的生活规律化,即吃饭、睡觉、玩耍、学习都要规律化。家长要帮孩子适当地安排时间,保证其身体健康。否则,生涯规划容易成为空想和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