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嘟滴嘟……”5月14日,四川绵阳市街头频繁传来120救护车的鸣笛声,显出这座城市的忙碌和不同,从北川和安县抢救过来的震灾伤员一拨接一拨地转到这里。随救护车声而来的是生命和感动。
“快,车来了,大家跑起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只要有救护车声响起,医务人员、志愿者便迅速行动起来。车门一打开,就看到一双双高举的手,小心翼翼地接下伤员,然后按伤情将这些伤员分送到搭建在院外的帐篷内,等候在那里的医生马上着手处理伤情,然后再将伤员运送到医院的大楼内。
因为这几天连续有余震,伤员大部分被安置在一、二楼。一走进市中心医院一楼大厅,就能闻到一股血腥味,甚至盖过医院特有的消毒水味道。地上躺满了伤员,有的包着头,有的脚上打着夹板,吊水瓶林立其间。时而还能看到地上的斑斑血迹。
“这些全是救护车送来的。”市中心医院的一位医生说,每次听到救护车声,既让人高兴又令人难过,它既意味着有人获救,也意味着又多了几个人受伤。来自北川的韩敏头皮裂伤,他说:“转到医院后救治很及时,所以恢复得还比较好。医生都非常辛苦,很多人几天几夜没合眼了。”
绵阳市骨科医院和市中医院也都人满为患,几乎各家收治伤员的医院门口,都搭建了许多帐篷。骨科医院原定152张床位,但现在全院伤病员达到330多人;市中医院原定550张床位,现住伤病员1600余人。目前伤员还在不断地送来。骨科医院一位麻醉科医生说,每次想闭眼打个盹,就听到救护车的声音。
“伤员太多,只能在院外搭建帐篷”,绵阳市中医院院长李培说,“目前医院急缺医疗物资和专业人员,连院里的退休职工都回来帮忙了。北京专家是第一批援助我们的医疗队,来得太及时了。”
来自北京的医疗队上午赶到绵阳后,便立即被分配到各家收治伤员的医院,目前已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
随着救护车声忙碌的还有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志愿者。他们要帮忙搬运伤员、协助登记病人信息、还要照顾伤员。
志愿者杨春燕家在北川县的邻县,至今没有和家人联系上。这两天她累得胳膊都肿了。“这不算什么,只是一看到伤员就忍不住担心自己的家人。”坚强的春燕常常挂着眼泪来回奔跑着搬运物资和伤员。
在市中心医院,一名志愿者扶起一位面孔青紫、脸上布满血斑的老太太,并用枕头撑着她坐好,然后将馒头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地喂给老太太。有人拿着相机拍照,她连忙说:“不要拍我了,我不需要。”
在市中医院,记者看到,志愿者、医务人员排起两条传递物资的长队,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也变得越来越长,最后一直通到院内堆放物品的地方。一股力量和感动也随着物资在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