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丛谈
8021700000023

第23章 “踢场子”

“踢场子”也有规矩,称作“文踢”、“武踢”。

“文踢”,就是当众通过“春点”和“点春”盘道,互相诘难,看双方谁对答如流,谁张口结舌。

“武踢”,就是动手较量,看双方的武艺高低。

“踢场子”,也叫砸场子,就是找碴和其他武人较量,将其打败,使其不敢在自己的地盘活动。其源起多是好事的武人向卖艺人挑衅,搅散他们的卖艺场所,才有了“踢场子”的说法。以后把到教武术的拳场挑衅,把专向武术高手挑战等主动寻衅的行为都包括在“踢场子”之内了。

“踢场子”在旧武林中是常见的事。论起原因不外乎“拔份立威扬名”。

自古有“文人相轻”的说法,是说读书人自视清高,瞧人不起。那么武人是不是就好一些呢?不然,武人之间互相诋毁,争强好胜的现象更不少见。文人不过写些文章,骂骂街,打打嘴架而已。武人则要动手比试才能分出高低。这便是“文人相轻,武人相倾”。这便是“踢场子”的原因。

“踢场子”也有规矩,称作“文踢”、“武踢”。

“文踢”,就是当众通过“春点”和“点春”盘道,互相诘难,看双方谁对答如流,谁张口结舌。再是各自讲述武艺门道、拳理拳法,看谁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三是讲述门派历史,上辈名人,看哪方影响巨大,哪方辈分高,令输者丢人现眼。

“武踢”,就是动手较量,看双方的武艺高低。“踢场子”一定分个胜负,才能算“踢了”,还是“没踢了”。“踢场子”伤人免不了,但绝不能死人,一旦有人被打死,那就要经官动府,致人死亡者一定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这篇文章着重讲“武踢”。

“武踢”大致有下列几种。

(一)登门叫阵

叫阵的人,多是身怀武功,意图成名的人。打败名气大的武师,是迅速成名的捷径。被叫阵的人多是名气大、年纪老、成名早、有地位有影响的武师。

当年曾有来自东北的王姓武师到北京来访,访了几处,未遇对手,便慕名找到有“女侠”之称的王侠林家里,口出不逊:“这北京城没有练武术的。”实是目中无人。当时王侠林已50多岁,那人正在壮年。王侠林恼他看不起北京武术界,便说:“我也算不上练武术的,但是可以和你切磋切磋。”那时王侠林住在隆福寺东廊下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里,二人便在这9平方米小屋里拉开架子。二人一搭手,就见王侠林左手一搪,右手一挑,那人便腾空而起,随后一个塌掌,那人扑地砸在床上,把床屉都砸塌了,王武师连声道歉,满脸羞惭。这是50年前的事。

再往早了说,有祖孙二人登门李尧臣的武术茶社,指名道姓要和李尧臣比武,那人的孙子虽然输了,但老者却赢了。李尧臣心服口服,甘愿拜师学艺,结果学到了上乘绵掌功夫。

(二)激人自来

这种“踢场子”的人,目空一切,每到一处,恨不得把当地习武人都打服了。这种人往往采用摆擂台的方式向这一方武人叫阵。

清晚期,一个跑到沧州庙会上投擂的和尚,挑起的旗子上写道“拳打南北二京,脚踢运河两岸”。这是明摆着向沧州武林挑战,用这副对联激怒沧州高手前来应对。结果是镖师李冠铭气不忿前去攻擂,李冠铭大胜。

光绪年间,有个山东人马永贞,狂妄自大,跑到扬州设擂,张挂出“打遍扬州无敌手”的条幅,激人比武。结果遇高手仓耳子,二人比试力拉货船。结果马永贞惨败。

(三)给人拴对

这种做法是第三者从中使坏,对甲说:乙说你武艺平常,经不住他三拳两脚,趁早关门歇业,散了徒弟。对乙说:甲说你的功夫是师娘教的,稀松又稀松,打你白玩儿,趁早卷铺盖回老家。传来传去,两边结怨越来越深,终致约定交手比武,分个胜负。

这中间传话拴对的人心怀鬼胎。浅了的是想看个热闹,看个笑话,唯恐天下不乱。深了的是要借刀杀人,利用一方平了另一方,从中渔利。

还有更甚者,能让两个门派之间结上“梁子”,挑拨道:某某门派说了,专打某某门派,一打一准。结果造成两个门派几代结仇,互“踢场子”,几代不止。

(四)起哄寻衅

这种“踢场子”的人,类似流氓行径,他们专欺负老实人,或专拣“软柿子”捏,专在别人的教拳场子边上练拳、教拳,给人捣乱,还冷言冷语,冷嘲热讽,逼你让出场子,要么就交手过招,实干一场。

当年有这么一位,跑到中山公园一位老拳师的场子边上捣乱。老拳师有涵养,不滋事,任其自由。可惹恼了一旁观看的练六合螳螂的老拳师单香陵。单香陵上前与之理论。那人本是来“踢场子”的。既然单香陵出来“挡横儿”,那自然是话不投机。二人动起手来,那人被单香陵打倒,愤愤而走,从此再未露面。

(五)临时起意

这种“踢场子”往往是被踢者引来的。本来没有人来“踢场子”,这位卖艺者或教场者,无意中表露出看不起别门别派,炫耀自己武功门派的意思,引起旁观者甚至路人中习武人的不满。练武之人多火气大,涵养差,包容心更差。于是临时起意,去砸人场子,这种事也是不少见的。

(六)恶霸行径

这一种“踢场子”,多因被踢者忽视了江湖规矩或故意藐视江湖规矩造成,而“踢场子”的人则是地方势力,地头蛇、称霸一方的人。你既然藐视江湖规矩,就是藐视当地恶霸,他自然要来“踢场子”。

这种事又多发生在卖艺人的身上。依旧时江湖规矩,卖艺的每到一地,先要去拜访当地豪绅,表示要“借块宝地讨些生活”。还要拜访当地名武师,表示尊敬之意。如果失了这个礼,会被认为欺压豪强,自然要被“踢场子”,还非得踢走才肯罢休。

(七)结局不同

“踢场子”的结局,大约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输者甘拜下风,自愧武功不济,从此隐名埋姓,退出江湖,或是从此收敛,刻苦练功,不再四处招摇。或是从此再也不来此地,免生事端。

第二种,输者不甘失败,立志报仇雪恨。从此刻苦练功,希图卷土重来。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第三种,心怀凶险。为了挽回脸面,出胸中恶气,纠集团伙,以见不得人的手段进行报复,甚至杀人放火。

第四种,是出现戏剧性结局,就是失败一方认输服软,或磕头拜师,或赔礼道歉,或结为兄弟。总之,化敌为友,皆大欢喜。

“踢场子”是一种武林恶习。自打新中国成立,这种恶劣习俗几乎绝迹了。说明武林在净化,武林人思想在升华,武林和武林人,越来越文明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