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为孩子设限,而应该鼓励孩子积极乐观地去寻找方法而不是借口。告诉孩子:世界上根本没有“不行”、“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只要你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努力,奇迹一定会发生的。
一天上午,沐沐的同学小薇来我家玩。两个小孩在客厅里玩积木,他们将五颜六色的积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两个孩子玩累了,看到我在看书,就好奇地凑过来看我读的是什么书。我将书的封面让小薇看一下,微笑着问小薇能不能看懂这是什么字。小薇低下头害羞地说:“我怎么能看懂呢,我是个笨蛋??”
我听了很震惊,怎么孩子自己说自己是个笨蛋呢?后来,从小薇的话语里,我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家里,小薇的学习成绩稍不如意,父母便说孩子是“笨蛋”;做某种事情稍一失手,又给孩子冠上“笨蛋”的帽子,孩子只能听之任之。由于父母总是为小薇设限,慢慢地,在父母“笨蛋”的标签下,小薇变得越来越自卑了??
在家庭中,有许多家长也在无意中给自己的孩子设限,我经常听到家长说:“看人家的孩子规规矩矩,我们的孩子整天淘气,没点儿老实劲,简直成了野孩子。”
“我的孩子学习上特别懒,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余的一点儿也不做。”
“我的孩子就是个马大哈,做题特别马虎。”
“我的孩子太笨了,成绩老是提不上去。”
“我的孩子可能没有数学头脑,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我的孩子学习一点儿也不专心,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个水果,一会儿又上卫生间,真拿他没办法。”
“我的孩子太贪玩了,一点儿不拿学习当回事。”
“我的孩子根本不会学习,天天看他累得要命,就是不出成绩。”
“我的孩子就不是学习的材料,我都不抱什么希望了。”
看看上面的话吧,作为家长,你是否也习惯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呢?我有些担心,这些无意中为孩子设限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听说过《井底之蛙》的故事吗?
井底里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青蛙,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小青蛙问:“妈妈,我们头顶上蓝蓝的、白白的,是什么东西?”
妈妈回答说:“是天空、是白云。”
小青蛙说:“天空、白云大吗?高吗?”
妈妈说:“前辈们都说天有井口那么大,天比井口要高很多。”
小青蛙说:“妈妈,我想出去看看到底它们有多大、有多高。”
妈妈说:“孩子你千万不能有这个念头。”
孩子说:“为什么?”
妈妈说:“前辈们都说跳不出去的。就凭我们这点儿本事,世世代代都只能在井里待着。”
小青蛙有些不甘心地说:“可是前辈们试过吗?”
妈妈说:“别说傻话了。前辈们那么有经验,而且,一代又一代,怎么可能会有错呢?”
小青蛙低着头说:“知道了。”
自此以后,小青蛙不再有跳出井口的想法。
青蛙妈妈泄劲儿的话,让孩子不再有跳出去的念头。有些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反正我们家的孩子??”言语之中就有孩子本来就不堪造就的意味。说这种话的父母也许是出于无心,但听到孩子耳中,却很可能使他丧失了进步的信心。比如,当孩子考试的成绩不好时,父母往往不责怪自己平时疏于指导,而一味地怪罪孩子。“果然不出所料”,“看来你真不是读书的料”。这种责备用语等于告诉孩子,“反正你再努力也没用。”对于孩子来说,听到这种丧气话的反应就是:“反正我考不好是理所当然的”,从此就更不会去努力学习了。
经常为孩子设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作用,就等同于广口瓶上的玻璃罩对于瓶中跳蚤的作用。将一只跳蚤装入广口瓶中,然后,用透明盖子盖上瓶口。一开始,跳蚤试图跳出去,但一再地撞到盖子。后来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当人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跳,但不会跳出广口瓶以外了,跳蚤似乎在默认一个看不见的高度。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把自己调节到只能跳到那么高了,一旦确定,便不再改变。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设限。
儿子虽然才上小学,不过字已经认识不少了。有一次,他妈妈看到儿子认认真真地看我给他买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时,不无担忧地问我:“大人的书,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吗?”还未等我搭话,在一旁看书的儿子头也不抬地答道:“能看懂!”
为了验证儿子看书的成果,在儿子读完后,他妈妈便根据书中的内容对儿子进行提问,令妈妈吃惊的是,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儿子居然分析得头头是道!
我想,倘若不是真的完全读不懂,那么,身为家长,何必要在孩子充满兴致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就为他的阅读范畴设限呢?正因为每个孩子的性别、个性、兴趣、天赋、阅读水平、心中的理想以及当前自己的阅读需求等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即使孩子的面前摆放着同一本书,每个孩子所看到、读到这本书的感觉和想法也会有所不同。而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孩子,而不是为孩子设限。
总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为他设限,而应该鼓励孩子积极乐观地去寻找方法而不是借口。告诉孩子:世界上根本没有“不行”、“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只要你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努力,奇迹一定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