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懂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懂礼貌,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懂礼貌的孩子才招人喜欢,也更易融入社会。
周末,几个同事到家里作客,妈妈对沐沐说:“沐沐,快叫叔叔阿姨好。”
然而沐沐漠然地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回房间了,留下尴尬的妈妈和客人。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却这么没有礼貌,真让妈妈觉得脸上无光。
扭头就走还不是最坏的情形呢,当“你是猪,你白痴”,“阿姨,你嘴巴好臭”,“妈妈,这个妹妹好臭??”这些话冷不防从孩子的嘴巴冒出时,爸爸妈妈就会窘迫得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礼貌的举止时,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等孩子大了慢慢就懂了,于是,对孩子听之任之。其实,父母的这种习惯很不好,因为学会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懂礼貌,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懂礼貌的孩子才招人喜欢,也更易融入社会。况且,培养一个懂礼貌且彬彬有礼的孩子,也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关于礼貌的故事很多,先看看我的同学是怎么教育她的女儿琪琪的吧。
琪琪想喝酸奶了,就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
妈妈为了教会琪琪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
琪琪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喝酸奶呢?”
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琪琪笑着说:“妈妈,我想喝酸奶。”
“说得还不对。”
“怎么又不对了?”
“你要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请您帮我拿,好吗?’”
琪琪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妈妈才去拿酸奶。
等琪琪喝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妈妈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
琪琪瞪着大眼睛说:“完了,喝完了!”
妈妈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
“哦,还要说声‘谢谢’呀?”
“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琪琪现在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小女孩,周围的人都喜欢她。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妈妈平时一点一滴的培养。可见琪琪的妈妈在培养女儿懂礼貌的这个细节上是从来不马虎的。
比如,妈妈带琪琪到别人家做客时,会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时一定不可以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里,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比如,妈妈要求琪琪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来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样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比如,妈妈在公共场所教育琪琪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粗鲁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懂礼貌的下一代。而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同事的尊重和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就应让孩子从小懂礼貌。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懂礼貌的孩子呢?幼教专家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1.父母先做好榜样
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如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给予热情地招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对别人说“谢谢”;在收到礼物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写感谢卡等。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照着做。
2.和孩子玩角色扮演
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设置某一个场景,教孩子如何和别人问好、打招呼,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又能够给孩子实际的体验。
3.父母不要强迫孩子
很多家长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强迫孩子打招呼,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着不叫人,家长就拉着孩子,拼命地让孩子向客人问好,结果以孩子大哭而告终。这样非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产生反作用。孩子不肯说,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害羞,也许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客人打招呼。家长要在私下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向客人问好,孩子慢慢就会理解,并付诸行动。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形成了重道尊德、崇尚仁礼、孝长爱幼、谨言慎行等礼貌与礼仪规范。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