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晏子原来这样说
8024200000017

第17章 仁为德先,不仁难名

“原典”

晏子曰:能足以赡上益民而不为者,谓之不仁。不仁而取名者,婴未之闻也。

“古句新解”

晏子说:“能力足以效力于君王并有益于民众,却不肯出来为社会做事的,可以称之为不仁。不仁的人而能成名,我晏婴从未听说过。”

古语言:人若传名,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三立”德为首,人人则德为先。非人之善名,小恩小惠而已。

晏子是位实干的政治家,他主张有才能就应该为人类作出奉献。孔子也以为为人就须行仁,就得立于世间,为人类尽力,这是人之为人的责任,不可逃避。世事纷乱,纲常败坏,百姓涂炭,如果做隐士逃避时代,只显示出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无仁人之心,把自己混同于鸟兽。人是一个社会产物,不与社会接触,忘了社会秩序和形态,已不是真正的人了。况且,做个“避世之士”干净地抛弃这个时代,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肩负起恢复社会秩序的责任,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才符合为人之义。孔子乐意忍受磨难和别人的误解,为明知不可为之事把自己贡献给国家天下,心系天下苍生,行仁人之义。

汤为商部落首领。夏朝末年,商部落逐渐强大,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汤决心灭夏。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汤以仁厚收揽人心,争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见一人在树上挂起一张网,然后喃喃自语说:“不论天上来的,还是地面来的,凡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鸟,都飞进网里来。”汤对他说:“你太过分了吧,怎么可以这样网尽杀绝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网就可以了。”农民依言照办。汤祝告道:“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听我话的鸟儿,才飞进网里来。”

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在诸侯中很快就传扬开了。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意思是说,诸侯们听说以后,都齐声称颂说:“汤是极其仁德的人,对禽兽都是仁慈的。”大家都认为汤是有德之君,可以信赖,归附商的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个。商汤的势力也愈来愈大。

汤历数夏桀的暴虐无道,号召夏的附属小国背弃桀,归附商。对不听他劝告者,就先后出兵攻灭。如葛、韦、顾等夏朝属国,以剪除桀的羽翼。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汤还迁都于亳,以此为前进的据点,准备最后攻灭夏朝。

汤还采纳伊尹的建议,停止朝贡夏朝以试夏桀的实力。桀命令九夷族发兵征讨商,这说明桀还能调动东方的九个民族的兵力,汤和伊尹就马上请罪,恢复向夏桀的进贡。

一年后,东方的九个民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举歼灭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定都亳。

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扩展至黄河上游,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朝。

商汤的所作所为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仁为德先,仁义者天下信服。

做一代国君如此,那么,作为个人呢?也应当以仁义立世。

程婴救孤的故事流传已久,想必大家都听过。

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唯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怀着孩子,躲在宫中藏起来。

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的是个男孩,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雪恨,若是个女孩,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

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听说了,立刻带人到宫中来搜索,却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说:“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

于是,公孙杵臼假扮医者入宫看病,用药箱把孤儿从宫中偷运出来,交给程婴。程婴含泪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假作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全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公孙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十五年后,知情人韩厥找准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此时,孤儿已成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绝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

听过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程婴的“仁义”所感动。其实在他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背后,更散发着人性良善的光辉。试想一下,如果程婴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就不会念朋友之谊,想要抚养赵朔的孩子;如果程婴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使用调包计的时候,完全可以找别人的孩子当替死鬼。但是善良的他没有这么做,在他的心里,除了责任,就只剩下了对朋友的义。同时,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仁德为先,不仁难名。那些为国为民的人,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都是用其所学,用其之才,为后世留下无穷的财富。而历史上有名的隐士很多,若有能为国家效力,能为百姓办事的,也都被人民所记住。如果只是一味逃避现实,隐居林野,不问世事,其仁何存。人有大能,理应奉献于社会和人民,不然,只能是有能无仁。

§§第三章 举贤任能,远离谗佞——晏子原来这样说用人之道

国君应当任用贤德之人为官从政,乃是古代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共同的主张,晏子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举贤任能,远离谗佞。”晏子多次谈到亲近和任用谗佞之人会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多次引用夏桀、商纣王灭亡的历史教训以说明其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