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可谓是价值投资实践的集大成者,他说:“价值投资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因为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也就是说,价值投资之路并非坦途,其未来其实是充满了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从这一点说,价值投资与其他的投资(投机)路径没有太多的分别。“但是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惟一机会。”
人类财富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财富交换发生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国王之间。交换的财富包括布匹、香料、家具、青铜器、珠宝和黄金。这样大规模的财富交换无疑蕴含着价值判断的逻辑在内。而对价值的判断恰恰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
价值投资,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家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有较大折扣时买入。内在价值在理论上的定义就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现金的折现值。但是,一家企业余下的寿命到底有多长?能产生多少现金呢?这本身就充满了悬念,以这个充满了悬念的现金流为基础而形成的判断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再有,折现率又该如何确定?在不同的时点,不同的投资人会有不同选择,据以计算的价值必然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不能做到精确的价值评估,又怎能知道应该在什么价位购买股票?如果说这是价值投资人最大的困惑所在,应当不为过。
关于内在价值的计算,巴菲特最主要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巴菲特常常提到现金流量,但我却从未看到他做过什么计算。”
巴菲特本人对于内在价值的计算最为详细的叙述出现在1996年致巴克夏公司股东的信中:“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不是精确值,而且它还是在利率变化或者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修正时必须相应改变的估计值。此外,两个人根据完全相同的事实进行估值,几乎总是不可避免地得出至少是略有不同的内在价值估计值,即使对于我和查理来说也是如此,这正是我们从不对外公布我们对内在价值估计值的一个原因。”
此外,巴菲特还坦承:“我们只是对于估计一小部分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点自信,但也只限于一个价值区间,而绝非那些貌似精确实为谬误的数字。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常常看到,在证券市场上,过度追求精确量化往往不会带来好的后果。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名鼎鼎的美国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其高管包括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期权定价模型之父”默顿(Robert Merton)和舒尔茨(Myron Schols)、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等学术界及政经界要人,堪称梦幻组合。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称其为“也许是世界上学术水平最高的金融机构”,在华尔街与量子基金齐名。从运作方式上看,LTCM是通过运用电脑建立数量模型分析金融工具价格,再利用不同证券的市场价格差异进行操作,是投资界精确量化的祖师,却也难逃失败命运。LTCM曾经是如此成功——3年盈利增长2.84倍,一度成为市场唯马首是瞻的旗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泰斗级的公司,也创造了另一项金融记录——150天亏损超过50亿美元,亏损率超过90%。正如同中国古代的项羽,百战百胜,一败而失天下。
巴菲特爱引用凯恩斯的一句话,“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尽管我们相信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某一个公司的价值只有一个,我们也只能力求最大限度地逼进它。而赢家却总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