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持续竞争优势越突出的企业,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小,企业声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作用越大,超额回报率越高,经济商誉也就越庞大。”
巴菲特指出,价值评估的前提是对该公司业务的理解:“你得懂这个企业,不然没有一个公式能够计算出内在价值。”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2年及其后续的年报中多次重申自己喜欢的企业的标准之一,是具备“简单的业务”。巴菲特认为,为了提高价值评估的准确度,必须选择那些业务简单且稳定,从而使未来现金流量能够预测的优秀企业,“我们努力固守于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本身通常相当简单且稳定,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也一直在变,我们实在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量。碰巧的是,这个缺点丝毫不会让我们感到困扰。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只要能够尽量避免犯重大的错误,投资人只需要做很少几件正确的事情就足以成功了。”
只有在具有长期稳定性产业中,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具有长期持续竞争优势。长期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根本前提。类似于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优秀的企业,其竞争力、规模、盈利能力、产品影响力、市场优势地位等均在产业内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公司具有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并且通过将盈利积累再投资及合理负债进行新投资等不断实现新的增长。
巴菲特将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称之为超级明星企业。而这些超级明星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上的最明显特征是:拥有历史悠久的、影响力巨大的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需求相对很小,能够产生远远超过产业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这种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就是经济商誉。巴菲特将他最喜欢的超级明星企业总结为“拥有巨额持久经济商誉的企业,而且对有形资产需求最少的企业”。
事实上,根据债券价值评估模型,在进行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时,企业的有形资产相当于债券的本金,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债券的利息。和债券一样,本金在总价值中占的比例越大,受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大。现金流量越大,公司的价值越高。持续竞争优势越突出的企业,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小,企业声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作用越大,超额回报率越高,经济商誉也就越庞大。
喜诗公司是美国最著名的巧克力企业,也是巴菲特收购的第一家长期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这一次收购的巨大成功是巴菲特彻底从购买“雪茄烟蒂”式的便宜企业转向投资于优秀企业的开始。巴菲特经常以喜诗巧克力作为企业经济特许权的例子。“假设你听售货员说喜诗的好时巧克力卖完了,但老板推荐一种无品牌的巧克力,如果你宁愿再步行穿越一条街去购买一块喜诗巧克力,或者说,一块喜诗巧克力让你愿意为她比购买无品牌的巧克力或其他类似产品多付5美分,这正是经济特许权的价值。”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3年年报中以收购喜诗糖果公司为例,对持续竞争优势企业的巨大经济商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喜诗糖果正好代表了巴菲特寻找的优秀企业典范:对有形资本需要很小、惊人的无形资产(经济商誉)、拥有强大的经济特许权、较强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说:“在1972年,相对来说,只有很少几家企业预计会像喜诗那样持续保持25%的有形资产净值税后收益率,而且是在保守的会计政策和没有财务杠杆的情况下。并非是存货、应收账款或固定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产生的如此之高的超额回报率,其根本原因是无形资产的结合,特别是一种消费者在与产品和雇员无数次愉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普遍认同的良好声誉。这种声誉创造了一种消费者特许权,它使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而不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售价的主要决定因素。消费者特许权是经济商誉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他来源包括不受利润管制影响的政府特许权(例如电视台)以及在一个行业中持续保持低成本生产者的地位。
喜诗公司被收购后每年在利润表已经作为成本扣减的摊销费用,并不是真正的经济成本。喜诗公司1982年仅凭大约2000万美元的有形资产净值赚取了1300万美元的税后利润,这种业绩表明,事实上公司具有的经济商誉远远超过会计商誉的原始总成本。换言之,在会计商誉从收购之时起就有规律地减少的同时,经济商誉则以不规律但却非常坚实的步伐增加。当然,喜诗公司的经济商誉有可能消失殆尽。但它不会在平稳的消耗或与间接上类似于消耗的行为中缩水。更可能出现的是,由于通货膨胀,即使不按实际美元,而按名义美元来衡量,这种商誉也将不断增加。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因为真正经济商誉的名义价值会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任何一家需要具有一些有形资产净值进行经营的(几乎所有企业都必须如此),无财务杠杆的企业都肯定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对有形资产需求小的公司只不过是受的损害最小。当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事实很难理解。多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是:对付通货膨胀最好的保护手段是企业大量购置自然资源、厂房设备或者其他有形资产。只可惜传统的历史越长,其中的智慧反而越少。这种保护却并不有效。资产规模庞大的企业往往只能取得较低的收益率,常常仅仅能提供资本以满足企业在通货膨胀下保持现有能力水平不变的需要,除此之外却产生不了更多的资本来支持企业的实际增长,或者用来给投资者发放股利,或者用来收购新的企业。
相比之下,在通货膨胀时期形成的异常多的巨大企业财富,来自这样的企业:把价值持久的无形资产与相对需求较少的有形资产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按名义美元计算的收益会不断提高,而且这些收益总体上完全能够用于收购其他企业。这种现象在传媒企业中尤其明显。这些公司只需要很少的有形资产的投资,但它的特许权仍然能够持续。在通货膨胀时期,商誉是一种不断给予人们回报的厚礼。但这种情形自然只适用于真正的经济商誉。那种比比皆是的、徒有虚名的会计商誉则是另外一回事。当过于冲动的管理层以荒谬的价格收购了一家企业,我们就能发现与前面描述的完全相同的精心设计的会计处理。因为这种荒谬的价格无处可去,最终只能反映在商誉账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