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你的管理错在哪里?
8032800000018

第18章 不要让你的权力超越制度

不要像暴发户那样“花费”你的权力

权力是管理者影响下属的一个辅助工具。使用权力的目的不是专制,也不是制造紧张气氛,而是要使团队的业绩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传统的管理者大多用高压的方式来领导和管理员工。他们认为,作为团队的领导,就应该对员工吆喝,否则做管理者就失去了乐趣。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陈旧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了。员工不再是完成工作的机器,现代管理者应当在管理中加入一些人性化的东西。

实践证明,权力是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辅助手段,也是管理者指挥和影响下属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平台。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权力就成为每一个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泰勒认为:“权力是领导者表现自己管理手段的表现。但无数事实证明,过分保护和夸大这种权力就会引起私人欲望,就会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滥用权力是对权力价值的破坏。任何权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范围,领导者如果硬要突破这种限制和范围,就会形成‘权力扩张’,最终会危及企业及员工的利益。”

权力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管理者滥用权力的一个害处是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尽人才之用。创造性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而滥用权力的管理者正好截断了通往创造性的道路,使员工的行动完全听从于自己的命令和指挥。长此以往,员工们会认为自己想也是白想,因为管理者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即使有再好的创意也难以付诸实施。一旦个人的创造性在团队中得不到表现,人也就没有了什么积极性可言,就像机器一样没有一点能动性。对于那些有才华的员工而言,他们想要表现自己的价值,而工作中却处处受到压制,这种压抑感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团队将会因此而损失大量的人才。

正确地使用权力既是管理者的责任,同时又是管理者应尽的义务。因为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他将直接影响团队何去何从。但是却有很多管理者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自己的团队难与其他团队竞争,这无疑会给团队增加困难。汤姆·彼得斯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仅应当是一位领导者,而且还应当是一位操纵家。

超越制度的权力叫“特权。”

要想管理好下属,就要有一个好的制度,这是毫无疑问的道理。制定制度并不难,关键是在于执行。管理者决不能因为手中有权就轻视自己制定的制度,或利用权力更改制度或者超越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开国皇帝大都把重要的制度刻在石碑上,以警醒世人。宋太祖就曾在大殿上立有这样的石碑:此殿不得以南人为相。明太祖则在宫门立有铁碑,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干预者斩。按理说,有开国皇帝立下的石碑制度,后来的继位者只有严格遵循,这样的制度应当是能靠得住的。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宋朝的情况看,南人为相不止一位,从政声誉较好的也不都是北人。或许可以说宋太祖这个制度本身就有极大的缺陷,为后来的掌权者所废是情理中事,但明太祖的后宫“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则是对皇家政治得失的总结,这项制度应该说是抓住了封建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项制度如能得到切实贯彻,明朝当不会那样黑暗。明朝灭亡的原因固然可以列出很多,但宦官干政则是明朝灭亡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中国历代均有宦官乱政的事例,只有明朝最为严重。明朝不仅出了许多著名的宦官,甚至还出了“阉圣”魏忠贤。那时各地巡抚纷纷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有的还建在西湖、虎丘、五台山等风景名胜区。一祠之费银两多则数十万,少则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木无数。这种无聊的举动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大臣们煞有介事地在魏忠贤的生祠中将其称为“尧天帝德,至圣至神”,可以说对魏忠贤的赞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一位毒鞭天下的宦官,出行相随达万人,士大夫遮道拜伏,直呼九千岁。可怜明太祖立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制度如同一张白纸。

皇帝从来都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可立石刻碑的制度也靠不住,这表明制度只是制度,制定制度靠权,无权者绝没资格定制度。而制度的作废也是权,只要权力能够超越制度,制度必然疲软并最终成为废纸。明成祖在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的过程中因有宦官立了功,所以明成祖就敢废了明太祖的制度,而重用宦官。

在企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的今天,管理者一定要想想一项好的制度能不能靠得住,关键要看管理者是否身体力行,是否用手中的权力去保护制度而不是超越制度。如果权力大于制度,那么再多的制度也不过是制度,要想用这样的制度管理好下属是不可能的。

把你的权力“分出去。”

权力的平衡有两个问题:第一,“保留多少而给予多少权力”,这是数量问题;第二,“为何种目的给予何人权力”,这是质量问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调整对权力性质与分配等几个方面问题的理解。首先,我们要完全扫除原有的观念、恐惧、幻觉,让员工展现真正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与员工分享权力。

其次,我们要帮助员工消除他们的原有想法(例如:我是来接受命令的,不是来提建议的)、恐惧和幻觉,消除他们对是否能有效使用分配给他们的权力所存在的怀疑。再次,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对于与何人分享权力以及分享多少权力之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就好似不断移动着的靶子,我们必须适应它的变化。有一些人会在正确的位置上使用适量而恰当的权力取得成绩。辨认出这部分人并让权力在他们手上得到正确的使用并非易事,但这又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这是真正有效率的领导者所必须拥有的技能。

不要把权力当宝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小故事:

一只山羊上了一农家高屋顶,其下有一匹狼走过。山羊以自己位居高位,野狼对它莫可奈何,便骂道:“你这傻瓜、笨狼。”狼于是停下来说:“你这胆小鬼,骂我的并非是你,而是你现在所站的位置。”

权力是管理者表现自己管理手段的表现,但它不代表一切。无数事实证明,过分保护和依赖权力就会存在私人欲望,就会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这是对权力价值的破坏。任何权力都有一定的限制和范围,管理者如果硬要突破这种限制和范围,就会形成“权力扩张”,最终会危及企业及员工的利益。

管理者依赖权力的现象在管人上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以命令压制下属

命令是让下属执行的措施,而个别管理者却以权压人:“这是业务命令,你就照我说的做,不然我就把你开除。”

像这种不顾下属立场,强制的命令方式,只会徒然增加下属反抗心理,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

有些企业管理者,当员工不按己意而行事时,往往不愿花点时间与下属商谈一下,而是马上搬出权力这张王牌,借以操纵下属。即使管理者不是用强硬的态度,但此行为即明白表示:管理者不相信下属的能力。

2.在思想上漠视下属

每位员工都有其思想、自尊,否则他就没有个性。利用好下属的个性,使他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才是高明之举。管理者千万不要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应该尊重下属的意见,合理地发布命令。即使多不可靠、多么无能的下属,一旦把工作交付给他,就不可轻视他的能力。对其努力的行动,管理者应尽量给予帮助,要耐心地指导他们,给予他们意见和忠告。

3.超权指挥

如果想做到管理的有条不紊就要有层次。现代管理有着明显的层次分别,如一个公司中有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各层次都负有与之相对应职责的权力:决策层负责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和生产任务的布置;管理层负责计划管理和组织生产;执行层负责具体的执行操作。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管理中存在的客观事实,便会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发生问题。

无知的主管才会“全权作业。”

一些从最下层职位,慢慢升到主管阶层的人,他们的通病是喜欢夺取下属的工作。客人来时,他们会亲自带领客人参观;工作上有了困难,也会自己计划,自己谋求解决之道,这叫做“带头指挥”。他们不仅主持会议,连记录工作也一手包办。虽命令下属拟定计划,却不甘示弱,暗中也在从事拟定工作,欲与下属一争长短。

遇到这种“全权作业”的主管,下属内心会想:“我们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些事就让他一个人去做好了。”因而失去了自发能动的精神,不但耽误了正常的作业,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大局。

总之,即使自己精明干练,能够独当一面,也绝不能夺取下属分内的工作。换句话说,主管应尽可能将权限让给下属,自己专心于处理问题或策略方面的工作,否则下属是无法成长的。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管理下属离不开制度,好制度胜过一切说教。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他们的领地。但是怎么开发这个辽阔的大陆呢?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到荒凉的澳洲去。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犯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送犯人的工作。最初,政府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多装人,就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所以犯人的死亡率很高。英国政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一位议员想到了制度。那些私人船主利用了制度的漏洞,因为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来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澳洲上岸时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一段时间以后,英国政府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犯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有些运送几百人的船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犯人还是同样的犯人,船主还是那些船主,制度的改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关于如何经营企业,如何管理企业中的人,以及成功的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素质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有人强调要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有人看重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还有人倚仗良好的市场大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等等。这些各有侧重的看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也是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但都只是些硬件的要求。而对于软件的呢?制度、文化的因素又是不可忽视的。毕竟企业是关于人的组织,而人的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要求企业必须营造出有利于共同理念和精神价值观形成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并约束、规范、整合人的行为,使其达成目的的一致性,最终有助于企业共同利益的实现。因为从根本上说,经济学关于人性本懒惰自私的假设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来说,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在任何单位里,都需要规章制度。一套好的规章制度,甚至要比多用几个管理人员还顶用。

无论制定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事前都要详细了解实际形态、整理分析各类问题,再制定规则,这样才有意义。若制定了冠冕堂皇的条文,却与现实情形背道而驰,则无异于一纸空文。

另外,作为一套规章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发挥管好人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公司的规则,发现不切实际或不合情理的要及时纠正、不断改革,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必然是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着的。这样的规则是活的规则,只有活的规则才有意义。

总之,规章制度的建立、制定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不断改变的,而不应该一成不变。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要善于用规则管理下属。

强化纪律也要分等级

若想加强对员工的约束,就需要有强化纪律的书面规范,保证员工受到公平的对待,避免一时冲动而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强化纪律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次犯错,口头警告。员工必须知道他们哪里错了。你要记下给他们警告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次犯错,书面通知他们,并警告说下次犯错误受罚,扣薪资或者换工作。这封警告信一式三份,一份给犯错误的员工本人,一份给上司,一份存档。

第三次犯错,临时停止工作。根据你们达成的协议、错误的性质及程序,给予他们长短不同的停工时间,停发一切报酬。

第四次犯错,降职、降级,或者调换工作,直至开除。根据各种因素,作出上述惩罚之一。其中调换工作是最常见的,因为这样既可减少解雇给他们造成的打击,又可以使自己减少一个问题。

赏罚公正才会纪律严明

赏罚在于公正严明,所以《韩非子·有度篇》中说:贵族在法制内,执法公正无私。法度的施加,聪明人也不能辩论,勇敢的人也不能争斗。犯错施刑不论大臣还是百姓都同样,奖赏好事不遗漏普通平民。所以能公就无私,无私就无过。如果有难以明断的事和疑点,稍有疏忽就会失去严明。处在这样的境地,就只有依从书经中所记载的“有疑点的罪过从轻处理,有疑点的赏奖要慎重”为标准。另一方面,奖赏不能因私怨而废弃,惩罚不能因亲近的人而不行使。

黄石公说:“小怨不赦免,大怨就会产生。”又说,“念旧怨而废弃立新功的人必无好结果。”所以要成就天下大事的人,心须要有容恕、宽容的度量,才能收到赏罚严明的功效。

赏罚的应用是:在某种时机,不能一味拘泥于原则、原理,而应该判断出其人其事应该怎样处理;不能仅仅在公平的字义上做文章,要了解到效力应该放在事业功绩上才是最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