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有肥头大耳、膘肥体健的形态,常被人们视为有福的象征,由此便产生了以大耳为美、为贵、为有福以及以肥猪为富贵、好运的象征的诸多习俗,同时也是肖猪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一首古诗写得好:“年逢亥岁红运开,人遇贤君定发财。抬头见喜迎富贵,肥猪拱门送福来。满腹经纶题朱笔,进士及第添光彩。”如今说起猪,人们则会联系到大耳有福、大智若愚、憨态可拘、无忧无虑,会产生吉利的征兆。在民间,猪又称“福运使者”,被视为富足、吉祥、富贵之象征。
耳大有福自逍遥
中国汉民族有崇拜猪的传统,猪的肥头大耳自然成了美好和福气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大耳的名人也的确不少。据说治水的大禹就长着一双特异的耳朵,史称“禹耳三漏”。漏是“穴”的意思,即禹的耳朵有三个耳道,据说这种面相特征预示着他能够疏导泛滥数十年的大洪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名叫重耳,“重”即“大”,也是大耳的意思。古代崇尚大耳的习俗在诗文中也多有流露。如汉乐府相和歌辞《长歌行》中描写:“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魏书太祖纪》中说太祖:“弱而能言,目有光喂,广顺大耳。”《三国演义》中“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刘备更是家喻户晓。可见,以大耳为美、为贵的观念古已有之,并流传至今,现在我们还常常认为耳垂厚大的人有福气。
耳大下垂甚至及肩,并不是天生的自然之耳,而是人为弄大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说文解字》中解释:“聃,耳曼也。”段玉裁注又说:“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也就是说,老子有着一副漂亮的聃耳是因为坠耳拉长的。中国古籍中也记载有许多使耳朵变大的方法。如《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南蛮》中说:“其渠帅贵长耳,皆穿而糙之,垂肩三寸。”即从小在耳朵上穿孔,然后挂上重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悬挂的东西会逐渐加重,耳朵也越拉越长,以至垂到肩上。
崇尚大耳的习俗其实是源于远古的猪神崇拜。从存遗的典籍和古文物中可以看到,中国远古就有以猪为图腾的部落。据专家研究,河姆渡陶器上的猪画像、半坡陶器上的猪纹、商周青铜文化中的猪造型等都是猪图腾崇拜的遗物。猪的大耳是其显著特征,所以人们就以大耳来求得与猪的肖似,希望获得猪神的保护,大耳的习俗正是对于猪耳的模拟。
膘肥自有福运来
猪肥硕的形体代表生,而生既意味人丁兴旺,也意味庄稼丰收,更意味着财源滚滚,所以猪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民俗文化中成了福运的象征。
贵州中西部山区的儿童会在正月初一下午用绳子拴着代表牛和猪的两块石头,把它们牵进牛棚和猪圈,嘴里喊着“我牵牛赶猪来啦”,以为石头凝聚着土地的精华,可以把土地的活力转移给牛和猪,使六畜兴旺。广东普宁的农民会在元宵之夜从田里抱回两块土来,放置在家中并插上竹叶,称作“抱大猪”,寓意生长万物的田地可以把生的能力感染给猪,以使猪膘肥体健。河北和天津一带逢年过节时还流行贴“肥猪拱门”的窗花。这种窗花多用黑色腊光纸剪成肥猪状,猪被上驮着聚宝盆,以求招财进宝。
据传,从唐代开始,新科进士到大雁塔题名时须用“朱笔”,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会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
延伸阅读
猪的美称“乌金”
在民俗文化中,“猪象征财富”这一观念,基本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乌金”。成书于唐代前期的笔记《朝野载》说:“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洪州在今天的江西南昌一带。用乌金一名来称猪,表达了对猪的美好寄托。与此相关的民间故事甚至形成了一个专门类型,被学者命名为“逗金猪型故事”。白族的民俗文化中,流传有“金母猪”的神话故事。在吉林前郭尔罗斯地区,流传着《五只小金猪》的民间传说。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发财致富的迫切追求,也说明了人们视猪为宝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