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3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8039300000048

第48章 让宝宝拥有一颗同情的心

苏霍姆林斯基:同情心的培养需要从童年开始,因为如果在童年时代没有受到善良情感的教育,以后就再也不能在他们身上培养起这种情感。儿童一旦失去这样的时机和教育,其童心就可能走向邪恶。

父母的坏榜样

有些父母对别人的困难和不幸总是无动于衷,他们不欣赏也不理解宝宝的同情行为,怪他多管闲事,久而久之,宝宝也就感受不到人间珍贵的友情,幼小的同情心就这样在无形之中被扼杀了。一方面父母要培养宝宝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父母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为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错误的溺爱

父母如果对宝宝一味地满足,一味地迁就,百依百顺,宝宝就会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父母给宝宝的爱应该是理性的、有原则的。对于宝宝自私、任性的行为,一定要坚决制止。必要的时候,父母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生气和不满,让宝宝感到自己这样做是得不到肯定和赞扬的。当宝宝体会到这点以后,才会意识到关心他人会受人称赞、是自己应该这么去做的。

虽然年龄小的宝宝还不懂得同情的真正涵义,但是大人可以鼓励宝宝去关心、帮助他人,将同情心的种子种在宝宝的心里,让它茁壮成长。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宝宝的同情心:

父母的示范作用

正如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在宝宝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榜样就是父母。

经常能在大街上看到身有严重残疾或家庭极其贫困的人乞讨,宝宝看到这些人会投去什么样的目光呢?是鄙视?还是怜悯?极少有父母带宝宝去帮助这些可怜的人。相反,许多父母会说:“别看他们,这么脏。”没有同情,更多的是鄙视。其实,当我们在大街上看到这些乞讨的人时,可以和宝宝说说他们为什么要乞讨,告诉宝宝他们很可怜,我们要帮助这些可怜的人。

教宝宝遇事多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

一个人的美德,主要归功于他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当你的宝宝和伙伴打架时,你不妨问宝宝,“请你想一想,如果别人打了你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宝宝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经常体验别人的感受,就能帮助宝宝学会敏锐地察觉他人的内心感受。

同情心的阶段划分

从出生到6个月,尚未分化的原始同情心。此时宝宝还不能清晰地分辨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世界,因此,当婴儿室里有一个新生婴儿啼哭时,常常会引发其他婴儿哇哇大哭。这就是人类同情心的先兆,是一种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情绪冲动。6个月到1岁,自我中心的同情。此时宝宝开始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的痛苦,其同情心开始升华。例如,一个10个月大的宝宝看见另一个小朋友跌倒并哭泣的时候,他注视着这个小朋友,也开始哭起来,就像自己受伤时所做的那样。

1岁到2岁前,准自我中心的同情。当宝宝看到其他人受伤害时,就会做出想要援助的移动,例如,轻轻地拍打、触摸受伤害者,或者叫别人来帮忙,进行安抚或做出同情的表示。

2岁以后,真正的认知同情。现在宝宝能够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因此他显然更能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和安慰。一个2岁的宝宝在和另一个小朋友争夺玩具的时候,那个小朋友不小心受了点伤,开始哭泣起来。为了安慰这个小朋友,他把自己的玩具熊给那个小朋友,但不管用。他想了一下,便跑到另一间屋里,把那个小朋友的玩具熊拿给他,这个小朋友紧紧地抱住它不哭了。

超越情境的道德同情。在2岁之后的某一阶段出现的,取决于复杂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此时宝宝能够将同情心赋予自己并不认识的人,或者在受伤害者不在场的情况下,也能做出富有同情心的反应。

鼓励宝宝关爱别的小朋友

宝宝在1~2岁时,尚未形成“自我”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不能区分出来。比如,别的小朋友摔了一跤,哭了,他自己也露出痛苦的表情,跟着哭了起来。宝宝出现这种现象,大人不能取笑和责怪他。虽然宝宝因为年幼而分不清自己的痛苦与他人的痛苦,但这却是他日后产生同情心的重要心理基础。假如不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苦痛,同情心也就不可能产生了。

呵护宝宝的同情心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所说:“如果我们富于同情心,那么当他们处于危险境地时,我们就有一种帮助对方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因此,父母对宝宝表现出来的同情心的萌芽,要特别悉心地爱护。

培养宝宝对自己及物品的爱护

宝宝自从学会走路之后,每天都得摔几跤。不是碰头,就是摔倒,经常是上次的淤青还没有消退,这次又添新伤。每次,宝宝不小心摔倒之后,父母要先鼓励宝宝自己爬起来,然后对着碰伤的地方说:妈妈给宝宝吹吹就不痛了。同时也要给碰倒宝宝的东西揉揉痛。

宝宝在玩耍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玩具赋予生命,和它们说话。在培养宝宝的同情心时,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比如,当宝宝在折树枝时,大人以小树的口吻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呜呜……”大人模仿小树的哭声,很容易使宝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同情心

游戏是宝宝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大人可以通过游戏促进宝宝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让宝宝扮主人,让他照顾“正在生病中”的毛绒玩具等。

小贴士

宝宝同情心的发展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由于宝宝年龄小,模仿性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父母是宝宝最早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榜样,无形中培养了宝宝终身受益的美德。

让宝宝学会尊敬老人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因为在年幼的宝宝眼里,父母的行为永远是对的,只要爸妈能做,自己就能做。所以,父母只有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才能让宝宝有所体会,并牢记心头。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宝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琐碎、繁杂的,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养宝宝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宝宝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宝宝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日积月累,宝宝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给宝宝提供表现的机会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点拨、暗示,诱发宝宝的良好行为。如询问宝宝:“明天是爷爷的生日,你有什么准备呢?怎样使爷爷高兴呢?”等等。

及时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

宝宝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宝宝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宝宝养成不良习惯。

建议老人多与宝宝交往

有些宝宝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宝宝的成长,多与宝宝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居高临下。对宝宝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宝宝。

小贴士

父母应该让宝宝多与老人接触、聊天、散步,从而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感情有了,尊敬之情就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