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宝宝为什么不肯接受批评,必须从他的年龄、认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层面来探讨。当宝宝认知能力不足时,是非对错的观念也不够,相对地,就容易犯下许多无心之过。而父母本身的心态,以及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会影响宝宝犯错后的态度。想要让宝贝乖乖认识到错误并接受批评,却又怕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只要善用引导方式,您也可以教出勇于接受批评的好宝宝!
首先让宝宝学会认错
“小明,你把爸爸的杯子打破了,快说对不起!”一般父母在宝宝犯错时,常希望他当时就能承认过错,但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不论宝宝是无心或刻意犯错,父母都应探究其行为原因、时机、年龄与认知是否足够,再从错误中去修正内容。父母要知道宝宝到底错在哪,并非仅看到他的言行表现,而应着重于其背后的意义。
认错应是让宝宝“学会认识错”,而从认识错到承认错,中间的铺陈很重要。父母宜以适当的方式引导,才不会让宝宝的自信心受损,或是有负面影响介入。
以宝宝乱丢杯子为例,事件发生后,父母应先抱住他,并告诉他:“爸爸是爱你的,但是爸爸要向你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你丢杯子,是因为心情不好呢?还是想要玩它,试试杯子坚不坚固?”先给予宝宝温暖的拥抱,再慢慢引导他说出行为动机,让他知道错不代表不好,只是该言行举止不被允许,或者是不恰当的。
教养方式与认错态度
威权式
宝宝做错事时,如果父母采取威吓的方式来对待他,宝宝会担心、害怕受到爸爸妈妈的惩罚,因而更不敢承认错误。在威权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宝宝,大部分会逃避自己的过失,因为他们已经想到认错后会遭受严厉责难,心生恐惧,便选择隐藏或者说谎。
溺爱式
现在家庭普遍都是双薪制,父母平时忙碌,无暇陪伴宝宝,因此多半又怀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宝宝所要求的,总是极力满足,使得家里的宝宝成了无法无天的小霸王。父母一旦宠坏了宝宝,当他做错事时,便选择纵容或视而不见的溺爱方式,宝宝在不觉得自己有错的情况下,当然更不愿意认错了。父母若是采取溺爱式教育,会让宝宝混淆他的是非价值观,当父母对宝宝的错误行为没及时修正时,宝宝容易一错再错,养成“知错不能改”的个性。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宝宝,对于喜欢的东西都想占为己有,即使是别人的东西,他也想抢过来,这样的恶习,不只让宝宝的人际关系变差,父母的管教也会更加困难。
民主式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很民主的,宝宝不肯认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年龄小,看不出来自己错在哪里,也可能宝宝还在气头上,心情还没平复。这时父母应先安抚宝宝的情绪,再慢慢和他谈刚刚所发生的事情。民主的父母,宝宝大多愿意和父母诚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为错误道歉。因为宝宝知道,爸爸妈妈是可以沟通的,只要据实以报,父母不会对他拳脚相向或是随意辱骂。
宝宝的能力是靠模仿而来的,如果父母本身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都不肯轻易认错,宝宝便会观察并学习这样的经验,因此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倘若父母本身的态度是不友善或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宝宝便会遵循此标准,即使认错,心里却是不服气、不顺从的,这样反倒易养成宝宝阳奉阴违的态度。
犯错后的处罚通常是肢体的,或是直接剥夺宝宝的权益,因此宝宝不认错,很可能是不敢认错。宝宝的错误是可以被讨论的,父母应教他认识错误的行为,并告诉他该怎么承认错误,以及坦白的好处与不承认的后果。父母不妨告诉宝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害怕,但是妈妈保证不会打你。”让宝宝认识错误,并了解认错的好处,不仅能让生活更顺利,亦能增进亲子关系。以同理心的方式,在宝宝犯错后,让他用角色模拟来将心比心,反求诸己,不仅能减少宝宝犯错概率,还能让他学习三思而后行。
勇于接受批评
有天早上,因为一件小事儿,鲁逸受到了邻居奶奶的批评,那个奶奶声称要告诉幼儿园里的老师,鲁逸吓得大哭。
傍晚,路过邻居奶奶家,鲁逸和妈妈一同见到了她,要在平常,鲁逸肯定开心地与她打招呼了。可是这时,任妈妈如何提醒鲁逸,他还是扭头要走,想必是生了奶奶的气了。
所幸妈妈当时也没要求鲁逸怎么样,也没有批评他,但妈妈知道鲁逸带着这种情绪待人肯定是不对的。以后,他要经历的挫折多着呢,这么点批评就承受不了,以后怎么和人相处?再说,只接受表扬,不能承受批评,特别对一个小男子汉而言,未免也太脆弱了点吧。想到这,妈妈没有带鲁逸直接回家,而是带他兜风去了,让鲁逸看妈妈电瓶车的镜子,问他:笑脸好还是哭脸好看?鲁逸不假思索地答道:“笑脸好看。”妈妈就顺势说刚才鲁逸的黑脸太难看,如果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应该多点笑脸才对。别人批评你,说明别人对你关心才这样说你的,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否则别人就不愿理你了。鲁逸听懂了妈妈讲的道理,当妈妈提出第二次再见到邻居奶奶时,要主动与她打招呼,鲁逸点了点头。
回家途中,妈妈故意往邻居奶奶的家门口走,假装彼此又碰面了,鲁逸这时已主动与奶奶打招呼了,并且又补充说:“奶奶,谢谢你对我的关心。”
小贴士
父母的教养方式,虽然会影响宝宝是否愿意认错,但与宝宝本身的特质更是密不可分。假如父母是威权式教育,但宝宝脸皮很薄,一旦宝宝犯了错,就更不愿意说出来;而脸皮薄的宝宝,碰到民主的父母,就会愿意说出心里的话。父母的教养方式需配合宝宝的特点,并培养出双方默契,才能让亲子相处更为融洽。
让宝宝及时调节自我
由于宝宝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会时不时地发点儿小脾气,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不见得有什么异常。父母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也可以给宝宝一些时间和空间,帮助宝宝达到自我调节的能力。
让宝宝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让宝宝学习控制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宝宝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只有宝宝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宝宝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有时候宝宝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些偏差,有时会发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过激现象。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就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宝宝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当宝宝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快的事情,这些会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尤其是遭到挫折时,心情就会更加沮丧。比方说:宝宝这次没有得到小红花,今天跟自己的小伙伴闹了些小别扭等等。父母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宝宝分析原因。是不是宝宝哪里做得不够好才没有得到小红花,而跟小伙伴闹别扭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呢?经过诸如此类的疏导和分析,宝宝自己可能就会想明白一些事情,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了,很快也变得心平气和了。
我的小小脾气
在我6岁那年,有一次周末的时候,妈妈去了外婆家,爸爸要外出钓鱼,我一直央求要跟爸爸一起去,可是遭到回绝,一是因为我的作业没做完,明天就要上学了,二是因为河边太危险,爸爸专心钓鱼没办法照顾到我。在我再三要求下,爸爸也只是答应,下次带上妈妈我们一家人去钓鱼。可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闷闷不乐。爸爸出去了之后,我一个人在家,作业也做不下去,就想着外面应该多好玩呀?为什么不带我去呢?为什么要留我一个人在家呢?越想脑子里越乱,也变得越急躁。平时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答应我的,这一次,被无情地拒绝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于是我玩起了我心爱的玩具,可不知道为什么,一点也不觉得好玩了,看什么都觉得没劲,拿本书也会掉在地上,好像什么事情都在跟我作对。不知不觉中,房间里被我弄得乱七八糟。这时妈妈回来了,看到了一片狼藉,不过她没有马上批评我。而是倒了杯水给我,让我安定下来,然后问了前因后果。看着满屋的凌乱,恢复平静的我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在妈妈的悉心劝导下,我觉得本来一件好小的事情,因为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让事情变得更糟了。所以,我跟妈妈约定,让她监督我,也帮助我学会调节自我。
有时宝宝可能某方面做得比较出色时而受到了奖励,这会使宝宝非常开心,甚至手舞足蹈,这也都是正常的。可以让宝宝尽情地高兴一阵子,并赞扬宝宝所取得的成绩,但这时也要注意宝宝的情绪,不能因为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可以让宝宝自己调节,调整好心态,父母在旁加以辅助。
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盲目行事,很难干好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事情。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就要让宝宝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宝宝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比如,父母要教育宝宝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晚上不能太晚回家;未经家人同意不能在外留宿;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等等。
让宝宝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当宝宝进入小学之后,父母要教给宝宝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识,要求宝宝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教具等。宝宝进入小学后,要培养宝宝自己做作业和检查作业,自己的事情要让他自己完成。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当宝宝学习与其他方面产生矛盾时,要教给他怎样处理,从而让他自己去选择。
小贴士
父母可以和宝宝达成一种协议,当宝宝在气愤、想发泄时,父母用某种事先约定好的语言或目光暗示宝宝,让他自己冷静地想一想,进行自我调节,然后再去解决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