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3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8039300000074

第74章 让宝宝多欣赏名画

让宝宝从小就大量接触艺术品,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从中感受生命力的种种模式,是审美感知教育的另一种有效办法。

宝宝的审美感知具有自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宝宝对美的感知由笼统到分化,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相似的感觉。毕加索曾经说过:“学会像六岁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宝宝和艺术家之间更能互相理解。

世界名画是宝宝的精神营养

父母都知道物质的营养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是多么重要,对营养专家提到的一些优质蛋白,父母都会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弄到,尽自己所能给予宝宝。那么在精神方面呢?不夸张地说,许多家长在这样的提问面前表现出沉默,他们给予宝宝的精神营养相对于物质营养显得如此苍白!人的大脑记忆中,听觉、触觉等感官的作用只占20%,其余的占80%的视觉记忆却遗憾地被忽视了!让宝宝欣赏世界名画,就能补上这一课。这件礼物就像给宝宝的最好营养一样,是给宝宝最好的精神补品。

名画的选择

在名画的选择上,应该提供本民族或世界上优秀、易于幼儿理解的名画,对名画的选择应该是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因为有组织有系统的提供名画,有助于宝宝感知经验的系统化。如齐白石的画中表现天真、童心、自然、真切、简单,可以同时选择齐白石的几幅鱼、虾、蔬菜、水果画供宝宝欣赏;或者系统地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如毕加索的《梦》中轻盈的曲线流露出女人的温柔、梦幻的感觉,《泣妇》中僵硬、拥挤的断线展现出的紧张和忧伤。

达·芬奇

达·芬奇(1452~1519)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达·芬奇历时数年绘制这幅半身像,他把这位商人妻子处理成两手自然交搭,身躯和头部不同程度侧转的方式,既克服了单调又显得从容。蒙娜丽莎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及神秘的微笑,与宛如中国山水一般的淡远背景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使后人可以进行不同的阐释。这种像现实生活一样复杂丰富、让人一言难尽的感觉,恰是最伟大的文艺作品特有的品质,为后人确立了一种半身肖像画模式。《最后的晚餐》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画、深刻的人性,昭示着古典美。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

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籁之声。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代表作品:《美丽的女园丁》,拉斐尔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拉斐尔的作品还有《草地上的圣母》《圣母的婚礼》《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披纱巾的少女》等。

富有美感的环境

并不是所有的宝宝一开始就喜欢欣赏名画,由于不懂得如何欣赏,大人的引导与熏陶非常重要,大人主要是帮助宝宝面对名画作出审美反应。大人首先应当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在屋子中悬挂名画复制图片,激发宝宝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些名画最好是大人自己也很喜欢、很有感触的,这样可以随时和宝宝谈起它。

引导宝宝去感知画

大人不要直接告诉宝宝画的内容及画家的用意,而是以提问、谈话的方式引导宝宝充分用直觉去感知,帮助宝宝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发展。大人可从“你看到什么”引导宝宝感知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从“你心中有什么感觉”引导宝宝感知美术作品的情感;从“你感觉它的线条、形状、颜色、构图怎样”引导宝宝感知美术作品的形式;从“请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引导宝宝回顾和反思美术作品的整体感知……

小贴士

要培养宝宝,最好的途径是带宝宝去博物馆直接看原作。如果有经济实力,经常带宝宝去博物馆看看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