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3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8039300000081

第81章 比“打”宝宝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打,似乎是父母在教育宝宝时一个亘古不变的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其实这是一种很不人性化的管教,效果也不见得会有多好。父母完全可以找到比打宝宝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打,给宝宝带来的伤害

宝宝的神经系统非常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理障碍及原因不明的呕吐、腹痛、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经常遭遇责骂或挨打,宝宝会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低于别人,并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心理,甚至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

有的宝宝天生比较倔强,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即使挨打也不屈服,这种“犟”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这种因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会以“犟”的形式表现出来。宝宝经常挨打,在潜意识里会把打架当做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就会模仿大人用“打”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父母在他身上表现得越粗暴,他对别的小朋友也就越粗暴。经常挨打的宝宝,做错事时,为了逃避挨打而掩饰事实,编造假话,尽量找借口来帮自己摆脱挨打。久而久之,宝宝就养成了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如果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宝宝一般都不会与经常打骂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接近。宝宝在承受暴力的过程中,其幼小的心灵已经形成“爸爸或者妈妈是坏人”的思维模式。这将导致宝宝不仅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还可能产生仇恨心理。在父母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宝宝大多胆小、懦弱。

什么时候不该打宝宝

宝宝犯错误,父母在暴怒时千万不要去打宝宝。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理智,越打越觉得宝宝该打,很容易失手打伤宝宝。0~6岁的宝宝自主感十分强烈,而且随着慢慢长大,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凭着自己的能力,不断带来各种成就。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打宝宝,容易伤害宝宝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中所必需的体验,从而影响宝宝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在这一时期经常性地打骂,宝宝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打骂,会在宝宝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导致宝宝身心的不健康。

老师这样说——被爸爸误解的小豆豆

李丽女士家有个爱搞破坏的宝宝,是三岁的豆豆。他常常将家里的收音机、遥控器、手表等东西拆得七零八散,常常是拆时兴趣十足,但之后却很难复原。豆豆的爸爸下岗了,家中暂时只靠李丽女士一个人的工资来维持,经济上有些拮据。看到豆豆将家里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废物,本来因下岗就郁闷的爸爸,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一天,爸爸看到豆豆又在摆弄一个收音机,拉起豆豆就是一顿打,边打边骂:“你这个败家子,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乱拆东西!”豆豆一边躲闪,一边辩解说:“我是看见你的收音机坏了,没有办法听广播了,想把它拿出来修一修,就能用了。”爸爸一听更气,觉得豆豆不仅不肯承认错误,还会为自己狡辩。于是,下手更重了。直到豆豆哭着断断续续认了错才作罢。第二天,李女士在收拾家里时拿着收音机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把它修好了?”爸爸拿过来一看,发现收音机确实已经修好了,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豆豆,心里那个悔呀。可从此之后,豆豆对家里的东西却再也不敢乱碰乱拆了。

比打更有效的方法

首先父母可以对宝宝采取短时间的隔离。让宝宝独自待在一个安全的处所,将他暂时与外界隔离开来,给他足够的时间冷静下来,然后再指出他究竟错在哪里,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他该如何处理才是对的。这种方法也可以防止父母在极不冷静的情况下对宝宝采取暴力手段。

然后,父母要向宝宝阐明他不良行为会导致的后果,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错误行为将会导致令人不愉快的结果。宝宝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父母要让宝宝理解他的行为与他所受到的惩罚之间的必然联系。对于宝宝经常性出现的问题,父母可以考虑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对宝宝进行教育或提醒,帮助他加深正确的认识。如果宝宝过分沉溺于某一事物不能自拔,打骂也不是最有效的方式。父母可以试着用别的事物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通过多次的强化使宝宝逐渐淡忘他原来热心关注的东西。

小贴士

“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这句话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宝宝们如果对电视的反应非常热烈,一旦让他们坐在电视前,非常专注地盯着电视看,那么长时间如此,宝宝的头部会对机械的声音产生反应,而对父母的声音反而没有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