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及作者简介
《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1912~1991),陕西韩城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写作。《保卫延安》是杜鹏程的成名之作。
坚持从生活出发的真实性原则,是每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的基本法则。《保卫延安》之所以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其主要原因也正在于此。作品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生动地表现了在这场敌我兵力悬殊的特殊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成功地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声东击西,掌握主动,最后终于实现战略意图而克敌制胜的历史过程。小说属于艺术,因而它不能仅限于对战争过程的描绘,它的真正着眼点是“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群活生生的“人”,才有了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保卫延安》的人物众多,层次复杂,既有远见卓识的高级将领,也有亲临火线的基层干部;既有普通平凡的战士,也有地方上的支前英雄。他们虽然肩负着不同的任务,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保卫延安,这是一组英雄的群像。
首先,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的形象。他既是一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军事家,又是一位和善可亲、简朴平易的人民公仆。作为一个军事家,他创造性地运用党中央的战略思想,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作为一个人民的公仆,他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博大敦厚,可亲可敬。这是建国后文学创作中描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形象的一次成功尝试。
其次,周大勇是作品浓墨重彩、精心塑造的英雄人物。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概括了我军千万个普通战士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他出身贫苦,饱尝辛酸。参加革命后,在党的指引下,在血与火的磨练中,从一个普通孩子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勇敢、机智、沉着、灵活是周大勇性格的突出特征。《长城线上》一章写周大勇率队突围。他冷静灵活地指挥部队,不但成功地突破包围,而且奇兵夜袭,端掉了敌人的一个给养站,显示出过人的智慧和勇敢。热爱人民、严以律己是周大勇的又一性格特点。他把自己看成劳动人民的儿子,生活的目的和志趣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身负重伤后,为了不弄脏老乡的被褥,他宁愿忍受剧烈的疼痛,躺在阴冷潮湿的地上也决不肯上炕。连续的行军打仗,他和战士们一样精疲力竭,可是为了不让一个战士掉队,他常常抢过别人的武器和行装,背到自己身上。因此,他受到群众和战士们的尊敬和爱戴。周大勇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超人。作品在写他优秀品质的同时也写了他的缺点和弱点,这不仅没有影响他的英雄形象,而且使这一形象更加可信、更加丰满。
此外,《保卫延安》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突出、鲜明的特点。作者注意吸收群众和战士的口语,经过加工、提炼,使之成为真正的文学语言,显得明白晓畅、生动朴实,富于激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从各方面看,《保卫延安》能称得上是反映革命战争的艺术史诗。
作品内容梗概
1947年春,蒋介石命胡宗南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和陕北解放区发动进攻,妄图一举消灭我党中央首脑机关和西北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奉命从山西出发,去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部队昼夜行军,西渡黄河,于3月19日赶到延安正东八十里甘谷驿镇休整待命。党中央、毛主席为了诱敌深入、歼灭敌人,决定撤离延安,打运动战,在运动中牵制敌人,各个击破,把敌人的有生力量消灭在西北战场。陈兴允旅一连连长周大勇把这一决定告诉战士们,战士们全场痛哭,泪流满面。他们怀着对党中央、毛主席的热爱,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热爱,一起举枪发誓:“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收复延安!”
胡宗南仗着十倍于我军的兵力和美式装备,要和我西北主力部队“决战”。在毛主席亲自策划、彭德怀司令员具体指挥下,我主力部队隐蔽在青化砭,准备打一场伏击战。战士们在这里等待了三天,敌三十一旅终于进入了伏击圈。一场伏击战打响了,战士们像山洪一样冲下山沟,堵住敌人退路,两个小时歼敌四千余人,活捉敌军旅长。当敌增援部队赶到时,青化砭已空无一人。
彭德怀司令员抓紧战机,又于5月初亲自指挥对军事重地——蟠龙镇的攻坚战。连长周大勇奉命随三团一起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佯装打了败仗,引诱敌人北上。他们牵着聚集在蟠龙镇的敌主力部队的鼻子,从这个山头爬到那个山头,一直往北,引向四百里外的绥德县。我军乘机收复了蟠龙镇。当敌军知道上当回头增援蟠龙镇时,我军已迅速转移到真武洞地区休整待命。周大勇连长也胜利地回到自己的部队。我军蟠龙镇攻坚战的胜利,使一度蒙在鼓里的敌二十九军军长刘戡也不得不哭丧着脸哀叹:“中外战史上有谁像我们这样打糊涂仗。”
胡宗南为扭转败局,又部署兵力,命关中敌军向北,陇东的马家匪徒向东,配合延安敌军主力,企图在安塞地区聚歼我军。为了粉碎敌人阴谋,我军仍坚持运动战的基本决策,避开敌军主力,途经原始森林,穿过沙漠,翻越千山万壑,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收复了三边地区。部队在长城沿线短期休整后,又出发北上,日夜兼程向榆林挺进。途中顺利地攻克三岔湾,直扑榆林城下。不料敌整编三十六师增援榆林,我军被迫撤退,周大勇连随后担任掩护。等部队安全撤离,自己却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于是又在长城线上展开了一场突围战。周大勇沉着、勇敢地指挥自己的连队冲破重围,浴血奋战。他们忍受着伤痛、寒冷、饥饿和疲劳,与敌周旋,历尽艰辛,终于回到陕甘宁边区的土地上。
敌军分兵三路从不同方向朝葭县合围,企图一举消灭我军。我军则集结隐蔽,瞅准机会,分路歼灭他们。
八月中,我军在西北战场将要从防御转入反攻了。胡宗南整编三十六师增援榆林后又马不停蹄地南下,企图配合由南向北的敌主力部队,和我军决一死战。彭总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决定在沙家店地区歼灭敌人的主力部队。沙家店战斗打响了。与此同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兵团准备渡过黄河进军豫西,陈粟大军也转入外线作战,我军将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东起苏北、西至汉水的广大原野上开始全面大反攻。西北部队把胡宗南拖在这里并消灭他们,有力地配合了全面大反攻。在彭总亲自指挥下,沙家店一仗歼灭敌一二三旅和三十六师,活捉敌旅长刘子奇和师长钟松。
敌军五六万人开始沿无定河向延安方向全线溃退,我西北野战军主力南下追击。陈兴允旅奉命埋伏在九里山,阻击逃往延安的敌军。战斗打响后,周大勇被任命为代营长,奉命带三个连直插敌人心脏。他们处在数万敌人之中,不断机动灵活地出击。趁夜捣毁敌人旅直属部队后,又巧妙而顽强地击退了一千多敌人的轮番冲锋。战斗残酷激烈,伤亡惨重。经过七天七夜的阻击战,五六万敌人在两三千人民战士用智慧、勇敢和意志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九里山一仗,打得敌人溃不成军。因此,当我阻击部队撤退之后,敌人就像抽开闸门的大水一样,顺咸榆公路向南逃去。周大勇已接受了新的任务:步步埋伏,节节阻击,要把敌人埋葬在陕甘宁边区。我大部队翻山越岭,抄小路飞行,赶到敌人前头兜击敌人。游击队尾随追击、袭扰敌人。人民群众拿起镢头、镰刀、棍棒和菜刀参加到战斗的行列。陕甘宁边区军民团结一心,布下了天罗地网。当敌人溃逃至永坪镇岔口村时,我军早已布阵等待。“岔口会战”进行了三天,敌人两个军部两个师部还有五个旅都被全歼于此。
“岔口会战”结束以后,彭副总司令一面命令西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向延安城边追击溃散的敌人,一面命令周大勇他们的纵队,插到延安以南打击敌人,——即使敌人插上翅膀也不能让它从延安城逃走。从延安到西安的惟一大路,就是咸榆公路——从延安一直向南,通过甘泉、洛川等县直达西安。周大勇他们的纵队,就是要插到延安城南掐断这条公路,不让敌人从延安逃跑。他们从岔口地区出发以急行军速度南下。山沟里,部队、游击队、担架队和跟随部队搬运弹药的老乡们,浩浩荡荡前进。
半年之前,延安城被敌人侵占,陈旅长在战争中不断地告诉战士们:“我们知道这片辽阔的土地,有无穷无尽的宝藏。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忍受着贫穷、饥饿、屈辱、痛苦……同志们,我们哪一个人没有为这些惨情流过眼泪?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拿起武器为自己的阶级争取地位,争取人的生存……让美帝国主义者和他的走狗们记住:伟大民族的伟大子孙,永远不做奴隶,永远不屈服!”他讲着,他的手心向下压,像是他要把旧社会的一切不平与罪恶都要压下去。有时候,他手心向前,用力地往前推,好像他要把前进路上的艰难障碍都推翻。他这些讲话中习惯的手势,好像也显示出这样的意思:不管什么大山大河,都要给我们让路;谁要阻挡我们前进,我们就要消灭他,踏平他……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彭总在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祝同志们永远胜利!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战士们万岁!欢呼声、口号声,让这荒山梢林里充满了生气。
这一天,为了保证战斗胜利,各连司务长也特别加了一把劲。他们买了许多包谷棒子,煮熟,分给每人两个。战士们利用出发前的几分钟,急急忙忙地啃包谷棒子。
有一个战士,拿了三个包谷棒子送到陈旅长面前,说:“我们每人分到两个棒子。为了欢迎你,我们连队的司务长给你分了三个棒子。”陈旅长接过包谷棒子,说:“告诉你们司务长,每人分两个棒子,他为什么给我分三个?太不公平咯!”
转眼间,陈旅长了解了:刚才给他送包谷棒子的战士是代表了三个战士来的。他们每人少吃一个棒子,省出的三个,派人送给陈旅长。陈旅长到处找那三个战士,要把包谷棒子还给他们。可是他哪里找得到呀!
陈旅长对赵劲和李诚说:“你们为什么不给我拿点棒子啃呀!”
赵劲说:“旅长,我们就是来请你呀!你看,上边那棵大树下,有棒子啃,还有开水喝。”
李诚说:“旅长,我们不光请人吃饭,而且还管饱。”
他们钻过树林子,正好碰见周大勇。
周大勇敬了礼,抹了抹脸上的雨水,笔直地站在一旁。
陈旅长瞅着周大勇对李诚和赵劲说:“年青的老革命,是你们团的一员猛将啊!”他爽朗地笑了。
赵劲严肃地望着周大勇,说:“是的!”
陈旅长说:“周大勇同志!今天你们主攻劳山,可要打出个名堂!”
周大勇站得溜直,紧闭着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着旅长,说:“首长们放心,我们一定拿下劳山!”说罢,他思量着琢磨什么。
陈旅长想:“战争,使他学会了思索。”他说:“我知道,你会制服敌人的!”
陈旅长望着延安上空的黑云彩,伸长耳朵,仿佛想要听一听那延安城郊的猛烈的炮火声。他转过头,望望周大勇又望望赵劲和李诚,说:“你们要狠狠地打击敌人,拿下劳山。但并不是拿下劳山就万事大吉。你们还要告诉战士们,收复革命圣地延安的日子到了,解放大西北向帕米尔高原进军的日子到了!你们要告诉战士们,前去的路子还长,越接近胜利,斗争越艰苦,要让战士们永远记住,共产党教育的战士是永远无敌的!”他转向周大勇,又说:“去!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打出威风来的。去,昂首前进!”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人民战士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生命!半年之后,我军把胡宗南的数十万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终于又回到延安城下。周大勇率领战士,向着延安的大门——劳山进攻,收复革命圣地延安已是指日可待了。
周大勇、王成德、卫刚,像无敌的旗帜一样,率领着战士们,从沟里的梢林中钻过,向延安的大门——高耸在天空的劳山进攻了……
旅长陈兴允、旅政治委员杨克文、团长赵劲和团政治委员李诚,带着参谋人员上了一个高山头。他们用望远镜望了望营长周大勇率领战士们进攻的枪炮声炽烈的山头,又望北方。
北方,万里长城的上空,突然冲起了强大的风暴,掣起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当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征战过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