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好心态
8050500000012

第12章 做人糊涂一点,烦恼就会少一点

这世间有许多东西是我们求了也得不到的,也有许多是我们不求也未必就不能拥有的。这世界是一个必然与偶然的合体。也许我们在不期然中与必然相遇,也或在长长的期许中与偶然相随。在历经了艰难的跋涉之后,生命至收获的季节,自然会有它丰收时的颜色。虽然这种只注重过程、不计结果的糊涂有违人愿。但多少人说过世事难料,只要快乐就好。假如你真能深刻领悟这个中深意,也就真的成了一位“糊涂”的圣贤,活着也就不会再觉得很累。云淡风清时,心也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1.宠辱不惊顺其自然

不知是谁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仅有的22个字,创造的是一种悠远美妙的意境,道出的却是处世时难得的开阔心境。人生本就有荣辱相随,悲欢离合亦在所难免。倘若处处留心,时时在意,那岂不与黛玉同命?因此,虽为红尘人,却须让自己有一份超凡心,糊涂心。让一切顺其自然、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所以,当一个人凭自己的努力实干,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荣誉、奖赏、爱戴、夸耀时,仍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宠若惊,飘飘然,自觉豪光万丈,所谓“给点亮光就觉得灿烂”。

宠辱不惊,当如阮籍所云“布衣可终身,宠禄岂可赖”。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荣誉终究会成为过去,不值得夸耀,更不足以留恋。有一种人,也肯于辛勤耕耘,但却经不住玫瑰花的诱惑,有了点荣誉、地位就沾沾自喜,飘飘欲仙,甚至以此为资本,争这要那,不能自持。更有些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居官自傲,横行乡里,这种人因将宠禄看的太重,所以,必会在受辱时难以重新振作,惟有那些宠辱不惊者才可泰然久处于世。

人生无坦途,在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要遇上厄运和不幸。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紧接着又被解聘。为什么厄运没有摧垮他们?因为在他们眼里始终把荣辱看作是人生的轨迹,是人生的一种磨炼,假如他们对当时的厄运和耻笑,不能泰然处之,也许就没有日后绚丽多彩的人生。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他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立刻变为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于这些毁誉只是淡淡地一笑,不作解释,只管埋头苦干,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战胜者,当他遭遇到常人难以忍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以糊涂的心态处事、客观理性的分析为基础,作出正确的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糊涂做人的至高境界。

人的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火红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面对成功或荣誉,要像菲尔德那样,不要狂喜,也不要盛气凌人,而是要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面对挫折或失败,要像爱因斯坦、小泽征尔那样,不要忧悲,也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把厄运羞辱看远些,看开些。这样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惹出祸端。

做人有时就必须糊涂一点,这种糊涂不仅仅在受辱时糊涂一点。同时在受宠时也该糊涂一点。因为,无论宠辱,都有尽时,看的太重反而会成为一种负累。

2.知足者享有快乐

已故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曾留下一幅对联说:“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贪欲是难以填平的。因为贪欲太盛,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快乐。事实上,知足是快乐的源泉。如果计较太多,反而会失去本该拥有的一切。所以我们不妨活得糊涂一点。

糊涂是一种处世的艺术,它小半出于无奈,大半则根源于精神世界的充实丰富以及应付人生世事的自如圆熟。知足或不知足,都不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人生的目的当是寻求生活的快乐,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现有生活时,他除了接受以外,还能有更明智的选择吗?

知足是人在深刻理解生活本质之后的明智选择。俗话说:“猛兽易伏,人心难降;欲壑易填,人心难满。”但生活所能提供的欲望的满足却总是有限的。因此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足”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足”则是绝对的、永恒的。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以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不知在我,非多少所能左右。

不知足是本然的、合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毫不费力。相反知足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难能可贵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时,因羡慕、嫉妒而起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而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早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可见,不知足者根本没有资格嘲笑不凡的知足者。在嘲笑别人之余,倒是应该想一想自己为物所役的浅薄、空虚和浮躁。正如程子所说:“人为外物所动者,只是浅。”

知足者当然不是无所希冀、无所追求。谁不爱吃山珍海味,谁不喜欢汽车洋房,但现实终归是现实。伤感也无济于事,在万般无奈之时,惟一可以保持的是这份知足的快乐。

糊涂一点,享受拥有时的快乐。不要在追逐欲求的过程中错过了曾经拥有的,丢失了正在享有的。

3.何必总是争强好胜

明朝洪应明在他所著的《菜根谭》里说: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这便是做人的糊涂哲学。做人没有必要总是争强好胜。凡事争足了面子,占尽了风头。最后只会让自己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这就像你手里的一捧沙子。你抓的越紧,沙子就从指缝间漏的越快。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顾客到茶室用茶。当他把柠檬与牛奶同时放入红茶中时,发现牛奶结块了。于是,冲着服务小姐大喊。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充满歉疚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端上来了,碟边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姐轻声地告诉顾客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这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他匆匆喝完茶就离开了。

不一会儿,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常有,你若真的总是认真的和对方计较个明白,到最后也不一定真的可以让自己占了上风。所以,遇事可以不必太认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符合生活的尺度和准则就可以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大可不必计较太多。忍一忍,装一装糊涂,反而会避免许多麻烦。

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末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者也。

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静观或蔑视对方。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若愚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

唐朝的娄师德,是世家公子,祖上历代都做大官。他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他嘱咐说:“我们娄家屡世为官,泽及你我,所以难免被人说道。你出去做官,要认清这一点,遇事要能忍耐。”他弟弟说:“这我懂得,就是有人把口水唾到我脸上,我也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弟弟又说:“那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娄师德说:“这才对了。”

忍耐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品质,它需要健康的心理。这种糊涂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做到了,万物皆备于我;学会了,人格就被提升。娄师德教诲他的弟弟“唾面自干”,实在是毅力的展开和情性的张扬。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受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韩信受辱胯下,张良献履桥端,难道他们就真的可以无视自己的自尊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有难得糊涂的勇气,忍人之所不能忍,糊涂他人之不能糊涂。所以可成大业。做人就该有一点糊涂的时候,不必凡事都要争强好胜。占尽风头。

4.一切随缘缘自随我

生活中许多事强求无益,倒是一切随缘,一半糊涂一半清醒更有益于生活。

为了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也为了整个过程放松自己,我们应该承认生活的法则同自然的法则一样,不必强求,随遇而安即可。

已经是三伏天了,庭院的草地上仍然是一片枯黄。

小和尚说:“师傅,快撒点草籽儿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傅说:“好啊!等天凉了,随时吧!”

中秋,师傅买了包草籽儿叫小和尚去种。

在阵阵秋风吹动下,草籽儿四处飘洒……小和尚急得喊了起来:“师傅,不好了!”许多草籽儿都叫风给吹走了!

师傅不动声色地说:“嗯——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儿。随性吧。”

种子刚刚撒完,就引来了一群麻雀。小和尚急得直跺脚:“坏了,坏了!草籽儿都让麻雀给吃了。怎么办呢?”

师傅心平气和地说:“别急。种子多,吃不完,随遇吧。”

那天夜里,下了一阵暴雨。清晨,小和尚到院里一看,就三步并做两步地冲进房间:“师傅,这下儿可完了!草籽儿都让雨水给冲走了!”

师傅说:“冲到哪儿就会在哪儿发芽儿,随缘吧。”

十几天过去了,枯黄的草地居然长出了一片青翠可人的绿色的苗苗!原先没有播种的地方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

师傅眯起笑眼,点着头说:“随喜,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别把生活定格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标准上,永远别去计较生活的不快,在坚强中随遇而安,在平凡中感悟快乐,我们就会本能地收获幸福和喜悦。

庄子说:“古时候的真人,不知道喜欢生存,不知道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无拘无束地来罢了。不忘记自己从何处来,也不追求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承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本领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若这样,他的内心忘掉了一切,他的容貌静寂安闲,他的额头宽大恢宏;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如四时运行一样的自然,对任何事物都合宜相称而无法探测他精神世界的真谛。”仔细推敲起来,庄子说的“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本领去帮助自然”,也有安时处顺、乐天知命的意思包含在里面。

人力固可胜天,可是成功有时也有机遇成分在里面发挥作用。做人做事一方面积极追求,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当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学会“安守天命”。人不在活得富贵,而在活得顺心遂意。有成就时,适当地高兴一下未免不可,不得志时却不能心怀忧郁。志存高远,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己,这样对万事万物就都通达乐观。

5.要赢得起输得起

人生难免成败,做一个人不仅要能赢得起,同时也应输得起。因为胜败实乃兵家常事,也是人生常事。能以客观、平常心去看待这种胜负,不那么计较成败,便可在糊涂时,拥有良好的心情。才不至于在胜利时冲昏头脑,在失败时,耿耿于怀,一蹶不振。

在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中,参赛的有几十个人,他们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

然而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3个人,所以竞争格外激烈。

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成为第四名。

他受到的责难远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

“真是功亏一篑,跑成这个样子,跟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众人的看法。

这个选手若无其事地说:“虽然没有得奖,但是在所有没得到名次的选手中,我名列第一!”

谁说跑第四名跟跑倒数第一没有什么区别!在竞争中,自信的态度,远比名次和奖品更为珍贵。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就。

如果你不能将输赢看淡,而是格外认真的去计较这一切。结果很有可能会事与愿违。

周谷城先生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他回答说:“说了别人不信,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三个字。我从来不考虑养生不养生的,饮食睡眠活动一切听其自然。”他讲得太好了,对比那些吃补药吃出毛病来的,长跑最后猝死的,还有秦始皇汉武帝等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的,贾家宁国府里炼丹服丹最后把自己药死的……他的话很清楚地说明了糊涂做人的深意。

1996年英国举行的欧洲杯足球锦标赛半决赛,竞争双方分别是德国队和英格兰队。英格兰队状态极佳,又是在家门口比赛,志在必得。德国队当时也处在高峰时期。90分钟内两队踢了个平局,加时又是平局,最后只得点球大战决胜负。英格兰队极兴奋,踢进一个点球球员就表露出兴奋若狂不可一世的架势,而德国队显得很冷静,踢进一个点球也基本上无甚反应。后来,英格兰队输了。一位中国足球评论员说:“英格兰队太想赢了,所以反而输了。”

查斯特·菲尔德说:“一个富足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够笑看输赢得失。他们深信自然和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认为一个成功者周围倒下千百个失败者是不成功的,真正有效的成功者,只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有首禅诗写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都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当我们拼命在物质世界中寻求快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却会发现,真正的快乐只来自于自己内心的安详。

人生无论成败,都没有什么值得牢记于心的。糊涂一点,尽快忘记那些过去的不快记忆,才会少一些压力,以后的路才能走的更顺畅。

韩国早期有一位乒乓球运动员李善玉,在国内屡战屡胜。一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锦标赛,临赛前的一天晚上,她承受不住心理压力,用刀将自己的手腕割破,谎称有人行刺她后跑了。结果这件事被查出,成为国际上一大丑闻,为此国家队将她除名。

但在随后的韩国国内比赛中,她又屡屡获胜。为了给她机会,国家队又将她重新召回。在一次国际重大比赛中,她遭遇一名之前从未输过的德国运动员。开始,李善玉连赢两局,第三局对方赶上几分后,李善玉开始动摇了,结果连输三局。外电评论:李善玉没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只想赢不想输的心态上。

李善玉因赢得起却输不起,一路走的坎坷崎岖。这便是不能糊涂就不能胜利的代价。

每个人都不必总乞求阳光明媚,暖风习习,要知道,随时都会狂风大作,乱石横飞,无论是哪块石头砸了你,你都应有迎接厄运的气度和胸怀,在打击和挫折面前做个坚强的勇者,跌倒了再重新爬起来,将自己重新整理,以勇者的姿态迎接命运的挑战。

人生苦短,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淡,它象征了人生的三重境界。苦尽才能甜来,随之才有散淡潇洒的人生,才会不屈服于挫折的压力,开创大业,迎来人生的辉煌。

6.得失随意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时,家人为财去楼空而叹惜,他却说:“我胡雪岩本无财可破,当初我不过是一个月俸四两银子的伙计,眼下光景没什么不好。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吧。”胡雪岩的这种得失心当数“糊涂之极”,然而,失去的已经不再拥有,再去计较又有何用?所以,还是糊涂一点好。

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源于得与失的矛盾。如果单纯就事论事来讲,得就是得到,失就是失去,两者泾渭分明,水火不容。但是,从人的生活整体而言,得与失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一件事情。我们不认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纯粹是利,有什么东西全然是弊?显然没有!所以,智者都晓得,天下之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山姆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画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不过没人买他的画,因此他想起来会有些伤感,但只是一会儿。

“玩玩足球彩票吧!”他的朋友劝他,“只花2美元就可以赢很多钱。”

于是山姆花2美元买了一张彩票,并真的中了彩!他赚了500万美元。

“你瞧!”他的朋友对他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

“我现在就只画支票上的数字!”山姆笑道。

山姆买了一幢别墅并对它进行一番装饰。他很有品位,买了很多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灯。

山姆很满足地坐下来,他点燃一支香烟,静静享受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很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烟蒂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画室里他经常这样做——然后他出去了。

燃着的香烟静静躺在地上,躺在华丽的阿富汗地毯上……一个小时后,别墅变成火的海洋,它被完全烧毁了。

朋友们很快知道这个消息,他们都来安慰山姆。“山姆,真是不幸啊!”他们说。

“怎么不幸啊?”他问。

“损失啊!山姆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朋友们说。

“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2美元。”山姆答道。

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无尽的烦恼和难题,使我们不断地失去一些我们不想失去的东西,但同样是这些选择却又让我们在不断地获得,我们失去的,也许永远无法补偿,但是我们得到的却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独特的人生。因此面对得与失、顺与逆、成与败、荣与辱,要坦然待之,凡事重要的是过程,对结果要顺其自然,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否则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得失只在一瞬间。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一位成功人士对得失有较深的认识,他说:得和失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间同时存在,在你认为得到的同时,其实在另外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东西失去,而在失去的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踏实无为,不变心性,方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终南山翠华池边的苍松,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然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否认的是,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命点,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

不以太过认真的态度计较得失,人生才能有更多的风景呈现。

7.拿得起放得下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或胜者,但一个人能够永远做一个人。”这里,“做一个英雄或胜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时的状态;而“做一个人”,便是“放得下”时的状态。一个人若是能活出这种状态,便可谓一个潇洒的人一个糊涂的智者。

有一个人一手拿着一只花瓶前来拜见三祖寺的宏行法师。

法师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于是把他左手拿的那只花瓶放下了。

法师又说:“放下!”

那个人于是把他右手拿的那只花瓶也放下了。

法师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说:“法师,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您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法师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心中的杂念。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填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那个人这才恍然大悟。

宏行法师最后说:“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能有几个真正做到‘放下’呢?”

不要感叹自己缺少什么,能够放下自己手里拥有的东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非洲土著人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狒狒: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所以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狒狒。

人们总会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弃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和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有一本书名为《与神为友》的书中写道:“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才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拥有’任何东西的惟一方法,就是将它‘放掉’!”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生活周遭的很多悲剧,往往就是由无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则是不能放下不应该执著的执著。

然而,如果你能够领悟“放下”的道理,你将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当下。更何况,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把一些不是很必要的东西放下,你的“人生行囊”将很快就没有空间去搁置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一个人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度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与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就是一种度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要多年磨炼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做人的真谛。

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常常会暗自庆幸自己拿了多少。事实上,他们才是最糊涂的。拿得越多,说明放不下的也越多。那么,背负的也就越多,活的也就越累。

8.温文尔雅的益处

“难得糊涂”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修养,那么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应当是“难得糊涂”最高技巧的表现。任凭东西南北风,我自心中坦荡有数,按部就班且我行我素。其文雅风度,就如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描述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小周郎;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自然也同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未获上司批准,竟敢自作主张,开仓放粮来救济百姓的郑板桥。

那么,这种难得糊涂的温文尔雅又当如何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呢?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位副市长在乘坐飞机时,看到一位香港客商的眼镜滑落到地上,他落落大方地帮忙捡了起来,使香港客商颇为感动,于是,他们开始了亲切交谈,这一交谈使宁波引进了巨额投资。这件事情,我们不妨试作如下分析:作为宁波市的副市长,是很有身份的人了,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所乘飞机和坐席都属上乘无疑,否则,也不会与手握巨资的香港客商咫尺相近。至于别人掉了眼镜,就应当由眼镜的主人自己捡起来,或由空中小姐代劳,与其他同样是很有身份的乘客毫无关系的。关键就是这位副市长“糊涂”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其弯腰或俯身拾镜的风度,一定是温文尔雅,十分感人的。使那位掉眼镜的香港客产生好感,进而交谈,再进而就了解到对方的身份和城市,拥有了行业里话题,投资的意向也就在心中渐生轮廓了。“难得糊涂”的几钞钟,让这位副市长为城市建设引来了契机。

如果说这位副市长的“难得糊涂”,是处于有身份人的圈子里,在心中已有目标与意向的话,那么,发生在美国费城的一个普通店员与一位老妇人之间的“一把椅子”的故事,就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可言了,那是在一个瞬间里就要降落倾盆大雨的下午,街上的行人纷纷进入附近的商店躲避。有一位老妇人也慌忙进了一家大商店。由于她衣着简朴,当时又很狼狈,所以售货员们都对她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的。只有一个年轻人走过来,礼貌而且很诚恳地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躲一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说完,又很快不自然起来,觉得借人家的屋子躲雨,就应该买点什么,哪怕是买个头上的小饰物呢,才算心安理得呀!于是开始到货架前面转起来。当老妇人正犹豫地想挑选点什么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了,很明白她的心思,仍然礼貌地用非常温和的语音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来把椅子,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过后,雨过天晴了,老妇人道了谢,并向那年轻人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了。几个月过去了,这家大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收到一封信,信中指名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前去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总经理惊喜不已,因为这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原来,这封信就是出于那位避雨的老妇人之手。老妇人的身份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母亲。这位让老妇人感动的年轻人叫菲利,当年才22岁,马上被总经理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成了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在后来的几年里,菲利以他的忠诚和诚恳,成为了“钢铁大王”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菲利在普通店员的工作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和蔼、气度,是职业的高级修养。他对商店能否收取“既得利益”,采取了“糊涂”的办法,而难能可贵地把每一个进入店门的人都当作了“上帝”,由此显现出他在工作上温文尔雅的风度,对顾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推论,类似的事情,菲利在这之前也一定做过许多的,就算当时商店没有利润收入,但因为这次的好感,至少可以为下次有计划地来商店采购物品埋下伏笔。或者也会有人像老妇人“欠下人情”的心理,当时就真的想买点什么呢。这件事表面看来,菲利远没有其他的店员聪明,做了一件枉费力气的“分外”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糊涂”人。然而正是这份“糊涂”,表现出了他可成就大事的修养素质,得遇恰当的机遇后,走向了让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在追求成功之路上不可掉以轻心的真谛:在有可能暂时损失自己的小利益时,就应当装一下“糊涂”,不要斤斤计较,不要“以为是小善而不为”,要表现出一个做大事者应该有的气度和风范来。说不定,你真的就好心有好报地撞上了好运气呢。

9.淡泊宁静显修养

人类不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取生活条件的安逸。我们从先人的行为足迹,以及当代人的生活实践中看到,创造安逸的生存条件,追求生活的美满幸福,是人类的天性,但其中的不少人,在拥有了比较安逸的生活条件和超过平常人的社会身份后,却并不以此满足,仍然进行着常人想象之外的追求,并且为了这个追求,甚至会失去或放弃已经拥有的安逸,遭受到与自己本来身份不相称的苦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他们从生命价值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了较高的修养要求,形成了从信仰到言行皆为之努力的目标。他们通过各自的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活动中起到了“榜样”作用,这无疑有利于促进社会变革和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这些堪称社会贤达之士的人们,之所以能不以个人的安逸为满足,具备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如果没有对自己安逸处境的“糊涂”,是绝对做不到的。惯于安逸是人的天性,而能把这一天性弃之一旁,在追求自我修养中表现出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是随缘随性,淡泊宁静的一种“糊涂”情操。

具有较高的修养,时时勉励自己进步,也如同学习知识一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需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就以孔子来说吧,孔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虽然在书本上定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实际上,他创造的儒家学派理论,已经成为汉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共同认可与遵守的行为准则。他的“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等主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儒家学说的创立过程,却是相当不容易的,是孔子对各种艰辛进行“难得糊涂”,执意追求,最后炼石成金的结果。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一位大夫,按理说家境属于上乘,他只要循规蹈矩地行富家子弟之路,或为官,或从事商贾之事,肯定衣食无虞,处境也为上流。但他却从小勤奋学习,学而不厌,曾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尤其对周代礼制非常精熟,以知识渊博和富有政治才能而名声大振。也许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孔子宣传自己主张的道路并不顺畅,得罪过一些权贵,遭受了许多磨难。他曾被人困于荒野,几日无食,险些饿死;他周游列国到达郑国时,与弟子们走散,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似皋陶,肩膀像子产……完全像个丧家的狗。”尽管如此狼狈,孔子依旧“难得糊涂”地走自己的路,终于使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攀登上理想的高峰,不但被中华民族尊为圣人,而且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人生在世,素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讲的就是一个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道理。能够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善于坚持个人修养,能够进行自我约束,不断积极进取,并且真正持之以恒的结果。在实践中,必须经历一个对纷乱世界的各种诱惑、压力和事关生存利益进行“糊涂”处理的过程。用现在的话说,稍微的立场不坚定,些许的修养不到位,就会发生前功尽弃的危险,就会有随波逐流的可能。

中国历史上还留有一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就说明了在关键时刻采取“糊涂”的处事方法,对保持自己高尚思想情操的作用所在。故事的主人公叫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历史上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着追求“仁政”,辅佐“明君”的政治抱负,一心想为国建功立业。当他步入仕途后,不满士族把持政权,看不惯官场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不愿与士族同流合污,所以被排挤出朝廷,到偏远的彭泽(今江西省境内)当了一名小县令。官职小,条件也不好,却少了朝廷里尔虞我诈和钩心斗角的权术之争,使他有时间读书写作,与朋友饮酒作诗,心里反而挺满足的。有一次,上面派了一个督邮到彭泽来视察,县令理所当然要去迎接招待。陶渊明了解到这个官员是一个玩弄权术、欺上瞒下、惯于敲诈勒索的无耻之徒,就从内心感到厌恶,自己怎么能去恭迎跪拜这样一个赃官呢?他觉得是对自己人格的莫大侮辱。于是,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就把县印放在堂上,摘掉官帽,扬长而去,回柴桑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写出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传世之作,名留青史了。

淡泊宁静、勤勉能持是一个人能在利欲的诱惑下,糊涂到清醒的一种人生修养。而人因为有了这种修养,才能始终清醒的走在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偏离了方向。

10.凡事适可而止

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适度地打扮自己,一个成熟的男子知道恰当地表现自己。美酒饮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明人许相卿说:“富贵怕见花开。此语殊有意味。言已开则谢,适可喜正可惧。”做人要有一种自惕惕人的心情,得意时莫忘回头,着手处当留余地。此所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人李若拙因仕海沉浮,作《五知先生传》,谓安身立命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时人以为智见。反其道而行,结果必适得其反。这便是“糊涂”做人哲学的极致运用。

君子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驱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进,不知退。尤其在古代,不懂得知可而止,见好便收,无疑是临渊纵马。封建君王,大多数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做臣下的在大名之下,难以久居。故老子早就有言在先:“功成,名遂,身退。”范蠡乘舟浮海,得以终身;文种不听劝告,饮剑自尽。此二人,足以令中国历史臣宦者为戒。不过,人的不幸往往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精明的想得到一切,却反而丢掉了所有,由此看来还是糊涂一点更好。

任何人不可能一生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时刻也是最短暂的时光。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就像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后就是坏牌的开始。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样。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出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成仇。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天长日久的耳鬓厮磨,也会有爱老情衰的一天。北宋词人秦少游所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不止是劳燕两地的分居夫妇之心理安慰,更应成为终日厮守的男女情侣之醒世忠告。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极生悲一语几乎妇孺皆知,但一般人对它的理解,往往因快乐过度而忘乎所以、头脑发热、动止失矩,结果不慎发生意外,惹祸上身,化喜为悲。凡读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致上可以领悟乐极生悲的含义。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雅致环境里,从贤毕至,高朋会聚,曲水流觞,咏叙幽情,这是何等快乐!王羲之欣然记得:“是日也,天朗气晴,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但是,就在“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之时,突然使人产生了万物“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哀,于是情绪一转:“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是真正的乐极生悲。

类似的心情变化可以在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进一步得到印证。苏东坡与客泛舟江上,“饮酒乐甚,扣舷而歌”,这本来是很快活的,偏偏乐极生悲,“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偏偏又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八个字真是把一个人由乐转悲之后的难言心境写绝。饮酒本是一件乐事,但多愁善感的人饮酒,往往会见物生情,情到深处反添恨。正如司马迁所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

乐极生悲概括地讲,是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留恋而生出的惘然和悲哀;详情而言,是一个人对生活中好花不常开,好景难常在的无奈和怅怀。人的情绪很难停驻在静止的状态,人对世事盛衰兴亡的更替习以为常,心境喜怒哀乐的轮回变换也成为自然,人在纵情寻乐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空虚伤怀,推之不去避之不开,因为欢乐和惆怅本来就首尾并列。所以庄子在“欣欣然而乐”之后感叹:“乐未毕也,哀又继之。”人只有在生命的愉悦中才能体会真正的悲哀。真正的丧亲之痛,不在丧亲之时,而在合家欢宴,或睹旧物思亡人的那一瞬间。人在悲中不知悲,痛定思痛是真痛。

在生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起承转合过程中,人应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合适自己的位置。孔子说:“贵在时中!”时就是随时,中就是中和。所谓时中,就是顺时而变,恰到好处。正如孟子所说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鉴于人的情感和欲望常常盲目变化的特点,讲究时中,就是要注意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看他会不会退而求其次。退而求其次表面上看是一种糊涂,实际上却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当人生进程的某一方面遇到难以逾越的阻碍时,善于权变通达,能屈能伸,心情愉快地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目标去追求,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进取,是一种更踏实可行的以屈为伸,以退为进。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自不量力是安身立命的大敌,也是真糊涂了。当一个人在一种境地中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