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好心态
8050500000008

第8章 以快乐的心态做人,以认真的心态做事

开心是感性之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一个人都是舞台的主角,想唱就唱,想跳就跳,秀出你独一无二的个性,你的开心来自于忘我的深情投入。认真是理性的生命,没有生命的东西是毫无生机的,如果你想让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富有朝气与活力,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与灿烂,你需要一股认真的劲儿,尽管大多数的认真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1.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心态是快乐的,我们自然就是快乐的;如果脑子里满是忧郁的想法,我们就会显得十分悲观;有恐惧的想法,就会在心中种植下恐惧,病态的思想真的会令我们身心疲惫。一个整天想着失败的人,注定不会成功。诺曼·玻尔说:“事实上的你,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马卡斯·奥勒斯不但是统治罗马的一代皇帝,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曾经讲过一句精辟绝伦的话——这也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句话:“心态决定一生。”

心理对我们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德·菲尔德在他的书中提到:“我做了一个实验:请三个人测试他们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使用了测力计来测量。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请他们全力握住测力计。实验证明:在正常的清醒状况下,他们的平均抓力为100磅。当他们被催眠,并暗示他们都很衰弱时,就只有29磅的抓力——只有正常体力的三分之一。第三次测试时,通过不断地诱导他们,告诉他们在催眠中他们都非常强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平均抓力竟达140磅。事实证明:当他们心中充满积极有力的思想时,每人都超水平发挥了将近一半的力量。”

心理状态的力量如此强大!

心态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克服忧虑、恐惧甚至各种病痛,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有一个借助心态的力量而改变生活的奇妙事件,就发生在美国一个名叫马奔的人身上。

马奔整天忧心忡忡担心每一件事,他担心自己太瘦,担心自己掉头发,担心没钱成家,担心失去他心爱的女友,担心别人对他的印象,甚至担心被炒鱿鱼。

不久,他的情况发展到极为恶劣的地步,甚至一时无法与家人沟通。他无法控制自己,每一天都备受煎熬,他觉得所有的人都在与自己作对,甚至包括老天。他甚至想过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精神一度处在崩溃的边缘。

后来他打算到佛罗里达去,希望换个环境可能会有所改变。当他上火车时,父亲交给他一封信,告诉他到了那里才能打开看。他到达佛罗里达时正是观光的黄金季节。反正订不到旅馆房间。他就租了个房车,他到处求职,不过没找到。于是他就整天在海滩上打发时间,实在是比在家里的情况更糟。他打开了那封信想看看爸爸说些什么。纸条上写着:“孩子,你已离开家1500英里,不过并没有什么改变,对吗?我知道,因为你把烦恼也带去了,那烦恼就是你自己。令你灰心丧气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种状况,而是你对这些状况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你想通了这一点,孩子,就回家来吧!因为此时你已经痊愈。”

这封信把他激怒了,他希望等到的是理解,不是任何指示,当下他就决定一辈子也不再回家。当晚他便在街头游荡,当经过一座教堂时,他就进去了,却听到有人念道:“战胜自己的心灵比攻占一个城市还要伟大。”他坐在高大宽广的圣殿里,听着跟他父亲信上所写的同样的道理,刹那间他像是接收到了一股无名的力量,这些力量终于扫除了他心中的那些阴云。这一生他第一次神清气爽。他终于发现自己愚不可及,也真正找回了自己。他大吃了一惊,原来他一直想改变整个世界及其中的每一个人,其实惟一需要改变的却是他自己的想法。

一周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四个月后,他娶了那位他一直担心会失去的女友。现在他们已是有五个孩子的快乐家庭了。在精神状态不佳的那段时间,他担任晚班工头,带领只有18个人的小部门。现在,他在卡通公司任主管,领导450多位员工。对他来说,人生越来越精彩。

真得感谢那段经历,因为那段痛苦的岁月使他发现思想的力量比身心的力量巨大得多。现在他有办法运用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反受其害。他现在明白父亲是正确的,因为他说过使他受苦的并非是事情本身,而是他对事情所持的态度。这些让他终生受益。

马奔的故事,使我们深信,我们由人生体会到精神的满足,不是因为我们所处环境的改变,或具体在做什么工作,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心理态度。外在的环境影响常常显得无足轻重。

爱默生在短文《相信自己》中有一个精彩的结尾: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带给你平安。

法国伟大的哲学家蒙田也把下面这句话奉为一生的座右铭:“事件本身并不会危害人,危害人的是我们对事件所采取的态度。”

当你深受情绪困扰,神经紧张时,你并非无可救药,你还是可以通过改变你的心理态度来改变你的生活,甚至你的命运。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的泰斗,他曾有过这样的论断:“行动好像跟着感觉走,行动与感觉是并行的,谁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换句话说,我们虽然不能一下决心,就可以立即改变情绪,但是我们确实是可以改变行动。具体做法是:如果你不开心,那么能使自己变得开心的惟一办法是开心地坐直身体,并装作很开心的样子说话及行动。”

让我们来试试看吧!先在你的脸上洋溢起一个灿烂的微笑,双肩放松,深深吸一口气,再唱首歌。如果不会唱,就吹口哨,不会吹口哨的,就哼唱。很快,你就会明白威廉·詹姆斯的意思——如果你的行为散发的是快乐,你就会远离忧郁。

多么简单有用的道理!但很多人就是不懂。加利福尼亚有个寡妇,如果她能了解这一秘诀,24年来的烦恼必定早就一扫而光了。每当谈及自己的情况时,她总是愁容满面地说道:“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悲痛的心情啊!”一副可怜、憔悴的样子。世界上比她不幸的女性多得多,而她却如此怨天尤人。她的丈夫甚至留给她一笔丰厚的保险金,孩子们也都已成家立业且和她住在一起,但却很少有人能看到她的笑容。她常抱怨三个女婿都很吝啬,而自己又不愿给他们家添麻烦;她又怪女儿不送她礼物,她时常关心的是自己存了多少钱以便死时使用。她哪里知道自己才是造成家庭不幸的罪魁祸首呢!

如果她能理解并运用我们所提到的秘诀,她就能从一个悲伤又惹人烦的老太婆一变而为备受尊敬与爱戴的长者。要有这样的转变,首先她必须做的就是:快活起来,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马上注意到别人在自己身上的关爱并积极地接受、响应这一切。

印第安那州的安格拉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个道理,才得以幸福快乐地活到今天。十年前他患了猩红热,稍稍好了不久,不幸又得了肾病。名医、秘方都试了个遍,却还是没有什么作用,他回忆说:

当他回到家里后,确定保险金都付完了,便在神前忏悔给家庭带来的不幸,而自己又是这般意志消沉。但经过一个星期的自怨自艾后,他突然惊醒:我的做法多笨啊!也许还有一年可活哩,何不快乐地度过有生之年?为何要这般颓丧呢?

于是,他挺起胸膛,耸耸肩,满脸堆笑,好像一切都很顺利。刚开始时,还觉得不自然,所以要极力装出快乐的样子来振奋精神,恢复朝气与活力。幸运的是,家人和他自己都因此得救了。情况逐渐变好,原本走向坟墓的他,如今却过着幸福、健康的日子。如果当初他就此颓丧,一定会如医生所诊断的,不多久就要向死神报到;但是,他给了自己恢复意志的机会,在改变心情,面对现实后,却因此而获得了新生。

既然快活的心情以及积极的态度能拯救一个人的性命,你为什么还要郁郁寡欢呢?既然乐观行事能带来幸福,你为何还要置自己和周围的人于不幸之中呢?

詹姆斯·艾伦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人要是改变了对周围的事与他人的看法,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要是一个人的想法有巨大的改变,他会惊讶地发现生活中的状况也会有非凡改变。人的内心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自己的思想,所有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人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就能上进,就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拒绝提升自己思想的人只能陷入忧伤的泥潭。

我们再细读赫巴德写下的下面一段话吧,但需要说明的是除非你去做,否则仅仅阅读于你没有什么益处。

你每次外出的时候,正正颜,抬高头,肺气饱满,在阳光中呼吸,对朋友微笑,每次握手集中精神。不要怕被误会,不要费任何时间想你的仇敌。要在你心中确定你喜欢做什么,然后,不变方向,直向目的地行进。全神贯注于你喜欢做的伟大事情上,以后,在日月如流之间,你会发觉不知不觉中抓住了为满足你欲望必需的机会,正如珊瑚虫由潮流中取得所需要的原质一样。在脑中想像你希望成为的有能力、诚恳、有用的人,而你所保持的思想,时时刻刻地改变你,使你成为那种人……思想是至高无上的。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勇敢、诚实、欢悦的态度。思想就是创造,所有的事都是由欲望而生,凡真的祈求,都有应验。我们心中关注的是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收敛你的容颜,抬高你的头,我们就是明天的神仙。

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感性做人,开心做人,就从现在开始。

2.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你是否总是瞻前顾后,为不可知的未来顾虑重重?你是否总害怕考试不能过关,毕业就面临失业?你是否为将和同事如何相处烦心,担心自己适应不了公司里的勾心斗角?你是否总是为将来一个人怎么独立生活而发愁,害怕一个人独处的寂寞?你也许会说:现在生活中的压力太大了,一个人难免会产生种种的猜疑和忧虑,可是事实上猜疑和顾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汤玛斯·卡莱尔告诉我们不要去展望那些遥远而模糊的事,做好自己身边的事是最佳的选择。

自称自己总是在“此刻”活得生气蓬勃的奥斯拉博士,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的时候,这样启发那些忧虑的学子们:

我相信各位都是比那些豪华客轮优秀得多的机体,你们将有更遥远的航程,启锚前,你们应好好注意下列如何安全航行的方法。希望各位能调节自己,以便能够在“今天一天”这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生活下去。登上船,应检查一下大防水壁是否随时可以使用。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只要按下一个钮,便能隔断“过去”——已经死亡的昨日。按下一个钮,就能隔断“未来”——尚未诞生的明日——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今天是安全的!把过去推出去,关紧房门。每一天都在你“完全封闭的今日空间”里度过你的人生。

那么,奥斯拉博士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告诉我们没有必要为明天做些准备吗?当然不是那样,他的意思是说,为明天准备的最佳手段是在今天投放你所有的智能及热情。

奥斯拉博士以一句基督徒常用的祈祷词来勉励耶鲁大学的学生:“请赐给我们‘今日’所必需的衣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祈祷只祈求“今日”的食物,并未抱怨昨天的面包,更没有祈求说:“天哪,生产粮食的地区遭灾了,这么一来,‘明年’秋天要怎么做面包呢?上帝啊!我明天能否吃上面包呢?”

更明确地说,这个祈求“今日”的祷告是教我们只求今天的面包,今天的面包才是惟一我们能吃的面包。

耶稣曾说:“不要烦恼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安排,只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今天就行了。”

许多人或许觉得耶稣所说不要担心明天的事是很难做到的,他们说:“我们不能不打算明天的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而不得不办保险,也不能不为老年存钱,不得不为出人头地而努力,不得不为将来的生计有所准备。”我们是应该为明天而精心计划,但是绝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做无谓的担忧。

无论是紧张的战争年代还是悠闲的和平时期,积极与消极的分界点就在这里。积极性的思考,能够看透事物的根源,能把握好现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迈进;消极性的观念,则往往会使自己陷入紧张及神经衰弱里。

“二战”中一位饱受恐惧感折磨的年轻士兵对此深有体验。他说:“残酷的战争中,我因极度不安而患了所谓‘痉挛性结肠炎’,深为所苦,如果不是战争马上结束,我想我必定会彻底地崩溃。”

“当时我担任记录伤亡官兵的工作,就是计算阵亡者、行踪不明者,并整理与之有关的记录,以及掩埋阵亡将士的尸体,搜集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寄给他们生前一心所系的父母及亲人。我累坏了,并不断被不安所笼罩,担心自己是否能活下去,能否再亲手抱一抱我的儿子——自从他出生以来,尚未谋面的儿子。由于心力交瘁,我的体重迅速下降。恐惧感使我几近疯狂。端详自己的双手时,满眼都是皮包骨头。我十分担心自己会崩溃,有时竟无法克制地像小孩般抽泣起来,软弱到只要一个人独处,便忍不住要哭。”

“最后我被安排到陆军的诊疗所中治疗,由于一位军医的忠告,使我得到了转机。他彻底检查了我的身体后,告诉我说我的病是精神上的。年轻人,不要把自己搞得太过紧张。你不妨把人生想像成一个沙漏,没有人能使所有的沙粒一次通过中央的瓶颈,只要静静地让这些沙子一粒一粒通过便行了,不管是你、是我还是其他的人,都跟这只沙漏一样。在一天之始,即使是有堆积如山等待处理的工作,但我们一次仍只能做一件事,就像沙漏里的沙,只能慢慢地、一粒粒地漏下一般,否则身心早晚是要完蛋的。”

“自从由军医那儿听到‘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工作’的忠告后,我便全心全意去实践这个哲学。慢慢地,我的身心都从战争的恐惧中解脱了出来。以我现在的工作来说,这句话也很受用。面对堆积如山的问题时,我不再考虑一次同时解决它们。也不再让自己紧张兮兮,而是利落地把工作逐件处理完,如今,过去那种征战沙场濒临危险的种种慌乱感觉再不会在我身上发生了。”

在美国,几乎有一半医院的病床被精神病患者所占用。他们大都是因为无法承受过去及未来的重担而垮下来的。如果他们能领悟并运用耶稣的箴言“不要忧虑明天的事”及奥斯拉所说的“你只能生存在今天的空间里”,便能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史蒂芬逊曾说:“任何人都有能力承担一天的压力,不论谁都可以快快乐乐地、坚强地、亲切地、真诚地活下去。这就是人生。”

不错,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在今天要好好地生活。对于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崭新的人生。

人性最大的缺点在于只会憧憬地平线那端神奇的风景,却不知道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家窗外正盛开着的花朵。为什么我们常常愚蠢到这种地步而不自知,多么可怜而又可悲的人啊!

人生的旅途是多么的奇妙!小孩们成天说:“如果我长大多好。”一旦长成大人时又会说:“如果我结婚了多好。”但结婚之后想法又突然变成:“如果退休了多好。”而一旦退休,脑中又浮现出昔日生活中的情景:“这种日子真是孤苦单调,为什么会错失过去那美好的一切?”于是,又开始追念过去的一切。然而太迟了,逝去的一切是再也不可能从头来过了。

底特律的艾维斯先生由于及时醒悟,才免于被忧虑击溃。他从一个送报童开始,到杂货店员、图书馆助理,他节省微薄的薪金再加上55美元的借款,成为他第一笔生意的本钱。最后建立起令他自豪的年收入二万美元的事业。但不幸突然发生了,他为朋友的支票担保,而这位朋友不久却破产了。他不仅变得身无分文,甚至又背了16000美元的债,他完全倒了下去,他这样追忆道:

我因失眠、食欲不振而变得像死掉了一样,满脑子除了烦恼,还是烦恼。甚至有一天在街上突然昏倒在人行道上。我被扶上床时,浑身冒汗,痛苦不堪,日复一日衰弱下去,最后连医生也说我活不了多久了。我听后眼前一片昏暗,便写好遗言,回到床上,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等待死亡,不再忧虑、不再挣扎。而在这种平静的情况下,反而心情轻松地睡着了,像个襁褓中的婴孩般安然入睡。结果后来,食欲恢复,体重也逐渐增加到原来的水平。

几周后我便能扶着拐杖走路,一个多月后我便回到工作岗位,给自己找了份周薪30美元的工作。这个教训使我不再追悔过去、恐惧未来,而把所有时间、精力完全倾注在今天的工作上。

态度改变之后,他再度奋起,数年后他成为艾维斯·普洛达克公司的董事长。之所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他懂得认真地把握住今天。

如果你想好好地过完每一天,控制自己的想法,让我们遵循下列有创意的计划,以争取更多发自内心的快乐。这份计划称为“活在今天”。

今天我要很快乐。林肯说过:“多半的人要有多快乐都可以自己决定。”快乐发自于人的内心,并非天外之物。

今天我要适应环境而非环境来配合我。我要让自己彻底融入我的家庭、事业与机遇。

今天我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要运动,呵护它、滋养它、不透支它、不疏忽它,我要让身体成为我心灵的殿宇。

今天我要充实我的心灵。我要学习,不让心灵空虚,我将专注阅读有思想深度的读物。

今天我要美化我的心灵:我要默默地为他人做一件好事。要至少做两件我不想做的事,照威廉·詹姆斯所说的,只是为了让心灵演练,不致使它荒废。

今天我要使自己清新怡人。我要使自己看来愉悦,穿着得体,语气和美,举止得当,多赞赏,少批评,对任何人不吹毛求疵。

今天我要全心全意活好这一天,不去想我整个的人生。一天工作12小时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想到一辈子都得如此,可能会让自己难以忍受。

今天我要制定行动计划。我要计划每小时要做的事。尽管有时可能不能完全遵行,但我还是要计划,为的是避免杂乱而无条理。

今天我要保留半小时时间轻松自己。我要用这半小时祈祷,想想我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将无所畏惧。

但丁说:“切记,今天是永远不会再来的。”最后,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今日”是我们惟一能把握的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去享受每一天!

3.在对自己的关爱中寻求快乐

斯曼利·布兰顿博士在一本书中写道:“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适当的‘自爱’是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爱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的确如此。要想活得健康、快乐,“喜欢你自己”是必需的条件之一。但这并不要你“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这应该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真实的、深刻的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伴随着自尊心和人类的尊严感。

喜欢自己,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只暴露出他们的挫折感和深深的自我毁灭。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事事与别人分个高低。他会批评自己的失误,或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他仍愿意继续克服自己的弱点与不足而不是怨天尤人。他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同样博大的宽容心,不会因自己的一些缺陷而感到活得痛苦难受。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常常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再加上对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能使我们的精神错乱,心灵迷失。

有对夫妇,丈夫是位成功的律师,有事业心,做事积极,也相当专制。这对夫妇的社交圈子自然是以丈夫的朋友为主,也都是相同类型的人——都以社会名望和物质的富有来衡量人的价值。而这位太太个性十分宁静、谦逊,这样的生活环境常常使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难以把优点表现出来;而她所具有的品质也常常被人忽视,因此她越来越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为自己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而痛苦不堪。她慢慢变得讨厌自己。

其实,这位太太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而在于如何适应自己、接受自己。她不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真实面目,却幻想能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她不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必须依着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而不是盲目模仿他人。明白了这一点,她才会对自己产生信心,积极热爱生活。

她重新肯定自我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标准,然后以此作为生活的指导。她也必须学习如何喜欢自己。

不喜欢自己的人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发展极有必要。但若过分对自己责备求全,则会使我们无法采取积极的行动。

有位女学生在下课之后跑来向老师抱怨自己的演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我上台讲话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笨拙和胆小,”她说:“班上的其他同学似乎都表现得镇定自如,很有信心。但我一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感到害怕,就表达不出心中想说的话了。”

她把自己的弱点分析得十分详细。

等她讲完之后,老师对她说了一句忠告的话:“别总盯着自己的缺点。并不是缺点使你的演讲不好,而是你没有把长处发挥出来。”

的确如此,并不是缺点导致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的失败。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于矫情造作的地方。但谁会去关注这些缺点呢?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瑕不掩瑜。我们热爱自己的朋友,是由于他们的种种优点——而不是缺点。

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优势上,培养优点,克服缺点,如此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当然,我们也会随时更改错失却不必一直放在心中,而不得解脱。

罪恶感和自卑感,再加上过去和现在所犯的种种过错,常让我们自惭形秽。我们不能保持这样的自己。为了让自己跳出这种情境的困扰,我们必须把过去的种种统统忘掉,然后从零出发,重新开始。

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能永远达到百分百的成功率。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更是愚蠢荒唐的。能够偶尔停下来自我欣赏一番,是学会喜欢自己的一个好方法。

我们可以每天找出时间独处,以进一步看清自己。独处也是学习喜欢自己的好方法。除非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否则很难期待别人会喜欢与我们待在一起。

安妮·马罗·林柏在其著作《来自海洋的礼物》中曾说过:“我们只有在与自己内心相沟通的时候,才能与他人沟通。对我来说,我的内心就像幽静的泉水,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发现其美丽。”

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对待自己。圣经的诗篇里有一句忠言:“要安静,便可知道我是谁。”独处的确对我们的灵魂十分有好处,就好像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帮助一样。

法国蒙因说:“总是乐呵呵的人最能说明他聪明。”

假如我们要依赖别人才能得到快乐与满足,则无疑为他人增加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感情。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快乐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交际的能力。

4.在自我批评中把事情做到最好

一般人不喜欢别人的批评,听到别人的批评,会或多或少感到愤怒、生气。有句话说,与其等待别人来攻击我们所做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动手。学会自我批评——管理你自己,既是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一种方式,也是快乐的一种方式。

你应该发现最该责怪的人是你自己。很多人长大成熟后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拿破仑被放逐到圣海伦岛时说:“我的失败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怪罪任何人。我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我自己,这也是造成我的悲惨命运的主因。”

美国财经界领袖豪威尔先生成功的秘诀就是自我管理,几年来他一直有个记事本,记载一天中有哪些约会。家人从不指望他周末晚上会在家,因为他们知道,他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评估他在这一周中的工作表现。晚餐后,他独自一人打开记事本,回顾一周来所有的面谈、讨论及会议过程。他自问:我当时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我还能干什么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这种每周检讨有时弄得他很不开心。有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当然,年事渐长,这种情况倒是越来越少,他-直保持这种自我分析的习惯,这对他的帮助非常大。

富兰克林可不等到周末,他每晚都自我反省。他发现13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以及与人争论。聪明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成就不了大业。所以,他一周制订一个目标来改正一个缺点,并每天记录进展的情况。下一周,他再努力改进另一个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搏斗,整整持续了两年,最终他才成为人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一般人常因遭到他人批评而懊恼,有智慧的人却把它看做学习的好机会。诗人惠特曼曾说:“你以为只能向喜欢你、仰慕你、赞同你的人学习吗?从反对你的人,批评你的人那儿,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吗?”

达尔文在完成他不朽的名作——《物种起源》时,已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学说一定会震撼整个宗教界及学术界。因此,他主动开始自我评论,并耗时15年,不断查阅验证资料,向自己的理论挑战,批评自己已定的结论。

如果有人骂你愚蠢不堪,你会生气或者义愤填膺吗?我们来看林肯是如何处理的。林肯的军务部长爱德华·史丹顿就曾经这样骂过总统。事情是这样的:林肯为了取悦一些自私自利的政客,他签署了一次调动兵团的命令。史丹顿不但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还指责林肯签署这项命令愚不可及。有人告诉林肯这件事,林肯平静地回答:“史丹顿如果骂我愚蠢,我多半是真的笨,因为他几乎总是对的。我会亲自跟他谈一谈。”林肯真地去看望了史丹顿,并收回了成命。罗斯福总统也只敢期望自己能在四次决策里面,有三次是正确的。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坦承他的99%的结论是错误的。

法国作家拉劳士福古曾说:“敌人对我们的看法比我们自己的观点可能更接近事实。”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可是被人批评时,不管正确与否,人总是极为不满。人肯定是喜欢被赞扬,讨厌被批评的。我们并非逻辑的动物,而是情绪的动物。我们的理性就像狂风暴雨下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听到别人谈论我们的缺点时,我们不要大发雷霆地去辩解,你不妨告诉自己:“等一下……我本来就不完美,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连爱因斯坦都承认自己99%的结论是错误的,我起码也有犯错误的权利。”这样,你很快会怒火全消。

一位香皂推销员,甚至主动要求人家给他批评。当他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少得可怜。他担心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他都会在街上边走边想是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情不足?有时他会再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

他这个态度为他赢得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

想知道他后来的发展吗?他后来升任高露洁公司总裁,高露洁公司是当代最大的香皂公司。他就是立特先生。

学会自我批评吧!自我批评不仅是你快乐生存的法则,还是你受益无穷的做事成功的万能公式。

5.对待小事的态度也要认真

最伟大的生命往往是由最细小的事物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生活的溪流往往是由琐碎的事情、无足轻重的事件以及不留一丝痕迹的细微经验汇集而成的,正是它们构成了生命的全部内涵。所以,对待小事的态度也要认真。

一家书店的记账员因为书店的账目不清,连续三个星期夜以继日地查账,最后也没发现错在哪里。账面上明明有900元的亏空,却怎么也查不出来。他一遍又一遍地核对每一笔交易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一遍又一遍地把账目核对后再累计起来,人都要疯了,还是查不出到底错在哪里。

书店的经理单独找他谈话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几乎要崩溃了。经理和他重新翻开账本,从头到尾又核对了一遍,但是900元账目的亏空还是查不出来。

他们把当班的营业主管叫来,大家再次核对这900元的账目。这一次,没费多大工夫,他们就查清楚了。

“看,是这儿,这里应该是1000元!”营业主管说:“但是,它怎么被记成1900元了呢?”

经过仔细的检查发现,账本上粘着一条苍蝇腿,它正好粘在1000元数额上第一个零的右下角,于是1000就变成1900了。

无论你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里做事,你都应该把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否则你会像那位书店的记账员一样尝到苦头。

很多商家习惯于把货物堆得乱七八糟,根本谈不上良好的管理,到需要东西时,便翻来覆去耽误半天时间才能找到或者是还没摸到头绪,这种恶习不但耽搁了顾客的时间,而且浪费了公司效益。

很多年轻人也一样,不认真做事,马马虎虎,搪塞了事,敷衍了事,不知正确无误、整洁有序为何物。

有些人脱下衣服、解下领带,随手一扔。正在做事时,如果不得不离开一会儿,就不管事情已经做到哪里,立刻扔下。这种年轻人一旦跨入社会,工作起来一定会把自己的四周弄成一团乱麻,做事时也一定会抱着一种敷衍草率的态度。

如果你多一分认真,做任何事情都求一个结果,任何东西都收拾好,以后要做时再把它们找出来,不知道要节省多少时间和精力,避免多少无意义的麻烦和苦恼。

有些人失败以后常常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其实,他面前的那张写字台已经把其中的原委老老实实说出来了:桌面上到处是乱纸和信封,抽屉里塞满了各种物品,报架上报纸、文件、信纸、便条和稿件堆得混乱不堪,毫无条理。

信上要贴足邮票,这件小事大家都知道。一位在百老汇一家著名公司打杂的年轻人,给一封装着案件起诉状和传票的信贴了两美分邮票,把它寄出去了。但是他少贴了两美分邮票。由此被告律师向法庭提出新的要求,理由是起诉书和传票没有及时到达,原告律师发现自己的处境十分被动。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一个跑腿打杂的年轻人忽略了“两美分”。

这就是不认真对待小事惹出来的麻烦,你看够受罪吧!

其实行动、谈吐、态度、举止、眼神、服饰、装束……也会毫不客气地揭露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事无巨细都应竭尽全力,尽善尽美,做不到,不如不做。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一生一定可以过得充实、愉快、无忧无虑。要想过一种满意、充实的生活,只要做事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就可以了。当一个人总是完美地处理事务、从不拖泥带水时,心里快乐的程度自然溢于言表。而那些做事总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不但对不起事情,也有愧于自己。

6.大多数成功都是用认真的态度换来的

任何一项任务、一件工作或一种事业,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只有认真,用心地钻进去,才能掌握一定的技巧,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所以,不少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学者、能工巧匠和各界精英,在其成长期或大功告成前,都难免表现得有点古怪或有点傻。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有苦,后有甜。人们求巧,自然是为了轻松一点、顺利一点、快乐一点,但往往这是与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有所获,必得有所付出。付出你的认真,成功其实离你不远。

法国马赛有一名叫多梅尔的警官,为了缉捕一名强奸杀害女童埃梅的罪犯,查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足迹踏遍四大洲,打了30多万次电话,行程达80多万公里。多年来,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追捕上,结果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他仍矢志不渝,经过52年漫长的追捕,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当他拿手铐铐住凶手时,已经是73岁高龄。他兴奋地说:“小埃梅可以瞑目了,我也可以退休了。”有记者问他这样值吗?他回答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

这名警官看起来很笨,很蠢,但他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巧若拙”。他用自己的超人毅力干好了一件他人干不了的事,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体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是从捡起一份额外的业务开始的。因为家境贫寒,中学都没有读完的卡内基不得不走上社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匹兹堡负责递送电报。由于工资很低,他渴望能成为一名收报员,但是做收报员要求懂电报业务,为此,他晚上自学电报,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在机器上练习。有一天,公司忽然收到一份从费城发来的电报。电报异常紧急,但是当时收报员都还没有上班,于是,卡内基立刻跑去代为收了下来,并赶紧将其送到了收报人的手中。之后,他被提升为收报员,薪水也增加了一倍。由于收报员的工作相对轻松,卡内基有更多的精力认真学习商业知识,这为他后来走上商业道路,并成为钢铁大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有位知名企业家叫中田修,年轻时,曾流落街头。正当他第三次准备自杀的时候,他捡到了一块桑泽设计研究院的广告宣传牌,看了设计院介绍后,他认真分析这个行业后,觉得干这个很有前途,于是重新振作起来。回到东京后,中田修成立了一个规模很小的设计院,取名叫东京设计院,专门为企业设计新颖的产品和促销方案,相当于现在的点子大王或企业咨询师。由于业务适销对路及中田修对事业的一丝不苟,东京设计院逐渐成为日本一流的设计研究院。后来,中田修以东京设计院为根据地,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成立了日本综合经营企业集团。中田修这个曾经几次欲寻短见的年轻人,终于靠自己的认真劲儿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知名企业集团总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注重收获的年代里,你必须要付出你的认真态度,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在这一点上你不必怀疑。成为做人做事的佼佼者,只要肯做,谁都可以做到。

7.学会放松,远离疲劳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单纯使用脑力不会使人感到疲倦。当抽取流过活动中的脑细胞的血液进行化验时,没有丝毫疲劳的迹象。与此相反,如果抽取正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血液样本,却发现里面都是“疲劳毒素”,科学家们于是得出结论,正是这些“疲劳毒素”使人产生了疲倦现象。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仅仅劳心的工作,并不会让人感到疲倦。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导致我们感到疲倦的“疲劳毒素”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在他的《权力心理学》一书中写道:“我们所感到的疲劳绝大部分源于精神因素的影响。纯粹因生理消耗引起的疲劳是几乎没有的。”

美国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布利尔更加肯定地宣称:“健康状况良好而常坐着工作的人,他们的疲劳全都是由于心理因素,或是我们所说的情绪因素的影响。”

那些影响到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使他们感到疲劳的心理因素到底是什么呢?快乐?满足?当然不是。而是厌烦、不满,一种不受欢迎的无用的感觉、焦虑、忧愁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因素会消耗掉这些长期坐着的工作人员的精力,使他们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精力衰退,每天昏昏沉沉地回家。不错,这些负面的情绪在体内制造的紧张是使我们觉得疲惫不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寿保险公司都有这样的宣传小册子,上面写着:忧虑、紧张、心烦意乱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而我们却常常误以为是身体或精神的操劳引起的——记住,紧绷的肌肉本身就是在工作。所以,放松自己吧!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当中。

现在,请你暂且停下手头的事情,自己检查一下。当你念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正对着书本愁眉不展?你是不是觉得两眼间的肌肉紧缩起来?你是不是很轻松地坐在椅子上?还是耸起双肩?你脸上的肌肉紧不紧张?除非你的全身像只太阳底下睡觉的懒猫一样松弛,否则你现在就是正在制造精神和肌肉的紧张,也就是在制造疲劳!

很多由紧张所产生的疲劳,都是自己无形中制造的。中国有句名言“累即心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解除疲劳有什么方法?放松!放松!再放松!要学会随时随地让自己放松!

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自己呢?你应该从肌肉开始放松。为了说得仔细一点,我们假定由眼睛开始,先把这一段文字读完,然后向后靠,闭上眼睛默不出声地对你的眼睛说:“放松,放松,别皱眉头,别皱眉头,放松,放松……”你不停地慢慢地重复约一分钟。

现在,你是不是发现肌肉开始放松了呢?是不是有眼前一亮,精神大振的感觉?没错,虽然这看起来令人不可思议,但就在刚才经过的一分钟里,你已领悟到了自我放松的奥妙。这种方法可类推用于头部、颈部、脸上的肌肉、双肩直至整个身体。的确,放松对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员尤为需要。芝加哥大学的艾德蒙·亚格布森博士说:如果一个人能完全放松眼部肌肉,他就能忘掉一切烦恼了!其主要原因就是,眼睛消耗的能量为全身神经消耗能量的四分之一。许多视力颇佳的人常常感觉“眼睛疲劳”而导致视力减退,是因为他们使眼部产生了紧张的反应所致。

著名女作家鲍姆说,她小时候碰到一位老人,教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时,她摔跤伤了膝部和腕部,有个老人把她扶起。这位老人当过马戏班的小丑,他一面帮她拍掉身上的灰土,一面说:“你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你不懂得怎样放松自己,你要把自己当成一只旧袜子一样松弛,过来,我教你怎么做。”

那个老人教鲍姆和其他小孩子怎样跑,怎样跳、怎样翻跟斗。他不停地强调:“把自己想象成一双松垮垮的旧袜子,你就一定会放松下来!”

其实,不必费力要求自己放松下来,你完全可以随时随地放松自己,口里不断重复:“放松……放松……再放松……”,你可以感到一种活力在体内升腾,传遍全身,你会觉得自己已没了压力和紧张感,变得像孩子般自由自在,像小鸟般轻松自如。

下面有四个建议,可以帮助你学习如何放松自己:

①在自己的案头摆一盆散发着香味的鲜花。

②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工作尽量采用舒适的姿势。记住,身体的紧张会导致腰酸背疼和精神疲劳。

③每天自我省察四五次。并且自问:“我做事有没有讲求效率?有没有让肌肉做没必要的操劳?”这样会让自己培养一种自我放松的习惯。

④每天晚上再做一次总的回顾。问问自己:“我感觉有多累?如果我觉得累,那不是因为操心的缘故,而是我工作的方法不对。”

丹尼尔·乔斯林说过:“我不以自己疲倦的程度去衡量工作绩效,而是看我有多不疲倦。”他说:“当一天过完而我感到特别疲倦时,或者是感觉我的精神特别疲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天在工作的质与量上都做得不够。”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因过度紧张所导致的高血压或忧郁症的死亡率就会迅速下降,精神病院和疗养院也就不再人满为患了。

消除或者说是避免疲劳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喜欢上你现在所做的工作。下面让我们看看艾丽丝的例子。

艾丽丝是位公司职员,一天,她回家时显得疲惫不堪有气无力,不想吃饭,只想上床睡觉。突然,电话铃响了,是男朋友打电话来邀她去跳舞!艾丽丝的眼睛一亮,整个人变得兴奋起来。她冲上楼,换好衣服兴冲冲地跑了出去,一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她看起来没有一丝倦意,竟然因兴奋过度而难以入梦。

艾丽丝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足以说明:心理的劳累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疲倦。几年前,乔瑟夫·博马克博士在《心理学档案》上发表了一篇实验报告,阐述了对当前事务的乏味是如何导致疲劳的。他让几个学生做一系列单调乏味的试验,结果学生们都感到不耐烦,并且有人抱怨头痛、眼睛疲劳、坐立不安,有些人甚至觉得胃里难受。难道这些都是“想像”出来的?当然不是。这些学生还做了新陈代谢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当人们感到疲倦的时候,身体中氧的消耗量明显降低。而当工作较为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时,身体新陈代谢就会加快。

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疲劳往往是由忧虑、挫折、不满等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工作。假如你从事的是脑力工作,使你疲劳的原因可能是你没有做完的工作量,并不是因为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往往正是因为没有完成的工作的压力带给我们焦虑、挫折感,最终导致我们疲惫不堪。

《演戏船》里有一句颇有哲理味道的插曲:“能够做自己乐意做的事,这种人是幸运的。”是的,这种人总是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快乐,而又没有忧虑的疲劳。有兴趣就有活力,要知道,和爱唠叨的人同行一小段路要比和知心好友同行十里路还要累人呢!

下面是速记员茉莉小姐就这一问题讲述她的感受。她说道:

“我的办公室里有四位速记员,一天,某部门的助理非得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新打一遍,我不愿意。我对他说,不用重打,只要把错别字改正过来就行了,他却说,如果我不做,他就找别人去做!我真气急了,不得不重新打一遍,因为我担心别人会趁机取代这个职位,而我自己又需要这职位,为了让自己好过些,我只好假装自己喜欢工作——这样一想,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真的开始有点喜欢它了。我也发现,一旦我喜欢自己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所以现在我很少需要加班。这种新的积极的工作态度,使大家认为我是个优秀职员。后来,某部门主管需要一名私人秘书,就选上了我——因为他说,我总是充满热情地去做额外的工作!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奇妙的力量,实在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大发现,也确确实实奇妙无比!”

著名的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本年轻时曾有一段成功的推销经历。他虽不懂法语,却能将一种立体幻灯机成功地在法国推广。卡腾本曾对渴望成功的青年人说道:“我们常常觉得运动对身体很重要,以致还没睡醒就起床到处活动。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心智上的运动,以便促使我们将成功的计划付诸行动。所以,每天不妨给自己说些鼓舞信心的话。”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让人觉得好笑、肤浅,或是幼稚?一点也不!其实,这在心理学上是绝对正确的。

每天常常跟自己交谈,可以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勇气和幸福,什么是平安和力量;每天跟自己谈些充满感激的事,这样,你心灵的天空就会无比广阔,溢满欢乐。

你现在学会放松了吗?感觉到放松了吗?不要想的太多,只需慢慢地按照上面提到的方法去做,慢慢地体会,不要急于求成,当你发现这些使你受益无穷时,也就是你远离疲劳,快乐健康的时候,也是你散发着迷人魅力的时候。

8.过分认真适得其反

中国人办事,讲究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正如《菜根谭》所言:“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有时候,过分认真或专注于一件事情,我们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IMG有一位精力旺盛的女业务代表,负责在高尔夫球及网球场上的新人当中,发掘明日之星。美国西海岸有位年轻网球选手,特别受她重视,她决定延揽对方加盟本公司。

从此,纵使每天在纽约的办公室要忙上12个小时,她依然不忘时时打电话到加州,关心这位选手受训的情况。他到欧洲比赛时,也会趁着出差之便,抽空去探望探望,为他打理一切。有好几次,她居然连续一周都未合眼,忙着飞来飞去,追踪这个选手的进步状况,偏偏手头还有一大堆积压已久的报告。

一次那位年轻选手参加法国公开赛。按原订日程,这位女业务代表不需出席这项比赛,但是她说服主管,为了保持与那位年轻选手的关系,她应该到场。主管勉强答应,但条件是,她得在出发前把一些紧急公务处理完毕。结果她又是几个晚上没合眼。

抵达巴黎的当日,在一个为选手、新闻界与特别来宾举行的晚宴上,她依旧盯着位美国选手,并且像个称职的女主人,时时为他引见一些要人。当时是瑞典网球名将柏格独领风骚的年代,他刚好是她们的客户,又是那名年轻选手的偶像,自然地就介绍他俩认识,柏格正在房间一角与一些欧洲体育记者闲聊,她与年轻选手迎上前去。对方望向这边时,她说:“柏格,容我介绍这位……”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这位球员的姓名!

后来,那位年轻选手成了世界名将,但他与IMG再也没有关系。

这位女业务代表的确令人钦佩,如果运气好,碰上一个懂事的小伙子,她的失误也不是什么大的失误,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只要小伙子自我介绍一下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计较,同样也没有什么事。但她这样不顾一切认真工作,对服务对象过于关注,则总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错误。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自获诺贝尔奖之后,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间,包括电视广告商人等等拉着去做这做那。文人难免天真,不擅应酬,心慈面软,不会推托;做事又过于认真,不懂敷衍,于是陷入忙乱的俗事重围,不知如何解脱,终于自杀,了此一生。报载,川端临终前,曾为筹措笔会经费而心力交瘁,情绪十分低落,这可能是促使他厌世自杀的原因之一。

固然,对一位作家来说,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口井已经算是凿得够深了。但如果他不被卷入使他厌倦不堪的琐事,而能依然宁静度日,以他东方式的丰富的智慧,或许会有更具哲理的创作留传于世。

常有人叹息生活忙乱,负担沉重。

当然,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中,有很多是没有必要的,由于人太奢求,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

不要因为自己常被人拉去做这做那,就以为这是表现自己才干或拓展事业的大好机会。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能者多劳”,是对于有才干人的赞誉,却也是对他的一种悲悯。在有生之年,把握自己真正的志趣与才能所在,专一地做下去,才能有所成就。

在今日中国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经常发生这样的悲剧——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关注反而引起子女的怨恨与不满,这不能不让人反思,做事还是恰如其分的好。

9.寻找工作的乐趣而不是痛苦

把工作想成是件趣事、乐事,会使你的工作变得不再那么令人乏味。上司喜欢下属对工作充满激情,那样才会为他赚更多的钱,不管上司想得到什么,我们只需考虑对工作充满乐趣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就够了。记住,你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上,如果你不能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可能也很难从别处得到。假如你遭遇一些烦恼甚至痛苦的事。比如:上班堵车,匆匆赶到公司,同事都在埋头工作,经理用狐疑的眼光审视你;企划做得不好,被上司不留情地批评;点子被同事偷了,同事偷着乐,你却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是跟对方大闹一番,还是找老板评理去……你似乎很有理由地问:被这些事情纠缠着,能快乐得起来吗?

如果你的眼光只关注这些事情,你肯定是很难快乐起来的。你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没有去关注那些快乐的事,去挖掘那些让你快乐的事。

加拿大广播公司曾经制作过一个以“快乐”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这个电视节目一共采访了40个国家、数百位快乐的人,得到了下列结论:

(1)想要快乐,不需要富有、名气与美丽;

(2)快乐的人要具备肯定自己、不怕挫折、醉心工作、顺其自然、通情达理、继往开来六项特质;

(3)长期的快乐与外在条件(财富、地位、权势、美貌等)无关。

由此可见,能否快乐在于你的心态。快乐需要在工作中去发现,去寻找。

在西雅图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派克鱼摊,那里有洋溢着快乐的“飞鱼”表演,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西雅图的这个市场与一般开放式的传统市场没什么两样,既感觉不出它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只要你走进市场,你很快就会看见在市场的尽头聚集了一群人,老远就可以听到他们的喊叫。走近一看,你会发现大家像是看街头表演似的,一圈又一圈地围着几个穿着亮橘色的塑胶背带裤的年轻小伙子观看。其中一个小伙子从旁边的鱼摊上拿起一条鲑鱼,转身就朝柜台一丢,中气十足地高声喊:“鲑鱼飞到威斯康辛!”柜台里的人敏捷地接住鱼,也大喊:“鲑鱼飞到威斯康辛!”他刚大声喊完,鱼就包好了,顾客开心地接过“飞鱼”在围观群众的欢呼中满意地离去。尽管海风越吹越冷,但是这个鱼摊总是被人潮与笑声围得暖烘烘的。

派克鱼摊的老板约翰·横山是日裔美国人,因为以前的鱼摊老板不想经营了,25岁时横山才接手鱼摊开始经营。横山并不喜欢卖鱼,他只是想多赚钱,鱼摊经营得不错,于是他在另一边开了一家批发店。但是十个月后,批发生意就垮了,甚至把鱼摊也拖到濒临破产的边缘。横山就召集鱼摊的伙计开会讨论未来怎样经营。一个小伙子提议“做举世闻名的鱼贩”。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快乐对顾客和自己都很重要,顾客因为快乐而喜欢来鱼摊买鱼,自己快乐则使工作更有效率,于是他们创造了“飞鱼表演”,在工作中寻找到了快乐!

快乐使派克鱼摊一举成名,不断有企业向派克鱼摊取经,横山也与顾问柏奎斯特合组了一家未来企业顾问公司,带着伙计到企业授课,当然,派克鱼摊的生意也逐渐好转。“现在的营业额比12年前多了5倍。”横山骄傲地说。

派克鱼摊的故事被拍成教学录像带、翻译成17国语言,成为美国《财富杂志》500家大企业的训练教材,同名书籍《如鱼得水》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而且你只要在摊旁一站,就会发现身旁有明尼苏达、迈阿密等开车来的外地客,带着相机或摄影机,等着拍摄派克鱼摊的“招牌产品”——飞鱼表演。

派克鱼摊的故事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快乐需要去发现,去寻找。

快乐不是等来的,快乐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去寻找。只有积极发现快乐的人,才会享受到快乐。

第二,因为我选择要快乐,所以我快乐。

心理学家加贝尔认为:“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

所以,能否快乐在于你个人的选择。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不管你的心情坏到什么程度,只有选择快乐,你才会去发现和寻找快乐,并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

第三,快乐心情能提高工作质量,所以要选择快乐。

快乐心情会提高你的办事效率,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一件工作。快乐心情能活跃你的思维,让你产生灵感,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从而使你的工作质量得到迅速提高。

时时提醒自己,对工作充满乐趣,这不仅能使你得到快乐,远离疲劳,从长远来看,还可能使你得到重用的机会。

10.享受认真做事带来的快乐

快乐并非要通过哈哈大笑来感知,也并非要你海底捞针般苦苦去寻找,其实,快乐就在你身旁,只怕你想不到,做不到。如果你愿意去感知,你会发现,做事认真便是一种快乐。

谭旭霞从日本留学回来后选择了自己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广告设计公司,作为总经理的她深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是公司的根本,否则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公司绝不会走到今天。”她坦言自己在招聘员工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看他们是否富有责任心:“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态度决定一切’。”

一件在创业之前在原单位遇到的事情让她记忆犹新:那时,她们公司同时招进两个新员工李晓和任飞,都是做销售。李晓以前在几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工作过,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聪明、谈判能力强、口才好,但是工作不够认真,有点散漫。任飞之前没有做过销售,与李晓相比,他显得才智平平、凡事规规矩矩。

李晓在公司工作几个月内迅速拉来了几个大客户,而任飞由于没做过销售,同时行业资源不多,销售额明显比李晓少。但是当李晓迅速在公司站稳脚跟后,对于继续开拓客户却不怎么在乎,工作中经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任飞则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来积极开拓客户资源,了解客户需求,同时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渐渐地,他的认真态度和处事的成熟得体,逐渐被公司上下所认可。

一年过去了,任飞手中的客户资源越来越多:尤其是原来李晓的几个大客户慢慢地转向任飞。一年后任飞被提拔为区域经理,成为李晓的直接上司。李晓向老板提出质疑,但是老板给出的理由相当简单:市场上不缺少人才,缺的是认真做事的人。

这件事情对她后来的创业影响深远,现在,她对公司人力资源的负责人提出要求,在招聘时,首要的原则就是要看对方是否具有责任心,这已经成了公司选人的最主要条件。“人就像五个手指头不一样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特质。如果有李晓这样的人,我也会引进,但是我会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正确地引导他们,发挥各自的特点。其实就李晓而言,如果能正确地引导他,他也会是公司的一名得力干将。”

任飞和谭旭霞都是认真做事的人,他们都会在认真中体会到工作带给他们的快乐。是的,快乐是靠人发觉的:或许就是任飞当上经理的那一刻,就是谭旭霞明白管理员工的那一刹。总之,如果你用心去发现,你会让快乐与工作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