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1岁宝宝喂养全程宝典
8054600000024

第24章 part 06 宝宝的第17~18周

01 宝宝长牙时要注意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最先长出的是乳牙,乳牙共有20颗,出牙有先后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颚的2颗中切牙,然后是上颚的2颗中切牙。出第1颗牙的时间每个宝宝都不一样,早的4个月就开始了,迟的可到10~12个月,平均是在7~8个月龄出牙,以后陆续萌出,到2岁半时20颗乳牙出齐。6岁以后开始脱乳牙换恒牙。

有些新妈妈看到人家宝宝出牙了,自己的宝宝还不出牙就感到非常奇怪,一般地讲,只要在周岁前能萌出一个牙齿来都不算出牙太迟。如果1岁后还未出牙,就应该去找儿科大夫检查一下,看是不是有缺钙、缺碘等毛病,最好进行补钙和补碘。

02 保护宝宝的乳牙

宝宝萌出乳牙的时期正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如果牙齿不好,会影响宝宝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妨碍健康,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容貌和发音。因此,必须十分注意保护宝宝的乳牙。

乳牙的好坏一般决定于新妈妈妊娠期的营养。在乳牙萌出后,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时常保持口腔清洁。婴儿期虽然用不着刷牙,但每次进食后及临睡前,都应喝些白开水以起到清洁口腔、保护乳牙的作用。

2 保证足够营养。及时添加辅食,摄取足够营养,以保证牙齿的正常结构、形态以及提高牙齿对齿病的抵抗力。如多晒太阳、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帮助钙质在体内的吸收,肉、蛋、奶、鱼中含钙、磷十分丰富,可以促使牙齿的发育和钙化,减少牙齿发生病变的机会。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所以要经常吃些蔬菜和水果,其中纤维素还有清洁牙齿的作用。饮水中微量元素氟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对牙齿的发育都是不利的。

3 注意药物。四环素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药物会使宝宝牙齿变黄及牙釉质发育不良,因此要慎重服用四环素等药。

4 养成正确的吃牛奶姿势。吃牛奶的宝宝,可因吃奶姿势不正确或奶瓶位置不当形成下颌前突或后缩。宝宝经常吸吮空奶嘴会使口腔上腭变得拱起,使以后萌出的牙齿向前突出。这些牙齿和颌骨的畸形不但会影响宝宝的容貌,还会影响其咀嚼功能。因此,宝宝吃奶时要取半卧位,奶瓶与宝宝的口唇成90°,不要使奶嘴压迫上、下唇;不要让宝宝养成吸空奶嘴的习惯。

5 适当锻炼牙齿。出牙后要常给宝宝吃些较硬的食物,如饼干、烤面包片、苹果片、水萝卜片等,以锻炼咀嚼肌,促进牙齿与颌骨的发育。1岁以后大牙(臼齿)长出后,应当经常吃些粗硬的食物,如蔬菜等。如果仍吃过细过软的食物,咀嚼肌得不到锻炼,颌骨不能充分发育,但牙齿却仍然生长,就会导致牙齿拥挤,排列不齐或面部畸形,十分难看。

6 如果发现乳牙有病要及时治疗。乳牙因病而过早缺失,恒牙萌出后位置就会受到影响,使得恒牙里出外进,造成咬合关系错乱,可导致多种牙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及时诊治,否则会影响宝宝今后的容貌。

03 宝宝的“握拳反射”

宝宝刚出生后,大多数时间两只小手握着拳头,几乎不放松。如果新妈妈用手指去触摸一下宝宝的手掌,宝宝立即会反射性地将手指紧紧握牢,这种表现称为“握拳反射”,是出生3个月内宝宝的正常生理反应,左右两侧的握拳反射是对称的。

到3~4个月时,宝宝的拳头就松开了,“握拳反射”也随之消失,这对宝宝的发育是有作用的,宝宝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能抓起来玩了,如果老是握着拳头就不可能把东西拿到手里。

如果4个月以后的宝宝仍旧一直握着拳头不能松开,特别是大拇指紧紧地握在手掌里,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表现,说明宝宝可能在分娩时大脑受了损伤或大脑缺氧缺血导致神经受损,或者患有脑性瘫痪等疾病,新妈妈应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04 宝宝的代乳品

当发现母乳喂养宝宝吃不饱时,就需加喂代乳品,如牛奶、羊奶、奶粉等,这个方法就是通常说的混合喂养法。采用此法喂养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每次应先喂母乳,让宝宝把乳房吸完后,再喂代乳品。因为宝宝往往吃代乳品时吃得快、吃得香,而吃母乳时却不高兴,不是哭闹就是睡觉,使乳房不能排空,影响乳汁分泌,母乳会因此而越来越少。另外,混合喂养最好不要一顿全部吃母乳,另一顿全部吃代乳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新妈妈不能按时给宝宝喂奶时,可用代乳品代替1次,但1天内用母乳哺喂不能少于3~4次,次数过少也会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

2 代乳品不能配得太甜,宝宝吃吃惯了比较甜的代乳品,就会觉得母乳淡而无味了,这会使之不愿吃母乳。另外,橡胶奶嘴的孔不要过大,宝宝吃惯了容易吮的奶嘴,就不愿吃母乳了。

05 宝宝经常发热

人体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的时候,宝宝设定的温度比成人稍高,宝宝肛温大约在37.5℃,上下变动1℃左右。成人和较大宝宝口温大约36.8℃,上下变动0.5℃。有些宝宝容易在夜间发高热。这是因为宝宝身体含水比例比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容易发热。宝宝生病的时候,体力变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喝水,当然体温升高。

宝宝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一般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热。宝宝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分摄取不够、水分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的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都可能引起发热。如果宝宝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06 宝宝用药要注意

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肝肾功能尚不完善,解毒功能比成年人弱,用药不当易出现毒性反应。宝宝用药应注意:

1 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常用抗生素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会延误诊断和治疗,容易继发二重感染。宝宝一般不要用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新霉素可引起宝宝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宝宝均不宜使用。

3 不宜滥用维生素和其它补剂。盲目用维生素,不仅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如过多地服用维生素AD胶丸,宝宝会出现毛发干枯、眼球突出、烦躁不安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有些中药补剂可引起宝宝性早熟,因此,宝宝应慎用补药,如确需进补,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注意退热剂的使用。宝宝发热的原因很复杂,在没有明确的诊断前,使用退热药往往会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治。尤其是宝宝在不适当地使用退热药后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导致虚脱。宝宝所用小儿退热片、APC片可引起宝宝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4 外用药过量也中毒。宝宝皮肤黏膜吸收能力强,外用药过量使用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鼻眼净、硼酸水、硼酸软膏、酒精、红汞、氢化可的松软膏、高锰酸钾等药,过多使用均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07 宝宝口水多的处理

宝宝口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宝宝的唾液腺发达起来,消化液分泌增多,口水也就多了起来。因此,在这个时期,可慢慢开始让宝宝吃辅助食物了。宝宝长牙时,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就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如口水突然增多,则有可能患了口腔炎或其它口腔疾病,那就要请医生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口水多时,要注意给宝宝戴围嘴,并经常换洗,保持干燥。不要用硬毛巾给宝宝擦嘴、擦脸,而要用柔软干净的小毛巾或餐巾纸来擦。宝宝在出牙时,除流口水外,还会出现咬奶头现象,个别宝宝还会出现低热,这都是正常现象,新妈妈不必担心。

08 宝宝发热不吃奶的处理

人体发热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尽管食入量很少,但食物在胃肠内的时间很长。所以,宝宝在发热时食欲会减退,有时还肚子胀。

可以让宝宝每次食入量减少一点,而多吃几餐,而且要食用一些稀释而清淡的有助于消化吸收的食品,如在牛奶中加一些米汤或水,并注意给宝宝多喂水,保证足够的液体供给。发热时体内水分消耗较多,如不注意给宝宝喂水,一方面发热不容易退,另一方面,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在补充水时,特别要注意补充些鲜果汁或蔬菜水等。

09 训练宝宝的手和眼

新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图案较大的婴儿画报,给宝宝边看边讲,开始时先看一些简单的图画,如1只猫、1个苹果,以后逐渐看其它的物品、景色、花草等。

5 个月的宝宝能俯卧抬胸时,可把玩具放在他伸手能够到的地方让他抓,再把玩具换个地方,让他转头或转身去找,当他找到时,就要鼓励他。这样做是锻炼宝宝头、颈、上肢的活动能力及手的动作,训练手眼协调,另外也能促进他的触觉发育和记忆能力,看过的东西还想再去看,再去找。

5 个月的宝宝如果还不能很好地翻身,就应该训练他,可以在大床上或在地毯上,让宝宝仰卧,拿一个有趣的新玩具逗他,当他想抓时,将玩具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这时宝宝的头也会随着转,最后下身的下肢也转,全身就翻了过来。开始时大人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但主要还是鼓励他自己翻身。当他翻过来了,就要表扬他,抱抱他或亲亲他,然后把他放回原位,让他重新再翻。当他能够从仰卧位变俯卧位之后,就大大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开始了认识世界的一个新阶段。

10 不要抛摇宝宝

有些新妈妈出于对宝宝的喜爱,喜欢抱着宝宝用力摇晃或向空中抛扔;也有的为了使宝宝入睡,将宝宝仰卧在双腿上或放在摇篮里用力地颠颤宝宝,这些做法都对宝宝的健康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从宝宝发育的角度看,大脑发育较早,所以头部相对比较重,但是颈部肌肉松软无力,抛扔宝宝时头部则容易受到较强烈的震动,甚至会使宝宝脑部受到伤害,对宝宝智力发育不利。另外,过分大幅度地抛扔或摇晃宝宝,也易导致其它严重后果。如将宝宝向空中抛扔玩,结果导致脊髓神经受伤而发生截瘫;或者在将宝宝向空中抛扔时,未接住而使宝宝头着地跌成重伤,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