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宝宝出牙常见问题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牙时都会有一些不舒服的状况,比如口水特别多,萌牙血肿等,这些症状在正确的护理下会消除或者缓解。
1 口水增多
出牙时的宝宝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口水比较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吞咽反射差,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弱造成的,通常随年龄增大和牙齿萌出,流口水将逐渐消失。
2 萌牙血肿
牙龈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包,大小不等,肿包的表面呈现出蓝紫色,肿块一般出现于即将出牙的地方。
3 发热、腹泻
有些宝宝在长牙时还会有发热、腹泻的症状,大多数宝宝症状不会太严重,一般精神都比较好,食欲旺盛。
4 烦躁
出牙时的不舒服会让宝宝表现得烦躁不安,他们看起来比平时更爱哭,情绪不好。不过如果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通常宝宝会安静下来。
● 出现这些症状,新妈妈不要慌,应做到:
1 保持口腔清洁
每次进食过后,让他喝几口白开水,或者用湿毛巾或湿纱布缠绕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齿;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一边吸一边睡觉。平时少喝含糖饮料,尽量给宝宝喝白开水。
2 进行牙床锻炼
可以让宝宝做些牙齿操以缓解宝宝流口水、牙肉痒的症状,可以使用磨牙饼或者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促进牙齿萌出。
3 加强营养
营养不足会导致出牙推迟或牙质差。在宝宝出牙期间,要注意为宝宝添加维生素D及钙、磷等微量元素。最简单也是很有效的做法是经常抱宝宝去户外晒太阳。
02 不可用炼乳喂养宝宝
有的新妈妈用炼乳喂养宝宝,认为炼乳是浓缩牛奶,好储存又有营养,用起来也方便。其实不然,炼乳中含有40%的蔗糖,不适合宝宝的营养需要。婴儿时期用牛奶喂养,要求加入5%~8%的糖为宜,这样可使糖、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合适。而炼乳中的糖分很高,糖可以增加热能,但对正在迅速生长发育的宝宝来讲,不只需要足够的热能,他更需要的是多种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
当炼乳稀释至合适饮用的甜度时,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要比鲜牛奶低很多,如果保持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则太甜而难以食用。于是就导致用炼乳喂养宝宝由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就会出现虚胖、肌肉松弛、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生病,因此,不可用炼乳喂养宝宝。
03 掌握宝宝的消化特点
宝宝的消化系统娇嫩,与成人相比有极大的差异。从消化器官上看,宝宝口腔黏膜柔软,面颊部脂肪发育较好,舌短而宽,有助于吸吮乳头。
宝宝的胃贲门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关闭作用不强;幽门肌肉虽然发育良好,但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易紧闭,因此在吸饱奶后略受震动或吞咽过多空气时,都容易吐奶。新生儿及婴儿阶段,胃容量甚小,宝宝每次哺乳量容易超过胃的平均容量,哺乳量过多,也容易引起呕吐。宝宝胃的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为1~1.5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
宝宝肠管总长度为身长的6倍,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从消化的另一个系统——消化液上看,宝宝的唾液腺发育不全,唾液分泌量较少。3~4个月时,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全,唾液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增多,消化淀粉的能力开始增强。
宝宝的胃液成分与成人基本相同,有胃酸、胃蛋白酶、胃凝乳酶和脂肪酶。宝宝的胃液分泌功能,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全,但完全能消化母乳。宝宝的胃蛋白酶有凝乳作用,可使乳汁凝固,有利消化。
肠消化液内有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肠液从宝宝时起,已含肽酶、乳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等,加上胆汁的乳化作用,使食物消化完全。食物经过小肠,除了不能消化的部分外,都已分解成为最简单的物质而被吸收。
1~3岁的宝宝消化系统都比较娇嫩,需要在饮食上给予必要的照顾。
04 宝宝食欲不振
有些宝宝由于食欲不振、偏食、甚至厌食,导致体格发育达不到正常的平均值,智力发育也受到影响,因此新妈妈十分担忧。引起宝宝食欲不振的常见原因有三种:
1 甜食影响食欲
甜食是大多数宝宝喜爱的,但是,有些高热量的食物虽好吃,却不能补充必需的蛋白质,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宝宝的食欲。食欲不振的宝宝中,大多数很少喝白开水,他们只喝各种饮料,如橘子汁、果汁、糖水等。这样使大量的糖分摄入体内,无疑使糖浓度升高,而血糖达到一定的水平,会兴奋饱食中枢,抑制摄食中枢,因此,这些宝宝难得有饥饿感,也就没有进食的欲望了。此外,夏季各种冷饮上市,同样会造成宝宝缺乏饥饿感。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冷饮中含糖量颇高,使宝宝甜食过量;二是宝宝的胃肠道功能还比较薄弱,常常由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宝宝食欲自然就下降了。
2 缺锌引起味觉改变
临床发现,厌食、异食癖与体内缺锌有关,通过检查,锌含量低于正常值的宝宝,其味觉,即对酸甜苦辣等味道的敏感度就比健康宝宝差,而味觉敏感度的下降会造成食欲不振。
锌对食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唾液中的味觉素的组成成分之一是锌,所以锌缺乏时,会影响味觉和食欲;2、锌缺乏可影响味蕾的功能,使味觉功能减退;3、缺锌会导致黏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堵塞了舌乳头上的味蕾小孔,使食物难以接触到味蕾,味觉变得不敏感。
3 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正常情况下,宝宝在就餐前,胃内空虚,血糖下降,开始有饥饿感,食欲很好。但是,如果某种原因(如吃了点心),就会干扰了这一规律。此外,新妈妈应当允许宝宝的胃肠功能有自行调整机会,比如出现饥饿感可是许多新妈妈往往不懂这个道理,总是勉强宝宝吃,甚至有的采取惩罚手段强迫宝宝吃,长此以往,这种强迫进食带来的病态心理,也是影响宝宝食欲的原因之一。另外,有些新妈妈爱挑选那些他们认为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品给宝宝吃,这种挑挑拣拣的做法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宝宝自然就会趋向于那些所谓好的食品,而对所谓不好吃的,就少吃,甚至不吃。
05 不要给宝宝穿得太暖
宝宝穿的衣服薄厚应适宜。穿得太少,宝宝的手、脚都发凉,容易生病;穿得太多,活动起来不方便,一动就会出汗,出汗之后,再一受风更容易着凉。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也就是说,要想让宝宝平安不生病,只需要吃七分饱,穿七分暖就行了;若吃得过饱,穿得过多,反而容易生病。
06 培养宝宝坐盆的习惯
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到宝宝会坐的时候,便可以逐渐培养大小便坐便盆了。这时宝宝还坐不稳,一定要由新妈妈扶着,但坐盆的时间不能太长。开始只是培养习惯,一般宝宝不习惯,一坐盆就打挺,这时不要太勉强,但每天都要坚持让宝宝坐一坐,这样训练几天之后就可以培养成“习惯”。
宝宝最好用塑料的便盆,盆边要宽而且要光滑,这样的便盆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适用。搪瓷便盆到了冬天很凉,宝宝不愿坐。
07 预防宝宝脊柱侧弯
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妊娠4~7周,是胚胎脊柱发育形成的时期,此时孕妇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都可导致胎儿发生脊柱畸形。宝宝学坐学得过早,或刚学坐时坐的时间过长,宝宝坐的姿势不正确,都易导致脊柱侧弯。
● 以下方法可帮助新妈妈早期发现宝宝脊柱侧弯现象:
①当宝宝以立正姿式站立时,两肩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高低不平
②两侧腰部皱纹不对称
③双上肢肘关节和身体侧面的距离不等
如果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预防宝宝脊柱侧弯:宝宝不要坐得过早,或长时间地坐着,那样宝宝不仅容易疲劳,也容易造成脊柱弯曲;宝宝坐的姿势要正确,应适当地变换体位与休息,以免造成脊柱侧弯。
08 宝宝过量饮食
新妈妈总喜欢宝宝吃得越多越好,但是要注意,长期的过量饮食会造成宝宝的肥胖症。肥胖会使宝宝动作笨拙,限制宝宝的活动量,活动少,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康,而且神经系统发育也会受到影响。长此下去,会因进食多、消耗少更加肥胖。
宝宝时期的肥胖,是成年肥胖的基础,也许在成长过程中,有段时间消瘦了,但因脂肪细胞的基数没减少,一旦饮食量增大时,很容易再次发胖。
09 宝宝出大汗
宝宝比较爱出汗,这是因为宝宝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出汗是体内散热的主要方式,再加上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因此爱出汗。
如果宝宝只是出汗多,但精神、面色、食欲均很好,吃、喝、玩、睡都很正常,一般就不是有病。
患有活动性佝偻病、结核病和其它神经血管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宝宝出汗多,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出汗多,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如低热、食欲不振、睡眠不稳、易凉等,应该去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10 宝宝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宝宝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因化脓病菌如链球菌、葡萄糖菌、肺炎球菌等侵入中耳而发生,是宝宝多见的耳病。因宝宝抵抗力弱,较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疹热病,咽鼓管短,位置低而平。平卧吃乳,易反胃呛咳,带菌分泌物可侵入咽鼓管,宝宝中耳常遗有胚胎期的结缔组织,容易发生感染。这些因素均易导致鼓室发炎。
● 临床表现为:
发热
体温在38.5℃~40℃或以上,鼓膜穿孔流脓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耳痛
宝宝哭闹烦躁不安,常用手抓耳,疼痛会放射至头部及齿部。鼓膜穿破流脓后疼痛减轻,有明显的胃肠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极似胃肠道疾病。间有惊厥及颈项强直。
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下述并发症
急性乳突炎;急性化脓性脑炎;重症腹泻。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能及时治疗,多能控制流脓并使穿孔愈合,恢复听力;治疗不及时可迁延成慢性。
①全身疗法:立即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及磺胺药消炎,治疗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②局部疗法:保持耳部清洁,清洗外耳道脓液,用消炎药水滴入耳内,如用3%过氧化氢液洗耳:将药滴入耳内,2~3分钟后,使患耳朝下倒出药水,反复2~3次,然后用棉签清拭干净。
③清除耳周围病灶:治疗鼻炎、鼻窦炎、增殖体炎或扁桃体炎。
11 不要让宝宝带玩具上床
不要让宝宝带着玩具上床睡觉。如果每晚上床睡觉时都给宝宝玩具,他或许会只顾玩玩具而不睡觉。宝宝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就会持续很多年,再大一点时,他可能会把更多的玩具带到床上去。
但是在有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宝宝有在睡前咬被角或吸吮手指的毛病时,可以给他1个玩具,帮助他改变坏习惯,但这样做的时间不能太长,1~2周即可。
12 预防蛔虫
为了预防蛔虫,要尽早教育并培养宝宝一定要在饭前便后把手洗干净;常剪指甲;而且不要随地大小便;不吸吮手指,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而且不要给宝宝喝生水。新妈妈要给宝宝勤晒被褥,这不但可以预防蛔虫,也预防了许多其它传染病。
13 宝宝不宜吃蜂蜜
蜂蜜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但蜂蜜在生产、运输和储存等一系列过程中,极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肉毒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甚强,既耐严寒,又耐高温,能够在连续煮沸的开水中存活6~10小时!因此,即使经过一般加工处理的蜂蜜,也仍有一定数量的肉毒杆菌芽孢存活。平时这些芽孢无法生长和释放毒素,然而,这些芽孢一旦进入宝宝体内,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体内,因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它们便迅速发育成肉毒杆菌,并释放出大量的肉毒素。这些毒素毒性甚强,据说1毫克即可致万名婴儿于死命。另据调查,目前婴幼儿猝死症中,有5%的宝宝是因肉毒素中毒而引起死亡的。所以,宝宝最好不要吃蜂蜜,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
14 宝宝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宝宝最常见的症状,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及各种急性传染病初期引起的。体温上升越快,体温升得越高,越容易发生惊厥。患儿多为6个月至3岁的宝宝,惊厥多在发热后24小时内发生。发作时患儿突然意识丧失,两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向后仰,面部和四肢肌肉抽动,手握得很紧,一般持续数分钟,多数每次发热只抽1次,发作过后神志很快清醒。这种高热惊厥叫单纯性高热惊厥,愈后一般不会发展成癫痫,对智力影响不大。有些高热惊厥发生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多在发热时发生,抽风时间往往超过15分钟;抽风多为局限性或两侧不对称。中等程度发热也可发生惊厥,一次发热可抽风几次,这种惊厥叫复杂性高热惊厥。愈后恢复比单纯性高热惊厥差,部分患儿会发展成癫痫,应该去小儿神经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惊厥发作时,新妈妈应就地做下列处理:让患儿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解开衣领和腰带;用干净布包裹牙刷柄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头被咬伤;头枕冷水袋;如有条件可给患儿吸氧。如惊厥还不缓解,按人中穴应及时去医院儿科急诊。
因高热惊厥容易复发,所以宝宝每次发热时,新妈妈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盖得过厚,应积极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退热。既使体温不高也应及时服退热药。
内热重的宝宝感冒时容易发高热,而且体温上升很快,也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所以平时不要吃得过多,舌苔厚、腹部胀满时应吃些消食的中成药,如促脾消食丸、婴儿素等。大便秘结的宝宝,应服小儿牛黄散、清降片等缓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