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越简单越好
8057500000021

第21章 财务简单:钱不是万能的(1)

够花就行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控制金钱是一种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有关理财的技能,是控制金钱的能量。钱来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钱是如何运转的,你就有了驾驭它的力量。

有句老话:没钱是不行的,但钱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比如感情,比如尊严,比如自由。金钱是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工具。记住!只有你真正地理解了关于金钱的正确观念,你才会积极地以一颗平常心去赚钱,并合理地支配。我们看到过年收入两万的人感叹钱用不完,也见到过年收入百万的人说钱不够用!你说钱用不完的人富有还是钱不够用的人富有?谁在生活中感觉更为宁静和安详?这完全看你怎样选择?

正如孔子所说:“饱暖思淫欲。”一个人吃饱了喝足了无事可做,常常会产生非分之想,使思想偏离正常行为轨道,做出危害他人、社会的事情。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将富贵一棍子打死。如果拥有金钱的人能够正确地对待他的财富,那我们就不该简单否定富贵。因为金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安逸的生活,也能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如果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不是能给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重要根基吗?这样的“富贵”有什么不好?金钱并非万能的,没有钱又万万不能,富贵是好是坏,不由富贵本身决定,而由人决定。

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就是它葬送了幸福。当然如果沦为金钱的奴隶,人的贪欲会一天天增加,而理智和清醒会一天天减少。有钱是好事,但是一定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据报道,一个来自外地的打工仔为了能够得到500万元的大奖,不惜把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全部用来买彩票。结果一年下来,什么大奖也没中,反倒把辛苦一年挣来的钱赔了个精光,没脸回家,走投无路要自杀。其实,买彩票支援国家建设是好事,但要是指望靠它来发财致富就不应该了。如果这样,人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被金钱的诱惑牵着鼻子走,从而损害了健康,污染了心灵。

永远缺乏幽默,永远只顾赚钱,是洛克菲勒整个事业生涯的写照。即使坐拥百万资产,他却一直担心财富可能随时失去。马克·汉纳评论他说:“这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洛克菲勒住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时,曾向邻居吐露真言,说他希望能被人爱,可是他却是如此寡情与多疑,以致没有几个人真正喜欢他。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闭上嘴,好好干活!”正逢他事业巅峰、财源滚滚的时候,他的个人世界却崩溃了,标准石油公司也一直灾祸不断——与铁路公司的诉讼、对手的打击等等。在宾州油田上,约翰·洛克菲勒是最受憎恨的人。遭他无情打击的对手,没有一个不想把他吊在苹果树下。威胁要他性命的信件如雪片般飞入他的办公室。他雇用保镖防止敌人杀他,他很想忽视这些仇恨。一次,他自我解嘲地说:“踢我、诅咒我!你还是拿我没办法!”但是他终究是个凡人,他无法忍受憎恨,也无法承受忧虑。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对这个新的“敌人”——由身体内部发出的疾病,他感到极为茫然与迷惑。后来,医生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他或者选择财富与忧虑,或者选择他的生命。他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当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艾达·塔贝尔见到他时,真是大吃一惊,她写道:“他的脸上饱经忧患,他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人。”她正着手写一篇讨伐标准石油公司的文章,她没有任何理由同情这位一手建立起这个超级“八爪鱼”的首脑。然而,当看见洛克菲勒在教主日,急切地渴求他人同情的目光时,她说:“我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而且那个感觉十分强烈,那就是我为他难过,我了解孤独恐惧的滋味。”他退休了,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这一生他终于不再只想着如何赚钱,而开始思考如何用钱去为人类造福。总而言之,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亿万财富散播出去。后来他更前进一步,他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旨在消灭世界的疾病与无知。

这个在53岁时差点丧命、最后却能活到98岁的老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人绝对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一定要成为金钱的主人。一个成为金钱奴隶的人,必然是栽进贪婪的陷阱不能自拔。有贪婪心的人总希望得到的更多,他不知满足,结果命运让他失去一切,贪心只会愚弄自己。众多调查事实表明,几乎80%的民营企业老板承认,权利欲望是他们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他们而言,有了钱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旅游、受教育、从事公益事业……就能够自主地经营,能够去尝试、去冒险,而不受太多的限制。

在中国当前较为轻松自由的经济条件下,选择自己创业,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小天地,能够调动有限的资源而不受他人之气,确实是支撑创业梦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念虽然支撑着创业梦想,但要强调的一点是,金钱和权力都是“双刃剑”,它们既可造就一个人的成功,也能毁掉一个人,所以你要学会受用,既懂得用它们来激励自己,又要坦然处之,轻松赚钱!

金钱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但当我们不能正常对待它的时候,它所能给予我们的只能是烦恼。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1936年,他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进了这家医院。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十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举行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后来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梦想本身就具有了使其得以实现的力量。有一中年男子,他的独生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音乐天赋,曲调一听便能记住,自己还能在钢琴上编歌。夫妻俩为使他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竟然驱车六十英里送他到临近的一个城市去学习。为此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妻子每天晚上去一家图书馆加夜班,丈夫是个教师,课外在家中开课以增加收入。今天,他们的儿子获得了两个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几个最好的管弦乐队中演奏过。如果当初他父母给他请个价格低的教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果了。

为人父母者总希望给孩子留下更多的财富,在他们的心中,“再苦不能苦孩子”,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因此总希望多留下点钱给孩子。而大多数富家孩子,总是不能抵抗财富的侵蚀,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终生碌碌无为。留给孩子一座金山,也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且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因此,作为父母,更多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为今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做好准备,而不是将目光停在留给孩子多少存款、多少房产上。

这说明了在某种意义上,金钱是第二位的。用你辛勤的劳动挣来的一点钱,送孩子去野营或给自己买一件心爱之物,也许与自己的低收入不那么相称,但却提高了你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如此看来,如果成为金钱的奴隶,只能走进不幸的万丈深渊;只有成为金钱的主人,才能快乐地享受幸福的时光。

财富不属于拥有它的人,

而属于享受它的人哲学家说,钱有四种意义:钱是钱,钱是纸,钱是数字,钱是冥钞。但一般人都赋予了钱另外一个意义:钱是万能!

钱浓缩着人所有的希望!人之所以在不断创造、在不断进取,是因为看到了钱和钱负载的力量和利益。有了钱,人就有了倾注爱的对象;若失去钱,人不只孤单,更否定了自己。

其实,金钱是一种工具,是很有用也没有用的资源。从古至今,金钱成就了很多人但也毁了很多人。关键之处在于掌握金钱的人如何对待这个身外之物。

生活是需要平衡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一则寓言阐释了同样的道理: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跟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让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都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

于是第二天,国王刚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变成了金子,他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变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变成了金子,这时他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他吃不成早餐,得饿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宫里的大花园散步,当他走进花园时,他看到一朵红玫瑰开放得非常娇艳,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了一下,玫瑰花立刻也变成了金子,他感到有点遗憾。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触摸的任何物品都变成了金子,后来,他越来越恐惧,吓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经饿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小女儿来拜见他,他拼命喊着不让女儿过来,可是天真活泼的女儿仍然像往常一样径直跑到父亲身边伸出双臂来拥抱他,结果女儿变成了一尊金像。

这时国王大哭起来,他再也不想要这个点金术了,他跑到神那里,跟神祈求:“神啊,请宽恕我吧,我再也不贪恋金子了,请把我心爱的女儿还给我吧!”

神说:“那好吧,你去河里把你的手洗干净。”

国王马上到河边拼命地搓洗双手,然后赶快跑去拥抱女儿,女儿又变回了天真活泼的模样。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快乐,反而会让你越活越累,何苦如此呢?放弃对金钱的贪念吧,你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快乐!赚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为了受奴役,知道如何放松自己,如何休息,才会拥有一个丰硕的人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俗语说:“贫苦能有富裕时,富足亦有贫穷日。”贫与富都是一种人生体验,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人生境界,没有这体验和境界,日子只会过得平庸,人也轻飘得没有分量,信仰生活不会有所升华。

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而立”之后,从媒体上看到某些“先富起来”的富有者饱受牢狱之苦后,才领会到无论哪个时代,贫苦有贫苦的优势,富足有富足的悲哀。贫苦不易变为富裕,但富裕却易使人变节。贫苦很苦,但容易使人发愤图强,回望来之不易,而“苦”正是其中的动力,“富裕”则容易让人自满自足。

细细想来,穷与富是相对的,关键是心态。即使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也仍有穷与富的差异。这种穷富之别,既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经济上的穷与富,不直接影响人格上的独立。接纳自我与现实,接纳自己的家庭境遇,接纳自我的限制,敢于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想做的人。

穷并不可怕,它虽然可以影响我们目前的生存状况,也同样可以激发我们去创造无穷的财富。若因贫穷而生苦恼,进而自卑,做出傻事或愚蠢之举,就不足取。穷与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扭曲。

古语讲,富不过三代,如果躺在前人的财富上心安理得地享受,只局限在守财方面,会忽略自身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只能是坐吃山空。有了钱就不思进取,抑制了自我发展,荒废了大好年华,只躺在父辈创造的财富上坐享其成,才是最可悲、最危险的。

在生命的旅程中,贫与苦总是相随的。然而,在时下人们“全面小康”的时代谈贫道苦,会被视为消极落伍的表现。因为,在大多时候,人们都向往富有,乐意于“盛世”、“民富”等赞语,贫穷似乎一夜之间已成历史往事。在人们淡忘了“苦”的同时,追求富足变成了现代的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