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困惑
我们班上同学几乎知道各种各样的网络语言,像囧、稀饭、偶、神马、浮云……时不时的大家嘴里就会蹦出一些老师听不懂的词,有些同学还用网络咆哮体写作文,虽然老师觉得不像话,但我们听着挺开心的。为什么老师要禁止我们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呢?
一位母亲不小心看到了13岁的儿子写的这样一篇日记:
昨天,在外地上班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虽然其中有一些山寨货,但是偶(我)一点儿都不介意。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哥哥)陪他去逛街,路上还遇到了几个票娘(漂亮)mm(妹妹)……
这并不是一篇错字连篇的日记,而是用网络语言写成的日记。可能很多父母对于青少年之间流行的网络语言比较陌生,而听不懂去问儿子的时候,他就会嫌弃似的给你一句:“这都不知道,真老土!”
其实,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衍生出来的一些“人造词语”,并且因为网络的传播而成为年轻人之间流行的词语,例如摔锅(帅哥)、铜子(同志)、就酱紫(这样子)、稀饭(喜欢)、灰常(非常)……这些网络词语大都具有这些特点:表现形式符号化(数字符号、脸谱符号、字母符号)、形象化(恐龙、菜鸟、青蛙、大虾)、自由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简洁、新奇,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例如可能是人们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如用“你才”代替“你猜”;也可能是为了追求虚拟空间的自由;也可能是年轻人为了蔑视传统,崇尚创新,造出了一些词语;还可能是某些人为了张扬个性以引起重视;等等。
现今,网络语言已经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BBS)、E-mail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正在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产生着越来越多的影响,甚至很多中学生开始把网络语言运用在语文写作中。但网络语言毕竟不是正规的行业语言,它只是语言的一种“变体”,长期使用或过多使用只会让孩子们忘记正确的字该怎么写、准确的词语应该怎么读。所以,父母们必须重视“网络语言对于孩子语文基础的影响”这个问题,然后找出妥善的办法正确引导男孩使用网络语言。
方法一:引导男孩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语言
一位初一男生的母亲担忧地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天,儿子回到家对我说:“妈妈,我也想搞个围脖。”我还觉得纳闷,便说:“这大夏天你买围脖干什么,冬天的时候我再给你买。”没想到儿子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说我是“奥特曼”,连围脖都不知道。当时我是一头雾水,后来儿子嘴里经常蹦出来“雷人”、“蚁族”、“咆哮体”、“秒杀”、“躲猫猫”、“杯具”、“菜鸟”、“囧”等等流行语,他还对我说周围的同学都喜欢用,也用得最多,如果谁不懂这些词语的意思,就会被同学和朋友取笑,会被认为“很土”,而且他们网上聊天、写日记,都会用类似语言,用得多了,写作文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写进去。我真担心这样下去,儿子嘴里只会说“鸟语”,连基本的传统语言都不会说了。
其实,这位母亲的担忧不无道理,现实中确实很多中学生在写语文作文的时候,加进去很多流行的网络词语。不过,有些教育专家认为,语言词汇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更新的,我们没必要一味抵制,因为有很多网络语言和语文教学中的要求规范是不冲突的,只要让青少年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不但能够恰当地表情达意,还能润色文字、充实内容。
方法二:引导男孩杜绝使用不良网络语言
曾经有家报纸做过一项关于网络语言在中小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该项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都确切知道调查人员提供的网络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还发现有近73%的学生表示曾在不同场合使用过不良网络语言取笑或辱骂过同学、老师或网友。
一天放学后,欧阳妈妈看见上初二的儿子欧阳气愤地在纸上写着什么,她走进一看,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儿子写的是什么意思,那纸条上写着:“TMD,李某某这小子真BT,7456,偶真想一脚TST……”后来,欧阳妈妈通过询问其他人才知道儿子这句话竟然是骂人的脏话,意思是:“他妈的,这小子真变态,气死我了,我真想一脚踢死他。”欧阳妈妈真想不到儿子竟然用网络语言骂人,真担心网络语言对日后儿子的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
不良的网络语言对青春期的男孩来说确实有所影响,但我们又不能因为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就让儿子远离网络,毕竟网络对男孩的日后发展以及知识增长有很大益处。
对此,专家给父母的建议是:多引导男孩杜绝使用不良网络语言。例如事先和儿子订好协议,禁止他使用“三俗”(庸俗、低俗、媚俗)的网络语言。这样通过对儿子使用网络语言的引导和控制,儿子一定会有选择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不会满嘴大人听不懂的“鸟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