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艺术史
8062500000010

第10章 书法艺术(3)

(4)始平公造像记:《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

(5)张猛龙碑:此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522),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变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此外,较之早期魏碑,我们不难看出魏碑由粗到细的演变过程。

(6)石门铭:北魏摩崖碑,王远书。在陕西褒城县。此铭书法飞动疏宕,出自《石门颂》,《西狭颂》等碑。有拓本及石印本。近人康有为以临此铭而擅书名。他曾有“《石门铭》为飞逸浑穆之宗,《郑文公》,《瘗鹤铭》辅之”的说法。

(7)瘗鹤铭: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时代和书写者的姓名,向来没有定说。《瘗鹤铭》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在长江中。清代康熙中,移置在山上的定慧寺。铭文笔势开扩,点画飞动,前人评价很高。北宋黄庭坚爱临此铭,他的诗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

(8)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裱本而闻世。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现藏上海博物馆。《张黑女墓志铭》书于北魏晋泰元年(531),是北魏晚期精美之作。此碑运笔中侧互用,逆笔中锋,藏露皆备,有刚柔相济的圆润之趣。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含有一定隶意。清何绍基评云:“化篆分人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9)泰山金刚经:即《经石峪》,在山东泰安。南北朝时刻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发现,使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字径由一尺二,三到一尺七,八寸,现存一千零六十七个字,前人评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康有为评为“榜书第一”。字形在楷法中兼含隶意,故有人称为“隶楷书”。

隋唐书法

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关鍵时期,虽然只有短短十七年,却上乘魏晋六朝因革发展的遗风,下开唐代逐调整趋向规范的新局。发展到唐朝,国初二十年已形成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虡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来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法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一、隋代书法

隋代皇帝的在位都很短,书家、书迹等也不多,无法创造辉煌的成果,只好把位置让给之后的唐来创造奇迹了。隋代是可用“流星”的短而灿烂性质而臂喻,传世的书迹中亦有可观的,且隐约可窥见唐代时欧,虞、褚、薛、徐、李、颜、柳等人的精诣,整齐之中仍有古味,以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苏孝慈碑等为代表。

1.龙藏寺碑

乃王孝傳于隋文帝开皇九年,立于河北正定县龙兴寺内,共十三行,每行五十字。书家无法肯定,但据碑末文,推断为张公礼的作品。此碑已是十分成熟的楷书作品,后人推为隋碑中的第一,笔画工整圆劲,楷法谨严,结体平正,与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笔法酷似,为唐楷之先声。

2.启法寺碑与丁道护

于隋文帝仁寿二年立于湖北襄阳,由周彪撰文,丁道护挥毫,是隋代诸碑中少数有书人署名的。丁道护这个人可大大的有名,是隋代融合南北书风的代表人物,融合众家长处发展出自己的面目,传世书迹有启法寺碑和兴国寺碑(宋时佚,只余拓本)。官至襄州祭酒从事,谯国人。

丁道护这两块碑都是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就算放在唐楷间也丝毫不逊色,可隐约见到唐代书家之笔法。

3.苏孝慈墓志

乃隋文帝仁寿三年所立,清光绪十三年于陕西蒲城出土,石仍完好,字也十分清晰。此碑揩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带圆,字体又小,兼有南帖之绵丽和北碑之峻整,集秀丽与雄劲于一身,由此可见,唐代的楷书在隋时已定下根基,风格和欧相近,章法整齐,结体平正。

二、唐代书法

1.初唐书法

唐初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肚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義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唐初书法家的代表是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三人。欧阳询的书法,法度严谨,雄深雅健,以险峭取胜。代表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君碑》、《房彦谦碑》等,墨迹有《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處世南,曾受业于隋代智永,被认为是王義之的正统传派。其书法沉粹安详,不露锋芒,笔力坚实,外柔内刚。代表作品为《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在唐初三家中是后起之秀,字清劲秀颖又内含筋骨,在笔法上有新的创造。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碑》、《房玄龄碑》等。另有薛稷,师法褚遂良,曾同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家,作品有《信行禅师碑》等。与薛稷风格相近的薛曜,作品有《封祀坛碑》、《秋日宴石淙序》、《夏日游石淙诗并序》等。唐太宗李世民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上都颇有建树,其书法学王羲之,首创以行草书入碑,有《晋祠铭》、《温泉铭》等传世。他在理论上主张学书法应学其骨力,并亲为《晋书·王夔之传》作赞,称其书尽善尽美,古今第一,还以重金收购其书法墨迹。因此上行下效,研习王书成为一时风尚。

唐高宗李治亦善书法,作品有、《纪功颂》、《万年宫铭》等。

稍晚的重要书法家有孙过庭和李邕。孙过庭善草书,师法王羲之、王献之,工于用笔。其书法俊拔刚健,被认为是二王草书典型传派,传世墨迹有《书谱》。李邕是一位才华横溢和多产的书法家,多以行书人碑。书法瘦劲厚重,纵逸通达,作品有《麓山寺碑》、《云麾将军李秀碑》、《麾将军李思训碑》等。

这个时期的书法家还有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传父法而有变通,意态飘逸,略少含蓄,作品有《道因碑》、《泉男生墓志》等。贺知章善草书,有落笔龙蛇之喻,传世作品有草书《孝经》。陆柬之为虞世南的外甥,书法学虞世南,传世作品有墨迹《文赋》。另如赵模《高士廉茔兆记》、王行满《韩仲良碑》、敬客《王居士砖塔铭》、王知敬《卫景武公李靖碑》等一大批书法家及其作品也都有相当的成就。

2.盛唐书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朝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就是所说的盛唐时期。这一时期书法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

张旭,人称张颠,创狂草,有草圣之称。唐玄宗时,以李白的诗、裴□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号为三绝。其草书千变万化而不离规矩。他又能写极严谨的楷书,其《郎官石柱记序》被认为唐人正书无出其右。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怀素从颜真卿、邬彤处得张旭笔法。其字如惊蛇走虺,张雨狂风。有《自叙》、《苦笋帖》、《食鱼》等墨迹传世。颜真卿是一位勇于革新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多用中锋,结体丰茂,庄重奇伟,称颜体。他遗留的碑刻最多,且极富变化。如《多宝塔碑》结字勻稳,秀媚多姿;《宋广平碑》丰润圆挺,宽博疏朗;《颜勤礼碑》风神饱满,用笔奇伟;《中兴颂》宏博浑厚,意兴飞扬;《颜家庙碑》庄重遒劲,大书深刻;《麻姑仙坛记》秀颇超举,神采舒和。其草稿《与郭仆射书》和《祭侄季明文》则顿挫郁屈,纵横磅礴,成为书法中的楷模。徐浩工楷隶,其作品有《朱巨川告身》、《不空和尚碑》、《大证禅师碑》等。柳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的重要书法家。人称颜筋柳骨。其字遒劲圆润,楷法精严。传世碑刻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等。这时期著名书法家还有钟绍京,作品有《灵飞经》;苏灵芝,作品有《田仁畹德政碑》、《易州铁像颂》等。

唐代篆、隶书亦颇兴盛。篆书成就最高的当推李阳冰。颜真卿书碑,多由他篆额,世谓联璧之美。他初学《峄山碑》,后变化开合,劲利豪爽,自成一家。作品有《三坟记》、《般若台题名》、《谦卦碑》等。其他擯长篆书者还有王遒、李灵省、瞿会问、袁滋、唐玄度等。隶书名手更多。唐玄宗以善隶著称,所书《石台孝经》、《纪泰山铭》等影响很大。时以韩杼木、史维则、蔡有邻、李潮并称隶书四家。韩择木有《叶慧明碑》,史维则有《大智禅师碑》,蔡有邻有《庞履温碑》。其他善隶者还有卢藏用、顾诚奢、窦泉、韩秀荣兄弟等。

3.晚唐书法

晚唐时期,唐朝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一些书法家,如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隶书都为后世所称道。

唐代的书法作品除上面所述著名书法家墨迹、碑刻外,还有许多不知名作家所衫写的大量墓志和经生所写的佛教经卷,都是重要的书法资料。唐代书法理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基础上更加精密、完善。孙过庭的《书谱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草书楮品,也是一篇文思绵密、词简意赅的书法理论著作。该序从溯源流、辨书体、评古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等。

五代、宋、辽、金书法

公元907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宋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颠、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一、五代十国书法

这一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杨凝式。

杨凝式,擅长揩、行、草书,具有奇险、雄杰的风格。他师法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人,并按唐代书法发展的脉络上溯魏晋书法。他以破方为圆、削繁成简的办法,打破唐人的森严法度,兼融楷、行、草书与篆隶二体的结构和笔法,创造出一种楷兼行,行兼草、并暗寓篆、隶遗意的新貌。从而使他的书法比较接近魏晋的书风。宋代书法家在他的基础上,演化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尚意书风。

偏处于江南的南唐和川蜀的西蜀,都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条件优于中原。南唐后主李煜,亦擅长书法,相传他能以战笔作书,笔麵屈曲,谓之金错刀。又传说他写大字不用笔,卷帛代笔书写,称撮襟书。西蜀的贯休,俗姓姜,工草书,号称姜体。

二、宋代书法

北宋初期的书法仍然沿续唐代余波,仿颜体的有李建中、杜绶、欧阳修、蔡襄等;学张旭、怀素草书的有苏舜钦、杜衍等;学李阳冰等小篆的有徐铉、徐锴、郭忠恕、释梦英等。他们构成了北宋书坛的主体,虽都得肉唐代,但已变唐人书法的深雄气魄为雍容端丽。在这些书法家当中,最享盛名者为李逑中和蔡襄两人。

李建中擯长楷,行、篆、隶书。其楷、行书师法颜真卿,但无颜体的丰肥朴拙,而是肥而能秀、拙屮见巧。蔡襄工楷、行、草书,得颜真卿书法的端庄稳健表现为端而正丽、健而洒脱。李建中和蔡襄的书法是由唐至宋的转变期。

淳化王年(992),宋太宗出内府所藏历代法书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華勒,刻《淳化阁法帖》10卷,遂盛刻帖之风。此后官、私刻帖不断出现。著名的有《绛帖》、《汝帖》、《大观帖》等丛帖,以及唐、宋以来书法名迹的单帖。刻帖的出现,一方面为学习晋唐书法提供了楷模和范本;另一方面,也对行书的迅速发展和尚意书风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李逮中、蔡襄只是由唐至宋的过渡人物,真正确立宋代书风的是苏轼、黄庭坚和米芾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