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慢养生
8062600000065

第65章 杨振宇:慢慢来,不要急

杨振宁先生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有他自己独树一格的治学作风,有他自己的钻研心态,有他自己的养生之法。

无论在海内还是海外,杨振宁这个名字在华人中都是非常响亮的。就是他,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领奖台。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普通家庭。幼年的杨振宁随父亲住在清华园,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非常时期,但由于生活在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特殊环境里,加之父亲对他管教一向宽松,因此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这是一段极为美好的时光:清华园里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每一棵草、每一朵花他都长久地注视过。而在上学路上,他常常会为一只蝴蝶或蚂蚁搬家等“重要事件”而耽搁很长时间。

杨振宁从小就显示出了超常的数学天赋。但父亲似乎对他的天赋视而不见,从不对他进行任何指导。不过,父亲书架上的那些外文版数学书籍却始终向他开放,只是有限的外文阅读能力又让他不得不时常向父亲求教,可父亲却总是说:”慢慢来,不要急”。

在¨慢慢来,不要急”的家庭氛围中,他快乐地成长着,在这期间,他读完了小学,接着又读了初中、高中,并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01937午抗战开始时,他们一家搬回合肥老家,并辗转于1938年3月到达昆明。在昆明,他只读了半年高中二年级,便于1938年秋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入西南联合大学。

本来,他喜欢化学,就报了化学系,但入学考试需要考物理,“恶补”了一个月物理后,他开始觉得物理比化学更“有趣”、更合他的“口味”,于是便放弃化学,转而进了物理系。对于他的选择,父亲没有千涉,只给了他一句“忠告”,当然仍是那句“老生常谈”一.“慢慢来,不要急”。

几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南联大毕业,决定到美国继续深造0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并于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他年仅35岁。

正是这种宽松的理念,不仅造就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造就了长寿老人,杨振宁今年已经86了,可是身体依然健康,还活跃在教学与科研领域。

杨振宁说:“西汉刘向之曾有一句名言:‘书犹药也’。这是说书是精神旺盛的营养品,能滋补身心,经常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心中充实。书的作用非任何保健品可比,烦闷时,读书是安慰者,让你处变不惊,宁静致远。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博学多才,也可以防治疾病,养德健身。书是人的心灵净化器,认真读书能达到超然升华的境界。许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读书是最好的心理疗法和道德规范,读书万卷,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使自己精神、品行不断进入新的境界,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道德修的康人。这就是读书‘医愚’。”

杨振宁认为过度运动影响寿命,心静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高僧长期坐禅,很少运动的作家、书画家和科学家,终生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态中,静多动少,寿命比运动员要高。但杨振宁说的“静”,不是过度的静,是指适当的运动和恬静养心相结合,真正达到精神、情操的高尚和美。

杨振宁教授说:“一些著名的医学专家对现代人的通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1世纪养生的新方法。对此,我是赞同的。”这些养生的方法具体是:定时“充电”。即在正常的三餐之外每隔2~3小时即少量进餐,目的是使血糖维持在身体能量需要的水平。从生理上讲,血糖代谢是叭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健康成年人每天需1500千卡的能量,工作量大者则需要2000千卡的热量。因此不断补充血糖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从杨振宁的生活中,我们总结出了“5个悠闲”。

悠闲地沐浴阳光。感受大自然的“静止状态”,适时的阳光照射可以改变大脑中某些信号物质的含量,其中令人入睡的信号物质将减少,而令人清醒的信号物质将增加,使接收曰光浴者有心旷神怡之感。如果在上午光照半小时效果尤为明显。

悠闲地散步。散步是一种不拘形式而又从容的运动。俗话说:“晨起三步,不用上药铺”。“饭后稍息百步走,人能活到九十九”。散步可以使人的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经常坚持散步,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悠闲地郊游。到林木茂盛的风景区踏青,可以令人体吐故纳新、调和呼吸、协调阴阳。在绿色植物密集的公园、森林,空气里的负离子浓度较高。负离子有大气中的“长寿素”的美称。在负离子充沛的地方,人们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空气中的负离子不仅能调节神经系统,而且可促进胃肠消化,加深肺部呼吸。

悠闲地跳舞。当一个人因情绪低落而感到压抑时,可通过全身心投入的舞姿来抚慰心灵。让生活中曰渐僵硬的肢体随着旋律舞起来时,其潜伏于内心深处的焦虑、失意、无助与郁郁寡欢全都释放出来,并在这种体验自我存在和对这种存在的自我控制中逐渐找到自信。

悠闲地吃饭。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重新认识到慢餐的好处。慢餐可以充分享受精心烹饪的食物,同时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杨先生说:“有人讲到国人好食药,仔细想来,的确。先瞧一瞧媒体一一广播里、电视上,还有路边的巨幅广告牌,名目繁多的药品广告,让人眼花缭乱;更有一些人,对于一些激素类药、镇静类药、抗生素类药,不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竟自作聪明地服用,在一些西哒国家,此类药品均属严控品,不但在药店里难以买到,就连医:处方时也慎之又慎。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养生还是要讲科学的,有病还是去看医生为好。

现在我们就学一学杨振宁”慢慢来,不要急”的养生心态。在“慢慢来,不要急”的心态中,享受生活的乐趣。